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專科論文
國際貿易專科論文
隨著改革開放,國際貿易專業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際貿易專科論文,供大家參考。
國際貿易專科論文范文一: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實務的影響
摘要: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逐漸獲得了各國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廣泛的關注。世界貿易組織也順勢建立了特殊的專門研究電子商務政策措施的電子商務工作組。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
電子商務的興起把各種各樣的企業都置于共同的平等競爭的環境下,這不僅有利于各類企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并增加更多的貿易機會,并且在很多層面上都大大降低了企業交易的費用。電子商務的應用過程中采用了先進的網絡技術,相比以往的國際貿易過程,當今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國際貿程序得到了很大簡化,中小型企業也可以很輕松地進入到國際貿易市場主體的大軍中。
一、促使貿易的主體和貿易的方式產生創新
利用電子商務來完成國際貿易離不開基礎網絡的有效參與,網絡平臺的運用使資源在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下達到了更為合理的分配。在整個經濟領域實現了商品流、信息流、物質流及資金流的四合一統一流程。這時最大的“經紀人”就成了信息網絡,信息不完全的扮演進出口中介的企業也逐步顯得落后而不能滿足貿易的需求而被淘汰。商品和服務的買賣雙方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著信息的實時溝通交流,使貨物與服務沒有阻礙的自由流動著,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零庫存變為可能。
二、國際化大市場逐步形成,加快了經濟貿易一體化
這個虛擬的貿易大市場是通過電子商務建立起來的,無形的網絡信息的傳遞打破了過去以地域存在為依托的市場觀念并逐步形成了一個全方位開放的立體大市場。市場信息得以傳播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網絡環境的創制,世界市場逐漸被連接到一個個單一的網絡環境中。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擴大化運用改變了全世界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合作也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密切。國際貿易在更高的層次上超越了地理界限的制約緣于虛擬市場的形成及進一步擴大。信息虛擬市場的形成使商品和服務也可以完全自由的流動在全球市場范圍內并顯示出貿易的公開完整性和直接流動性特點,這就避免或者減少了由于市場信息的不對稱、不完全而引起的市場扭曲現象的頻繁出現。相同或相似質量的產品或服務在整個市場上面臨著更加公平而口益激烈的競爭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價值規律作用的完全發揮。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由于通過電子商務進行交易,出于交易者本身的直覺很大部分或者一部分被虛擬的網絡所埋沒,這就增加了交易的不確定性。再加上網絡黑客以及病毒等的入侵,所增加的網上交易風險也是不可忽略的。
三、國際貿易中的市場營銷模式發生變化
任何有組織有規模的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營銷策略。當今社會經濟市場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要想在諸多競爭對手中獨樹一幟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使用各種招數來贏得客戶的青睞。互聯網中的網絡營銷作為一種促銷手段出現了企業銷售活動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的使用,該模型可以提高個人和組織成功實現快速交易發生的可能性。企業的這種營銷方式的產生給企業的經營者帶來了很多未曾預料到的好處,真可謂是一舉多得。網絡營銷在電子商務條件下顯示出了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做產品宣傳可以在網絡上直接進行,這就造就了網絡營銷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即低成本。第二是,在網絡營銷模式下,顧客可以主動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這樣可以緩解甚至消滅傳統模式下顧客對推銷人員和傳統廣告的抵制情緒。第三是,通過網絡模式的建立,顧客可以直接登錄企業的網頁與企業進行及時的信息溝通,例如對商品或服務信息的咨詢、購買貨物后對商品服務的評價及建議等,客戶和企業之間是很容易建立長期穩定的業務關系的。
四、給國際貿易政策提出了新命題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逐漸獲得了各國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廣泛的關注。世界貿易組織也順勢建立了特殊的專門研究電子商務政策措施的電子商務工作組。作為一種全新的貿易交易模式,電子商務在其理論的發展及現實的實踐操作中都給現行的國際貿易政策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命題。這些命題包括了電子商務根本性質的界定問題、國際貿易的安全性問題、關稅問題以及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問題等等。這些現實性的問題對國際貿易的良好有序發展產生著極為不利的影響。當前,國際貿易體系己經就貨物和服務貿易達成了兩項重要的協議,即關稅貿易總協定和服務貿易總協定。而電子商務因其自身的多種特征和一些空前出現的新特性對人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人們在以后的貿易政策制定過程中加強對其規則約束的核心點和其難以界定的電子商務行為處理程序的研究。將電子商務運用到國際貿易中面臨非常重大的安全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目前來看,世界上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統一的國際法來對網上犯罪進行打擊,各國的立法也沒能夠及時的跟上電子商務的發展步伐,有關立法也相對不完善。如同地下經濟樣,網上犯罪無孔不入,如對其他企業知識產權的竊取、利用非法手段對競爭者的打擊,惡意冒充競爭者進行不發貿易活動等。許多公司在不知不覺中就面臨著各種潛在的威脅、不明理由的起訴、消費者信息的泄露等。電子商務進行過程中會要求購貨方公開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如姓名及銀行卡卡號和詳細住址等等,這樣一來就增大了消費者的信息泄露可能性,消費者的安全問題就不會得到很好的保障。一些商業公司也在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搜尋客戶的數據資料來建立信息數據庫。而這些數據庫顯然沒有足夠的安全機制做后盾。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增加了全世界整體的經濟福利,整體經濟福利的提高給各類生產商和貿易商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國際分工進一步擴大化,這樣就提高了全世界的經濟福利效益。但是它也帶來的嚴重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對經濟全球化過程參與全球利潤的分配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其差距定會越來越大,如果發展中國家不能夠跟上經濟全球迅速電子化、網絡化發展的步伐,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帶來的任何優勢和福利在發展中國家將分配的相對較少。對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它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參考文獻
1、試論構建現代馬克思主義的國民經濟學李欣廣;當代經濟研究2007-05-15
2、中國法律經濟學研究中的“非法學化”問題——以我國民商法和經濟法的相關研究為例周林彬;法學評論2007-01-13
國際貿易專科論文范文二:環境貿易壁壘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摘要】
近年來,國際貿易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叫“環境貿易壁壘”,還有一種說法“綠色貿易壁壘”,主要指一些國家借著環境保護的名義對一些外國產品提出不合理的標準與要求,對外國產品的進口進行一定的限制。這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本文將著重針對環境貿易壁壘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它對國際貿易產生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環境貿易壁壘;國際貿易;影響;環保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一大問題。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同時也將面臨“環境貿易壁壘”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制約與限制,在這種嚴峻的發展形勢下,我國必須對自己當前的發展局勢進行科學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來削弱國際環保法規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從而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占據優勢地位,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一、環境與國際貿易發展的關系
人們的生產活動都不開對環境的依托,在國際貿易的發展過程中,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經濟的發展勢必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目前各國紛紛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經濟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來保障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平衡。自從“綠色浪潮”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綠色變成了所有健康、環保的代名詞,這不僅使人們的生活觀念有了一定的轉變,而且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年來,環境問題頻發,全球變暖、水土流失日益嚴重,這引起了世界各地人民對環境問題的普遍關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的進行,人類發展并不能擺脫對環境的依托與利用。盡管各國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環境,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環境與國際貿易并未達到一個平衡點,并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首先,國際貿易的發展確實給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存在一些不協調的因素,另外,一些國家往往會在貿易過程中對其他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定進行干預,這實際上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形成了貿易壁壘,發展中國家在科學技術以及生產經驗方面都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在很多方面達不到環境的標準,再加上一些國家制定了雙重標準,這就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形成了一定的環境貿易壁壘。
二、環境貿易壁壘問題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
(一)對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產生了影響。
近年來,環境貿易壁壘的蔓延日益加快,這與國際貿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當前的情況看,國際貿易發展速度較為緩慢,這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出口貿易受到了極大的制約,也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就拿我國的發展實際來說,2003年我國的高檔消費品出口總額達到了684億美元,與5年前相比,足足增長了20多倍,并且所占比重達到了31.2%。然而,我國的出口貿易之所以陷入了困境,是因為一些發達國家對我國實行了環境貿易壁壘,他們所制定的一些相關環保的標準,超出了我國目前的生產能力范圍,因而,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速度呈現了緩慢的趨勢。
(二)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貿易產生了制約。
一直以來,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依賴性比較強,這些國家的生產技術水平有限,與發達國家有著明顯的差距,一些產品的輸出主要是靠直接從大自然進行掠奪,而發達國家往往以較低的價格對這些資源實施購買,然后再利用自身現有的技術水平與先進生產技術,對這些生產資料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將能源產品轉換為具有較高技術價值的新產品,并將這些產品重新定價,以超高的價格銷往各大發展中國家,獲取高額利潤,這之間的價格差是難以想象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生產所必須的能量與資源,又不能在這期間獲取相應的補償與回報,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另外,發展中國家在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較為寬松,因此,一些發到國家更愿意將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逃避本國的環保法律的限制,這使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惡化更加嚴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一直處于霸主地位,而發展中國家盡管近年來已經實現了充分有效的發展,仍然處于弱勢,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
(三)環保產業得到了有效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世界各國對環境保護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來保護環境,并對一些高污染企業進行了限制,倡導綠色企業、環保企業,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許多新興的環保企業實現了充分有效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發展體系,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并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使環保產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目前環保意識已深入人心,人們的思想觀念與消費心理都有了一定的轉變,為綠色市場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環保產業也為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貿易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綜上所述,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認清當前的國際貿易形勢,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使我國能夠打破環境貿易壁壘,使我國的國際貿易走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曹仁江,康莉.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06)
[2]張晚冰,李義倫.國際貿易中環境貿易壁壘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09)
國際貿易專科論文相關文章:
1.國際貿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