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論文評選范本
中學教師論文評選范本
中學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其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中學教師論文評選范本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學教師論文評選范本篇1
淺析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
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三大難題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后,伴隨著環境污染問題在世界各國日益凸顯,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和復雜,對環境問題的研究也發展到新的高潮。基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環境意識較薄弱、環境問題嚴重等基本國情,加強環境教育迫在眉睫?!兜乩斫逃龂H憲章》中指出,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全球問題不斷演化的今天,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日漸顯著。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中國與世界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頻發的全球性自然災害逐漸給人類帶來警示,環境問題若再得不到有效重視,那么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很可能給予人類更大的報復。環境問題關系到人類的后代和人類的持續性發展,應當積極聯想到目前自然資源過度開采利用和自然環境破壞對人類未來造成的影響。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滲透環境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環境危機意識與環境保護意識,是一項補救性的措施,但對未來人類社會發展會產生積極意義。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的方法
1.教學理念的滲透
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理念中的滲透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類活動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地理教學中新增加了人文環境這節內容,在這部分內容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人文環境和大自然的關系。人文環境的發展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在古代人們收到洪水的威脅后創造了水利工程。同樣,現在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與之相適應,如人受到沙塵暴的侵襲后意識到了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人類的活動永遠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同樣人的活動會反影響到大自然。人類要想在大自然中永久地生存下去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處,要去適應大自然,努力保護大自然,不能企圖去改造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懲罰。二是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當今社會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土地沙漠化、空氣污染、噪聲污染以及水資源污染等,在地理教學中逐漸滲透環境教育,就是讓人們明白人類活動對大自然造成的破壞有多嚴重,這些破壞最終會反作用于人類自身,通過滲透環境教育讓人們逐步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立足于地理教材,滲透環境教育
高中階段地理所涉及知識范圍廣,學科深度較淺,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環境方面的知識,比如,大氣、溫度、海洋、陸地、礦產資源等等,此外還包含農業、工業、城市以及交通等人文環境方面的知識,可謂是對環境知識闡述的較為詳盡。廣大高中地理教師應善于發現地理教材中的環境元素,通過課前備課巧妙地將環境教育融合到課堂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地理學科知識的同時不自覺地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激發他們對環境保護的熱情。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大氣環境保護章節的學習,教師應對課本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哪些是對大氣環境破壞的行為,哪些是保護大氣環境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課堂共同探討大氣環境保護問題中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引發他們保護環境的欲望,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此外,地理教材中關于人口問題等方面的知識涉及的也比較多,教師應根據生活實際,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人口調查活動,讓學生從人口調查活動中切身感受到人口危機問題,可有效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綜上我們可以發現,高中地理教材中同環境教育相聯系的知識內容較多,教師應善于發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元素,同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地利用地理學科特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環境同人類社會發展關系。
3.在課外活動中強化環境教育
地理教師應把環境教育“滲于課內,教于課外”,重視在實踐中搞好環境教育??梢詭ьI學生走出課堂,組織學生參與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如開展“垃圾分類排放”的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垃圾是擺錯位置的財富;開展“省一滴水,節一度電,珍惜一粒糧食”的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鼓勵學生購買綠色產品,自帶購物袋,多騎自行車,支持綠色環保工業的發展,達到保護資源和凈化環境的目的。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意識到環境及環境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建‘環境興趣小組,鼓勵環境小組的志愿者進行氣象觀測、水污染采樣化驗、大氣質量檢測等實踐活動。同時,還可以在“地球一小時”、“國際濕地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期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紀念活動,如在“地球一小時”活動期間,帶領學生關掉學校的燈,讓學生親身實踐環境保護的具體行動;在“世界動物日”開展“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等專題講座活動,教育學生珍愛生命,愛護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鼓勵學生踐行環保型的生活方式。這一系列形式多樣的課外環境實踐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地向親戚朋友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讓更多的人都加入到環境保護的隊伍中來,形成環境保護的社會風尚,使環境保護深入人心。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應注意使學生“感同身受”。巧用生活實例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深化學生對于環境問題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環境行為。在新課改背景下,設計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過程掌握整理、分析地理資料的能力,深刻體會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環境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將環境保護意識落實到行動中去。將環境教育滲透到地理課堂教育的各個環節中,深化學生的環境意識,并將這些意識轉化為具體行動,且能在他們日后的生活工作中體現出來,進而推進整個社會環境教育發展。
<<<下頁帶來更多的中學教師論文評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