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大班常規教育的論文(2)
淺談幼兒園大班常規教育的論文
幼兒園大班常規教育的論文篇二:《幼兒園常規教育研究》
摘 要:常規教育說得通俗點就是習慣教育,一個人習慣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生的成敗。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基于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具有可塑性強、自控能力差的特性,所以幼兒期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應以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即從情感培養和行為練習入手,通過樹立榜樣、正面鼓勵、持續教育等方式,教育方法要針對幼兒特點,抓住幼兒教育這一關鍵時期,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教師;常規教育
在一次記者采訪中,一名記者追問愛因斯坦人生哪個階段的教育為其取得如此大成就奠定了基礎。愛因斯坦說既不是中學教育,亦不是大學教育,而是在幼兒園受到的教育!他認為正是幼兒園的教育教會了他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更重要的是讓他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習慣,這些習慣對其最終的科學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從愛因斯坦的回答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常規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進行科學有效的常規教育,才能夠讓中國的花朵能夠更加燦爛的開放,才能讓其最終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一、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
1.以自我為中心
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就是指幼兒在任何情況,都以自己為主,做事只以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不會考慮他人,且與伙伴之間的交往存在不合群、任性等諸多的問題。例如,有的幼兒喜歡某一樣玩具時,就要人家無條件地給他,一切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所有規矩靠邊站。對于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家長要對其正確引導,否則長此以往就可能會造成幼兒自私自利的性格。
2.自閉行為
幼兒的自閉行為是指一些幼兒經常獨來獨往,對幼兒園的規矩、教師的要求也不怎么服從,也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交流。例如,教師在上課時,大多數幼兒都能坐著聽講并且踴躍舉手回答問題。而有自閉行為的幼兒卻常常沉默不語,獨自一人做自己的事情。
3.自理能力差
現在的獨生子女,皆是家中的小太陽,家長對孩子的生活照顧的是無微不至,給孩子所有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正是這種無條件任從致使幼兒養成了不懂自理的惡習。鞋子掉了找老師、褲子下滑不會拉,甚至鼻涕流出來了也不會擦。就餐毛病更是多,在家里,這些孩子“粒粒皆辛苦”,家長為能讓孩子“吃上一口”想盡辦法,使足“計謀”,加劇了幼兒形成這種“陋習”。
二、幼兒常規教育的養成戰略
1.以愛為名構筑起幼兒常規意識
(1)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在平等和尊重、關愛和寬容、支持和引導中教育幼兒,滿足幼兒的內在心理需要,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如,像媽媽一樣關注幼兒的整體成長,支持幼兒的探究發現,鼓勵幼兒嘗試新鮮事物,參與幼兒的游戲活動等。
(2)做到嚴愛有度
教師的表情或動作往往會牽制到幼兒的心情,所以教師對幼兒的表揚要因人而異,要做到張弛有度。教師應該明白,一味欣賞、贊揚和放棄要求,后果會使幼兒任性霸道,不會和同伴友好相處,過于嚴厲,也會形成自卑、膽怯、畏縮等不良的心理品質。教師應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
2.多種渠道促成幼兒常規的養成
(1)用兒歌讓幼兒學習常規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對幼兒進行日常生活行為時,教師可以把一些常規行為要求編成短小的兒歌,教給幼兒聽,幼兒在學會兒歌的同時也就記住了相應的行為準則要求。
例如,在常規活動中,洗手、刷牙,入睡、穿衣服是很重要的環節,在培養和訓練幼兒的過程中,幼兒經常不是把先后順序弄錯就是達不到家長和教師的要求。這時我們就可以采用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基于兒歌通俗易懂,幼兒很快就能在大腦中記住和把握動作的先后順序,并且能熟練地掌握其中要領。如,在幼兒進餐的時候,家長和教師就可以運用兒歌:小椅子,拉拉近,小小手,護飯碗,小調羹,舀一勺,低下頭,張開嘴,大老虎,啊嗚啊嗚來吃飯!小鞋子,出洞子,小褲子,乘電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使幼兒一下子掌握了基本的步驟。
(2)在故事中讓幼兒理解常規
故事對于幼兒來說是沒有抗拒性的,教師可以把幼兒日常生活學習的行為習慣故事化,讓幼兒從童話故事中來理解日常生活學習的內容。既充分利用了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在與幼兒一起閱讀時,可以用手指著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讓幼兒的目光直接追隨著成人手指所指向的畫面部分,也可以提出一些諸如“畫面上有誰”“她在做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等觀察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在故事中理解常規的含義。在幼兒養成經常閱讀的習慣和興趣后,進行閱讀故事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用手點讀一些簡單的、幼兒常見的字,使幼兒在閱讀故事中將圖文結合起來,這樣做,一方面培養了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幼兒的常規教育,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3)在游戲中讓幼兒學會遵守常規
幼兒年紀小,自制能力相對還不是很好,容易遺忘自己的行為,我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繪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鮮艷的標記圖,設置在適應幼兒成長的環境中,以方便對幼兒的行為習慣及時認真地進行提醒。
比如,為了引導剛入園小班幼兒午睡時的小鞋子該如何擺放,我就事先剪了一對對“小腳丫”,把它們一一貼在每一張小床的右下角,幼兒很快就學會了如何擺放鞋子這一規則;盥洗室的水龍頭墻上貼了如何洗手的步驟圖,又為幼兒正確洗手作了指引。我們在樓梯口畫上箭頭幫助幼兒掌握“上下樓梯向右行”的規則……隨著幼兒一天一天的長大和幼兒思維的發展,我們就可以把直觀形象的標記圖慢慢過渡過到抽象的符號標記,這些創造性的形象標記不僅便于幼兒更好地學會和遵守規則,開發幼兒的大腦,也便于教師的常規管理,使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水到渠成。
總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孫云曉,張梅玲.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林正文.兒童行為的塑造與矯正[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6-78.
幼兒園大班常規教育的論文篇三:《試談幼兒園常規教育和學前教育》
常規教育指的是幼兒園對幼兒進行一日的生活安排和行為準則,它是幼兒從家庭融入社會集體這一階段所必須接受的教育,也是學前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常規教育對于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我國幼兒常規教育內容和方法中不利于幼兒健康發展的問題,從學前教育改革中幼兒發展為本的內容出發,提出了幼兒常規教育的創新舉措。
一、幼兒發展為本在學前教育改革中的體現
關注幼兒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是學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內容,讓幼兒教育目標重回幼兒本身,堅持以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為主要價值取向,并注重知識技能與幼兒情感態度培養的結合。
1.注重幼兒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雖然幼兒的心理還不成熟,但幼兒卻是存在發展潛能的生命個體。幼兒教育不僅是單純的傳授給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育培養他們對個性和創造力的追求,從小就樹立創造意識。在幼兒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更多的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實現動手操作,要激發幼兒的興趣,比如在涂畫中通過造型的操作培養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創作發展積累素材。
2.注重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
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主要是讓他們去感知生活,通過生活中各種藝術表現形式提高幼兒對美的情感表達。他們在對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過視覺來完成,教學中常常創造更多的條件讓他們去接觸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過視覺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種風光美景,通過藝術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藝術表現形式,逐漸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在審美情趣中逐漸形成自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幼兒常規教育內容存在的問題
1.常規教育內容的構建忽視幼兒的主體性
幼兒的常規教育內容的構建往往是由教育者決定,但各種因素常常導致教育內容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意向,反而造成幼兒的不情愿。比如某些教育者認為幼兒不具備成熟的思維能力,在常規教育中只要以服從教師的管理為主,長時間后,幼兒的常規行為便失去了發自內心需要的個性特點,不利于幼兒個性發展。
2.常規教育教學中的內容缺乏靈活性
受傳統的幼兒常規教育的影響,許多教育者在幼兒常規教育中經常教導幼兒說“不聽老師的話就不是好孩子”、“坐在自己座位上不許動來動去”等話語,這是因為許多教育者對幼兒的評價只用“好”與“壞”兩個角度。所以常規教育內容也比較刻板,意在將幼兒打造成為教師言聽計從的規規矩矩的人,抹殺了幼兒的靈性。
3.常規教育的方法單一
幼兒常規教育的方法應該多樣性,這樣才能多方位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但實際的教育中,教育者常用的日常教育方法便是讓幼兒玩游戲,首先講解游戲規則和提醒注意事項,對違反規則的要求表演節目或講故事。這種默守常規式的游戲特點不利于幼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也忽視了幼兒其它方面的發展。
三、幼兒常規教育創新舉措
1.讓幼兒參與常規教育內容構建
常規教育的內容要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也參與內容的構建中,以幼兒需要為導向,培養幼兒的主體意識。比如在我是解放軍的游戲中,組織幼兒討論如何做才能使動作更加標準,形象更接近解放軍,讓幼兒自己表達這一游戲需要注意的要點,然后在游戲的過程中針對出現的不規范問題加以修正。
2.教育方法要多樣性
幼兒常規教育不僅僅是讓幼兒玩游戲,還要采用更多的教育方法去促進幼兒發展,可以通過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陶冶幼兒的情趣,增長他們的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方面的啟發、以及情感方面的感染和影響。另外,還可以通過情景表演方法讓幼兒融入角色中,讓他們在角色的扮演中去感知社會和體驗生活。
3.加強教育者在常規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幼兒的言行舉止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者的影響,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注重教育者良好形象的樹立,教育者一身作則的同時,幼兒家長也必須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為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營造適宜的成長環境。
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幼兒常規教育也必須進行創新,不斷探索科學的常規教育方法,為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不斷努力。
猜你感興趣:
1.關于幼兒園教育方面的論文
3.幼兒教學管理論文
6.大班安全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