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發展困境及對策論文
聯邦快遞、TNT、UPS、DHL四大國際快遞巨頭紛紛搶灘國內國際快遞業務,面對國內民營國際快遞公司在國內快遞業務的強勁競爭力,國際快遞巨頭在布局國內快遞業務上下了很大的血本。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發展困境及對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發展困境及對策全文如下:
摘要:近十年來我國快遞業形成了國營、民營、外資相互競爭的市場狀況,民營快遞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是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目前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本文對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的現狀及優劣勢進行系統的分析,找出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發展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民營快遞企業 競爭劣勢 對策.
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形成了國營、民營、外資相互競爭的市場狀況。
中國郵政(EMS)處于政策壟斷的地位,有著無與倫比的競爭優勢;世界四大快遞公司已經全部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辦事處,憑借資金、設備和技術優勢,對中國民營快遞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民營快遞企業何去何從,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是目前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一、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現狀.
(一)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發展規模及現狀.
中國的快遞業高速發展,據調查,中國快遞業的增長率達到 20%以上,而其中,民營快遞企業的規模與市場份額日益增大,速度遠高于國內快遞市場的增速,據國家郵政局和國家統計局 2007 年聯合開展的全國首次快遞服務業統計調查表明,僅國內同城快遞業務收入較 2005 年就實現了 54.4%的增幅,市場份額提升了6.8 個百分點,這表明民營快遞企業的增速發展。
截止 2011 年在中國從事快遞業的民營企業達到近萬家,從業人員在120 萬人以上,年營業規模 150 億元人民幣左右。我國民營快遞市場發展較快的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以江浙滬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和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地區。當前,發展得比較成功的民營快遞企業有申通、宅急送、順豐這三家快遞公司。
民營快遞企業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遞這一市場板塊上。大部分的民營快遞企業的規模不大,其業務能力范圍只能夠在同城之內,國內異地的快遞市場占取市場份額仍然較低,當然,規模較大的民營快遞企業的業務就有主要包括國內異地快遞業務和國內同城快遞業務。
由于大部分的民營快遞企業業務主要是同城快遞,因此在同城快遞這一市場板塊上民營快遞企業同行競爭相當激烈,甚至出現無序的競爭狀況。按企業的規模來劃分,民營快遞企業可以分為大型民營快遞企業和中小型民營 快 遞 企業。大型的民營快遞企業發展得比較成功,都能建立出自己的品牌,在快遞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大型的民營快遞企業只是占民營快遞企業的少部分,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還是處于初級階段,屬于中小型民營快遞企業。而中小型民營快遞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結構松散、信息技術落后、資金匱乏、人才短缺、管理混亂、服務水平差的現象。
(二)民營快遞企業與郵政EMS、外資快遞企業競爭力比較分析.
通過表 1 我們不難看出,民營快遞企業無論與享有政策壟斷地位的國營快遞企業還是擁有豐厚資金、設備和技術的國際外資快遞企業相比,都具有很大的弱勢。民營快遞企業想要在市場上謀求長足的發展,只有尋求與國營快遞企業、國際外資快遞企業的錯位,提供國營快遞企業和國際外資快遞企業無法提供的服務,實行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盡量發揮長處,才能在中國快遞市場上長足發展。
二、民營快遞企業 SWOT 分析.
(一)優勢(strength)行業管理.
1、價格低廉.
EMS 標準資費不論路程的長遠統一定價為 22.5 元,而民營快遞收費則是根據路程遠近進行靈活定價,如在長三角或者珠三角區域內,基本價格大概只需要 8—10 元。而外資快遞企業的標準資費是在三大經濟主體上最高的,比 EMS 和民營快遞企業要高。國內快遞市場上,民營企業在價格方面有著國外快遞巨頭們不可比擬的優勢。
2、速度快.
民營快遞企業的國內快遞速度比 EMS 和外資快遞巨頭都要更快,無論是同城快遞,還是城際快遞,民營快遞都比 EMS 快約 50%。民營快遞企業就是由于速度快贏得了大眾的支持,才能夠在市場上異軍突起。
3、服務方式靈活.
民營快遞實行門到門、手對手交接,上門收件送件的服務方式,對大客戶還可派駐專人到客戶處服務,且對寄件封裝、重量、尺寸等沒有過多限制。民營快遞業運輸機制靈活,飛機、輪船、火車甚至汽車也不能到達的,他們就用摩托車、自行車直至步行解決。無論何時,客戶只需一個電話向業務中心提出服務請求,業務中心即通過電話或短信聯系客戶,并盡快地為客戶解決問題。因此服務方式靈活,更符合大眾的需要。
4、國內網點比外資快遞多.
國有快遞企業平均建設一個營業網點需十幾萬元,而國外快遞巨頭為了滿足規模經濟的要求平均建設一個營業網點需幾十萬元,有的甚至達到了一百多萬元。民營快遞企業網點建設初始投入少、注冊資金較低,而這些都是國外快遞巨頭和國有快遞企業所不具備的。但國有快遞企業在中國市場上服務網點依然是覆蓋面最大的。
(二)劣勢(weakness).
1、管理體制問題.
民營快遞企業由于行業進入門檻比較低,管理方面良莠不齊,總體來講體制很不完善。民營快遞企業大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缺乏現代的管理技術,管理水平較低。管理體系尚不成熟、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經營理念和管理體制落后等問題普遍存在。
2、企業規模小.
我國民營企業的代表如順豐、申通、宅急送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中型快遞企業為數較少,大多數民營企業還是屬于中小型的快遞企業,呈現出小、散、弱的現象。市場競爭處于無序狀態,出現惡性競爭,競爭激烈。
3、技術落后.
我國民營快遞企業技術水平明顯落后于競爭對手,表現在,基礎設施落后,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普遍不高,技術裝備和設施落后,運輸工具轉載率、裝卸設備荷載率及倉儲設施利用率不高,多數仍然以勞動密集型方式運營;信息處理技術落后,民營快遞企業在信息處理技術方面大都沒有建立統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統,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平臺,各快遞系統之間兼容性、協調性較差,在全球性的貨物追蹤系統、網上自動貨物動態查詢系統等關鍵的信息系統方面,遠遠落后于國外同行,嚴重制約了我國民營快遞企業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4、缺乏專業人才且素質不高.
現階段我國民營快遞企業主要以粗放型為主,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員工隊伍不穩定,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形象,削弱了客戶對企業的忠誠度;其次,員工文化水平層次較低,企業中管理人員素質普遍偏低,接受過高等教育或專業教育的較少,高素質的物流管理人才非常少;再次,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民營快遞企業不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不愿花費較高成本引入高素質人才。
5、品牌知名度還比較小.
民營快遞企業普遍不注重品牌建設,廣告宣傳力度不夠。和國外相比,我國民營快遞品牌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許多不足,有的企業甚至都不為人所知。即使有些民營企業有意識進行品牌建設,也是缺乏內涵,效果不是很明顯。
(三)機會(opportunity).
1、良好的經濟環境.
我國加入 WTO 后,中國 GDP 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2001—2004 年,大體上 GDP 增長 1%,快遞市場規模增長 3%;2006—2010 年,GDP 的年增長率將持在 8%以上,這為我國快遞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快遞行業整體發展勢頭良好,近幾年來,快遞行業保持了年均 20%以上的增長速度,即使在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下,2008 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平均增長達到了 22.7%,業務收入平均增長也達到了 18.6%。經濟的發展為民營快遞企業的發展鋪好了光明的道路。
2、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
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和上網人數的迅速增長,使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電子商務在中國盛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民營快遞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3、政策的扶持.
國務院發布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通知,物流業入選國家十大行業振興規劃之一。另外,2009 年出臺的新《郵政法》為民營快遞企業確定了法律地位,也為今后快遞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時,大、中型民營快遞企業正可以借此機會重塑市場秩序,走出低價惡性競爭的怪圈,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淘汰,促進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四)威脅(threaten).
1、來自國營快遞企業的競爭.
EMS 作為中國本土上最大的快遞企業,擁有政策上的絕對優勢,具有中國最大的快遞服務網絡,是民營快遞企業在市場上的最大競爭者。
EMS 是唯一一家在國際快遞市場、國內異地快遞市場、國內同城快遞市場三大市場板塊中都運營的服務提供商,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
2、來自國際外資快遞企業的全面沖擊.
國際外資快遞四大巨頭在中國憑借其豐厚的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機制,在中國占有很大市場份額,且知名度遠遠超出民營快遞企業的知名度。特別是在國際快遞這一塊業務中,國際外資快遞企業是占有絕對的優勢,對民營快遞企業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威脅。
3、政策的不利影響.
剛出臺不久的《郵政法》對郵政專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黨政軍機關的公文,商務信函同城 50 克、異地100 克由郵政專營,郵政專營實質上是一種行政壟斷行為。這些政策問題給廣大的民營快遞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另外,新郵政法提高了快遞的準入門檻,這是對中小型民營快遞企業來說是又一新的挑戰。
三、案例分析———以順豐速運為例.
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于 1993 年成立,總部設在深圳,是一家主要經營國內、國際快遞及相關業務的服務性企業。在1996 年,隨著客戶數量的不斷增長和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順豐將網點進一步擴大到廣東省以外的城市。
至 2010 年初,順豐的速遞服務網絡已經覆蓋國內 32 個省及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成為中國速遞行業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順豐速運發展至今,無論是在速度、還是在經營方式上都具有優勢。
一是速度快。據了解,不管是同城快遞還是同城異地快遞,民營快遞企業都比 EMS 快 50%,而順豐,則比其他民營快遞快約 20%。同時,順豐在 2010 年創辦了屬于自己的航空公司,有著自己的專運貨機,這使得順豐在配貨及輸送快件上都具有主動性,而且這也是造就順豐速運成功的因素之一。
二是服務更加靈活。在服務方式上,民營快遞實行門到門服務,手對手交接,上門收件送件,對大客戶還可派人到客戶處提供收發件服務,且對寄件封裝、重量、尺寸、遞送要求沒有過多的限制。在服務時間上,靈活的民營快遞企業更具有競爭力,順豐速運目前實行兩班制,屬于晝夜不間斷的運營機制,保證客戶的快件能夠在第一時間內進行中轉派送。
從順豐速運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順豐雖然是國內發展最好的快遞企業,但依然存在不小的困境與問題,如何提高從業人員的操作質量及服務質量;如何加強組織結構的優化與控制;如何制定合理的經營目標及公司長遠的發展策略,這都是順豐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
四、我國民營快遞企業發展對策研究.
(一)完善快遞業法規,促進快遞業規范化發展.
我國快遞業已有 30 多年的發展歷史,產業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部專門的《快遞法》,新《郵政法》雖然在明確經營主體條件與經營業務范圍上有很大進步,但是依然延續了“郵政本位”
的慣性思維,把快遞包含在郵政里,這對于快遞行業的監管和發展是很不利的。
(二)提升快遞服務質量,贏得消費者信任.
據國家郵政局 2010 年 10 月調查顯示,消費者對快遞服務的意見主要集中在投遞和售后服務兩方面。
我國民營快遞企業本身競爭力就弱,只有在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上有較大提升,才能消除消費者對民營快遞企業的信任危機,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三)加強快遞企業間的聯合與協作,增強整體競爭力.
金融危機加劇了快遞市場的競爭,對于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金融危機可能是一個加快兼并擴張、做大做強的機遇;對于中小物流企業,通過資源整合的方式,優勢互補,“抱團取暖”,進一步加強企業間的合作尤其重要。
(四)積極引進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益.
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快遞行業不僅可以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而且可以使快遞服務更加安全便捷。國際四大快遞巨頭之所以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占取快遞市場份額的原因就是不斷開發和應用新技術。如 UPS 于 2006 年 9 月在中國指定的城市部署了 DIADIV(第四代速遞資料收集器)。DIADIV擁有與藍牙、WiFi、GPRS 以及 CDMA四個無線網絡實時連接的能力,確保一對一的可靠服務。所以,民營快遞企業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務。
■參考文獻
①李謙,呂利平.:我國快遞業的產業環境分析[J].商業經濟,2008,(8):110—111.
②肖磊. 我國快遞業發展的思考[J].商業現代化,2008,(7):343.
③晏敬東,石銀萍,李謙.我國快遞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8,(18):205—207.
④黃菲菲. 中國民營快遞業的發展戰略研究 [J]. 科技和產業,2009,(7):21—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