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論文格式模板 > 本科生畢業論文格式規范(2)

    本科生畢業論文格式規范(2)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本科生畢業論文格式規范

      本科生畢業論文格式規范:畢業論文范文

      論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的目標定位

      摘 要:多年來,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目標一直沿襲或照搬英語專業本科的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課時數相差太大,學生背景也相去甚遠,因而這一教學目標很難實現。本文以同濟大學非英語本科翻譯教學為例,通過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改變翻譯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效果,從而證明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

      關鍵詞:翻譯教學;教學目標;非英語專業

      一般來說,開設一門課程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不然,教材的選用或編寫,教學手段的采用,教學效果的評估都會陷入盲目狀態。目前,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在多數高校基本上處于這種狀態。自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實施以來,全國高校相繼進行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基本模式是把大學英語教學分成基礎課程和高級課程兩個階段,高級課程主要以各類選修課程為主。《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提出了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因而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也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的重視,紛紛作為主要選修課程開設出來。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課程教學大綱,2004年穆雷所說的翻譯教學狀況,至今在非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仍然存在。當時穆雷在《翻譯教學發展的途徑》一文中說“由于目標不明確,所以教學對象不明確、教學方法不明確,至今缺乏具有針對性的翻譯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也就沒有也不可能有與各類具體教學大綱相應的適用教材、教學方法及其評估方法,相對于口譯教學或大學英語教學來說,筆譯教學比較混亂,缺少系統合理的教學手段,教師之間缺乏也難以交流溝通。其結果是翻譯教學效率低下,一些原本應該提高翻譯能力的課程被上成熟練語言能力的后續課程,教師疲憊不堪收效甚微,學生也覺得興趣不大,造成人力財力和時間精力的大量重復。”本文將以同濟大學為例,來探討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目標定位的重要性。

      一、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的研究背景

      關于翻譯教學的討論,近二三十年來就一直沒間斷過。從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可以看出,其熱點主要集中于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的研究不多。多數情況下這些論文只是討論翻譯教學與教學翻譯的異同,即使有專文研究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的,也僅局限于翻譯教學方法、過程和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探討,很少涉及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目標的定位。薄振杰、李和慶(2011)指出:“研究選題多集中在翻譯教學模式和方法探討方面,翻譯教材研究匱乏,口譯教學研究滯后,翻譯教學大綱與課程設置、翻譯測試與評估、師資發展研究幾乎無人問津,嚴重影響了翻譯教學的整體發展。”任何教學一旦沒有目標便失去方向,有可能越俎代庖,做一些無用或吃力不討好的事。

      從對翻譯教學的理解和闡釋可以看出對翻譯教學目標的不同理解。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2004年版),對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有三個不同層次的具體要求:(1)一般要求: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300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250個漢字。譯文基本流暢,能在翻譯時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2)較高要求:能借助詞典翻譯一般英美報刊上題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譯所學專業的英語科普文章,并能撰寫所學專業的英語小論文。英漢譯速為每小時350英語單詞,漢英譯速每小時300個漢字。譯文基本通順、達意,無重大語言錯誤。(3)更高要求:能借助詞典翻譯英美報刊上有一定難度的科普、文化、評論等文章,能翻譯反映中國國情或文化的介紹性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400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350個漢字,譯文內容準確,基本無誤譯現象,文字通順、達意,語言錯誤較少。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對大學英語教學具有規定和指導作用。但對翻譯教學目標的規定比較籠統,這個目標似乎應該是“翻譯教學”和“教學翻譯”共同努力下才能達到的,而不是翻譯教學的具體目標。羅選民(2002)說:“翻譯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對翻譯現象的分析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本身,學生對語言認識程度的加深,反過來可加強他們自身的翻譯能力。”苗菊(2007)也認為翻譯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譯者的翻譯能力,培養翻譯人才,研究翻譯教學應該建立在研究譯者翻譯能力的基礎之上。

      這些學者都把翻譯教學的目標定位在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上,比較具體,但并非專門針對非外語專業本科生翻譯教學的。

      穆雷(2004)曾經比較有針對地指出,翻譯課程 “一種是外語專業高年級的翻譯課,學生已經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翻譯訓練,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和能力,畢業之后直接或經短期培訓就可以從事基礎翻譯工作;一種是非外語專業的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以后,通過翻譯課程訓練,熟悉一些基本的翻譯技巧,能夠翻譯本專業的文獻;還有一種是沒有達到從事翻譯工作基本語言能力的上述兩類學生,通過翻譯課來檢驗并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前兩種訓練屬于翻譯教學,第三種訓練則屬于教學翻譯。”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參加翻譯課程的學習時,翻譯教學的目標甚至性質都是不同的。對英語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的學生來說(即在通過大學英語六級以后),翻譯課程是“翻譯教學”,其教學目標是“通過翻譯課程訓練,熟悉一些基本的翻譯技巧,能夠翻譯本專業的文獻”。而對“沒有達到從事翻譯工作基本語言能力的”學生來說,翻譯課程是“教學翻譯”,其教學目標是“通過翻譯課來檢驗并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這又涉及到“翻譯教學”與“教學翻譯”的討論。關于它們之間的討論近些年學界討論很多,也很清楚,不再贅述。作為非英語專業本科生選修課程的翻譯教學,理所當然地應該屬于“翻譯教學”,其教學目標當然也就是傳授翻譯知識和翻譯技能技巧,提高翻譯能力。但是,在同濟大學多年的翻譯教學嘗試和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這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   二、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目標的確立

      同濟大學大學英語教學從2005年開始改革,根據新生高考英語成績和入學英語測試結果,參照大學英語四六級標準,把新生分成三級和四級兩個層次。兩個層次的學生在一年級參加大學英語基礎課程學習,二年級時參加大學英語提高課程的學習,即選修課程的學習。盡管在基礎課程學習階段兩個層次所選用的教材不同,但在提高階段則無區別對待,一律參加無水平差別的選修課程學習。

      這一改革,對于選修課程“綜合翻譯”的目標確立就帶來很大困難。因為,教學目標的確立受到學生的水平和要求直接影響。同濟大學二年級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選修課程不再是分層次教學,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已達到大學英語六級水平,而有的過四級都困難,因而他們對“綜合翻譯”這門課程的期待也不同。再者,學生的專業方向也不同,既有文史哲類,也有理工和醫學類的。有些專業的學生每周所修的課程較少、作業相對輕松,有較多的時間投入翻譯作業和翻譯實踐。而有些專業的學生則有每周多達40節以上的課要上,作業又多,對翻譯即使感興趣,也無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翻譯作業和布置的翻譯閱讀任務。因而按照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教學目標來要求非英語專業本科生顯然是不現實的。

      但是,“綜合翻譯”這門課程十分重要,因為“我們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在中國,80%以上的西方經典著作(不包括文學著作)是由科學、工程、經濟、歷史、哲學等領域的學者翻譯的。”(羅選民2002)所以為了我國翻譯事業的傳承與發展,在非英語專業學生中開設翻譯課程,不僅必要,而且是一種神圣的使命。

      在這樣的背景下,同濟大學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的目標確立經歷了兩次變化。

      從2004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開始到2008年底,我們的教學目標一直沿襲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目標:通過系統翻譯理論的學習、翻譯技巧的傳授和足夠的翻譯實訓,培養和提高學生翻譯水平和能力。因此,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基本上與英語專業保持一致,即,以指定教材為中心,以講授翻譯技巧為重點,輔之以大量的翻譯練習。但幾年的教學中,我們發現這個教學目標很難實現:

      (1)教學時數太少。作為選修課程,《綜合翻譯》按規定每周教學時數為2節,教學周數17周,總共才34個學時。而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每周4節,分兩個學期完成,一個學期英譯漢,一個學期漢譯英,每學期17周,總共在翻譯教學上的投入是136個學時。二者在教學時數上相差甚遠。另外英語專業學生基本上是全天候英語,更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所無法比擬的。非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在區區34個學時里,既要介紹翻譯理論與知識,又要傳授翻譯技能技巧,還要進行翻譯訓練,實在勉為其難。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通常是滿堂灌,難免疲于奔命,顧此失彼。本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翻譯技巧、提高翻譯水平,其教學方法應該主要以學生積極參與的技能訓練,結果成了浮光掠影式的翻譯介紹,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沒有適合非英語專業本科的翻譯教材。盡管市面上翻譯教材林林總總,每年都在推陳出新,但能在34個課時內完成、適合不同專業的非英語專業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到目前為止還很難找到。由于種種原因,同濟大學的《綜合翻譯》教材一直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中級翻譯教程》(孫萬彪主編)。該教材為報考口譯證書的配套教材,以技能實訓為主,因而任課教師不得不查閱大量資料以使教學中的翻譯理論和知識系統化。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就忙于記筆記,比較討巧的就直接拷貝老師的PPT,囫圇吞棗或只鱗片爪地記憶一些翻譯理論,無法系統地復習,參與課堂翻譯過程的機會和時間也就相應很少。

      (3)教學效果的測試與評估標準難以把握。由于原定的“綜合翻譯”教學目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和能力”,所以測試和評估的結果應該是看“提高”的幅度和值。測試學生的翻譯水平和能力相對而言比較容易,但要測試出翻譯水平和能力是否提高、提高多少則比較困難。以往,“綜合翻譯”這門課測試與評估目的主要是為給學生比較公正的成績,以便他們掙學分、賺績點,因此我們是安排上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占50%的比例相對客觀地給出最終成績。應該說最終的分數能反映出學生的翻譯水平,但無法反映出提高的幅度,造成測試與教學目標的偏差。

      (4)缺乏相對穩定的、素質過硬的翻譯教學隊伍。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和能力”,教師必須是這方面的行家里手。而我校大學英語教師隊伍的現狀是長期從事翻譯實踐或翻譯專業方向的教師實在是鳳毛麟角。因而,在選派擔任非英語本科翻譯教學的教師上,從一開始就勉為其難,具有任意性。任課教師基本上由對翻譯教學感興趣的教師自己主動承擔的,對學生翻譯指導只能憑個人興趣從不同的渠道尋找翻譯素材,對學生進行“大量”訓練,加上尋章摘句隨性談體會和感悟,對翻譯的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和訓練的技能體系都無法系統化全面傳授。

      幾年來,由于教學目標沿襲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一直疲于奔命。盡管教師和學生都很辛苦,但卻無法實現“培養和提高學生翻譯水平和能力”。根據我們每年對全校修完《綜合翻譯》課程的學生問卷調查,2008年以前,學生普遍認為,一學期下來,除了記得一些翻譯名詞術語,以及可笑的翻譯例子外,對這門課程幾乎沒什么印象。

      據此,同濟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部決定對《綜合翻譯》的教學目標重新定位。

      劉宓慶(1987)指出,翻譯理論課題千頭萬緒,本科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翻譯理論的指導性在于減少實踐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學性、功效性。王樹槐(2001)在談到本科生翻譯教學時也認為:“本科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應從英漢宏觀對比和語言能力提高兩個維度進行,通過認識英漢民族深層思維差異,使學生明了、順應譯語中自然的、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兩位學者所談的都是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翻譯教學,他們的目標尚且理應如此,那么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則連這樣的目標也難達到。所以,根據以往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經驗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從2009年起,我們的教學目標重新定位為:以漢英兩民族在語言、思維和文化方面的差異為切入點,通過翻譯實例的分析和欣賞,讓學生對漢英差異有比較全面和綜合的理解,從而提高翻譯鑒賞水平,為今后的翻譯實踐提供指導。這一目標與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目標的顯著不同在于,它強調翻譯知識,即漢英在語言、文化和思維邏輯上的異同,而不是翻譯理論;它強調翻譯欣賞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翻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當然事實上這一目標可能有助于學生日后翻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確立后的翻譯教學

      教學目標確立后,在教學重點、課時分配、教學方法、教材選用、師資隊伍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請看下表:

      目標確立前(2008年以前),由于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因此,當時的教學重點是介紹翻譯理論,講授翻譯技巧,輔之以從句子到篇章的大量練習。從目標確立后,我們的教學重點發生了轉移,主要是介紹翻譯知識,特別是漢英在語言、文化和思維邏輯上的差異,講授翻譯作品的欣賞角度和評判標準,從中體會和加深對翻譯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課時也因此做了相應的調整。從上表可以看出,目標確立前我們的課時分配是:8學時的導論和翻譯理論介紹,14學時的翻譯技巧傳授,12學時的文體翻譯。目標確立后,課時分配調整為:12學時的翻譯知識介紹,14學時的翻譯欣賞,8學時的翻譯反思,主要是對翻譯過程的反思。

      從課時分配上可以看出我們的教學方法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目標確立前,我們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之以大量的漢英互譯練習。目標確立后,教師講授的同時強調學生的參與,課后不是要求學生做大量的翻譯練習,而是對翻譯作品欣賞和評判。目標確立前,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為輔;目標確立后,前1/3學時(12學時)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為輔。剩余學時都是以學生欣賞和評判為主,教師點評為輔。特別是最后8個學時,更是以學生反思和討論為主。可以說目標確立后,翻譯教學大大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比例。

      教學目標轉變后,很難找到與之相配套的教材。我們的做法是,在提供給學生參考書目的同時,我們的翻譯教學團隊分工協作自編教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吸取眾教材之長,教師則可以彌補其他教材之不足,在材料選用上也更能注意適合同濟大學學生水平和專業。在教材編寫過程中也培養了一批能夠勝任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的師資隊伍。

      翻譯教學目標確立后的三年來,我們的翻譯教學有了明顯的改善。調查顯示,學生對漢英差異有了更深、更系統的理解和掌握,對翻譯有了較高的認識,翻譯欣賞和評判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每學期選修“綜合翻譯”這門課的學生人數逐漸增加。

      四、討論

      翻譯教學目標的改變帶來三個問題:(1)這樣教學目標下的教學算是翻譯教學還是基礎語言教學的延伸(即,教學翻譯)?(2)不以培養學生翻譯能力、提高學生翻譯水平為目標的教學還算不算翻譯教學?(3)非英語專業學生有沒有必要開設翻譯課程?

      回答第一個問題,又繞不開“翻譯教學”與“教學翻譯”之辯。其實早在1981年加拿大學者德利爾(Jean Delisle,1981)就提出的“翻譯教學”(Pedagogy of Translation)與“教學翻譯”(Pedagogical Translation)之區別,我國學者林璋(1997)、穆雷(1999、2004)、羅選民(2002)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對這兩個概念進行闡述,在學界基本上達成共識。“教學翻譯”是語言教學的一種手段,是通過雙語之間的轉換來幫助和檢測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或語法現象的理解。而“翻譯教學”通過翻譯現象的分析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生的語際轉換能力。從狹義上來說,“翻譯教學”僅限于英語專業本科生和翻譯方向的研究生。從廣義上講,“翻譯教學”應涵蓋所有以翻譯現象為研究對象的教學,既適用于英語專業也適用于非英語專業。重新定位后的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是通過翻譯現象的分析來更好地理解漢英之間的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的翻譯鑒賞水平,為日后提高翻譯能力和水平打下基礎,理所應當地屬于“翻譯教學”,而不是基礎語言教學的延伸。

      非英語專業本科翻譯教學之所以要以“提高學生的翻譯鑒賞能力”為教學目標,是因為作為選修課程,它的課時只有區區34學時,要“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水平”是不現實的。但通過漢英在語言、文化和邏輯思維方面差異的學習,來提高翻譯分析和欣賞水平是可能的,而且這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指導以后的翻譯實踐。從這個角度來說,在這樣目標下的教學當然屬于翻譯教學。

      既然課時太少,無法提高翻譯能力和水平,有開設翻譯課程的必要嗎?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答案是肯定的。如上文所說,我國的翻譯事業還需要大量人才,這不是外語專業學生所能滿足的,現實也證明非外語專業畢業生才是各類翻譯的主力軍,所以在外語專業本科中開設翻譯課程不僅是必要的,也是一種社會責任。非英語專業翻譯教學雖然無法明顯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水平,但在有限的課時內卻可以通過翻譯實例讓學生更系統、更深刻地領悟漢英差異,提高他們的翻譯評判水平,從而更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語際轉換。另外,通過翻譯實例來系統、全面掌握漢英差異,是其他課程所無法完成的。

      從社會需求、學生需要和外語學習的規律性來說,在非英語專業本科開設翻譯教學都是必須的。但由于課時和學生背景不同,翻譯教學目標不能也不應照搬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目標。本文是以同濟大學非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為基礎,把教學目標確立為:“以漢英兩民族在語言、思維和文化方面的差異為切入點,通過翻譯實例的分析和欣賞,讓學生對漢英差異有比較全面和綜合的理解,從而提高翻譯鑒賞水平,為今后的翻譯實踐提供指導。”經過三年的實踐,我們發現這一目標是確實可行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希望對兄弟院校的非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的目標確立有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Delisle,Jean. L’enseignement de l’interpretation et de la traductiont [J] Ottawa:Editions de L’uuniversity d’Ottawa,1981.

      [2] 薄振杰,李和慶. 關于當前中國翻譯教學研究的思考[J].外語界,2011(5).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 林璋. 翻譯教學的目標、內容與方法[J]. 外語研究,1997(3)

      [5] 劉宓慶. 論翻譯者的技能意識[J]. 中國翻譯,1987(5).

      [6] 羅選民. 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 中國翻譯,2002(4).

      [7] 苗菊. 翻譯能力研究———構建翻譯教學模式的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4).

      [8] 穆雷. 翻譯教學發展的途徑[J]. 中國翻譯,2004(5).

      [9] 穆雷. 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10] 王樹槐. 關于本科翻譯教學的思考[J]. 中國翻譯,2001(5).

      
    看了“本科生畢業論文格式規范”的人還看:

    1.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要求

    2.2015年畢業論文格式字體要求【標準】

    3.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規范

    4.2015年畢業論文格式要求

    5.本科論文格式及要求

    26898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毛片午夜|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在第10页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日韩欧美小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中文天堂最新版www|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巨胸动漫美女被爆羞羞视频| 新婚熄与翁公试婚小说|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欧美三级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韩国福利影视一区二区三区| 2019国产精品青青草原|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视频中国|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爆乳女仆高潮在线观看| 王雨纯脱得一点不剩|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草草浮力影院第一页入口| 色综合久久伊人|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看看| 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真精华布衣3d1234正版图2020/015 |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