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的論文(2)
會計職業道德的論文
會計職業道德的論文篇2
淺析加強公司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方法
摘要:當前,在公司運營過程中,由于市場經濟主體存在著內外競爭的壓力以及商業本身的逐利性,使得部分公司的會計人員不嚴格按照國家的法規和政策辦事,出現了職業道德失范現象。為此,必須強化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并做到: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紀律性、職業意識和責任感;完善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把客觀公正與堅持會計準則辦事作為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公司
一、職業道德及其特點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善與惡、榮與辱、公正與自私、誠實與虛偽等觀點來評價人們的各種行為和調整人們之間關系的規范。道德規范規定著人們互相之間以及個人對社會的義務,是人們行為的準則。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職業道德并非某種職業本身產生的道德,而是一定社會經濟制度之上的道德觀念在該社會各行各業中的具體體現。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
1.范圍上的特殊性。
職業道德是為一定職業范圍內的道德調整的特殊方式,它的適用范圍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中間,也就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職業活動的行為規范。它不可能約束其他職業成員的行為,也不可能在職業活動以外起作用。由于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特定的職業責任和工作對象,因此,對從事各種職業活動的人們也就有特定的道德要求。
2.形式上的多樣性。
各種職業集體對從業人員的道德要求,總是從本職業的活動和交往內容及方式出發,適應于本職業活動的客觀環境和具體條件。因此,它往往不僅是原則性的規定,而且是具體的。在表達上,往往采取諸如制度、規章、守則、公約、須知、誓詞、保證、條例等簡潔明快的形式。這樣做,比較容易使從業人員形成本職業所要求的道德習慣。這些勞動規則、工作守則,雖然具有行業的紀律和法規的性質,然而也是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們對從業人員的思想、行為各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使職業道德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規范細則。
3.內容上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職業道德具體內容取決于各種職業要求和職業生活的特殊性。在職業生活的實踐中,會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習慣和職業心理,這種心理和習慣就會鑄成該職業人員穩定的品德。各種職業活動雖然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變化,但其發展的總的方向是穩定的。例如,經商總是希望生意通四海,教師總希望桃李滿天下。方向的穩定性決定了職業道德的連續性。同時,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成年人的意識和行為中,因此它是一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成熟階段。這些都決定了它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的特點。
4.實踐上的功能性。
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以后,又反過來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和力量,對經濟基礎發揮巨大的能動作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道德是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而產生。道德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以它特有的方式在指導人們的行為,調節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鞏固社會經濟基礎,發展社會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等方面都能發揮巨大的能動作用。職業道德具有認識功能、調節功能和教育功能。職業道德的認識功能,即職業道德所具有的能夠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鑒別真善美的功能。職業道德的調節功能主要是通過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方式來實現的。它告誡人們在相互關系中,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應該按照什么道德原則來處理個人和各方面的關系。職業道德的教育功能即職業道德所具有的影響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培養人的道德習慣和品質的功能。
二、當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失范表現
在公司運營的過程中,由于市場經濟主體存在著內外競爭的壓力以及商業本身的逐利性,使得部分公司的領導以及財會人員不嚴格按照國家的法規和政策辦事,出現了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失范現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1.作假賬。如篡改會計數據,偽造、篡改、不如實填寫原始憑證。使用涂改等手法更改憑證的日期、摘要、數量、單價、金額等,或采用偽造印鑒、冒充簽名、涂改內容等手法,來制造證明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
2.虛假發票或自制假單據、虛開發票。虛假發票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本身就是假發票,另一種情況就是發票的填寫內容是虛假的。假發票給國家財政收入和經濟管理帶來了嚴重后果。一些單位以虛開增值稅發票牟取暴利,一些單位以取得的假發票來逃避稅務機關的檢查,給國家財政造成巨大損失。自制假單據、虛開發票,就是在開具發票時,除在金額上不實外,還開列虛假品名、價格、數量、日期等,以蒙混過關,便于報銷。
3.假票真開。一個單位的假單據有時并不全是外單位開具的,也有本單位業務部門、財會部門自制假單據報賬的情況。有的單位通過開具不真實的銷貨發票,虛減庫存,將真實的貨物銷售后將收入不入賬,作為本單位的小金庫來源,以用來掩蓋各種不合法的支出;還有的單位自制假的支出單據,開支一些正常業務無法報銷的費用;還有的單位用自行印制的專用收據隱瞞收入。
4.記賬憑證上賬戶對應關系不正常。單位在經濟活動中進行會計核算,記賬憑證上所使用的會計科目和其所反映的具體經濟業務內容,應符合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但有些單位卻經常使用一些往來科目來偷逃稅款,隱瞞收入。
5.賬外設賬。一個公司兩套賬本,不但可以逃避審計與檢查,還可以為違法違規經營作掩護,所以有些公司的財會人員往往在領導授意下這樣做。
6.違背財會法律制度,轉移虛構經濟業務、編造虛假記賬憑證、偷逃稅收、粉飾業績。如有的單位,為了享受國家稅法規定的可用稅前利潤連續三年補虧的稅收政策,而編造虛假的經濟業務來體現虧損,也有的單位為了體現業績而虛構一些經濟業務來為大眾呈現一種虛盈實虧的表現繁華景象。
7.假賬真做或真賬假做。假賬真做就是無原始憑證而憑空填制記賬憑證,或在填制記賬憑證時,讓其余額與原始憑證不符,并將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不符的憑證混雜于眾多憑證之中。真賬假做就是故意用錯會計科目或忽略某些業務中涉及到的中間科目,來混淆記賬憑證對應關系,打亂查閱人的視線。
8.內部缺乏監督,少數財會人員牟取私利,貪贓枉法。如一些會計通過收入不入賬,虛報冒領等手段,故意偽造、編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一些會計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將國家和集體的財產轉移到個人手中,侵害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或者故意偽造、編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監守自盜,利益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以身試法。
三、加強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
公司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要求既有普遍性的一面,又有特殊性的一面。所謂普遍性的一面就是遵守中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與拓展,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所謂特殊性就是要遵守財會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2]:
1.加強法治宣傳,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
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具有良好而完備的法律意識,并把法律意識內化為職業意識,才能真正地做到守法,按照法律的要求辦事,而不會產生貪念,從而觸犯法律的紅線。為此必須加強法治宣傳,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法律培訓和普法教育,把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和遵守體現在職業實踐中,與職業道德一起,筑起一軟一硬兩道心理防線,真正做到自己的職業行為既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又合乎行業要求的職業道德規范。
2.強化會計從業人員的紀律性,完善獎懲機制,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紀律意識。
獎懲機制是現代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增強員工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所以各單位必須強化會計從業人員的紀律性,對主觀違規行為(或稱惡意違規行為)屢教不改的應調離會計崗位,并把違規記錄作為對會計主要負責人和高管人員的重要考核內容,由此提高員工的制度執行力,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對于遵紀守法的會計從業人員予以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而對于違背國家法律的堅決交予國家司法機關懲辦,以杜絕部分會計利用工作之便,謀一己私利的行為發生。
3.強化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意識,增強其工作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職業道德要求的重要內容,有了責任感,才會主動、積極、忘我地工作,也才會有職業自豪感和成就感。會計從業人員處在單位財務管理的核心部門,其工作的好壞對單位財務運行的真實情況影響重大。所以必須強化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意識和責任感,并通過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修養,將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內化為會計人員的內在品質,規范和約束自身會計行為。只有這樣,才會按照會計職業規范和職業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會在日常的工作中,記好每一筆賬,做好每一份憑證,管好每一筆資金。 4.完善 會計從業人員 職業道德 教育的內容,增強教育的針對性。要在 實踐中不斷完善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 管理和強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并以此作為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貫穿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始終。
5.把客觀公正與堅持會計準則辦事作為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 不倚,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堅持會計準則,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
參考文獻:
[1]淺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N]. 經濟導報,2010-06-30.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Z],199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