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豬飼養管理論文(2)
哺乳仔豬飼養管理論文
[關鍵詞] 哺乳仔豬 飼養管理 養豬效益
[中圖分類號] S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10-0250-02
通常仔豬要經歷出生、補料和斷奶三關考驗,才可以順利出生,下面就這三方面對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進行論述。
1 剛出生仔豬要過好出生關
初生仔豬過好出生關的關鍵是保溫和吃上初乳。對部分仔豬要及時進行寄養和并窩,初生仔豬要及時補鐵和適時斷齒。同時加強對母豬的飼養,使母豬有足量的奶,能哺乳好仔豬。
1.1 確實搞好初生仔豬的保溫
初生小豬體溫調節能力不完備,怕冷。出生1―2天之內。需要32℃―35℃的溫度,尤其是剛出生,這是仔豬身上的羊水很快就會蒸發,引起體溫的降低,所以要盡快用用干毛巾擦干羊水,并吃上初乳,來補充體內熱量。由于小豬的體溫調節功能在1周之內沒有發育完善,所以仍要維持在30℃左右。之后可以每周降低1℃―2℃。一般仔豬的體溫調節功能在20日齡以后基本發育完整,但由于豬小,體內脂肪少,抗寒能力差,仍需25℃―26℃的環境中較適宜。只有適宜的溫度下,小豬才能大量進食,健康、活潑的成長。帶仔的母豬一般適宜的溫度為20℃―22℃。所以,必須為仔豬提供專門的保溫。
產房內不能有風吹的感覺。圈舍應保持干燥。產床,在春、秋、冬三季應鋪上干凈的墊草,有利于保溫。圈舍即要考慮保溫,也應考慮空氣的新鮮。這樣就會大大降低仔豬患病的幾率。
1.2 盡快使所有出生仔豬吃上初乳
仔豬出生時的大小、強弱差距較大時,強壯的仔豬可以搶到靠前的奶頭。因為,越靠前的乳頭,所含的奶水相較于后面的要多,尤其是最后1―2對奶頭奶水含量最少。所以,在產后3天內要以固定奶頭,即在仔豬出生后的2天內,要通過人工來讓弱小的吃靠前面的,強壯的怎要吃后面的。
在產仔很多,奶頭不夠時,可分批哺乳。并隔2個小時左右要互換一次,這樣可以確保弱仔不致死亡。最好是盡快寄養出去。此外,對弱仔可增加人工哺乳,以補充母乳的不足,保證它們的存活和健康成長。
1.3 合理寄養和并窩
在生產中,有個別母豬產仔多,但由于奶頭的數量有限;或者是由于體質差,泌乳量小;不能哺育更多的仔豬,要與產仔較少并窩或寄樣在產仔少的母豬那喂養。在實行時要注意一些問題。
1.3.1對于相互寄帶的仔豬最好是在日齡與個頭盡量相同,最多也不能超過3日齡。因為差距越大,越會使較小的仔豬變成長僵豬。
1.3.2把生后10―20天的“奶僵豬”寄養給新分娩的母豬,雖然其與剛出生的仔豬存在著差異,但因其身體較弱,不會影響到新生仔豬,且其自身也會獲得足夠的營養而加快生長發育。
1.3.3承擔寄養任務的母豬,泌乳量要高,性情溫馴,有空閑乳頭。
1.3.4一般母豬可以通過氣味來識別出制劑的仔豬,所以我們要采取措施,讓寄養母豬無法識別,這樣可以避免母豬咬傷寄養的仔豬??梢蕴崆鞍胄r到一小時先把寄養的仔豬與寄母的仔豬關在一起;或者是在寄養仔豬的身上涂抹母豬的乳汁或尿液以上兩種方法都是為了掩蓋寄養仔豬原有的氣味。在寄養時,如果碰到不吃的仔豬,要給它忍到饑餓時再讓吃奶。
1.3.5由于有的小豬占2個乳頭,使加進來的寄養仔豬搶不到乳頭,這時就要通過人工來找到空閑的乳頭并讓它吃固定的乳頭。
1.4 及時補鐵
仔豬在出生前,是由母體來供血,出生后就要靠自體來造血,這就需要補充鐵元素。由于其生長的比較快,而自身的鐵元素有限,很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現象,所以,要對出生2-3天后的仔豬及時補充鐵。一般采用口服補鐵和注射補鐵法,用注射含鐵制劑效果更好。市售的注射用鐵制劑很多,如牲血素、鐵硒合劑、富鐵力等,都可以使用也很安全。采用鐵硒合劑補鐵,可同時補硒,對預防白肌等缺硒癥有利。
1.5 適時斷齒
在產仔當天或第二天要給小豬段犬齒,斷齒盡可能在24小時內進行,此時牙齒軟、易斷且不傷神經,疼痛也輕。斷齒的方法是用鉗子把上下兩對犬齒各剪去一半,注意要剪平。斷齒后的小豬在吃奶時就不會因搶奶頭而互相咬傷。生產中可保留弱豬的犬齒,可以明顯地加快弱豬的生長速度。
2 哺乳仔豬要過好補料關
2.1 抓好開食,及時補料
母豬泌乳量在產仔后的第三周達到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在小豬2周齡以后,若不及時補料,就會影響仔豬的生長。及早補料,還可以鍛煉仔豬的消化器官,促進胃腸發育,防止下痢,為斷奶打好基礎。
在小豬7日齡時,在母豬拱不到地方放一個小料槽,加上少量乳豬料,讓它知道味道。逐漸熟悉飼料的味道。真正撒開了吃料是在20日齡以后。每天至少給料4次,保持料槽有料。在晚上要給小豬把料添足。小豬在3日齡后,就要提供清潔的飲水。仔豬認料越早,吃料越好,小豬的腸胃道發育也越好,越有利于其成長。
2.2 補喂有機酸,預防仔豬腹瀉
仔豬在哺乳期胃功能發育不完善,胃底腺很少分泌鹽酸,不能有效抑制病菌,因而時常發生腹瀉。及時補充有機酸可促進仔豬消化,減少腹瀉,提高生長速度。其方法為:食用乳酸2.5毫升,無水硫酸銅0.3克,慶大霉素250萬單位,50%葡萄糖或葡萄糖生理鹽水250毫升,混勻,給出生7天內的仔豬每頭喂服3―5毫升。
2.3 第一次免疫接種
大豬有抵抗疾病的能力。當病菌或病毒侵入體內時,豬能產生抵抗病菌或病毒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叫抗體??贵w是由免疫系統分泌產生的。小豬出生后,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直到20日齡以后,免疫系統才基本形成,才能產生抗體,抵抗疾病。豬瘟是對豬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在仔豬出生20天左右做第一次免疫接種,肌內注射豬瘟疫苗。注射過豬瘟疫苗的小豬,會對豬瘟病毒產生抵抗力。
2.4 去勢
雜種豬性成熟較早,公、母豬往往在5月齡左右即可達到性成熟。一旦性成熟,就有性行為,影響其生長。一般雜種公豬可在生后2周左右閹割?,F在國內外一些豬場在產后3日齡時就要閹割小公豬。因為日齡小愈合快,對生長影響較小,增重也快。另外,閹割要在空腹時進行,要用5%碘酊消毒手術部位,手術完成后也一定要消毒傷口。只要按技術規程進行,愈合效果都很較好。
3 哺乳仔豬還要過好斷奶關
3.1 斷奶日齡和方法
斷奶時養好小豬的重要環節之一。目前的斷奶時間有常規斷奶(30―35天),早期斷奶(28天以內)。小豬能不能斷奶,最主要的是看小豬能否很好的吃料,小豬吃料不好強行斷奶,很可能導致斷奶后的小豬死亡率很高,生長緩慢。哺乳后期,母豬奶水減少,不能滿足仔豬的生長需要。還影響母豬配種。因此,重要的是抓好仔豬補料,單靠延長哺乳時間不科學。
3.2 減少斷奶應激
為了減少斷奶后對小豬的刺激,斷奶時最好把母豬從圈里趕出去,將小豬原圈舍飼養。這樣在不改變環境、溫度、飼料等條件下,可使小豬較快地適應斷奶后的獨立生活。
4 加強母豬產后的飼養
母豬產后要加強飼養,哺乳期間母豬每天喂3次濕攔料,飼料蛋白質含量不能低于16%,飼料不定量,以保障其泌乳的營養需要。母豬產后泌乳量不足,且仔豬無法寄養時,可用鮮牛奶或奶粉補喂仔豬,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粉和多種維生素提供充足的能量。
4.1 用鮮牛奶補喂時,鮮奶要先煮開,加入1/3的開水,1奶瓶中加入2片多種維生素或施爾康混勻,趁溫熱可喂4―5頭小豬,1天喂3次。
4.2 用奶粉補喂時,取奶粉50克,加入約80℃開水500毫升,加入葡萄糖粉10克,混勻后趁溫熱分頭喂服,1天3次。
看了“哺乳仔豬飼養管理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