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論文(2)
地籍管理論文
地籍管理論文篇二
地籍管理制度淺談
摘要:地籍管理是當前社會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衣食住行,隨著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地籍管理方法也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基于此,本文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從地籍管理的概念和性質入手,詳細的論述了地籍管理的基本知識。
關鍵詞:地籍;地籍管理;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P273文獻標識碼:A
地籍管理是當前社會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衣食住行,隨著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地籍管理方法也得到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一、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是記載土地基本狀況的圖冊。而管理一詞,有多種說法,最簡單的是指管轄、處理、條理的意思。從系統論的角度看,管理是對系統的運動、發展和變化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控制行為。以現代管理學的觀點看,管理是為實現某種活動的最佳目標,通過計劃、組織、指揮、控制等,協調機構內人員及其他資源,以達到高效運行的綜合性活動。
根據地籍的概念和管理的含義,地籍管理是指國家為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和經濟狀況而實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體系。簡言之,地籍管理是地籍工作體系的總稱。所謂土地的自然狀況主要指土地的位置、四至、形狀、地貌、坡度、土壤、植被、面積大小等;土地的權屬狀況主要包括權屬性質、權屬來源、權屬界址、權利狀況等;而土地的經濟狀況則主要指土地等級、評估地價、土地用途等。地籍工作體系主要包括土地調查、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地籍信息系統統等。
通過地籍與地籍管理的產生及發展,能夠清晰地看出地籍管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為維護和鞏固土地制度服務。我國社會主義地籍管理與資本主義國家地籍管理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地籍管理是為鞏固和發展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有效組織全國土地的經濟、合理利用,協調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用地計劃,為推進改革、開放和土地使用制度變革服務的一項綜合性國家措施。我國土地屬于全民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地籍管理必須為穩定社會主義土地使用方式,保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地籍管理對開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等起到指導和監督的作用;對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開辟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市場起到保證作用。
二、地籍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地籍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地籍管理工作規范化開展難度大
隨著地籍管理工作越來越規范化、法制化,地籍管理的工作逐步的走向正規,這在無形當中也增加了地籍工作的工作量,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發展,地籍管理工作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社會對地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黑山縣地籍管理工作人員人數少,各業務塊工作量大,使得員工容易對要求按規范化辦理的業務產生畏難情緒嚴重。這種情緒的存在將嚴重的阻礙地籍管理工作規范化運行的開展,使得地籍管理工作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2、轉變觀念意識不夠
大多數縣區工作人員還停留在過去式的工作理念中,對新的工作理念及要求領悟不夠,責任心不強。如時有對材料的審核推卸責任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出現充分的反映出工作人員的轉變意識不夠好,無法正視當前工作的理念,不能及時的進行學習和交流,從而使得自己沉溺于原來的工作方式之中,不思進取。
3、土地登記發證制度不統一
由于歷史原因,因發證而造成的糾紛和信訪事件時有發生,由于問題的復雜性和我們能力的限制性,不能很好地解決。按現行《土地管理法》規定,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使用權和水面、灘涂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這表明,林地、草原的所有權、使用權以及水面、灘涂養殖使用權登記發證不適用《土地管理法》,而適用其他法律,具體工作由相關部門(如林業部門)負責,這一點也與地籍管理制度的統一性原則不一致。
4、地籍管理力量薄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當前,我市地籍管理力量薄弱,專門從事地籍管理的人員較少,特別是鄉鎮國土所,人員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數職,地籍管理工作甚至不是專人承辦。另外地籍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業務知識不精,業務水平不高;有的經驗不足,實際工作能力不強;還有的責任心不強,工作作風不夠扎實。業務知識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大多數鄉鎮所的工作人員偏老齡化,對新的業務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強,甚至一談到學習新的業務知識就頭疼。
(二)地籍管理工作的解決對策
1、規范地籍管理,認真的進行調查
地籍管理工作要在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努力學習的基礎上,抓好日常性土地登記發證工作,提高發證質量。加強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認真開展土地變更調查,及時更新土地調查數據庫,保持變更調查成果的現勢性,滿足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和“批、供、用、補、查”日常監管需要,為政府決策提供服務。自2009年完成全國第二次土地詳查的基礎上,每年開展土地利用現狀的年度變更調查。在年度變更調查過程中嚴格把關,每個監測圖堅持到現場核實情況,在內業操作過程中,與技術人中全程合作,從而使得地籍調差的情況更加的徹底。
2、實現地籍管理信息化。一是加快基礎數據庫和地籍圖件全面更新步伐,加強數據庫的日常更新和維護,及時開展變更地籍調查。二是加快地籍管理信息查詢建設,實現土地登記全程局域網絡辦公,提高土地登記和公開查詢工作的效率和服務質量。
3、確立土地統計、土地登記發證統一制度。在土地登記過程中嚴把登記關口,按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的規定辦理登記手續。同時,應將林業部門、農業部門等的林地、水面、灘涂相關權利登記、統計發證職權劃歸土地管理部門,以實現地籍管理利用的統一規劃。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確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務。
4、加強地籍管理隊伍建設。一是繼續加大對地籍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組織學習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提高地籍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二是注重在工作實踐中培養,提高地籍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一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政令暢通、執法嚴格、服務優質、廉政勤政的新型地籍管理人員隊伍。
三、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地籍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地籍管理工作仍存在許多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和改進,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正視當前社會的變化趨勢,積極主動的學習先進的知識,使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好地籍管理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程敏.城鄉一體化地籍管理建設研究[J]. 科技資訊. 2009(01)
[2] 王巖,劉強,郝麗娜.地籍管理發展研究[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9(S2)
[3] 周建和,戴金華.關于完善中國地籍管理若干建議[J]. 經濟研究導刊. 2009(26)
[4] 柏偉.地籍管理的難點問題與對策[J]. 科技信息. 2009(25)
[5] 張秋月.完善我國地籍管理對策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 2010(16)
作者簡介:常葵艷(1970-11月),女,錦州市黑山縣人,大學本科,中級職稱,畢業于遼寧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土地管理專業,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土地登記工作,2010年任地籍股股長至今。
看了“地籍管理論文”的人還看:
1.土地資源管理論文
5.測繪職稱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