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濟管理論文(2)
會展經濟管理論文篇一
會展經濟探析
[摘要] 本文分析發展會展經濟的意義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會展經濟的對策。
[關鍵詞] 會展經濟 發展對策
近年來,會展經濟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并在貿易往來、技術交流、信息溝通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發展會展經濟的意義
會展經濟,是指以會展業為主導,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會、博覽會和會議,展示商品、傳遞信息、創造商機、刺激需求,直接或間接帶動運輸業、旅游業、廣告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的一種經濟。會展經濟不僅具有商品展示、交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功能,而且具備信息咨詢、投資融資和商務服務等配套功能,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會展經濟能生產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全球每年會展費用在3000億美元左右,占世界總GDP的1%左右,且會展經濟綜合效益高,其利潤率在20%~25%以上。因此,發展會展經濟可使主辦地獲得更多商貿機會和創造更大經濟效益。北京市統計局的報告顯示,在2005年~2008年的“奧運投入期”內,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11.8%,較“十五”期間提高了0.8個百分點,其中2007年受奧運影響GDP的拉動幅度增長最大,達到1.14%,2008年則為0.85%。2004年~2008年間,奧運因素共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
會展經濟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承辦地經濟的發展。會展經濟涉及服務、交通、通信、旅游、咨詢、廣告、餐飲和住宿等相關行業,不僅可以培育新的產業群,而且還可帶動這些相關產業的迅速繁榮。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即展覽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這樣高的產業關聯度使得會展經濟成為帶動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會展經濟所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無疑將促進主辦地多種產業的大發展。
會展經濟可提高主辦城市的知名度,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舉辦會議、展覽會和博覽會,可以向世界各地的參展商、貿易商和觀展人員宣傳主辦城市的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展示城市形象,擴大影響,提高主辦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推動主辦城市的繁榮。
會展經濟的發展可增加就業。據英聯邦展覽業聯合會的調查,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就可創造近百個就業機會。會展經濟的帶動作用可為舉辦地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
會展經濟的功能和作用是綜合性的、全方位的,是一個前途廣闊的朝陽產業和綠色產業,可從多方面帶動和促進一個主辦城市整體經濟的發展。
二、會展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由于會展業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還不成熟,因而會展經濟在我國迅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產生一些問題。
展館建設缺乏長遠規劃和合理布局,展館規模偏小,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國展覽中心展覽面積普遍偏小,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加入WTO,會展業將步入快速發展時期,屆時,不少國際專業展都將超過十萬平方米甚至達到幾十萬平方米的規模,這將使展館面積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會展業缺乏有效的行業自律,規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低。目前的展覽會太多太濫,主題雷同,舉辦頻率過高,而且存在騙展現象,有待整頓。
專業會展人才的匾乏。與國內外同行交流也較少,導致展覽水平不高和人才的缺乏,這嚴重制約了會展業務的開展及會展組織水平與服務質量的提高,從而導致會展經濟發展水平低,缺乏競爭力。
會展主題不明確、無特色,缺乏名牌會展,競爭力不強。目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名牌會展和精品會展較少,舉辦的各種會展大都缺乏明確的主題定位,會展主題與業內最新市場動向不一,不少會展沒有重點,制約了會展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發展會展經濟的對策
隨著我國對外交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展經濟的發展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種形勢下,會展經濟發展必須采取新的思路和對策。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會展經濟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因此,大力發展會展經濟,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對會展經濟重要性的認識,這是發展會展經濟的前提條件。具體而言,政府應把發展會展經濟納入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扶持會展經濟的發展。同時通過舉辦會展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加強對會展經濟發展規律的研究,并積極推廣會展經濟發展的先進管理、服務和技術,提高社會各界對發展會展經濟重要性的認識。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會展經濟的發展規模應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借鑒國內外會展經濟發展的經驗,樹立全局觀念,作整體統籌規劃,場館建設應與周邊地區形成互補,優化區域空間布局,避免因重復建館造成的資源閑置。
成立會展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協調。應盡快組建展覽行業協會,制定會展業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并組織實施;負責制定會展業的行業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和協調;負責對會展業的質量和展覽會的資質進行評估和認證;負責統攬與國內外展覽界的交流聯系,對展會提出指導意見,協助政府整頓市場秩序,重新整合會展業,使會展市場合法化、透明化。
大力推行名牌、精品和特色會展戰略。發展名牌會展必須結合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及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確定辦展內容和主題,使會展富有特色,具有一定的規模,爭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名牌會展。
加快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會展人才。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專業會展人才是加快會展經濟發展的一項緊迫任務。可通過邀請國外著名的專家和展覽公司介紹會展組織、設計等方面的知識,提高會展人員的組織、管理及服務水平;也可通過建立會展業的職業資格等級制,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不同層次會展人員的水平。
引入國際運作機制,提高會展業的國際化水平。引入國際運作機制首先可以通過合展、合資等形式積極組織國外展覽公司到國內來聯合辦展,提高國內會展業的辦展水平;其次,積極爭取國外著名的展覽公司到我國來開展會展業務,擴大我國展會的國際聲譽,吸引更多的國際參展商和國際觀眾;最后,可積極組織國內的展覽公司到國外舉辦展覽活動。
參考文獻:
李健:會展業愈益展現魅力[J].經濟論壇,2002.4
看了“會展經濟管理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