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設備管理論文(2)
電廠設備管理論文篇二
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
摘要:發電廠的設備檢修管理科學化是現代企業組織生產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發電廠設備的檢修管理工作是保證發電設備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設備全過程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如何更科學地管理好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安全可靠性,降低檢修費用,已成為擺在電力企業面前不容回避的問題。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在四川省都江堰黑龍灘電廠近幾年的設備檢修管理經驗,來談一下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方法,希望以此有所貢獻。
關鍵詞:設備檢修管理 電力安全 高素質檢修隊伍設備檔案狀態檢修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筆者在四川省都江堰黑龍灘電廠的設備檢修管理經驗表明,搞好安全工作,防止發生人身和設備安全事故,保證及時完成計劃檢修和事故搶修工作,是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前提;加強檢修隊伍建設,提高職工素質,培養一支懂科學、會管理、工作作風良好的檢修隊伍,是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基礎;建立健全設備檔案及設備缺陷登記,編制好檢修計劃,是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有力保障;在計劃檢修的基礎上實施狀態檢修,是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必然趨勢。以下是詳細敘述:
1.安全工作是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前提
安全是電力的基礎,電力安全生產是體現發電企業綜合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標志。在設備管理上應做到利用大小修、設備停備、低負荷時及時消缺,保證設備健康;整治生產區域不安全部位和現場安全防護設施(如護欄、樓梯、通道等);堅持設備治本,提高檢修質量和工藝標準,延長設備無故障運行時間;作好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和定期輪換、定期試驗工作;在檢修工作中,認真嚴格落實反事故措施,堅持消除裝置性違章,杜絕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把“零違章”和“零事故”真正落實到檢修實踐中去;實行每一項工作都要認真進行風險點分析制度,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和完善技術診斷工作,向“狀態檢修 過渡。在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做好發電廠設備的檢修工作。
2.高素質的檢修隊伍是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基礎
黑龍灘電廠屬季節性發電,全廠五臺機組總裝機容4900KW,機組型號種類不同,生產年代跨越較大。在配備檢修人員上不可能像大中型發電廠,各技術工種都配備相應的技術人員,這就要求檢修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高超的業務技能。如何在人員少、技術素質差、檢修維護經驗缺乏的情況下全面完成任務,是確保機組安全運行和各項經濟指標完成的關鍵所在,也是全體檢修人員面臨的難題。根據這種實際,我們采取了分工種側重培訓,集中學習,以大小修為契機,提高檢修人員的綜合應變能力,在電廠檢修人員中,每個人員既是師傅又是學員,既是主角又是配角,相互學習,只是在面對不同的問題時,角色才不同。通過機組的大小修工作,鍛煉了我們這支檢修隊伍,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摸索,真正做到缺陷發現的及時性、超前性、準確性,我們的檢修隊伍整體的工作能力和綜合適應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為設備檢修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完善的設備檔案和檢修計劃是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有力保障
我廠近年來為提高檢修效率,建立健全了相關運行檢修制度及規程,完善了各種技術資料。針對黑龍灘電廠三個電站,因修建的時間跨越較大,各站的設備都參差不齊,生產廠家及生產年代都不盡相同,甚至存在設備老化絕產等現象,通過對所有設備登記核對清理,重新建立了設備檔案并注明互換設備;建立了設備缺陷登記及處理檔案;建立了設備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檢測檔案;完善了大、中、小修臺賬及詳細資料,根據各種臺賬及檔案擬定機組的大小修方案和實施計劃。為設備的檢修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
4.在計劃檢修的基礎上實施狀態檢修,是發電廠設備檢修管理的必然趨勢。
長期以來,我國對運行中的電力設備實行的是以時間周期為基礎的定期維修制度。目前,各發電廠均按照原電力工業部頒布的《發電廠檢修規程》執行計劃性檢修,并規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導檢修安排的依據就是這些時間量,只要檢修周期已到,不管設備好壞,運行狀態如何,就要檢修。顯然,這種檢修制度有失科學性,而且存在很多負面影響:1、具有盲目性和強制性,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技術管理人員不思開拓進取,技術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術人員的思維方式,淡化了設備管理人員的責任;2、不利于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3、不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4、導致新的隱患。
針對計劃性檢修制度存在的弊端,作為一個基層單位的電站,當然不能從宏觀制度上去尋找改革的路子。近幾年,在機組小修工作方面,黑龍灘電廠在計劃性檢修制度的框架下,對具體的檢修次數和天數作了重新安排和調整,幾乎每年都取消一次機組小修機會,每次小修的時間也根據實際狀態有所減少,這主要是依據設備的健康狀態作出的決定。對機組的大修同期也作了一些變動,如:065#機到了大修周期,但設備健康良好,而061# 機距大修周期還差一年,而設備的健康狀況較065#機差,我們就作了調整,對061#機先進行大修。通過近幾年的運行,要搞好發電廠的檢修管理,真正做到“應修必修,修必修好”,實施狀態檢修,需做到以下幾點:
4.1收集基礎數據,完善原始資料。
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是狀態維修的基礎。狀態監測是狀態特征量的收集過程,即利用各種傳感器及測量手段對反映設備運行狀態的物理、化學量進行檢測。而故障診斷是特征量收集后的分析判斷過程,即根據狀態監測所得到的各信息,采用所掌握相關知識和經驗,進行推理判斷,找出設備的故障類型、部位及嚴重程度,從而提出對設備的維修處理方案。以現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詳細記錄現場數據。采集設備實時狀態數據,加強定期測試,累計試驗數據。形成原始資料,利用這些數據、資料、定期全面分析,判斷設備狀態,從中可以發現問題,使檢修更具有針對性。關于數據采集的具體做法如下:
4.1.1分門別類地將全廠設備的技術參數、廠家設計規定,按設備臺帳方式建立數據錄入計算機;
4.1.2建立設備現有的備品備件數據庫;
4.1.3建立表示設備運行狀態的電量、水頭、溫度、振動、擺度、壓力流量等參數的直方圖以及變化趨勢的曲線等(我廠部分電站水頭、流量變化較頻繁);
4.1.3定期(每日或每季)進行分析,做出結論,判斷設備是否運行正常。
4.2完善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加強設備異常狀態分析。
根據目前實際情況,我廠對機組等主要設備安裝了一些監測裝置,主要有:機組的振擺度測量;定子的測量,溫度、壓力等。當設備有異常情況出現時,實行異常狀態分析和重點跟蹤,采取了強化跟蹤監督措施,掌握狀態變化規律,找出故障的根源,利用小修機會進行了徹底處理,現在運行正常,保障了設備的安全運行。
4.3加強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及時消除設備缺陷。
設備維修保養工作的好壞,對設備運行狀態有著重要的影響,如透平油的處理,潤滑油的加注,設備輪換運行,甚至設備吹灰等清潔工作,每一項都不應該忽視。我廠的調速器為雙調,對油質要求相當高,因此采取現場循環濾油,故障率比以前明顯減少,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延長了設備的壽命周期。對設備存在的缺陷應及時消除處理,做到大缺陷不過天,小缺陷不過班,確保設備處于健康運行狀態。
4.4應用統計數據,預測設備狀態。
首先要找出統計數字與機組狀態參數之間的聯系,對機組運行小時數、發電量、啟停機次數等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有些設備雖然檢修周期已到,但其運行小時累計比其他同類型設備少,于是就適當延長了設備的大修周期。而有些設備雖然未到大修周期,發現一些重大缺陷及時進行了處理。由于運用了這種方式進行了預測,每次小修前,就做好了相應的技術準備工作,節省了檢修時間。
4.5合理確定檢修項目,盡量縮短檢修工期。
由于對設備進行了較全面的狀態監督和技術分析,建立了《設備運行缺陷登記臺賬》,掌握了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廢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檢修項目,如:每次大修,根據設備的原始監測數據,分析設備各部件的健康情況,大膽取消了一些重大項目,對機組以往大修都是全拆,吊出轉輪體,工期長,工作量大。拆出后未發現轉輪存在問題,又重新裝復回去。而近幾年,只拆到發電機部分,節省了大量的檢修工期,每臺機可節省約10天工期。設備經檢修投運后,未發生任何臨時性檢修現象,安全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的勢頭。
參考文獻
(1)、《發電廠設備狀態檢修管理的必然性和實踐》鄒獻奎
(2)、《發電廠檢修規程》(SD 230-87)
(3)、《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DL/T838-2003)
作者簡介:鄒洪(1968年3月),男,工程師,四川省都江堰黑龍灘電廠
看了“電廠設備管理論文”的人還看:
4.現代設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