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的教育觀論文(2)
淺談幼兒的教育觀論文
淺談幼兒的教育觀論文篇二
《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與幼兒創造性發展》
摘 要:兒童觀是人們對兒童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是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結果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時代、不同時期、不同國度,人們的兒童觀是不同的。在一定的兒童觀中,必然蘊涵著人們對人性即兒童天性的不理解。
關鍵詞:兒童觀;教育觀;創造性;獨立性
關于人的天性,中外歷史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看法,如荀子的“惡性論”,中世紀教育中的奧古斯丁“原罪論”和“禁欲說”等都依據了人性本惡的理論,認為人人有罪,連嬰兒也有罪,把兒童看做是“上帝的羔羊”,忽視了兒童自身的主體存在,教育對象成為被動的物體。由此可見,教師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先決條件,那么,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兒童觀、教育觀呢?
一、教師應具備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1.老師必須樹立開發幼兒創造潛能的觀念
作為我國兒童創造性教育的開拓者――陶行知先生曾經吶喊:“人人是創造之人。”他指出,創造是歷代祖先的寶貴財富,是人類才能的精華,兒童生下來就秉承了人類的創造潛能。在適合創造才能發展的環境里,他們的創造性就能萌芽、開花、結果。教師應該明白幼兒的這些創造性表現,從而引導開發他們的創造性。
2.教師要樹立解放幼兒創造性的觀念
我國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解放兒童的眼睛、頭腦、雙手、嘴、時間和空間的“六大解放”,實際上是對幼兒創造性的解放。但今天,我們仍然存在種種束縛幼兒創造性發展的因素,如“教師中心”“家長中心”“幼兒教育小學化”“特色班”“特色園”,這些控制多、灌輸多、要求多,幼兒主體性得不到發揮,這怎么有利于孩子的創造性發展呢?所以,要解放幼兒的創造性,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了解幼兒創造性的一般特征。研究發現,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為:好奇、好問、想象豐富、有新穎獨特的見解和做法、喜歡與眾不同、好表現,有探索精神、觀察敏銳、思維靈活,并且發散性思維強。因此,教師要把游戲還給孩子,讓孩子在游戲中創造,在游戲中發展。
3.教師要樹立正確認識兒童的獨立性、主體性的觀念
教師需要學習和研究創造教育理論,樹立培養幼兒創造性的理念和意識,反思并糾正自己不當的教育行為。陶行知先生的兒童創造教育理論,中小學創造教育理論和實踐成果,創造學的基本理論等,都有助于教師形成學前創造教育理念。每個兒童都有著一種獨立的傾向和獨立的要求,如在不同的活動中尊重幼兒的不同看法,進行因材施教。教師重視幼兒的獨立性和主動性,是培養和發展幼兒創造性的前提和基礎。
4.教師必須樹立培養幼兒擴散性思維能力的觀念
擴散性思維是人們思維的核心,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它是在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從一點出發向各個不同角度輻射,產生大量不同的設想,尋找出更新問題的解決辦法。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啟發和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能力,培養幼兒勇于探索、發現、創造的精神和能力。
二、教師必須注意幼兒創造性發展的培養
兒童的創造性需要及時的培養才能發展起來。2~6歲是創造性發展的關鍵期,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培養,那么創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難再被激發出來。可見,教育家的思想是一致的。張衡數星星,駱賓作詩,曹沖稱象,牛頓自制小風車,愛迪生孵蛋等,古今中外的這些杰出的創造性的人才,在童年時就表現出了獨特的創造性,這些事實也說明了幼兒時期是創造性發展的關鍵期。然而,沒有創造性的環境和正確的教育引導,富有創造性的“小神童”也就不能成長為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事例是最典型的。創造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起點也必然是創造性的萌芽階段。因此,幼兒教育必然要擔負起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使命,成為幼兒探索欲望的點燃者,成為幼兒探索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
1.創設良好的環境,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每個人都是一個天生的創造者,都擁有潛在的創造才能,但只有通過后天的環境和精心的教育,兒童的創造潛能才能得以生長。這就要求教師首先給幼兒多渠道地提供創造的物質環境。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創造力的開發離不開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所以說,物質環境的創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美麗的活動室,豐富多彩的玩具、圖書是幼兒想象的源泉;科學發現室、自然角,各種區域活動是幼兒展示創造力的最佳場所;各種瓶瓶、罐罐,大小紙盒,五彩繽紛的積塑材料是幼兒創造欲望的強刺激物;讓環境會說話,讓材料會動,是幼兒創造的最好體現。
2.創造教育需要在一日活動中滲透
學前創造教育的實施,并不是跟傳統的教育決裂而另起爐灶,而是把創造教育的理念、行為滲透進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人的創造性是一種綜合素質,只有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幼兒的創造性才能發展起來。幼兒的創造性是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對幼兒的活動,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在此,將幼兒的活動劃分為4個層次,即:動作活動,交往活動,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
總之,幼兒創造性的能力中有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注意培養才能得以落實和發展。21世紀是創造的世紀,各種教育都把開展創造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作為自己的戰略任務。我們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結合幼兒教育特點,在各類活動中重視發現和珍視幼兒的創造火花,成為幼兒創造性發展的啟蒙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參考文獻:
[1]王本陸.面向21世紀的學生觀.課程・教材・教法,1998(10).
[2]袁愛玲.學前創造教育課程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1.
[3]袁愛玲.實施學前創造教育必須把握其整體性.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注:本文為寧夏師范學院科學研究基金資助。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第二幼兒園)
淺談幼兒的教育觀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