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畢業論文發表
藝術類畢業論文發表
藝術是一種享受,是人類的智慧的最高的表現,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藝術類畢業論文發表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藝術類畢業論文發表篇1
談中國現代行為藝術
行為藝術是歐洲現代藝術形態之一,現代行為藝術是藝術家用特定藝術行為來展示藝術的藝術形式。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行為藝術做為一種藝術形式進入我們的生活,它不斷的給我們帶來新的藝術形象和視覺沖擊,表達了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現實的不滿。也經常被用于各種商業宣傳。
一、現代行為藝術
藝術來自生活,反映生活。豐富著我們的精神生活的同時,陶冶著我們的情操。藝術比其他學科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行為藝術是創作者借用一定的藝術手段,用運用一定的表現手法,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創作者思想或對社會某一現象的看法。創作者用自己特有的藝術表達方式來表達藝術,讓觀眾更直觀,更容易理解。行為藝術本身更注重的是創作者行為本身的意義。
在我國古代,把詩歌、舞蹈、音樂、建筑等都看成是經國大業。在原始社會的部落中,也有穿鼻、文身等行為,具有裝飾人體或圖騰崇拜的意義,他們用這種裝飾人體的方式來贊美人體,是對人體美和生命價值的積極肯定。舞蹈家用身體的動作、舞蹈動作來表現場景或者講述故事經過、抒發情感、創造舞蹈藝術形象。戲劇表演家用,唱、念、坐、打,來講述故事,表達情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他們這些藝術行為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讓大眾了解生活的真諦,化解心中的苦悶,陶冶人的情感。
二、行為藝術的扭曲
藝術的創作需要自由空間,但是這種自由是受法律和道德限制的寬容。現代行為藝術講究獨創性,指的是藝術家用自己的藝術行為方式展現自己對事物或者社會現象的看法和觀點,表達自己的思想或者觀點。當然是在一定法律限制范圍內,表達作者思想。藝術家的任務是貢獻出“健康”“綠色”“沒有污染的”美味大餐。
許多行為藝術者,為了表現自己作品的獨創性,于是血腥、暴力、在身體上穿孔等血腥的場面都出現了,有的甚至還用虐殺動物的行為來表現他們所謂的行為藝術,他們這時候的表現,已經遠遠脫離了行為藝術本身的表現意義。把藝術推向了法律的邊界,也引起很多大眾的不滿。還有的為了迎合不同的商業目的表演一些黃色淫穢的畫面,為的是博取更多的關注,但實際給大眾帶來的只是恐怖和惡心。雖然被被冠以“藝術”的名義,但沒有什么藝術意義,表現的只是這些藝術者的自虐和與社會隔絕、與人性扭曲的心態。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則報道,讓我非常震驚。報道的是一場行為藝術的展示現場,一名頗具名氣的行為藝術者當眾表演性愛場面。現場很多記者或者觀眾都在錄制這一場景。我真的搞不懂,他們這樣就達到了一定的宣傳目的?就引領了行為藝術的潮流?還是對觀眾起到了某些教育意義?或許作品的本身也如表演者所說的,是為了喚醒人們拜托物品的過度包裝,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讓大眾看見了,性,這一個因愛產生的行為,在這里被丑化了。更多的是給大家帶來感官上的刺激,誤導了大眾。原來,性行為,可以這樣隨意。對社會風氣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現代藝術家當中雖然有一些嘩眾取寵、標新立異的人物和作品,但是大部分藝術家的藝術行為和藝術作品都表現著積極向上、健康的藝術精神。
三、行為藝術和社會道德之間的沖突
雖然當今社會藝術形式多樣化,但是,當現代行為藝術在我們面前展示的時候,還是帶給我們不小的驚訝。沖擊著我們視覺感官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精神帶了巨大的挑戰。藝術家用他們獨特的行為藝術展示,向我們表達著一定的思想和社會現象。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行為藝術應該用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來表現生活,體現大眾心聲。行為藝術進入中國也有些日子了,但是放眼望去,如今的行為藝術摻雜了太多的商業目的,嘩眾取寵。打著藝術的旗號,進行著血腥、暴力、色情的表演,為的就是不同的商業目的。比如,大眾都知道的人體彩繪,本該是一項人體藝術與繪畫相結合的獨特藝術形式,而如今,人體彩繪已經成為和洗腳、按摩等并列的娛樂項目,以此攬客。這樣的“人體彩繪”已經已經失去了本來的藝術價值。行為藝術在我國還沒有比較明確的關于行為藝術的法律法規,于是行為藝術在追求自由不受約束的特性的同時與維護社會道德之間存在很大分歧。
四、行為藝術發展的曲折道路
由于一大批行為藝術者對行為藝術傳達的曲解,造成了行為藝術在大眾心里審美地位的降低。提起行為藝術,人們自然就會和一些暴力、血腥、黃色等不良場景聯系在一起,也因此飽受社會大眾的排斥。藝術本身寄托了作者和觀眾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讓受眾從中獲得健康、積極的精神動力。大眾必須在精神上同創作者在某一層面上產生共鳴,讓內心的不滿和恐懼在藝術殿堂中得到化解,擺脫消極思想,最終在這場審美活動中內心的壓力和不滿得到釋放。藝術在展現人類的平庸、表達對社會某一現象的不滿的時候,始終不能忘記法律和道德底線。國內的行為藝術者要想真的獲得大眾的認可,那就確實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思考藝術在我們當今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真正使命。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大眾的認可,才能在藝術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中國行為藝術的未來
作為藝術之一的現代行為藝術,它在表達作者思想,表現作品含義的時候,已經不止是一單純的行為展示。他表現的是現代藝術家對社會,對生活的態度,直接或間接影響著觀眾對事物的判斷。真正的行為藝術應該具有更加接近我們的生活。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本身把人文關懷和社會環境結合起來,進行藝術創作的,被廣大觀眾所認可的作品。
中國的行為藝術處在發展時期,我們不能一味的照抄西方國家,我們對藝術的學習不是一味的拿來主義,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在世界經濟和文化一體化的今天,全球藝術相互滲透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是我們也要在學習中不斷創新,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適應社會發展不同時期的藝術之路。
藝術類畢業論文發表篇2
淺論中國畫的藝術特征
“五四”運動后,中國畫對西方寫實主義有所借鑒,不斷進行創新與突破。然而中國畫的主要藝術特征并沒有發生變化,了解中國畫的藝術特征有助于加強對中國畫的理解與欣賞。
一、寫意
中國畫壇前輩以“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為基本原則,認為有些畫作雖然能做到“形似”但不一定能做到“神似”,而創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神似”。為了達到傳神的目的,可以靈活夸張地表現“形”,甚至認為可以不做到“形似”。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認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1]。國畫家們創作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簡單地描摹、再現具體物象,而是通過創作從精神上把握事物、流露作者的主觀情懷。
寫意中的“寫”的主要意思就是抒發與表達,將用于書法中的“寫”字用于畫作中,強調一筆一墨作為造形手段都應承載一定的感情。“意”主要指畫家的思想感情,包括意識、意志、意境等。“寫意”,即畫家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繪畫創作中,寓情于景。寫意,主要特點是用筆不苛求工細,注重表現形態,抒發作者的情趣。在各種各樣形式的繪畫中,都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畫的寫意性。寫意畫可筆法疏放、不求神似、直抒胸臆,工筆畫工致細膩、層層渲染、嚴禁周到,這兩種形式的繪畫所使用的技法有很大不同,然而有一點是相同的,這兩種繪畫的藝術特征都是寫意傳神,都具有明顯的寫意性。
二、以線造型
中國畫有許多表現技法,線就是其中的一種。中國畫的一個重要基礎和特點也是線。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已有帛畫[2]出現,帛畫即用毛筆勾線畫在絲帛材料上的畫,早期的繪畫為中國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決定了其主要造型手段為線。以線造型反映出中國人觀察事物的獨到眼光。中國繪畫強調注重人、人和事物之間的聯系,而以線造型對這種精神作了深刻闡釋。通過筆觸、線勢等的微妙變化,將中國畫造型的民族風格與氣質體現出來,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線存在于畫家的想象中,在客觀物體中,線是不存在的。中國畫中的線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藝術魅力逐漸顯現,其主要特性包括立體、有情、有生命。中國畫中的線的立體性主要體現在強調筆力深沉、力透紙背。根據中國毛筆的特點和“中鋒行筆”[3]的使用方法,取得線的“厚”、“圓”的效果。在中國畫中,線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僅僅是塑造形體,它已經成為一種手段,用以將作者的感情、意念等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綜合表述情、意、形。因此,在創作時,畫家的思想感情不同,線條也有各自的特點。中國畫的另一個特性是有生命,中國畫的線條是一波三折的,極力避免呆板和僵硬。線條有許多不同的特點,例如粗細、長短、輕重、剛柔、濃淡、急緩等。在創作中,畫家巧妙組合這些特點,將生動的氣韻、不同的旋律和節奏等賦給線條,使得線條富有生命力,通過線,畫家將自然人化。
在工筆畫和山水畫中,以線造型表現的性格不同,使用了線的不同的含義和藝術功能。工筆畫所產生的線造型生動,線性、線態等與藝術規律更相符,而水墨畫中的線體現的多是精神內涵。在形式的選擇上雖有所不同,但都將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傳統性充分表現出來。在視覺表現能力上,中國畫具有強大的寬容性,而以線造型將這種特性充分表達出來,體現了獨特的審美價值。
三、虛實結合
虛和實的概念相反又相成,在繪畫藝術的構成中,這組概念得到了極其普遍的顯現。《畫筌》中曾記載“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在中國畫中,實處和虛處都應該具備。并且中國畫中的虛處與實處的關系是相互結合、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若想實現虛處的空靈,必須從實處入手,這恰好體現了中國畫的虛實結合原則。
中國畫壇前輩在畫作的構圖上充分遵守了虛實結合的原則,主要由四個角度體現。從布白的角度來看,有的構圖畫面進行了層層渲染,而有的構圖畫面則寥寥數筆,留下大部分空白,引發欣賞者的遐想。基于這種空白美的意境,畫作的神秘感才大大增加,給人們帶來審美上的愉悅感,這種虛實相生的觀念恰恰符合中國畫論中的“計白當黑”,以清代畫家高其佩的《渡牛圖》為例,整個畫面除了半個牛頭和部分臀部以外全部留白,然而整個畫面卻引發欣賞者的思考,使其產生牛在水中行的感覺;從用墨的角度來看,實處即為墨色繁復濃重處,虛處則是墨色疏密淺淡處,甚至是空白處;從用筆的角度來看,用筆較為沉著處即為實處,用筆較為松動處即為虛處,太重的筆法顯得筆墨死板,而太輕的筆法顯得筆墨輕浮,只有將虛實巧妙結合,用筆太實時用虛筆進行彌補,用筆太虛時用實筆進行輔助,才能使得畫作中虛實得當;從處理山水畫意境的創造角度來看,實即為氣機外張,虛即為精神內斂,在高山奇峰的創作中,以虛為輔可加強畫面的靈動性,在靜水小丘的創作中,適當添加實可減少畫面的輕浮感。
虛實結合,在一個更高的藝術層面上將中國畫獨具特色的寫意風格表現出來,令中國畫獨具魅力。
四、結論
中國畫具備獨特的藝術特征,這種獨特的藝術特征產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和藝術魅力。通過加深對中國畫藝術特征的認識,有利于加強對中國畫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我們藝術修養、欣賞能力、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人文素養、陶冶情操。
2.藝術類論文
5.藝術生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