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設計論文樣本
美術教學設計論文樣本
美術學科的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最核心的能力,既是師資培養中最重要的環節,又是最難的環節。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美術教學設計論文樣本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美術教學設計論文樣本篇1
淺析民間美術在美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民間美術是我國民俗文化的主要內容。在勞動人民社會生活中發生、發展,流傳了幾千年的美術品種,它存在于勞動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種浩繁。我們要鑒賞民間美術,就應該較為全面地了解我國民間美術的輝煌成就,理解學習掌握民間美術基礎知識,不僅僅是繼承和發展民間美術本身的問題,同時也是對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是我們進行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文章通過對學生現有設計思路、設計風格的評析闡述,提出了將民間美術融入設計教學的重要性,進而說明只有真正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做到設計創新。
關鍵詞:民間美術;設計;文化
1、將民間美術融入美術設計教學理念
數字時代的優秀作品對于載體有著更多的選擇,而其是否能打動人,是否能成為設計亮點,就需要從文化的角度衡量。然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就業的壓力使學生不能體會設計文化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解讀民間美術的樣式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沃土中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學生在多種藝術語言的交叉中找到設計的靈感。
中國是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創造過為世人矚目的優秀文化遺產。民間美術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投射,是民族文化中無比絢爛的一頁,是中國人特有思維方式與表達方式的反映。民間美術將吉祥的內容與美的形式融為一體,表現了喜慶、樂觀、吉祥的人生態度和生命的完美境界。其質樸、自然、充滿人性化的表現形式,具有卓越的創意和獨特的風格,并且涵蓋著廣博的傳統文化精髓。民間美術與人類社會有著天然的親合性,能夠在瞬間扣人心弦,使人產生豐富聯想和美的共鳴,使人的心靈獲得激蕩和鑄造。它所產生的愉悅和美感,能使形式的審美因素超越時空,震撼人們的心靈,它溝通了人類共同的心理傾向和共同的感覺經驗,必然導致人們具有共同的審美基礎,使處于不同目標與不同角度的人,從積淀下來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層次的內容。民間美術就像一條紐帶,把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傳統、不同文化氛圍中的人,在深層意識中連接起來。
教師應在對民間美術溯本求源的解讀中,幫助學生求得規律,吸取有價值的成果。在繼承傳統的優秀審美觀念的同時找到突破,要將民間美術中的文化精髓通過對現代設計的認識和理解轉化成符合時代要求的視覺語言,并賦予其時代的氣息和新意。
2、教學方法、步驟
在設計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構成形式美的角度、從設計方法論的觀點,把握民間美術及其文化內涵的拓展與應用。從感知、理解、再現的潛層面著手,進而利用所掌握的現代設計觀念、方法與民族化的民間本土藝術語匯對比、映襯、溝通,最后實現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從而完成對本土化審美形象的心理體驗、升華和對現代設計理念的消化超越。
2.1 解讀民間美術樣式通過民間采風、實地調研、收集資料,文字、圖片,從形態學角度研究民間美術的生存基礎、造型特征、圖案紋樣。了解民間美術樣式的歷史沿革與現狀,分析其前景、危機和潛力。對構成的特點、形式法則和配色規律進行臨摹整理,分析記錄民間美術的裝飾狀態。研究各種紋樣的稱謂及特殊含義和傳統,并分析其文化內涵及工藝制造特色,即附著于何物之上,客觀分析記錄原因。
2.2 挖掘文化內涵在熟悉民間美術樣式的基礎上,以文化背景為前提,深入挖掘民間美術的內涵。將民間美術放到民族歷史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大背景中去,在對其本質和美學特征的探求中,求得規律,吸取有價值的成果。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發展長期積淀的結果,是民族存在、發展的根基所在。它是設計的文化積淀和永恒動力,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體現。任何一個民族都是統一的文化共同體。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受“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觀念的影響,這是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哲學觀、美學觀是中國人代代相傳的文化鏈條。只有把握民間文化的本質,挖掘民間文化的內涵,激發民間文化的力量,才能找到最佳的設計定位,創造出富有文化內涵的設計形象。
2.3 設計與運用在經過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之后,將民間美術的素材通過直接、間接、再創造的方法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并以自己已掌握的設計技巧再現出來,從而使設計作品在信息飛速更替的今天更具時代性和永久性。
直接運用:直接把民間美術的構成形式或色彩以及某些表現方法或工藝制作方法,借用到設計之中。在創作過程中,將民間美術的圖案、造型樣式作為一種創作的素材,直接運用到實踐中去,以借題發揮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意圖,設計出的作品與民間美術之間必然有著密切的聯系,使現代的藝術設計更具有民族特性。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掌握民間美術樣式的各種表現方法和形式語言,掌握好民間美術詞匯的運用。
間接運用:總結民間美術造型的形式法則,尋找適合自己需要的形式語言,如強烈的色彩、特殊的寓意,經過融合、消化,成為自己的藝術語言。使民間美術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營養,充實和豐富自己的思想、情感與修養。創作的作品與原始素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好的設計不但美在形式而且美在內涵,它應該既有高科技的形式美,又有理性思辨的藝術美;既有符合時代潮流的嶄新樣式,又能體現民族文化的內涵。只有用有技術含量的本土藝術語言結合深入淺出的直接情感表達,創作出的作品才能給人既帶來感官的愉悅,又能喚醒人們心中潛藏的情感體驗。
3、總結
教師在設計教學中指導學生對民間美術進行全面的分析、整理、歸納和提煉,尋找民間美術與時代特征的結合點。將民間美術的象征性藝術語言和特定的文化內涵結合,以強化作品的張力為目的,在賦予其新的活力的基礎上,延續和拓寬設計的視覺語言。要以新的觀念、新的視覺和新的表現手法容納西方設計理念和思潮,并與傳統文化的神韻、意境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最簡練的語言和個性化的表現形式達到最強烈的藝術效果,使民族傳統文化在設計中不斷地被重新詮釋和定位,使設計作品散發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韻,最終在對民間美術學以致用的基礎上,為設計創新打好基礎。
美術教學設計論文樣本篇2
淺析初中美術教學創意活動設計
摘 要:當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到課堂教學創意活動設計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有重要的作用,就拿初中美術學科來講,更是需要創意活動的設計。本文主要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結合自身從事多年初中美術教學實際入手分析,探索創意美術活動設計的實施原則,總結初中美術創意活動設計實施策略,希望能為提高初中生的美術創作力提供一定的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初中美術 創意教學 活動設計
一、創意美術活動設計的實施原則
(一)主題要突出創意性。
在概念界定中,我們就對“創意”一詞提出了一些看法。創意即為產生新見解的思維活動過程。創意的關鍵就是“變”,懂得“變”就懂得創新。初中生不會單單為了美術活動而創意,他們的創意也可能發生在主題實施的各個環節中。例如,在語言活動中,初中生會對故事情節進行創造性續編;在游戲活動中,初中生會利用游戲材料進行各種創意的制作等。基于這個認識,我們主題實施的過程中,十分尊重初中生創造性的想法和他們的自由表達。只要初中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變”的思維,我們就要積極地肯定并且將其創意保留下來。當主題保留了不同初中生的創意后,這些創意就匯成了寬松、自主、創新的基調,在這樣的氛圍中,初中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和發散,他們的熱情更為高漲,他們的創作靈感可以不斷地涌現。
(二)創意可來源于藝術。
一切美的東西都是初中生喜歡并欣賞的,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是相通的,創意也可以來源于生活中美的事物、環境、作品、故事。通過對“美”進行深度挖掘,可以讓初中生與藝術進行對話,使其內心情感和外在形式達到同構,擴展初中生美術欣賞的經驗、提高初中生的審美情趣,為初中生獨立地創造藝術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初中生所能接觸到的生活中和自然中有很多美的東西,如美麗的傘、美麗的裝飾品、美麗的青花瓷片、美麗的剪紙藝術等等。雖然它們不是高端藝術,但是在每個作品中都蘊含著獨特藝術構成和審美思想的表達,它們以各種形式存在于初中生的生活中,是初中生能夠見到的。
(三)創意活動設計要符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
初中生對生活中的萬物都有著探索和發現的欲望,他們會凝望天空觀察星云變化,他們會忘我地躲在墻角邊看螞蟻如何排隊行進,他們會在水池邊一遍又一遍地撥弄水花,他們還會用積木一日又一日的完善著心中的立交橋。初中生對于事物的關注與持續都因興趣而起,因興趣的流逝而終。
二、初中美術創意活動設計實例策略
根據上文初中美術活動設計原則,提出以下創意活動設計實例:
(一)創意雨傘設計。
創意來源于給學生更多的發揮創造力的活動空間,因為,在本人曾經走訪調查一所初中學校中發現,有一位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以“雨傘”為主題,以“雨傘”為素材,以水粉、彩筆為主要的創作工具,并以一定的“美的色彩,美的元素”作為指導思想,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中要求放松思想,讓他們在雨傘上隨意的畫,以追求自己認為的“美”為目的,讓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環保服飾設計。
本人覺得還可以通過結合學校的藝術節,并以環保為理念,通過環保服飾設計活動,讓學生放開思想,大膽創新設計。學生可以通過應用一些白色垃圾袋制作成大方的婚紗、可以應用方便面袋做成活潑可愛的短裙、還可以應用塑料袋、紙板等多種材料組合成服裝穿著,然后可以讓這些學生們自己創造的藝術品,在學校藝術節的舞臺上展示、表演,讓所有學生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中,這樣的活動本人認為將會有效地推廣環保理念。
(三)環保招貼畫設計。
根據本人查閱的大量文獻資料及日前關于環境問題的頻繁報道,例如:霧霾天氣、河道污染、地球變暖、水土流失、等,已讓我們越來越感受到環境對于我們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于人,本人設計了以創作美術招貼畫的形式幫助人們認識環境,喚醒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環保習慣,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也有利于學生在初中美術階段,形成一種環保與美術相融合的創造能力。本人在課堂上通過設計了此主題,讓學生們自己通過思考、討論設計多種多樣的環保作品,以“呼吁人類保護環境”為主題,學生們的作品如圖3,這些作品經過學生的思維延伸,展現出求同存異的藝術效果。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嚴肅的警示作用、具有讓人深思的東西、還具有引人注目的觀賞價值。
三、讓校園成為畫室,構建學生最親近的創作基地
學生對美術興趣較高,學生作品的種類也很多,有國畫、布貼畫、水彩畫、剪紙等。初一學生帶著對初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作業質量也不錯;到了初二后,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教師為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初三,有些學生迫于學習壓力,上美術課帶其他作業過來,把美術課當成自修課了,相反,有些愛好美術的學生寧可待在美術教室里畫畫,也不想回班級上課。這說明我們的美術教育中存在著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對美術課的愛好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對繪畫產生興趣呢?對創意設計的嘗試,會讓學生喜愛繪畫。
本人所在初中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校園。美麗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繪畫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本人經常在課間帶領學生欣賞校園的景觀,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原來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畫里!美麗的景色激發了學生創造美的欲望,讓他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畫筆,描繪美麗的校園,于是一張張稚拙又傾注感情的畫面就這樣產生了。描繪校園的創意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繪畫能力,又讓學生學會用藝術的語言和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念,有的學生的作品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四、結論
總之,藝術創作是心靈情感的自然流淌,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幫助學生,特別是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幫助學生尋找藝術自我。每個人對美的感受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都有個性化的創造欲望。所以,美術教學必須始終貫穿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將其創造性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尹小平,小學美術“創造性自主學習”活動教學法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1/07
[2]徐洪祥,關注初中美術課堂活動的有效性[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3]張曉燕,初中美術綜合活動及其設計探討[J].文學教育(中),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