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維修管理論文(2)
航空維修管理論文
航空維修管理論文篇二
航空維修現場的質量管理
[摘 要]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是確保航空維修保障任務順利完成,保障航空飛行安全的基本前提與要求。因此,當前全球多數國家均樹立了“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思想”,以進一步加強航空維修現場的質量管理工作。本文從航空維修質量管理概念分析入手,探討了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的相關要求,并重點針對加強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的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F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1-0289-01
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及航空服務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利用航空方式出行或運輸貨物,推動了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此同時,航空公司面臨的各項維修任務也在逐步加重。為此,如何加強航空維修現場的質量管理已經成為擺在多數航空公司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航空維修質量管理的概念
航空維修質量管理是為確保維修質量所開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1)維修質量,指的是利用維護或修理保持或恢復航空裝備的固有可靠性;2)維修工作質量,是指為確保維修質量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的優劣性,其反映的是所做工作對于確保維修質量所起到的作用。二者息息相關,前者是由后者決定與保障的,而后者是由前者來檢驗與衡量的。航空維修質量管理工作通過對維修工作質量進行管理,實現對維修質量的管理,通過控制維修工作質量,實現對維修質量的控制,并利用提高維修工作質量,實現維修質量的逐步提高。
二、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的相關要求
在航空管理工作中,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具有如下特點,即維修的整體性極強,管理幅度大,過程控制嚴格,管理要求很高。針對航空質量管理的特點,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必須滿足如下要求:首先,應以現代航空維修思想作為基本指導,積極采用諸如可靠性管理等先進管理技術及手段,探索同實際情況相符的維修管理模式;其次,在確保航空器安全、適航等條件下,盡可能保證航空器持續處于適航狀態,應積極投入運營,不斷降低維修成本,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
三、加強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的途徑
(一)加強質量安全教育工作
根據《航空機務質量控制工作細則》的相關要求,所有維修工作人員及維修管理人員都必須對航空飛行的安全性及設備使用的安全性負責。因此,加強維修質量管理工作關鍵在人。一方面,應注重加強維修工作人員的教育,強化其法規意識。根據航空維修法規的要求,必須針對航空裝備維修工作開展科學的監督、管理與控制工作,全面提升維修質量,保障飛行的安全性,各種行為規范應強制性實施,而維修活動應以法規作為基本依據;另一方面,應注重加強航空維修法規的全面實施,這是保障航空維修質量安全的關鍵。縱觀近些年來我國所發生的各種飛行事故,多數均是可預防的,這些安全事故之所以產生,是由于相關法規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或是由于某些維修人員忽視法規要求所導致的。為此,必須全面組織維修工作人員及各級維修管理人員,全面貫徹航空維修法規,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提高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隨著航空裝備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必須構建完善的航空維修質量管理體系,確保該系統同航空信息化水平相適應,以更好地適應日趨多樣化與復雜化的航空維修作業要求,不斷提高航空維修質量的管理及控制要求。一方面,應加快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機構的建立,專職負責航空維修質量管理工作,同時,加強質控室建設,注重提高加強質控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每個質控人員都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專業知識,至少掌握兩門航空維修專業,擁有兩年及以上的維修經驗,了解航空維修流程;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健全航空維修信息管理系統,以便對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工作進行動態管理,利用網絡實現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信息的有效采集、傳輸與處理,更科學、高效地開展維修質量管理工作,推動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逐步由機械化轉變為信息化。
(三)強化維修現場監督工作
在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過程中,必須注重加強維修現場的監督工作,具體而言,應從如下環節入手:1)就航空監察總負責人而言,應制定嚴格、具體的政策,嚴肅監察紀律,有效規范維修現場質量管理工作的排班。針對現場監督的不同環節,如準備、實施、記錄、反饋、總結等環節,應提出相應的要求,保障現場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現場監督水平;2)對于維修現場質量監督人員而言,應嚴格依據規章制度的相關要求,對現場監督計劃進行全面落實,嚴禁無故變更或取消。若有特殊原因,如生病、臨時安排欠妥等無法履行原定計劃,應自行同其他人員協商,對監督時間進行變更,同時,在協商妥當之后,以電子郵件形式通知排班人員進行備案。若有特殊原因,難以履行監督任務又未做好協商換班工作,應將情況及時上報科室經理,經同意簽字后郵件告知排班工作人員,以便備案;3)在監督工作中應有針對性地加入專項監督工作,包括啟動專項監督背景、專項監督實施方式、預期目標、監督持續時間等內容。專項監督對于相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啟動專項監督工作時,必須依據實際任務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專項監督結束后,應由負責人作專項監督報告,并存檔、備案。
(四)增進質量代表間的交流,全面實行輪崗監察
若質量代表在某一個固定的維修部監督時間長了難免會存在諸多弊端,容易滋生腐敗情況,為了確保監督質量,提升監督效果,應推行輪崗制。具體而言,應由監督組及審核組共同商討確定輪崗監督工作的編排,應充分征求質量代表的建議和意見。具體執行過程中,可采取兩地對調的形式,為了增加各質量代表的實踐經驗,深刻體會各種環境下監督工作的難點與重點,在安排輪崗過程中,應將南方代表調至北方,避免所派地區環境過于相似。此外,維修分部內審必須盡可能安排在輪崗前,以便質量代表能夠根據內審及時發現問題,予以整改、追蹤和反饋效果。輪崗期以一月為限,依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或縮短。
四、結束語
隨著航空維修任務的逐步加重,必須加強航空維修現場的質量管理工作,不斷提高航空維修現場質量管理水平,確保旅客出行及貨物運輸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推動我國航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瑋.對航空公司維修管理的幾點認識[J].航空企業改革及人才培養使用,2011 (26):95-98.
[2] 馮驚雷.航空維修便攜式計算機發展現狀及挑戰[J].航空工程與維修,2012(05): 111-115.
[3] 劉國慶,王燕華,張文俠等.加強航空維修質量管理提高裝備質量安全水平[C].//第四屆長三角論壇――航空航天與長三角經濟發展分論壇暨第三屆全國航空維修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2007:213-215.
[4] 李廷軍,徐永漢,欒春光等.神經網絡應用于航空維修質量評估專家系統[J].現代電子技術,2001,(3):42-43,45.
[5] 郭尚林.談談航空維修中的質量控制[C].//中國航空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直升機年會學術論文集.1996:59~63.
看了“航空維修管理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