中小學法制教育論文(2)
中小學法制教育論文篇二
《當前形勢下中小學法制教育的思索》
【摘要】 如何在中小學中進行法制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問題,需要把法制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在法制教育過程中,注重從教師、學生、校園建設等方面加強法制教育。
【關鍵詞】教師;學生;法制教育
鄧小平同志在總結十年改革開放歷史經驗時指出:“我們最大的失誤是教育,對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夠,教育發展不夠。”這把解決忽視包括法制教育在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尖銳的擺到全體教育工作者面前。
在中小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已是眾望所歸,但也不難看到在廣大青少年中所出現的一系列違法犯罪現象。最近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青少年犯罪成急劇上升的態勢,青少年暴力犯罪案占全部涉案人員的比重在70%以上。通過對全鎮6處中小學校的調研發現:在當今社會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學生個性差異較大,管理難度加大,校內外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如何在中小學中進行法制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問題,需要把法制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在法制教育過程中,注重從教師、學生、校園建設等方面加強法制教育。
1.以五個結合為重點,努力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提高師德水平
加強法制教育,教師是關鍵。胡錦濤指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這是時代的要求。學校教育擔負著教育青少年的歷史重任,尤其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但是忽視素質教育的現象仍然存在。表現為:冷落、歧視“后進生”;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嚴重脫節;重智輕德,對法律、人生觀、道德規范教育不夠重視,這樣必然會導致一些學生的不良行為。為此,我們要采取積極的措施:
1.1要與加強學習相結合。加強教師的政治、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依法執教意識。建立健全學習制度,采取自學和集中輔導相結合的辦法。聘請有關領導和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做到計劃、時間、地點、內容四落實,使教職工的政治法律學習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1.2要與開展各種教育活動相結合。以“五五”普法為契機在全體教師中重點開展“講師德、樹形象,做合格人民教師”活動,法制教育集中活動和“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三個代表”、“八榮八恥”和“四民”教育活動。通過開展活動,增強了教師的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使命感。
1.3要與教育教學相結合。
一是確立爭創各級規范化學校的工作目標,規范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二是加大對教師的考核力度,完善教職工考核辦法,把過程教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三是發揮主渠道作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通過開展各種公開課和“推門聽課”等形式,進行日常檢查、監督,加大落實力度,把教師的精力集中到教育教學上來,強化依法治教意識。
1.4要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結合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對照《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查找思想上存在的突出問題,用法律法規約束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做到四個依法:即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履行職責、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1.5要與教育改革相結合。要牢固樹立“改革是發展動力”的觀念,完善各項改革措施。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年齡段教師的思想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法制教育,做到嚴格要求、注入人和,“三分管理、七分情”,做到生活上熱情關心,從情入手,注重在“導”字上下功夫,從而全面提高教師的依法治教觀念,建立一支團結向上、顧全大局、拚搏求實、勇于奉獻的干部教師隊伍。
2.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健全“三結合”教育網絡,實施管理育人
通過調查顯示:不喜歡或非常討厭班主任的學生約占23%;認為老師不值的信任的約占27%;認為違法犯罪與老師有很大關系的約占45.6%。 面對這些數據,我們的學校與老師有何感想呢?前不久發生的"好學生"因不堪重負殺害母親以及中學生因勒索錢財而殺死同學等重大惡性事件,令人觸目驚心。血的事實從反面告誡我們,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學生素質的靈魂,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沒有健全人格的滋潤和主宰,“才”“智”等其他素質的潛能得不到合理的開發、釋放,甚至會誤入歧途,走向反面。殘酷的事實不能不使我們清醒的認識到,當前推行素質教育應切實把學生的法制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在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2.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滲透法制教育。一是要在備課中體現法律知識教育,根據學科特點挖掘各科各章節中法制教育內容;二是要在課堂教學滲透法制教育,使法律法規知識和觀念入耳、入腦、動心,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法制教育的載體。
2.2在學生中積極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牢固的法制紀律觀念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學校應結合“八榮八恥”學習活動,寓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于各項實踐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站、讀書報告會、法制紀律教育集中學習、十佳中學生評選等形式,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遵紀守法意識。
2.3實施“連心工程”,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思想后進生,開展教師和學生“一幫一”或“多幫一”活動。對經濟困難生,采取減免費用、師生幫助等方式提供幫助,不讓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做到教師全員參與,形成合力,防止后進生、困難生等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2.4重視家庭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家庭教育的好壞,影響學生的一生,據少管所反映,80%的少年犯和家庭教育失當有關,未成年犯罪中離異家庭的子女占50%,這說明,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和順利成長至關重要。在這方面,要注重與家長的聯系,堅持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發展情況。二是利用家長學校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三要堅持開展“素質教育開放日”活動,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家長積極支持、參與學生管理。四要建立并完善義務教育責任書制度,與家長簽訂責任書,依法制止學生輟學。
3.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發揮環境育人功能。
加強校園文化法制教育陣地建設,積極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法律知識,增強遵紀守法意識,辦好宣傳欄、黑板報和“校園之聲”廣播站,搞好綠化、美化、量化、凈化,使學生在美好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潛在的熏陶、感染,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總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中,一方面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這個靈魂。另一方面,自覺的把法制教育這個核心內容融入素質教育系統工程的各個環節與要素之中,共同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環境,達到培養和造就人才、服務于社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山東教育廳政報》、《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中小學法制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4.初中法制教育論文
5.學校法制教育論文
中小學法制教育論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