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要求(2)
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要求
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要求:畢業論文范文
論應用技術大學的內涵與本科職業教育
摘要:應用技術大學是一種新型多科性大學,介于研究型與高職型的中間,與高職院校同類,構成對傳統高等教育的某種修正。應用技術大學具有如下一些特征:服務面向的地方性和行業性;人才培養定位的職業適應性;專業設置與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性;教師隊伍的多元結構性;教學內容的實用和管用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
關鍵詞:應用技術大學;本科職業教育;民辦院校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10-119-03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在論述試辦應用技術大學(學院)時指出:“在有條件的地區試辦應用技術大學(學院),實施本科階段職業教育,并與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相銜接。”
一、準確把握應用技術大學深刻內涵
“應用技術大學”這一高等學校類型的提出遵循了典型的類型學研究范式,將我國高校由層次分類(“985”、“211”、地方普通高校、高等職業院校)轉變為性質(研究型、應用型、職業型)分類。為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提供人才支撐,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緩解人才市場結構性矛盾,厘清1999年大眾化教育以來新建本科院校現狀,指導本科教育分類管理和借鑒歐洲五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經驗,是這一轉變的時代背景和歷史重任。
內涵之一:應用技術大學是一種新型多科性大學。它既是服務于生產、建設和服務第一線的職業教育,也是服務于區域人民大眾實際生活需要的大眾教育。它在人才培養上定位于應用性教育,培養具有職業背景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科學研究上聚焦于應用性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在社會服務上面向地方,推進政產學研合作,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在文化傳承創新上服務于豐富地方普通大眾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
內涵之二:應用技術大學是一種研究型與高職型的中間形態。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主要以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的基礎理論為主,研究高深學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應用技術大學是多科性或單科性的專業型大學或學院,以各行各業的專門知識為主,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多科性和單科性的職業技術學院,以各行各業實用性知識為主,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專門人才。應用技術大學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以培養本科生為主,以教學為主,以面向地方為主。
內涵之三:應用技術大學與高職院校為同一類型的大學。單科性或多科性的高職院校以各行各業實用性知識為主,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專門人才。應用科技大學在人才培養類型上與高職院校部分重合,是高職教育培養理念的延伸,同時為高職院校設置出口并提升其培養層次。
內涵之四:應用技術大學是對傳統高等教育的某種修正。應用技術大學突出強調培養經濟社會急需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培養模式上使這些人才更加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在本質上是對傳統高等教育的某種修正。建設應用技術大學,實現“應用轉型”絕不僅是某些或某類大學的任務,以化解其生存發展困境,而是整個高等教育系統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以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準確理解應用技術大學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服務面向的地方性和行業性。學校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和重點產業、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對于產業升級或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的人才要求,要及時做出響應。
特征之二:人才培養定位的職業適應性。這類人才是根據行業和崗位所需要的技術技能體系來進行培養的,強調從業能力和職業的適應性。其規格要求是: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愛崗敬業,與人合作,有社會責任感。
特征之三:專業設置與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適切性。專業設置要適應區域和行業的經濟發展,擔負起為區域、行業發展培養人才、開發應用技術和推廣新技術的責任。
特征之四:教師隊伍的多元結構性。學校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而且要有較強的專業實踐經驗。作為補充,聘請業界專家到學校做兼職教授。要有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多元化教師隊伍。
特征之五: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夠用、實用和管用性。依據崗位對本科層次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打破學科壁壘,遵循技術技能生成的邏輯,整合課程內容,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構架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夠用、實用和管用,強化學生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并貫穿到教學方法、學習評價等各個環節,體現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素質養成的科學統一。
特征之六:開放式聯合辦學的合作性。與行業企業、科研單位、政府或其他事業單位合作辦學、合作育人,依據政府、學校企業、科研機構或事業單位各方利益的訴求,尋求價值取向的結合點和利益的結合點,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特征之七:強化教育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通過校企合作、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學用結合、學做結合、學創結合,切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就業的層次和質量。增加項目教學、綜合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改變實踐教學過多依附理論教學的狀況。
特征之八:教育教學管理“以學習者為本”的人文性。在學校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設上,體現以學習者為本,為學生發展和就業服務,引導其自主學習,促使其個性發展。
特征之九: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社會性。教育教學質量的最終評價以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滿意與否為標準。
三、大力推進本科職業教育
當前,中國高等教育面臨兩個主要矛盾:一是傳統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即按照學科專業和知識體系培養人才的模式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無法滿足基層一線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盡管每年從高校走出幾百萬畢業生,但基層一線人才匱乏的問題依然未見緩解。二是大眾化的高等教育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系問題。中國民辦高校已成為大眾化高等教育的生力軍。對高考成績400分左右進入民辦本科院校學習的考生,如何保證質量,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用之才?這是中國民辦高校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和挑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還需要數以千萬計有職業背景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本科層次現代職業教育既具有為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的戰略意義,又具有解決人才市場結構性供求不平衡的社會需求實用價值。 黑龍江東方學院辦學20年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注重行業的職業需求和建立開放式的辦學體制,構建了“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這個培養模式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切中“應用技術大學”深刻內涵,契合“應用技術大學”基本特征。其內涵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六個突破、六個構建、六個創新”為主線,優化知識結構,強化能力培養,注重素質提高,面向行業、立足地方、與國家重點院校展開錯位競爭,為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培養有社會責任感、有創新精神、有實踐能力、有發展后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努力把黑龍江東方學院辦成培養應用性、職業型人才的搖籃。應用性,是指學院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規格。應用已經不再是高等學校教學中的一個環節和方法,應用已成為教育的一種類型。應用性適應培養造就“數以千萬計專門人才”的國家人力資源戰略。應用性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本位,起著導向作用,彪炳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使命。職業型,是指一個人在從事某項工作時所必須具備的素質特征,可以是某種技術、某種技能,也可以是創新能力或者是復合應用能力等。職業型注重行業的職業要求,突出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應用能力培養。職業型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起著驅動作用,昭示應用技術大學的根本宗旨。開放式,是指打破封閉式的課堂教學形式,突出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實踐,擴大社會合作,創新與政(政府)、產(行業企業)、學(院校)、研(研究院所)、用(用人單位)密切合作聯合培養的辦學體制。開放式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協同創新平臺,起著銜接作用,彰顯應用技術大學的本質特征。
黑龍江東方學院在改革在實踐中以“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為統領,實現了以下六個方面的突破、構建和創新。第一,在專業設置上,突破傳統專業設置的同質化束縛和通識教育的趨同性架杓,以應用技術大學的使命為己任,構建立足地方、面向行業,功能特征清晰的專業結構體系,努力創新應用性特色專業方向。根據社會需求,對現有的七大專業群進行調整和優化,力爭每一個專業都有立足之根、存在之基,都有主體服務面,做到與地方行業相親、相融、相長、相促。在為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發展和“十大工程”建設的服務中凝練專業特色,打造應用性品牌專業。第二,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學習評價上,突破知識本位的束縛,打破“三段式”、“兩條線”的框架。以充分體現職業能力的目標要求和核心特征為檢尺,厘清、取舍、理順、優化、整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構建“基礎理論夠用、專業基礎理論適用、專業理論管用”五大課程模塊。實踐三段相融合“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與拓展相融合”、兩線融一線(理論體系線和實踐體系線相融合),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科學統一。創新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努力把人才培養的重心從知識系統化轉移到能力系統化上來。第三,在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上,突破長期形成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注重實踐教學對職業型人才培養的基礎性作用,彰顯應用技術大學教學過程注重實踐性的顯著特征。構建以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鏈,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增加項目教學、課程設計、實訓實習等綜合性實踐環節,創新應用能力培養體系。每個專業制定實踐能力考核指標,列入學生成績考核內容;各專業普遍實行“3+1”、“3.5+0.5”教學模式,實現頂崗實習、真題真做,實現和就業的“無縫對接”。第四,在人才培養規格上,突破千人一面的培養模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市場需求,構建多類型、個性化的培養平臺,創新因材施教的培養機制。實行學分制和主輔修制,分類分層次教學,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和考研輔導列入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成才率。為拓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服務,為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性服務。第五,在教學管理上,突破“以考為本”的應試教育模式,構建“以學習者為本”的教學管理機制,創新考試內容、方式和方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考核結合起來,多種形式進行考核。考試由一元變為多元,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充分調動學壟三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服務。第六,在合作教育上,突破學校的邊界、課堂的邊界、專業的邊界、課程的邊界,依據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各方利益需求,尋求價值取向的結合點和利益的結合域,構建學校主動、政府牽動、業界互動的合作辦學機制。通過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獲得自身發展活力,實現合作育人、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創新高校與業界相互支持、相互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全程參與互利共贏的合作教育模式。食品學部與國家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聯合乳品學院,合作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取得明顯成效。藝術設計學部緊扣國家和龍江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創新教學模式,將中國A級設計機構、中國設計公司百強榜的全國知名企業哈爾濱力天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和黑龍江神筆畫業廣告有限公司引進學院,聯合成立“學與做”工作室,合作培養藝術設計人才。
黑龍江東方學院“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完全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的綱領性要求。黑龍江東方學院辦學20年來,形成了民辦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特色和爭創一流的成果。2010年,黑龍江東方學院被黑龍江省政府確定為特色應用型本科建設試點院校;2011年5月,黑龍江東方學院被教育部評為2010-2011年度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院校;2011年10月,黑龍江東方學院被國家學位委員會審定為全國首批五所具有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的民辦院校之一;2011年12月,黑龍江東方學院的“應用性、職業型、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被評為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高教綜合改革試點專項項目“實施八大工程項目,建設特色高水平民辦院校”(編號:JGZ201201220);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專業(群)建設的應用科技大學轉型發展研究”]
看了“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要求_本科生畢業論文格式規范”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