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班級管理論文(2)
教師班級管理論文
教師班級管理論文篇二
再論教師的班級管理角色
摘要:在教育工作中,班級管理作為具有專業品質的教育活動,始終貫穿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成為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背景。在傳統的班主任制管理模式下,班級管理工作常常只是班主任和學生干部的事情,科任教師很少參與甚至是不參與。這種情況造成的結果,一方面是教師之間關系的疏離和對立,另一方面是班級管理效率低、效果不佳。本文主要探討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問題,這里的教師特指以班主任為管理主體包括科任教師在內的所有教育教學人員。
一、班級管理的設計師
教師是班級管理的設計師,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在制定方向、目的或目標上,教師要把握大局、通觀全局;另一方面是在計劃怎樣取得進步或實現目標方面,教師要不斷地實施調控,保證班級管理的各項任務能夠有效落實、達成目標。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設計師”,在管理工作中要反映出以下幾點特性。
1.方向性
方向性是事物發展的走向,也是事物發展所要達成的目標或結果。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設計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首先,要幫助學生確立班級組織目標,把握班級發展的整體方向;其次,教師要不斷地進行班級組織目標建設,使每個班級成員能夠把外在目標真正內化為自身的思想目標和行動目標,成為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使全體學生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再次,教師要做到“思想領先”,要用正確的教育思想去教育和引導學生,要善于把正確的教育思想體現在班級的各項工作中。
2.創造性
創造性是設計師的一個重要品質,它反映出個體求新的屬性,體現了一個人的認知水平特別是思維力和想象力。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創造性”能夠幫助教師輕松應對復雜多變的教育環境以及具有主體意識的學生群體。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創造性,具體體現在對日常事務管理、活動管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以及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策略,也體現在對突發事件、問題學生能做出創造性的處理,這是教師創造性思維、智慧和教育機智的體現。
3.戰略性
“戰略性”是在“設計”層面所涉及到的一個重要特征,帶有全局性、未來性、根本性、長期性、前瞻性等特點。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設計師”角色的“戰略性”主要是指教師對班級發展要“高瞻遠矚”,立足眼前、放眼未來,要有未來意識、全局意識、整體意識和長期意識。首先,教師要意識到無論是班級發展還是學生個體成長都要經歷一定的時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其次,教師無論是制定計劃,還是確立目標,不應拘泥于眼前利益、束縛于局部狀況。再次,班級目標及計劃一定是以現實為基礎,以階段性計劃的實現為基本步驟。
4.可行性
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設計師,無論是創造性方法策略的運用、戰略性計劃的制定還是理想性價值目標的確定,都應該是具有可行性的。這種“可行性”一方面是指班級發展目標和實施計劃要立足于現實,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要有現實條件可以依托、可以提供,并有助于目標實現和計劃實施;另一方面是指目標和計劃一定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水平和需要,不能以損害學生或其他人的身心、利益為代價。同時“可行性”也強調班集體成員通過各種努力可以實現目標、完成計劃。總之,教師在班級管理各項工作“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立足現實,采取可行性辦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班級管理的組織者
班級組織是一個多維的、復雜的網絡,包括硬件要素和軟件要素,其中硬件要素包括教師與學生、教育場地和教育資料等;軟件要素包括班級目標、組織機構、班級活動、班風班紀、人際關系等。可以說,班級管理過程就是對班級的各種硬件要素和軟件要素進行組織管理的過程。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是各種關系的協調者
班級是一個社會性組織,班級管理過程是一個協調各種關系的過程。班級管理涉及到的各種關系包括各種內部關系和各種外部關系。其中內部關系主要是指班級內部的各種人際關系,如:師生之間的關系、生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之間的人際關系;班級管理的外部關系主要涉及到教師之間的關系、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班主任和學校領導之間的關系、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的關系等人際關系以及班級和學校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班級和各種社會組織的關系等組織關系。可以說,教師是聯系各種關系的橋梁和紐帶,從縱向上看,教師是處于上級與下級的紐帶;從橫向上看,教師是班級內部和外部溝通的橋梁,特別是溝通學校、家庭與社會關系的橋梁。
2.教師是各種資源的整合者
班級資源可以劃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其中有形資源包括人力、物質資料、財力等;無形資源包括集體形象、榮譽、紀律制度以及外部的關系和支持等。作為班級各種資源的整合者,首先,教師可以對班級的各種資源統一管理和整體規劃,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其次,教師可以積極地開拓各種資源,為班級建設和發展提供各種資源支持;再次,班級的各種無形資源需要教師進行保護和維持,特別是人際關系資源,需要由教師溝通和協調。總之,通過教師對班級資源的有效管理,促進班集體的建設和發展。
三、班級管理的督導員
督導具有監督、督促和指導、引導兩層之意。因此,教師既是班級管理的監督員,又是班級管理的指導者。首先,教師是受社會委托的專業教育者,要對社會、家長和學生負責,因此教師對學生有督導的義務也有督導的權利。教師對學生的監督、督促可以具體表現為:監督學生是否遵守學校和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監督學生日常的行為是否規范、督促學生抓好班級環境衛生和學生個人衛生、督促學生認真學習等。監督的過程是認識、反饋和調節的過程,監督的目的在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于不斷激勵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在于促進整個班集體的健康發育,監督的目的絕不在于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懲罰和棒殺。
其次,教師是班級管理的“指導者”和“引導者”,包括對學生個體或群體所進行的學習指導、生活指導、交往指導、人格指導、發展方向指導等。教師通過對學生各方面的指導,達到引導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基于青少年的身心不成熟的特征,作為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理應擔當起“人生導師”的責任。這種擔當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實實在在的幫助,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思想領域和精神心理層面的開導和引領。教師應該對學生多一些精神關懷、靈魂塑造,作學生的“身心保健者”和“心理的維護者”,這樣的指導和引領對學生是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學生最需要的就是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時教師的理解、信任和寬容,是遇到困難時教師的關懷和幫助,是教師的愛、關注和期待。教師的指導和引導的最終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個體的精神世界。
四、班級管理的服務者
教師是“服務者”的角色認識,要求摒棄教師“絕對權威”的角色定位,凸顯“學生中心”的主體地位。“教師權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權威,另一方面是個人權威。教師的社會權威是由教師職業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和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的,學生常常“被迫”對教師敬畏;而教師的個人權威,是由教師的個人素質和魅力所決定的,學生對教師的敬畏是由心生的。因此,教師要摒棄“絕對權威”的角色定位,摒棄的不是教師個人權威,而是社會權威。
教師要摒棄絕對權威的角色定位,就是要從以往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位置落下,與學生平起平坐,甚至要成為學生的“仰視者”;就是要把學生推到幕前,自己退到幕后,讓學生作主角,自己充當配角。教師作為“服務者”,要特別克服“全職保姆”的傾向。雖然長期以來,教師作為“管理者”和“領導者”地位高高在上,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力,但是其班級管理工作并不輕松愉悅,教師沒有半日閑,整日忙忙碌碌,疲憊地周轉于各色學生和班級的各種事務之中,究其原因,恐怕就是教師把自己當成了學生的“全職保姆”和班級的“大管家”。這樣的管理者有著“主人的身份”,卻干著“保姆的活”,這可以說是一種責任、付出和奉獻,但從另一側面也反映出教師在班級管理意識上的不當和能力上的不足。教師如果不克服“全職保姆”的傾向,事必躬親,不僅班級管理效率不高,而且會職業倦怠、身心衰竭,對學生的各個方面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學生的自我管理,教師要學會放手,懂得去利用學生的力量為班級服務。
設計師、組織者、督導員及服務者,是當前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有的角色定位,教師要拋棄傳統觀念、轉變角色意識,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教師無論充當什么角色,設計師也好、督導員也罷,都是服務者,都是在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都是為學生發展服務,教師唯有如此觀念,才能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也才能真正體現出教育本質和價值追求。
參考文獻
[1] 張作嶺.班級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 陳向陽.中小學班主任專業成長理論與案例.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李偉勝.班級管理.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看了“教師班級管理論文”的人還看:
2.班級管理論文范文
5.淺談班級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