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類的論文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銀行業各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業績。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銀行類的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銀行類的論文篇1
淺析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的相關法律
近年來,隨著客戶的理財需求的多樣化,各大銀行陸續推出了理財產品的業務,銀行與客戶雙方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在理財產品的發展進程中,出現了關于銀行理財產品能否用于質押擔保的法律爭議,銀行理財產品的質押不但具有巨大的現實需求,而且在法理上也符合權利質押的相關要求,我國應該繼續將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的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為銀行的理財產品質押活動的開展打好基礎,從而進一步活躍市場經濟。
一、銀行理財產品的概述
(一)銀行理財產品的概念
銀行理財產品通常是指我國的各大銀行針對特定的目標客戶群體進行開發、設計、銷售的一種資金管理計劃。銀行通過接受客戶的特定授權來合法為其管理資金,銀行和客戶按照約定的比例來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是指在特定銀行進行理財產品投資的所有人將其因理財合約而享有的全部合法權益進行出質的一種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手段可在適度的緩解質權人的融資難題,滿足短期融資需求,同時也為銀行創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二)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
銀行理財產品根據其收益類型不同,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和不可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其中,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又可以繼續細分為保本的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不保本的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根據銀行理財產品的客體不同可以分為貨幣型理財產品、債券型理財產品和貸款來理財產品等。按理財產品的標價貨幣不同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為外幣理財產品、人民幣理財產品和雙幣種理財產品。
(三)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
在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過程中,其兼具儲蓄、信托的共同特性,又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特質。
1.理財產品安全性與收益性共同存在。眾所周知,銀行的儲蓄業務往往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收益性卻明顯不足。信托產品則雖具有較大的收益性,但是產品的安全性不高,存在較大的風險。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均處在儲蓄和信托中間,是一種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業務。
2.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不高。在具體的操作實際中,銀行的理財產品業務與儲蓄業務是分開進行的,銀行大多將理財產品運用到短期內不可贖回的方向,這就決定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流動性不高的特點。一般情況下,只有銀行享有提前終止合約的權利,客戶若想提前終止理財合約,則一般需要承擔一定的損失。
3.理財產品的多樣性。雖然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但是在產品種類上卻具有很大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銀行針對不同的理財產品設計了不同的收益率和安全系數以及投資周期,給客戶準備了充分的選擇性,這一點極大促進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
二、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的發展分析
(一)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的發展現狀概述
近年來,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周期一般較短、投資方式簡單易學、投資安全系數較高、投資門檻較低以及收益性較好等特點,銀行理財產品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1世紀以來,多樣化的理財產品為居民提供了較儲蓄更為靈活的資金配置選擇,理財產品已經成為繼股票業務、基金業務、保險業務等業務的居民投資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現有的法律框架內,銀行理財產品尚且不能出質,投資者還不能透過理財產品來進行質押貸款,理財產品的財產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運用。并且,目前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大都不能提前贖回,否則就需要承擔一定的虧損。相比與股票、基金等投資產品都能進行質押貸款來說,銀行理財產品不能進行質押貸款是不甚合理的,而且阻礙了理財產品的進一步發展。從目前各大銀行開展的業務來看,銀行一般都只接受由本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的質押,這樣的操作風險可以掌控,但是由于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銀行在開展這項業務的時候,其質押權將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理財產品質押沒有取得合法地位,相關質權的規定則不能適用于理財產品的質押,不能更好的保障銀行的資金安全。
(二)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業務優點
1. 理財產品質押業務基礎雄厚。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家庭都產生了大量的流動資金,這就產生了大眾的理財需求,此時銀行開展的理財產品業務正好迎合了大眾的理財心理,同時,也為銀行的理財產品質押活動提供了大量的業務資源。
2. 理財產品質押業務豐富了融資渠道。目前理財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不能無償提前贖回的,客戶投資理財產品之后就只能等待銀行來兌付。理財產品的質押業務更進一步的提高了資金的流動效率,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為客戶拓寬了融資渠道,除抵押貸款、債權質押以外,極大的豐富了盤活資金的通道選擇。
3. 理財產品擴大了銀行的發展空間。各大銀行開展理財產品質押業務,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客戶的短期資金需求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理財產品業務的發展,使銀行獲取更多的收益和利潤,為銀行的快速發展提供基礎和空間。 (三)銀行理財業務質押的必要性
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業務質押業務的經營主體大多為中小銀行,而且只接受本銀行開展的理財產品的質押,質押條件比較嚴格,多為短期貸款,雖然理財產品質押的法律效力認定不清晰,但是理財產品質押業務的開展仍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理財產品質押可以為客戶解決應急資金需求。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多不能提前回贖,但是每個企業或個人都會遇到需要應急的情況,此時就需要理財產品質押業務來為其解決應急資金的問題,最大化的合理化的利用閑暇資金。
2.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業務可以增加銀行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雖然較儲蓄和信托來說,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其不能提前回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業務的發展。此時,多數銀行創新能開展了銀行理財產品的質押業務,進一步彌補了理財產品不能提前回贖的劣勢,為其再添發展優勢。同時,通過這兩項業務的開展,銀行也從中獲得了收益。
3.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是現代資本市場的發展的必然。從銀行的理財產品業務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一定會出現銷售規模和銷售數量的迅速增長,理財產品的質押業務需求也會隨之旺盛。并且,銀行的理財產品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上都具有很大的優勢,相關理財產品質押的法律規范日漸規范化、合理化是發展的大趨勢,銀行理財產品質押業務在這個層面上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的法律風險
銀行的理財產品相較于股票、基金等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加突出的財產價值穩定性,但是由于我國的現行法律框架對理財產品質押的規定,銀行和客戶在開展理財產品質押業務都承擔著較高的風險。
(一)理財產品質押缺少合法依據
根據我國的相關的法律規定,權利質押要求具備客體必須是除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利、具有可轉讓性、具有一定的權利憑證等條件;根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并不能明確看出理財產品是否具有可質押的特性,但是如果單從保本型的理財產品來看,投資者與銀行的關系其實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出質的條件。雖然如此,但是法律尚且沒有明確規定,這對于銀行來說,開展此項業務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二)在償還優先性上講,理財產品后于司法強制措施
在司法機關執行相關的財產強制執行措施時,其執行順序要受到相關法律規定的約束,由于目前法律上尚且沒有對理財產品質押進行明確的定性,若遇到投資人的財產需要強制劃撥、凍結的時候,銀行是不能先于這兩者受償的,銀行也因此承擔了更大的風險。
(三)理財產品質押受到理財產品種類法律的制約
銀行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涵蓋了國債、基金等多種產品。面對眾多的理財產品開展質押業務,有一部分的理財產品是不適合進行質押的,如股票型基金等較易受到市場影響的理財產品,其風險高,本金尚且無法保證,因此不適合進行質押,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理財產品的種類的法律規范的制約,因為銀行一旦遭受重大損失,那么勢必將減小理財產品的質押率,將影響理財產品的融資效率。
四、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的風險控制
當前,在銀行理財產品業務波動不斷,法律法規的保護缺失的大形勢下,銀行開展理財產品質押業務需要更加謹慎和慎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風險控制工作。
(一)要慎重選擇理財產品質押的對象
理財產品質押的產品選擇上,要盡量選取具有穩定收益的國債、有保本的基金等進行質押,要慎重擇取或者不選擇風險性較大的QDII 、股票型基金等開展質押業務。目前,尚處于理財產品質押業務的探索階段,銀行應該保守創新,優先選擇由本銀行發行的、具有穩定收益的理財產品進行。
(二)合理確定質押率
理財產品質押業務開展的成效,與理財產品的質押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質押率也是銀行進行競爭的主要環節。目前大多數銀行要根據理財產品的種類不同合理確定質押率,對于具有穩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其質押率應適當高于風險性較大的理財產品,而且應該增大具有穩定收益的理財產品質押業務的比重,合理化解風險。
(三)銀行應進一步完善信息交流機制
銀行在開展理財產品質押的過程中,應適當加強信息交流,這樣可以適度減小質押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發生的干擾的情況。同時,更好的了解客戶的資信狀況,建立、完善抵押客戶資信等級評價制度,著重選擇資信較為優良的客戶辦理理財產品質押業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銀行風險。銀行還應該嘗試與公安部門、稅務部門、社保部門等機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并且實時更新客戶的資產、負債、收益、違規、違法信息,確保銀行在開展理財產品質押業務時能夠掌握全面、準確的用戶信息,將銀行承擔的風險降到最小。
五、總結
自2004年,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理財產品業務以來,理財產品已經成為了主導型的金融產品。在理財產品市場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理財產品質押業務也勢必成為新的潮流。雖然目前我國的相關立法還不甚完善,但是理財產品質押業務已經開始新的探索和發展,我們期待著國家的相關立法、司法部門及時完善立法,早日明確理財產品質押的法律效力,為我國的理財產品及其職業業務的快速發展掃清障礙,提供法律保障,從而更好的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下頁帶來更多的銀行類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