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德育論文
初中數學德育論文
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新的課程標準更是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當然也要明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初中數學德育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數學德育論文篇1
試論德育教育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整合
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但在教育實踐中很多教師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專業課程的教學上,而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每個教師都應當樹立起德育教育的教學觀念,初中數學教師也不例外。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將德育教育的任務進行有效的落實,就需要結合初中生的學齡特點,做好德育教育與數學課程教學的整合工作,促進初中德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挖掘數學歷史素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常常被忽視,因為很多教師覺得愛國主義與數學課程教學很難聯系起來。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深挖我國古代數學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可以設計一些與愛國教育相關的應用題,在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潛移默化的培養初中生的愛國情懷。例如,勾股定理最早是在中國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提出的;大約在1500年前,我國的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就對圓周率進行了計算,得出:3.1415926<π<3.1415927,這項成就在國際上領先了1000多年,對世界數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教師通過數學歷史素材的挖掘與講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勇于創新、不斷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二、利用數學活動開展德育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各種活動開展的,因此數學教師也可以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組織有針對性的數學活動,將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效結合起來。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時,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尤其是對于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因素要給予重點關注,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學生對計算教學缺乏興趣,過分依賴計算器,甚至覺得筆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這時教師可以組織“計算教學重要性”的主題活動,讓每個學生闡述下自己在數學計算中遇到的苦與樂,然后教師及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口算、筆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和重要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這對初中數學教學的高效開展顯然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在數學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
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過程,需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加強溝通與協作,教師同時可以針對學生的各種行為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首先,數學的學習與計算,要求學生必須書寫整潔、計算認真、質疑問難、有錯必改,這可以與學生學習態度的養成和嚴謹、科學作風的培養有效結合起來,實現知識與道德、教書與育人的有效統一;其次,教師可以在小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在相互溝通與交流中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團結他人,逐步養成樂于助人、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與能力;再次,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可以讓學生樹立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克服苦難的勇氣,在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收益。
四、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開展美育教育
很多學生反映數學課程枯燥乏味,那是因為很多教師和學生還沒有認識到數學課程以及數學知識的內在美。數學的美體現在相似、對稱、和諧等多個方面,并且與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只要教師和學生善于觀察和發現,完全可以將數學課程教學與美育教育進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在講到“軸對稱圖形”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與中國的剪紙藝術、建筑藝術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發現美、認識美、評價美,甚至創造美,一改傳統數學課堂枯燥乏味的狀態,讓初中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精彩,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育素質。
五、發揮榜樣力量,開展典型教育
首先,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因為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是非常多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重視自身形象的塑造,語言的表達和儀表的維持,這些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此外,當教師講到一些公式、定理時,可以介紹其發明人的事跡,以啟迪學生熱愛科學,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例如數學家歐拉,28歲右眼失明,到59歲時接近雙眼失明,64歲遭遇火災,妻子離世……一系列的天災人禍都沒有打倒這位數學家,最終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這顯然是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典型素材。
結語
總之,德育教育目前已經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敢于對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發展,更新教法,努力實踐,不斷探索數學課程理論教學與德育教育結合的方式與方法,實現德育教育與初中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促進學生數學成績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步提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初中數學德育論文篇2
淺論初中數學德育滲透
摘要: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新的課程標準更是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當然也要明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不但要重視數學的思維和創造性的教學,而且要注意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初中數學德育滲透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德育;途徑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說,教師在數學教學工作中,要善于發掘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德育因素,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給學生,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 聯系實際,在學習目標中進行德育滲透
數學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技等方面。我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聯系實際,闡明所學知識的用處,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深入淺出地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例如:我在上七年級下冊第二章《軸對稱圖形》時,我先把學生分組,讓他們各小組分別舉出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有哪些?課堂立刻活躍起來,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搶著回答,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調動了起來,然后我提出學習軸對稱圖形的必要性,進行學習目的教育。通過簡明扼要的介紹,我使學生把所學新知識同現實生活、今后的學習逐步聯系起來,明確所學知識的重要性。
二 注重數學發展史教育
數學發展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為數學學科積累了大量的資料。了解我國數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民族自尊心、鼓勵學生獻身科學。我國首創十進制記數法、勾股定理、祖率、剩余定理、正切函數表等,當時領先于其它國家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陳景潤、熊慶來、陳建功、華羅庚、蘇步青等數學家的研究成果居于世界前列。
數學史可以教給學生應有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歐拉臨終時還在石板上演算剛被天文學赫舍爾發現的天王星軌道。畢達哥拉斯學派成員希帕索斯因發現無理數,違反學派信條,竟被處死。華羅庚28歲時,窮得連買米都困難,卻完成了60萬字的"堆壘數論"。新中國剛成立,他放棄美國優厚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國。諾貝爾將獲得者約翰o納什在2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生,22歲創建了"納什均衡"理論――今天被數學和經濟學大量采用。但是,在當時這一理論遭到博弈論前輩馮o諾依曼的斷然否定,也曾受到了愛因斯坦的冷遇。目前,擔任著劍橋大學最崇高的教授職務的盧卡斯數學教授――史蒂芬o霍金只能用微弱的變形語言交談,不能寫字。他看書時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后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這位科學巨匠的科學成就是這樣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而完成的。
三 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蘊含著及其豐富的辯證思想,它較其它學科更為具體和廣泛,這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如角的推廣、函數的定義、軌跡的概念等都是運動和變化的思想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數的對立統一(正和負,整與分,有理與無理,實與虛),運算法則的對立統一(加與減,乘與除,乘方與開方)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反映;一些定理、定義、公式、法則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都反映了普遍聯系的規律;還有反證法的思想,實際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體現。在講授相應新課的同時,適時地、恰當地滲透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數學方法的熟練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
四 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這樣才能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 例如在七年級數學第六章第四節《扇形統計圖》教學中,我收集了這樣一道例題在課堂上講解,首先,出示我國五次人口普查中每10萬人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數扇形統計圖時,讓學生讀懂這個扇形統計圖;然后,我有選擇地介紹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數據,延伸學生的思路;最后,問我國的受教育程度為什么越來越高,具有大學文化的人為什么越來越多,進而談到現在的社會情況,"知識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知識就會落后,就會被淘汰,那么我們也應該好好學習,用我們的知識來振興祖國,科技興國。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
五 在數學課外活動和其他形式中進行德育滲透
數學課堂的德育,還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所以教師應開展一些數學主題活動。在教學中,我常常配合所教的內容,有目的的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使學生在開放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如講七年級上冊《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時,我組織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回家做個小調查,調查家里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數量,然后通過計算得出我們班所有家庭在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甚至一年內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結合垃圾塑料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讓學生們談談我們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一次環保教育。此外我還開展"當一回小管家"的活動,要求同學們每天晚上問一下爸爸媽媽當天的開支情況,用一個表格把每天開支的各個項目、金額記錄下來。記完一個星期后,讓大家計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錢,一周花多少錢,照這樣算一個月要花多少錢,爸爸媽媽一個月有多少收入,通過計算、比較、談談你的想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家長的不容易,從而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策略性,德育教育絕對不能喧賓奪主,必須注意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長期熏陶,必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