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自考論文模板(2)
管理自考論文模板
管理自考論文模板篇二
高教自考助學管理模式創新
提要隨著普通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趨勢,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助學管理工作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普通高等教育大眾化影響自考助學生源的數量與質量;助學機構基礎條件薄弱直接影響自考助學模式的有效實施;自考助學機構片面追求利益損害自考助學的聲譽。本文提出創新高等教育自考助學管理模式的對策,即加強高教自考助學模式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助學教學質量;積極推進“網絡助學模式”,實現自考助學多元化和信息化。
關鍵詞:助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網絡助學;自學考試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與國家考試相結合的一種開放教育制度。由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費用低、學習方式靈活以及教考分離制度等優點,使其從誕生之日起就顯示了強大的優越性和生命力,是目前國內參考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類國家考試,給我國各行各業輸送了大批人才,為我國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社會助學是自學考試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助學的發展以及助學手段的革新為自考學生的通過率和畢業率提供了巨大的幫助貢獻。但是,隨著普通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發展階段,自學考試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許多危機和挑戰,其中自學考試助學管理工作問題更為突出。
二、高等教育自考助學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一)普通高等教育大眾化影響自考助學生源的數量與質量。21世紀以來,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呈現大眾化的趨勢。普通本科高校的不斷擴招,獨立學院、民辦高校蓬勃發展,高職高專教育迅速崛起。以高職高專教育為例,目前在校學生規模已經占到我國整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趨勢,使原來作為高等教育重要補充的自學考試教育的生源數量不斷萎縮和質量持續下降,客觀上也造成了自考助學生源的數量不斷萎縮以及質量持續下降。自考助學生源質量下降,直接影響了自考助學教育管理的效果;而自考助學生源萎縮,更是對助學機構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等問題,從而進一步影響了自考助學管理的質量等。
(二)助學機構基礎條件薄弱直接影響自考助學模式的有效實施。首先,各類助學機構的硬件基礎設施差異很大。當前,部分自學考試助學機構依托普通高校,往往硬件設施還比較好。但是,很多社會力量辦學的助學機構,甚至缺乏固定的場所、設備以及授課老師,導致助學管理失范和失序問題,助學質量得不到保障。而且校園環境的缺乏,難以形成像普通高校那樣的學習氛圍,學生缺乏校園文化熏陶,缺乏學習活動的基設施,如沒有專門的圖書館、實驗實訓基地、校園網絡等,不利于知識獲取和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其次,自考助學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性較弱。很多助學機構沒有針對自考生的特征開發人才培養模式,在師資隊伍、課程設置、教學組織等方面,簡單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針對性不強,導致助學質量不高。由于自考生總體素質狀況較低,因此完全按普通高校模式教學很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任課教師如果缺乏對這一群體的針對性,教效果必然會受到直接影響。此外,專業設置單一不能適應社會人才結構性需求。很多自考助學所辦專業比較單一,沒有根據社會人才需求特征,結果造成面向社會招收生源缺乏競爭力,阻礙了自考助學模式的發展。根據社會人才結構性需求特征設置專業,加強各個學科間的橫向聯系已經成為提高自考助學成效的迫切之需。
(三)自考助學機構片面追求利益損害自考助學的聲譽。在當前自考助學生源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部分助學機構片面追求利益,不考慮社會責任等問題,導致自考助學聲譽日益下降。
部分助學機構將辦學重心放在招生宣傳而不是教學和管理建設上,超出自身可容納生源數量,盲目招生,導致師資力量等教學條件嚴重不足。少數學校忽視教學管理,存在課時不足、師資配備不合理、師生比嚴重失衡、外聘教師過多、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影響助學教學質量。
部分助學機構甚至在招生宣傳上出現嚴重不實。比如,招生宣傳信息不規范,招生廣告和招生人員片面夸大辦學條件,有意模糊計劃內全日制普通高校與自考助學的概念,刻意誤導學生及家長的主觀傾向。在招生簡章中沒有按規定注明“自學考試”性質,《入學通知書》上出現“錄取”字樣。有的助學機構為了招攬學生,做虛假廣告,不切實際地許諾就業前景等。有的聯辦助學點在招生簡章中故意套用校本部辦學條件,夸大辦學實力,等等。助學機構的不實招生宣傳,近年來引發了多起校方與學生之間的民事糾紛,在社會上給自考助學模式造成了惡劣影響,影響了自考助學的持續發展。
三、創新高等教育自考助學管理模式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高教自考助學模式管理。由于自學考試助學管理工作面廣量大,各級政府自學考試管理部門要加強組織、管理、協調和監督。自學考試助學管理必須具有政策依據、管理辦法和制度規范。要狠抓自考助學管理的制度建設,做到辦學行為規范、規章制度健全、管理措施有力、基礎條件合格、收費依法合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助學注冊公告制度、招生審批制度、自考助學活動檢查與評估制度、自考助學活動社會監督制度等,確保自學考試助學管理體系的完整規范。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助學教學質量
1、加強專業設置的針對性。在專業設置與培養規格方面,不能單一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要針對社會人才結構性需求的特征以及自考生的個性特點,使學生能夠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和新興行業人才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要把學歷教育融入職業教育、甚至執業資格制度的元素。
2、要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是助學模式有效開展的前提保證。助學機構要根據助學教學的需要,加大師資隊伍的引進和培養。在自考助學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教師在自考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把以 “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實現因材施教,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使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體現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加強對自考助學等問題的研究與實踐,主動地參與自學考試的改革與創新。
3、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助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并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學生的學習活動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利用各種可能情境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在學習內容上,要理論與技能并重。強調學生不僅要學習掌握各種基本理論知識,還必須獲得信息技術、與人合作、改進學習、解決問題等基本技能,并運用這些技能發展自己的通用能力。在助學形式上,教師要設計豐富多彩的助學活動,實現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問題來提高各種能力。在課程開發上,不能停留在傳統以知識傳授為目標的教材體系,要根據人才培養特征,考慮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的需要以及現在的學習特點來開發相應的課程體系。
(三)積極推進“網絡助學模式”,實現自考助學多元化和信息化。當前,自學考試的社會助學形式主要為兩種:一種是集中授課式的面授助學;另一種是以自主學習為主的網絡助學。目前自考學生在職人員的比例不斷增加,由于工作、生活等客觀因素,使他們集中面授助學有一定的困難,而且他們由于年齡結構和知識層次參差不齊,教師很難按同一模式、相同步調來組織有效教學,進而難以滿足每個考生的不同要求。網絡助學突破了時空限制,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學習時間和進度,可以符合大部分在職考生的需求。
考生自主學習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重要特征。網絡助學可以改變面授助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讓考生進行自主學習,繼承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特色。低成本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征。網絡助學可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最大化、形式多樣化,不但滿足了不同個體的需求,也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和學習費用。網絡助學也可以從傳統面授助學中吸收經驗,如通過學習支持系統實施面對面輔導、即時答疑、監督催促以及考生之間的交流,融入集體學習的氛圍,等等。
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已成為這個時代重要的學習模式,自學考試與網絡的結合是時代的必然產物,網絡助學以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不斷彌補著自考助學的各種不足。因此,要鼓勵與引導各助學機構積極建立起自考助學網絡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并不斷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從而促使高教自學考試這一重要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地走向開放、成熟。
(作者單位:臺州市自學考試辦公室)
主要參考文獻:
[1]吳吉平.發揮高校助學優勢,建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8.3.
[2]賈洪芳.關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助學管理的研究.成人教育,2008.7.
[3]藍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改革與創新的幾點思考.高教論壇,2008.10.
[4]楊小川.自學考試助學管理新模式建設初探.教育與考試,2009.3.
[5]吳偉英.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學管理模式探析.寧波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
看了“管理自考論文模板”的人還看:
1.公安管理論文
3.自考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