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教育論文 > 淺談中西美術教育比較研究論文

    淺談中西美術教育比較研究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淺談中西美術教育比較研究論文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西方的文化、教育、經濟、哲學等先進的理論引進中國,這無疑會對中國傳統的文化、教育等產生極大地沖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中西美術教育比較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

      淺談中西美術教育比較研究論文篇一

      中西“美術”概念及術語比較

      2006年第3期《讀書》雜志上刊登了巫鴻先生撰寫的《并不純粹的“ 美術”》一文。關于在這篇文章中美術一詞為何打上了引號的原因,根據巫鴻先生的解釋是:“‘美術’一語是近代的舶來品,有其特殊的 歷史 淵源和含義,是否能夠用來概括 中國 傳統 藝術 實在值得重新考慮”。[1] 其實,關于“美術”一詞,不僅是它能否用來概括中國傳統藝術值得重新考慮,而且是它能否用來概括中國當代藝術也許更值得重新考慮。因為,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也不管人們是否愿意承認, 目前 “美術”一詞在我國視覺藝術領域內外所造成的混亂已是不爭的事實。所謂視覺藝術領域內的“混亂”主要是指我國當代繪畫、雕塑、裝置等造型藝術創作 實踐和 理論 研究 或批評而言,所謂視覺藝術領域外的“混亂”主要是指大眾對于被稱之為“美術”的一些現當代藝術作品和現象的困惑不解和無所適從的現象和局面。① 為此,本文將對中國“美術”概念的特定含義、中西“美術”概念及術語用法比較等方面展開 分析 和討論。

      一、“美術”一詞在中國的特定含義

      我們一方面承認,今天所普遍使用的藝術分類體系及其相應的術語和概念例如“ 音樂 ”(music)、“美術”(fine art)、“戲劇”(theatre)、“藝術”(art)等等,基本上都是在“西學東漸”這一大的歷史背景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陸續傳入中國的,可以說是西方的“舶來品”;但我們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認這一事實,即在西方 現代 藝術分類體系及其相應概念術語傳入之前,我國有著自己的傳統藝術分類體系和相應的概念及術語。② 但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這一傳統的藝術分類被強行中斷,尤其是在學術研究中,西方的藝術觀念、概念及其術語以一種壓倒之勢取而代之,而中國傳統藝術分類體系、概念及其術語逐漸被人們所忘卻和放棄。但是,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那就是在20世紀初將西方“美術”和“藝術”概念引入之前,我國既不存在同時包括視覺、聽覺、 語言和綜合等各門類藝術的獨立概念及其術語,也沒有出現特指繪畫、雕塑、 建筑等視覺藝術的專門概念及術語。

      當然,我國學者最早將西文art翻譯成漢語“藝術”,也并不是完全沒有傳統之基礎的。在我國,“藝術”一詞古已有之,最早可能出現在漢代,“但此時的‘藝術’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含有今日的 文學、藝術、技術等意義”。[2]《晉書》雖然為“藝術”這一概念下了一個定義,但其含義與今天的幾乎是截然不同。直到宋代,我們才看到“藝術”一詞中包括了繪畫、書法,“到了近代,人們已經普遍將書畫列入藝術之目”,盡管除了書畫之外“藝術”還包括“騎”、“射”、“投壺”等或“醫”、“雜技”、“琴譜”等。所以,當我國第一批學者接觸并接受了西方現代art概念并將它介紹給國人時,很可能是因為不存在完全對應的概念及其術語,所以他們才選擇了“藝術”這個最為接近的詞匯。如果說,“藝術”是個中國古已有之的詞匯(盡管其含義與現代意義上的“藝術”不同),那么“美術”則是個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美術為詞,中國古所不道”。盡管魯迅先生緊接著又說:“此之所用,譯自英之愛忒(art or fine art)”,但最初將art或fine art翻譯成“美術”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③。

      在當代中國,“藝術”與“美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個大概念,它包括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設計、影視、攝影、書法、服裝等所有類型、類別和種類的藝術;相比之下后者是一個小概念,它只包括繪畫、雕塑、書法等各種視覺藝術。特別是我國目前行政 管理意義上的學科分類,更是進一步強化人們對于“藝術”與“美術”這種分類和區別。因為根據這種學科劃分,“藝術”是一級學科概念,“美術”卻是一個二級學科概念,它與音樂、設計、舞蹈、戲劇、影視等同被置于一級學科“藝術”的名下。(順便提一下,盡管中國現代意義上的“藝術”概念是個西方舶來品,但其內涵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藝術”概念。首先,在西方“藝術”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藝術”是一個視覺藝術概念,相當于我國的“美術”概念;其次,廣義的“藝術”是美學或藝術 哲學 意義上的,它不僅包括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和綜合藝術,同時也將語言藝術包括在內,而在中國“藝術”這一概念是不包括語言藝術的。)然而,在我國“美術”作為、或僅作為視覺藝術概念的用法并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其實,“美術”一詞在進入我國的初期是一個廣義概念,與今天的“藝術”概念大致相仿。

      從目前所掌握的 文獻 資料來看,第一批運用“美術”這一術語并產生一定 影響 的代表性人物是王國維、魯迅和蔡元培。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在這三位先生的文章中,“美術”這一概念術語所指的并非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那樣,只是一個狹義的視覺(繪畫、雕塑、書法、建筑等)藝術概念。正相反,實際上在他們那里它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廣義的藝術概念,即除了視覺藝術外,還包括語言藝術、聽覺藝術和綜合藝術。

      王國維先生在《孔子之美育主義》談到當時中國審美 教育 時,慨嘆到:“嗚呼!我中國非美術之國也!一切學業,以利用之大宗旨貫注之。治一學,必質其有用與否;為一事,必問其有益與否。美之為物,為世人所不顧久也!故我國建筑、雕刻之術,無可言者。至圖畫一技,宋元以后,生面特開,其淡遠幽雅實有非西人所能夢見者。詩詞亦代有作者。而史之賤儒輒援‘玩物喪志’之說相詆。”[3] 15-16我們看到先生所說的“美術”包括建筑、雕刻、圖畫和詩詞。另外,就在同一篇文章中,除了雕刻、圖畫、詩歌,他還提到了音樂。魯迅先生在《擬播布美術意見書》一文里,不僅認為雕塑、繪畫、文章、建筑、音樂皆是美術,而且還從不同的角度對美術進行分類。例如,根據作品所呈現的方式和形態,把美術分為靜美術和動美術,前者包括雕塑、繪畫,后者為音樂和文章(語言藝術);或是根據作品所訴諸的感官,將美術分成目之美術(繪畫、雕塑)、耳之美術(音樂)和心之美術(文章)等等。關于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通過這一時期創辦的教育機構的名稱來說明。創辦于1912年的我國第一個(私立)現代藝術教育機構“上海圖畫美術院”(1920年更名為“上海美術學校”,1921年更名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定辦六科:中國畫科、西洋畫科、工藝圖案科、雕塑、高等師范科、初級師范科。“1925年……改高等師范科為師范學院,再分圖音、圖工兩個組,添設音樂、雕塑系。新學制改定后的規模是:一個造型美術院(1)中國畫系(2)西洋畫系(3)師范院)。甲,圖畫音樂系;乙,圖畫手工系……”。[4] 另外,1938年后該校教授所擔任的教學課程和 內容 ,除了中國畫類(包括書法)和西洋畫類和雕塑之外,還有詩學題跋、世界文學、圖案畫、音樂(包括器樂、聲樂和作曲)。無論是從這所學校的系科設置還是1938年后上海美專的師資結構來看,這所美術學院的“美術”一詞實際上都是一個廣義的藝術概念,而非是一個狹義的視覺藝術概念。

      根據《蔡元培美學文選》及其他一些文獻資料,蔡元培先生對于“美術”一詞的理解和解釋與前兩者有所不同。在王國維和魯迅那里,“美術”一個是廣義的或美學意義上的概念和術語(基本上與西方由巴托建立并最終由百科全書派進一步完善并確立的“美的藝術”(beaux-arts)概念是一致的),但在蔡元培那里卻是一個雙重概念。第一種解釋與王國維、魯迅是相同的,是一個廣義的藝術概念。例如,蔡元培先生《美術的進化》一文里說:“美術有靜與動兩類:靜的美術,如建筑、雕刻、圖畫等。占空間的位置,是用目視的。動的美術,如詩歌、音樂等,有時間的連續,是用耳朵聽的。介乎兩者之間,是跳舞,他占空間的位置,與圖畫相類;又有時間的連續,與音樂相類。”[5] 118此外,他在《美術的起源》、《以美育代宗教》、《三十五年來中國之新 文化》(美術部分)等文章中都使用相同意義上的“美術”概念。但是,同樣是在這本《文選》里,我們發現先生有時所用的“美術”與我們今天相同,即專指繪畫、雕塑、建筑等造型藝術。這一現象出現在《美術批評的相對性》(1929年)、《美育》(1930年)等文章中。他在后一篇文章里談到大學美育時說道:“進而至大學,則美術、音樂、戲劇等皆有專校,而文學亦有???。”[5] 175在這里我們看到,蔡元培先生沒有將音樂和戲劇置于美術之下而是將三者相提并論。這說明,盡管蔡元培先生偶爾將美術作為單純的造型藝術概念與音樂和戲劇相提并論,但他使用這一狹義藝術概念術語時是非常清楚的。1918年4月15日蔡元培先生在中國第一國立美術學校開學式上說:“謂美術本包有文學、音樂、建筑、雕刻、圖畫等科,惟文學一科,通例屬文科大學。音樂則各國多立專校。故美術學校,恒以關系視覺之美術為范圍。關系視覺之美術,雖尚有建筑、雕刻之科。”[5] 77特別是在《美術的起源》中,蔡元培先生開門見山地說:“美術有廣義的,狹義的。狹義的,是專指建筑、造像(雕刻),圖畫與工藝美術(包裝飾品等)等。廣義的,是于上列各種美術外,又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等。西洋人著的美術史,用狹義;美學或美術學,用廣義。”[5] 86由此可見,蔡元培先生對于西方 英語 fine art概念的雙重性——廣義的藝術概念和狹義的視覺藝術概念——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大約就是在20世紀20年代前后,“藝術”一詞開始取代“美術”成為廣義概念,而“美術”則從一個雙重性概念變成了一個純狹義的視覺藝術概念。換言之,“藝術”成為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等的總稱,而美術則成為特指繪畫、雕塑、建筑等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的專門術語。例如,在1920年4月出版的第一期《美育》雜志“本志宣言”中,就出現了“藝術教育”一詞。但最能說明 問題 是吳夢菲先生在《美育是什么?》(1920年)一文里就藝術和美術所作分類表。他說:“至于美育同美術藝術的區別,想起來大家都可以明白。不過我恐怕還有人要問美術究竟是什么?藝術究竟是什么?這兩個問題,說明起來,亦是非常繁雜……現在我只能把這兩種,列一個最簡單的分類表,請諸君看看。”在這個分類表中,藝術包括自由藝術與附庸藝術,前者由繪畫雕刻(占空間)、音樂詩歌(占時間)和舞蹈戲劇(占兩間)構成,后者包括附庸藝術……建筑園藝裝飾(占空間);而美術則包括繪畫、雕刻和建筑。此后,雖仍有以美術作為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詩歌、舞蹈等各類藝術之總稱的現象,但它作為特指繪畫、雕塑、建筑等視覺藝術的專門術語越來越流行,直至它最后完全變成一個純視覺藝術概念。與此同時,廣義的“美術”逐漸被“藝術”一詞所取代。這一點在我國的相關學科分類上得到極為充分的體現。

      在我國,獨立的高等藝術教育機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綜合性藝術院校;二是單科藝術院校。所謂綜合性藝術院校,是指包括兩門或兩門以上藝術學科的學校,如南京藝術學院(最早包括美術、設計和音樂三個專業)、山東藝術學院和云南藝術學院等等;所謂單科藝術學院就是指某一個學科的學校,如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等。這種分類其實從一開始就存在。例如,成立于1918年的“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1921年,改稱“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本科設中國畫、西畫和圖案三個系。1925年,在聞一多等人的建議下,增設了音樂、戲劇兩個系,又改校名為“北京藝術專門學校”(該校設西畫、國畫、圖案、音樂、戲劇、雕塑等六個系)。美術就是指繪畫(書法)、雕塑、建筑和工藝等視覺藝術,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認識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就連專業人員都忘記了“美術”曾經是一個雙重概念的事實。而且忘記的是如此干凈徹底,以致在閱讀蔡元培先生的著述時,經常會出現誤讀的現象,即把蔡元培筆下的“美術”理解為單純的視覺藝術概念,即特指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視覺藝術。

      綜上所述,關于中國的“美術”一詞的含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1、從“美術”所包含的藝術種類來說,它是一個單純的視覺藝術概念;2從無所不包的(視覺藝術)范圍來說,它是一個中性詞匯,無西方原有的“高雅藝術”或“純藝術”之含義;3、美術一詞在中國更多的是一個行政管理意義上的學科概念。具體地說,它是一級學科“藝術學”的一個下屬二級學科名稱,相當于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

      二、中西“美術”概念差異比較

      如上所述,在中國“美術”一詞作為英語fine art的對應概念及術語,迅速完成了在中國的“本土化”過程,形成了上述的特定內涵。因此,漢語“美術”一詞與英語fine art的原意是有區別和差異的,這些差異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從雙重概念變成單一概念

      在西方,“美術”一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就其廣義而言,它是一個美學意義上的概念。作為各門類藝術的總稱或統稱,它不僅包括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視覺藝術,而且包括音樂(聽覺藝術)和詩(語言藝術),有時還包括舞蹈(綜合藝術);就其狹義而言,它是一個單純的視覺藝術概念,特指繪畫、雕塑和建筑。但在中國,“美術”由一個雙重概念逐漸變成了一個狹義概念,成為一個單純的視覺藝術概念,特指繪畫、雕塑、建筑、書法和工藝等藝術。

      當人們說漢語“美術”一詞是西方舶來品時,通常都以英語fine art為其對應術語和概念。其實,fine art也不是英國“土生土長”的概念,而是法語beaux-arts的對應詞。在17世紀后期的法國,beaux-arts、特別是省略兩個詞之間的連字符的beaux art,最初是作為意大利Arti del Disegno(迪塞諾藝術)的法語對應詞,特指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視覺藝術。④ 但它不久便超越視覺藝術的范圍,逐漸將音樂、舞蹈、詩歌等納入beaux-arts(即“美術”或“美的藝術”)范疇,并最終使這一特指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視覺藝術的狹義概念,變成了一個泛指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和語言藝術的廣義概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標志著西方現代藝術體系的形成和成熟。由于《百科全書》的聲譽和權威,從而使這一體系最廣泛地傳播于全歐洲。從1750至1770年之間,“美的藝術”這一新的藝術分類體系在整個歐洲得以廣泛而穩步的傳播。到了18世紀末,在德國、英國和意大利幾乎所有關于藝術的論述都在使用這一新的藝術分類體系,其不同語種的對應概念術語也隨之出現。在意大利,beaux-arts的對應術語是belli-arti,在德國是sch·ne k ü nste,在英國是fine art。美國人同樣也是在這一時期接受了這一新的藝術分類體系及其概念。但是,值得特別強調和說明的是,在英國,作為beaux-arts的對應概念性術語fine art再次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英國,法語beaux-arts這一對應概念是fine art。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較之beaux-arts概念fine art產生了一些變化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內涵。首先是詞形方面的變化,即不知具體是從何時起修飾詞fine被省略而以第一個字母大寫的Art取代之。當代英國學者雷蒙·威廉斯(Raym ond Williams)在他的《關鍵詞》(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中關于“藝術”條目是這樣寫的:“具有抽象概念的、第一個字母大寫的Art有其內在廣泛的原理、原則,但卻很難說定它是哪一個時期出現的。18世紀時的Art定義與用法不盡相同,但19世紀時這些定義與用法都被接納,因而使Art的定義更為廣泛……1815年詩人華茲華斯寫信給畫家海頓說:‘我們的 職業、我們的朋友與我們創造性的藝術(Art)是高尚的。’”[6] 從這段文字來看,華茲華斯的Art實際上就是法國“beaux-arts”,也就是美學意義上的“藝術”概念,即一個囊括語言藝術、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和綜合藝術的廣義藝術概念。其次是詞義方面的變化。所謂“詞義變化”包括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指英語fine art由作為beaux-arts的單純的廣義藝術概念變成了一個雙重性藝術概念,即作為廣義的藝術概念,除了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視覺藝術之外,它還包括語言、聽覺等其他門類的藝術;但作為狹義的視覺藝術概念,它僅指繪畫、雕塑、素描和建筑等造型藝術。

      如前所述,在“美術”概念傳入我國之初,它主要是廣義的或美學意義上的,即包括語言藝術、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和綜合藝術等,是各門類藝術的統稱。在王國維和魯迅先生的文中,“美術”一詞都是廣義的。但在蔡元培先生那里,“美術”顯然是一個雙重概念。例如,在《美術的起源》(1920年)、《美術的進化》(1921年)、《美術批評的相對性》(1929年)等文章中,“美術”顯然是廣義或美學意義上的概念。但在《在中國第一國立美術學校開學式之演說》(1918年)、《美術與 科學 的關系》(1921年)、《賴菲爾(歐洲美術小史第一)》(1916年)、《在史太師埠中國美術展覽會演講會之演說》(1924年)等文章中,“美術”一詞無疑是狹義的,即作為單純的視覺藝術概念。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先生常常注意向人們說明和強調“美術”概念的這一雙重性。例如,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他在《美術的起源》一文的開頭就指出“美術有狹義的,廣義的”之外,他還在1918年4月15日中國第一國立美術學校開學式的演說中聲稱:“美術本包有文學、音樂、雕刻、圖畫等科。惟文學一科,通例屬文科大學,音樂則各國多立專校。故美術學校,恒以關系視覺之美術為范圍。”[5] 77所以,盡管在他的筆下,“美術”一詞時而為廣義,時而為狹義,卻毫不使人感到混亂,或讀之不解。

      然而,大約是從20世紀20年代起,人們開始用“藝術”一詞作為廣義的或美學意義上的概念,而將“美術”一詞只作為狹義的視覺藝術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術”一詞的廣義概念逐漸被遺忘,其狹義也就成了唯一的用法。這一用法日趨普遍和流行,并最終得以確立,且一直持續至今。例如,在目前我國學科分類中,“藝術”是一級學科概念,下設8個二級學科,“美術”便是其中之一,與音樂、設計、舞蹈、戲劇和影視等相并列。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變化在中國變得如此干凈徹底,以致今天的學者在閱讀這些早期文章時,常常把廣義的“美術”概念誤讀為狹義概念。當然,若就“美術”一詞在中國由廣義的藝術概念變成特指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視覺藝術的狹義概念這一點而言,還不能說是中國“美術”術語及概念的主要特色。

      2. 從特殊概念變成一般概念

      在西方,狹義的“美術”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性術語,它是西方藝術史上數個視覺藝術概念性術語中的一個;但在中國,“美術”一詞不僅由一個雙重概念變成了一個單純的狹義概念,而且還由一個階段性的特定概念變成了一個一般性的學科概念。

      在西方,fine art或Art(美術)是一個階段性的術語,它只是一系列視覺藝術術語中的一個。古希臘在視覺藝術方面(繪畫、雕塑、建筑和工藝)取得了無與倫比輝煌成就,給人類留下了寶貴而豐厚的精神遺產,但卻不曾出現任何意義上的獨立的視覺藝術概念及術語。西方學者發現,在希臘語中,與現代意義上的“藝術”一詞最接近的是teckne,但在古希臘這幾乎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概念;而mimesis(“模仿”或“模仿藝術”)更是與現代意義上的模仿藝術有著很大的差異。古希臘的這一局面持續到15世紀都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如所知,西方第一個純視覺藝術概念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它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迪塞諾藝術”(Arti del Disegno)。這一概念的出現有兩個顯著的標志:一是喬治·瓦薩利第一次單獨為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樹碑立傳,并在這部《大藝術家傳》中為“迪塞諾藝術”明確下定義;二是瓦薩利等視覺藝術家在科西莫大公的庇護下建立了西方第一所視覺藝術學院——佛羅倫薩迪塞諾藝術學院。根據瓦薩利的定義,作為西方藝術史上第一個獨立的視覺藝術概念,迪塞諾藝術概念所強調的是繪畫、雕塑和建筑的理性特質。⑤

      17世紀下半葉,意大利的迪塞諾 藝術 概念及學院理念開始對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產生 影響 ,與此同時歐洲的 文化藝術中心也由意大利轉移到了法國。法國不僅仿照意大利迪塞諾藝術學院建立了巴黎皇家繪畫雕塑學院和 建筑學院,而且還在“迪塞諾藝術”的基礎上建立起 現代 藝術——“ 美術”(beaux-arts)——體系,臻于完善和成熟廣義的“美的藝術”概念逐漸取代了“迪塞諾藝術”這一單純的視覺藝術概念。如前所說,當法國的“美術”概念借助《百科全書》傳入英國后,其最初的 英語 對應概念“美術”(fine art或Art)的內涵逐漸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即由單一概念變成了一個雙重概念。作為廣義概念,它與法國的beaux-arts相對應,即使繪畫、雕塑、建筑、 音樂 和詩歌在“模仿美的 自然 ”這一共同原則下集為一個整體;但作為狹義概念,它卻是與意大利的A rti del Disegno相對應,是一個單純的視覺藝術概念,旨在將繪畫、雕塑、建筑等純藝術或高雅藝術與裝飾性和實用性藝術區別開來。

      然而,大約從19世紀開始、特別是到了20世紀,小寫的art逐漸取代fine art或Art而成為最流行的用法。就視覺藝術而言,幾乎就是在“美術”概念隨著現代藝術體系得以確立的同時,這條設在純藝術與實用藝術或美術與非美術之間的界線,不僅使它把一些新的藝術形式排除在外,而且也將人類 歷史 上眾多的藝術形式、歐洲以外眾多的藝術形式排除在外。尤其是在野獸派、立體派等現代派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問世后,這一術語的狹隘性和局限性也就越發突顯出來。另外,一些新的藝術形式,(如攝影、電影等)也在向這一概念的封閉性提出了挑戰。于是,第一個字母小寫的“藝術”(art)逐漸取代了fine art或Art。顯而易見,較之“迪塞諾藝術”和“美術”這兩個概念,第一個字母小寫的“藝術”是一個更具中性色彩的概念,因為這一概念主要是區別“藝術”與“非藝術”而不是對繪畫、雕塑、建筑等視覺藝術的類別樣式、風格 內容 、 時代 地區等加以限制。這樣一來,從原始直至當代的、從歐洲、亞洲直到非洲的整個視覺藝術都攬括在自己的名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代西方,art一詞仍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具體地說,它在視覺藝術領域中是狹義的,但在美學或藝術 哲學 中是廣義的。例如,在貢布里奇的《藝術的故事》( The Story of Art)和沃爾夫林的《藝術史原理》(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中,art就是狹義的;但在赫伯特·里德的《通過藝術的 教育 》(Education Through Art)、瑪克斯·德索的《美學和藝術 理論 》(Aesthetics and Theory of Arts)中,art則是廣義的。另外,在美學或藝術哲學的著述中,為了明確起見,人們常用visual art(視覺藝術)、偶爾也用pla stic art(造型藝術)來作為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藝術的統稱,以區別于音樂、 文學、戲劇等其他藝術門類。

      總而言之,在西方作為視覺藝術總稱的概念性術語不是始終如一和經久不變的,而是隨著概念內涵的變化而變化的,Arti del Disegno、fine art/Art、art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個概念性術語。

    熱門文章

    15518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毛片|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女人张腿让男人捅| 小受被强攻按做到哭男男| 日本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日本a级作爱片金瓶双艳| 扁豆传媒在线入口|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7| 最新国产三级久久| 日韩中文在线播放|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七次郎成人免费线路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 狂野小农民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美女视频黄频大全免费| 老司机精品福利在线| 羞羞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男孩子和男孩子做到哭泰国| 男女下面进入拍拍免费看|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最近新免费韩国视频资源| 日本牲交大片免费观看| 无翼乌邪恶帝日本全彩网站|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