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林下經濟論文
林下經濟是林區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發展當地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林業資源,可以更大程度上利用林業的空間,擴展土地的價值,增加當地職工的收入,這是林區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自然資源的保護也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下經濟論文,供大家參考。
林下經濟論文范文一:林下經濟發展論文
林下經濟是一種循環經濟,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林業模式[1],它既不破壞生態系統,又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樣性,還可以成為林區的經濟增長點,增加林區職工群眾收入,成為加快林區發展的一條新路子。因此《,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已先后出臺,發展林下經濟已是大勢所趨。廣東省乳陽林業局作為廣東省屬大型國有林場,如何在新形勢下發展壯大林下經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乳陽林業局基本情況
乳陽林業局是廣東省林業廳直屬國有林場,屬經費自籌的事業單位,位于廣東省北部的南嶺山脈中段,北緯24°47′30"~25°00′33"、東經112°51′54"~113°07′48″之間,坐落在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陽山縣、樂昌市和湖南省宜章縣2省4縣(市)交界處,總面積30236.1ha2,其中有林地面積28756.5ha2,生態公益林面積24532.3ha2,森林蓄積量19.5M3,森林覆蓋率達96.3%,是廣東北部的一道生態屏障。現有在職職工504人,退休職工769人。1993年原林業部批準在此建立了南嶺國家森林公園,與乳陽林業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經營管理模式。自1999年起,除因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對受損嚴重的人工林進行過林木清理外,已全面停止了林木采伐,轉為全面管護、合理培育利用森林資源,走出了一條“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養林,兼顧森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年經營總收入達3000多萬元。
二、乳陽林業局林下經濟發展分析
(一)林下經濟發展主要模式
1.林下種植。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發展種植業,因地制宜開發林果、林苗、林花、林菜、林茶、林油、林糧、林菌、林藥等。
2.林下養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間發展立體養殖,發展林禽、林畜、林蜂等。
3.森林旅游。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合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康復療養等。
(二)乳陽林業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1.森林旅游。乳陽林業局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是森林旅游,主要是以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旅游資源為合作條件,引進東陽光公司,由東陽光公司負責資金和經營管理團隊,合作發展森林旅游,現每年可獲得400萬元的旅游收入,取得較好的效益。但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項目基本沒有發展。
2.林下種植。目前,乳陽林業局目前沒有發展林下種植項目,只有部分職工群眾在局本部周圍進行家庭式種植,主要有林菜和林茶模式,屬于自給自足型經濟,不成規模。
3.林下養殖。目前,乳陽林業局沒有規劃發展林下養殖項目,只有部分職工群眾在局本部周圍進行家庭式養殖,主要有林蓄(養羊)和林蜂模式,均不成規模。
(三)乳陽林業局林下經濟發展優勢分析
1.生態環境優越。廣東省乳陽林業局位于南嶺山脈中段地勢西高東低,最高峰石坑峰海拔1902米,是廣東最高峰,千米以上山峰30余座,地形為中山,坡度在20~60度之間。氣候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兼具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特征。山中多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最高可達249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四季明顯,年平均氣溫17.1℃最高達34.4℃,最低-4℃,南北坡溫差明顯,相對濕度84%。全局林地面積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6.8%,經營范圍是一片莽莽林海,遠離城市,沒有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是生產綠色有機食品理想之地,對發展林下經濟具有優越的生態優勢。
2.林下資源豐富。乳陽林業局位于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動植物種類極為豐富,區內有苔蘚植物53科115屬206種、蕨類43科94屬190種、裸子植物9科20屬30種被子植物162科795屬2190種,這里不僅有頗具藥用價值的南方紅豆杉(Taxuswallichianazucc.Var.mairei)、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Cheng)Cheng、粗榧Cephalotaxussinensis(ReadetWils.)li等20多種珍稀保護植物,也有靈芝Ganodermlucidum、冬菇Lentinusedodes(Berk.)sing、黑木耳Auriculariauricula(L.exHook.)Underw等優質土特產,還有黃連Coptichinensis、半楓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Chang、山蒼子Litseacubeba(Lour.)Pers、五指毛桃Ficushirta、何首烏Fallopimultiflora(Thunb.)Harald.、雞血藤MillettiareticuiataBenth、鐵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等藥材,林下產品極為豐富[2],被譽為“綠色明珠“”物種寶庫”,因此,發展林下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3.勞動力充足。發展林下經濟需要大量勞動力,乳陽林業局周邊有10個村委,2萬多村民,可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同時也可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4.產業具有一定的基礎。乳陽林業局具有良好的交通、通訊和供水供電條件,管轄的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已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森林旅游具有一定的水平,每年接待的游客超過10萬人次,旅游市場已初具規模,能有效帶動乳陽林業局林下經濟產品的銷售。
(四)乳陽林業局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不足。乳陽林業局屬于國有林場,位于偏遠山區,仍深受計劃經濟影響,干部職工吃大鍋飯的思想仍較嚴重,接受新事物的主動性較差,對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扶持方式、優惠政策、市場前景等認識不夠,對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場收入沒有統一意識。
2.技術薄弱,經驗不足。乳陽林業局由于地處偏僻,經濟條件差,職工收入水平偏低,一直難于吸引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林下經濟方面的人才更是稀缺,目前較成功的森林旅游模式,也是由合作方東陽光公司負責引進人才進行經營管理。
3.資金不足。乳陽林業局屬于經費自籌的國有林場,原是省屬四大森工企業之一,底子薄、負擔重,職工收入仍較低,而林下經濟項目的建設資金需求大、投資回報周期長,因此難于籌集足夠的資金用來發展前景變化大的林下經濟項目。
4.機制、體制不完善。國有林場的森林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包括林下經濟項目在內的所有建設項目均需經審批后才能實施,而報批一個項目普遍耗時較長,且現有政策沒有明確林場職工個體能否利用國有林地、林木資源發展林下經濟項目,這不利于市場供求變化快的林下經濟項目的發展,因此,作為省屬國有林場的乳陽林業局,至今沒有設置發展林下經濟的專門部門和人員,這不利于林下經濟的建設發展。
三、乳陽林業局發展林下經濟的對策
(一)生態優先,科學利用
在發展林下經濟項目時,堅持以生態目標為第一位,在保證森林資源安全和維持森林生態功能的前提下,依法科學合理利用林地和林木資源,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二)因地制宜,科學布局
發展林下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乳陽林業局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下經濟潛力巨大,但在發展林下經濟項目時,要深入調研,凝聚共識,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充分結合自身條件和氣候特征,真正提出切實可行的長遠規劃和具體項目。根據乳陽林業局實際,應重點發展森林旅游,將其培育成龍頭產業;同時適當發展污染小、環境破壞不大的林茶、林果、林菌、林藥、林菜等林下種植項目和林蜂項目,控制林下養殖項目,特別是污染嚴重的養殖項目應堅決禁止。
(三)擴面融資,破除瓶頸
為突破林下經濟資金瓶頸制約,應拓寬資金投入渠道。一是向財政爭取資金支持,二是進行招商引資,三是向職工集資,四是用林權抵押貸款。同時,強化資金管理,控制投資風險,確保資金向典型示范項目傾斜,努力解決林下經濟項目發展中資金短缺的問題
(四)強化科技,示范推廣
雖然林下經濟發展得到政策扶持,但作為新生事物,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探索和嘗試。根據乳陽林業局實際,應加強與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和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等省內外知名林業科研單位合作,加強職工群眾的技術培訓,篩選出適合發展的種植、養殖品種,進行小面積試驗示范,總結出成熟的種養殖技術,適時進行推廣,建立林下產品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技術服務體系[3]。同時積極引導干部職工和周邊群眾,走“龍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的路子,。
(五)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林下經濟項目同化現象較為嚴重,因此,必須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做大做強。根據乳陽林業局的實際,發展林下經濟時,應突出“南嶺國家森林公園”這一特色,以森林旅游為重點,培育南嶺森林旅游市場,以森林旅游為紐帶帶動林下經濟發展,同時打造其他林下經濟品牌產品,將其他林下經濟產品轉化為旅游特色產品,反哺森林旅游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進乳陽林業局林下經濟整體健康發展。
林下經濟論文范文二:林業經濟向林下經濟轉移措施
一、促進林下經濟發展的幾點完善措施
(一)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
林權配套改革實施后,很多地區對林下經濟發展有了新的看法,越來越多的地區將發展林下經濟發展與當地民眾致富以及改善生態緊密聯系起來。為了能夠實現這一良性循環,各地政府應當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首先,政府應當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制定相關優惠政策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信譽上的擔保,銀行也應當適當降低經濟林下經濟項目的資金借貸的門檻,及時滿足林下經濟發展資金方面的需求。舉個例子,2013年甘肅省涇川縣被國家林業局納入首批20家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名單之中,省財政加大了對當地林下經濟發展的投資力度每年預算列支1000萬元發展林下經濟;其次,農村金融融資平臺也應當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充分結合項目和林農的實際情況給予其一定的資金支持,盡可能地減輕林農發展林下經濟負擔,以促進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減少農村勞動力流失現象的發生,間接地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
(二)完善政府管理結構
首先,政府可以通過建立領導責任制度的方式,明確各個部門以及個人的權責,使各個部門的領導和工作人員能夠明確自己的工作重點,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落實到具體人員,促進各級黨政齊抓共管,使政策能夠得到落實;其次,政府還應當實現職能的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舉個例子,廣西
為了能夠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政府,針對當地林下經濟發展相繼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計提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簡化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為林農利用林業資源自主創業和外來資本進入市場營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最后,地方政府應當不斷完善林權流轉機制,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對流轉到外資企業、社會投資者手中的林地進行規范,建立產權市場,實現林地的公開拍賣,使林農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三)實現林下經濟產業化
首先,各地區應當重視林下經濟發展項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結合當地環境,謹遵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則,建立規模化規模化生產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可以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社的方式將一些家庭經營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定的規模,以參與規模經營和市場開發;其次,應當重視林下經濟作物種養新模式的引進,加強科技協作,積極與教育、科研、技術推廣體系之間的溝通交流,二者相互配合深入研究新品種,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新機制,提高作物產值;再次,在發展林下經濟過程中應當嚴格制定行業發展標準,實現產業鏈。由于林下經濟所涉及到得內容很多,所以一套科學的林下經濟項目檢驗檢疫技術標準非常重要。對此,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出臺技術規程和行業守則的方式來避免一些作物質量不合格以及惡性競爭等問題,科學合理地提高產業附加值,促進當地林下經濟的穩健發展;最后,重視技術培訓工作,安排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向企業、示范戶和農民技術骨干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優化其專業技術知識結構,以促進當地林下經濟的發展。
(四)樹立正確的林下經濟發展意識
對于一些林農沒有正確認識林下經濟發展重要性的問題,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重要性的宣傳力度。首先,政府可以通過專題活動、講座、廣播等形式讓農民和企業了解和掌握林下經濟發展的概念、可能帶來的效益;其次,政府可以樹立一些林下經濟發展的正面典型,給群眾現身說法;最后,可以通過組織企業和林農去林下經濟發達地區學習的方式,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當地企業和農民的生產熱情。
二、結束語
林下經濟是一種新型林業發展模式,作為一種人工生態經濟復合系統,其不僅能夠促進林業附加值的增加,而且還能夠縮短林業經濟發展周期,拓寬林農增收途徑,使地區林業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我國各個地區應當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加快由林業經濟向林下經濟轉移的進程,使林下經濟產業形成一定規模,最終達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
林下經濟論文相關文章:
3.環保經濟發展論文
6.產業經濟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