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論文>會計審計論文>會計理論>

    會計誠信論文參考文獻(2)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會計誠信論文篇1

      淺議會計誠信缺失

      摘 要:針對會計誠信缺失,必須健全相關的會計法律制度、完善現有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體系,同時對會計人員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的作用、加大培訓和教育力度。

      關鍵詞:誠信;措施;監督

      一、我國會計誠信質量現狀

      會計信息質量是指會計信息能否真實、全面、及時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成果及財務狀況,而真實性作為會計信息的本質屬性,它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核心內容。

      (一)通過編造失真的會計憑證,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主要是通過編造虛假經濟業務,以非法的手段取得原始憑證,或自制勞務費、裝卸費憑證等以虛開實;或以原會計事項為基礎,通過夸大或縮小的方式以少開多;或采用偷梁換柱的方式,利用形式上合法的票據在費用中列示公費旅游或領導個人的消費等。這些虛假憑證進入記賬程序,致使會計信息從源頭上失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二)設立虛假賬簿和報表,提供失真會計信息

      有的單位私設“小金庫”,建立賬外賬,有的甚至建幾套賬。“小金庫”的資金來源更是五花八門:有零星銷售對方不要發票不記賬的;有正品轉次品、合格品轉報廢的;收入不記賬造成庫存商品賬不符實,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去調整;也有的單位將銷售收入或預算外收入不存入規定的開戶行,公款私存。

      (三)在成本上做文章,提供失真會計信息

      為了提高業績,虛增企業利潤,對成本大做文章,該轉的材料費、人工費不計入成本;該攤銷的費用不攤銷或者少攤入,該提的費用不計提或者少計提;將已竣工的基建項目不按時轉入固定資產,少計折舊費,又將發生的長期借款利息擠入工程成本;有些企業采取在集團下屬企業之間隨意轉移成本,達到人為調節利潤的目的。

      (四)不按規定進行稅金核算,提供失真會計信息

      有的企業為了偷逃稅金,對開增值稅專業發票或虛擬購銷業務購買增值稅進項稅額的發票入賬;有的企業偷逃營業稅,編造發票摘要的內容,如將全部為營運收入的發票變造為營運收入和其他款項,以少納營業稅。有些企業虛列職工名冊,偷逃個人所得稅;有的隱瞞收入,亂攤成本、費用,偷逃企業所得稅等。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會計信息的有意造假和會計信息的無意失真

      會計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會計活動當事人為了個人利益,事先經過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詐舞弊等手段,使會計信息不真實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會計信息的無意失真是指會計人員在遵循會計規范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由于主觀判斷失誤、經驗不足和會計系統本身的局限性,造成會計信息未能如實或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的內容。

      (二)會計制度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和會計操作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制度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會計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和會計技術本身的局限等原因引起的會計信息無法真實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操作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會計操作的錯誤導致的會計信息歪曲反映會計事項的情形,其原因有會計處理方法選擇不當、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對會計事項的判斷不準等。

      (三)會計事項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和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事項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事項未能真實反映客觀經濟活動,會計事項本身就不真實,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雖然會計事項真實地反映了客觀的經濟活動,但由于會計處理過程中的錯誤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即“真賬假算”等。

      (四)政府監管著重點沒有適應市場深化而轉移

      政府作為市場運行的監管者,擔負著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和相關的責任,同時,會計信息失真本身也影響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政府理應對信息提供的有關各方進行監管,但由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甄別是一項技術性很強、成本很高的工作,政府監管應堅持監管成本和監管質量相統一的原則,做到既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又要盡可能地降低監管成本。

      三、應對會計誠信缺失的措施

      要解決會計誠信缺失問題,就要切實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一)健全相關的會計法律制度

      首先要細化處罰及量刑依據,減少法律法規中的模糊條款。會計法律制度中許多的規定用了“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等依據,但這一依據的可操作性不強。

      (二)完善現有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體系

      最終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與企業改革步伐的會計信息體系。在制定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時,應克服或減少其本身的不確定性。

      (三)加強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的作用

      社會審計監督是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以獨立第三者的身份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責任。因此要優化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使其成為負有有限責任乃至無限責任的社會中介機構,形成自主執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機制。

      (四)加大培訓和教育力度

      強化會計行為主體的整體素質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業務素質和工作勝任能力。提高會計行為主體的整體素質和職業道德,是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的保證之一。會計人員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學習財會專業的法律法規、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掌握法律知識,運用法律武器,自覺抵制做假賬行為,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規范,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

      四、結束語

      會計工作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越重要。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會計信用短缺"則成了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它不僅會對社會和公眾利益造成損害,而且對市場經濟秩序構成了嚴重威脅。

      參考文獻:

      [1]鄧鈉.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5).

      [2]陳輝軍.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的影響[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6,(21).

      [3]鄭娟.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的影響[J].科技資訊,2005,(27).

      會計誠信論文篇2

      淺議會計誠信問題

      【摘 要】會計誠信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保障,只有會計信息的真實,國家才能了解經濟發展的現狀,才能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會計誠信的缺失必然危害國家的經濟與管理。不僅要從制度和規則建設,還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建立會計誠信體系,才能提高會計誠信度。

      【關鍵詞】會計誠信;現狀;危害;原因;對策  會計誠信首先就是會計信息的真實,只有信息真實,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才能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決策依據。對于作為社會經濟管理者的政府部門,才能從宏觀上把握經濟運行的現狀和發展變化趨勢。

      一、會計誠信的現狀與危害

      總體上看,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低下問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據調查,92.9%的中小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質量不滿意。財政部曾多次進行大規模大范圍會計信息質量抽查,發現大多數企業主要會計要素核算存在偏差,如虛列資產、所有者權益不實、損益不實等。另外被檢查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些企業明顯存在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不真實、不規范、帳實不符等問題,企業財務管理明顯松懈,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會計信息是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參考依據,國家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稅務部門通過閱讀企業的會計資料了解稅收的執行情況。失實的宏觀會計信息會掩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隱患,使得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失去合理的依據,從而干擾國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正常運行環境,影響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影響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影響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造成嚴重的不公平竟爭局面,最終危害整個市場經濟秩序,損害國家及社會公眾利益。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會計專業技術人員業務不熟練,缺乏專業培訓,缺乏對財經實務財經法規的學習,造成濫設會計科目,憑證無編號,科目之間借貸不明,往來賬戶不清、不及時記帳,并且收支不符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此形成帳實不符,使得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失真,喪失了它應有的參考價值,對企業造成了負面影響。

      (二)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由于目前我國《會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中經濟責任安排的某些缺陷,使得會計造假成本低廉,同時由于體制、機制等方面的不完善又能使會計造假者獲得高額收益,從而導致會計造假者為了個人利益鋌而走險,這是會計造假行為屢盡不止的根源。在《會計法》出臺的同時,我國刑法有關的法律對《會計法》規定的有關違法責任尚無明確的規定和執行標準,使《會計法》執行起來難度較大,使那些造假的人不及時受到應有的懲罰,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愈演愈烈,致使相應的法律條文流于形式,并不具有法律威嚴。

      (三)注冊會計師審計缺乏獨立性、監督不力。注冊會計師在客觀上需要他們維護客觀經濟的正常運行秩序,保護社會公眾的經濟利益,但是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件卻使我們大失所望。不論是安然事件,還是銀廣廈事件,莫不與獨立性問題相關。審計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它的獨立性。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沒有獨立性就沒有審計。注冊會計師職業規范要求它在形式上和實質上都獨立于審計委托人和被審計人。而在現實工作中要完全做到這一點卻很難。通常會計師事務所同時為同一客戶提供審計和會計咨詢服務,會計師事務所從被審計單位獲取豐厚的咨詢收入,損害了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的獨立性,從而也使會計信息失真成為了必然。

      (四)我國公司制度存在缺陷。許多企業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沒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使企業領導人失去了監管和制約,會計人員受其領導支配,削弱了會計職能,使會計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導致經營決策失誤,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還會干擾正常的經濟秩序和損害社會公眾利益。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對策

      (一)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通過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加強其對業務的熟練程度,提高會計人員有效利用各種軟件,工具高效,準確的處理報表數據的能力,提高數據的準確性與工作效率,從而提高會計人員隊伍的業務素質,做到手續完備,記錄準確,編報及時,嚴格按照會計制度和會計法規記賬、算賬、結賬,保證無一漏失和錯記,減少和避免各種失誤,減少因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低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

      (二)完善會計法規和制度,新《會計法》已全面實施,要根據新《會計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實際工作,認真落實。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和規章,加大對造假者的處罰力度,建立民事賠償機制,使其造假的預期成本遠遠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無利可圖,切實從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為。

      (三)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立誠信檔案,注冊會計師信用體系應包括;以《注冊會計師法》和,《會計法》為指導,以獨立審計準則和會計準則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以注冊會計師執業道德為中心的執業道德教育體系,以內部行業自律和外部監管相結合的監管體系。為保證注冊會計師執業道德準則的實施,應當設立專職機構和人員,對執業機構和執業人員履行執業道德準則情況進行檢查,把優秀的和不良的記入誠信檔案,作為獎優罰劣的依據,提高注冊會計師履行執業道德準則的自覺性。

      (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會計誠信建設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必須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有效控制和引導經營者行為,使會計人員堅持實事求是的太度,做到尊重事實,不被他人所左右,不因個人好惡而取舍,不欺上瞞下,不為領導是從,不弄虛作假,使會計能夠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誠實守信,從根源上防范會計違規行為的發生。

      總之,會計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鉆研業務,精益求精,遵守執業道德,遵紀守法,真實反映會計信息,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為投資人和債券人提供決策依據,為提高會計信息公信力努力工作。

      會計誠信論文篇3

      談會計誠信建設

      摘要:會計誠信缺失,嚴重影響了會計主體和會計界的聲譽,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大了企業生存的隱形危機,降低了經濟運行效率。本文分析了產生會計誠信危機的原因,提出了會計誠信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誠信 危機原因誠信建設對策分析

      “誠信”是市場經濟領域中一項基礎性的行為規范,是會計工作的“通行證”,是會計工作的命脈和靈魂。會計誠信缺失,嚴重影響了會計主體和會計界的聲譽,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大了企業生存的隱形危機,降低了經濟運行效率。

      當前從刑法、會計法等國家法律到部門、行業的準則、規章、制度等操作規范都對會計造假的約束條文越來越多,懲罰措施也越來越嚴重。僅依靠法律的嚴懲而沒有從根本上治理問題的根源,只有推本究原,探究會計失真的內因,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解決才能真正的維護會計信息的客觀真實性。根據自己在會計行業工作多年的工作經驗,對會計誠信建設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產生會計誠信危機的原因

      1、在我國由于任期經濟及干部考評機制,干部的升遷一般主要取決于任期的經營業績,在這種體制下使得部分領導竭澤而漁,夸大業績,邀功媚上,只重視短期或當前的利益。對于企業的遠期增值潛力、股東的最終財富漠不關心,只要在任期內業績一路上升,隨之個人的職務、福利待遇也上升,這種評價機制是會計造假提供了機會,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就因為經營者一味的追求任期上的轟動盲目投資使得企業財務惡化,最終是后人收拾爛攤子,國家為其行為買單。

      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人們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造假者的逐利心理突出的表現在他們對暴富的渴望。對物質財富和富足生活的羨慕,對保官,升官平步青云的期盼,對出人頭地的向往。而當這一切不能通過正當的渠道獲得時,就不得不依靠作假賬來改變企業與國家,企業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格局和分配關系,改變衡量其業績的各項經濟指標。

      2、會計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會計人員素質差異,后續教育滯后。在我國現階段,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綜合素質較低,會計基礎薄弱,不能實事求是,恪守會計道德,不能堅持依法辦事。國家財政部門舉辦的會計專業職稱為會計行業人員的質量提供了基本的保證。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新的會計規則不斷推出,如果會計行業管理部門后續教育跟不上,就會使廣大會計人員對新規則的了解、掌握和運用不夠,造成會計人員業務知識方面的缺乏,必然導致管理力不從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職能不斷豐富,會計工作也變得日趨復雜。會計人員不僅要面對企業經營中不斷涌現的新的經濟事項,依據有關規定,作出專業判斷,并對這種事項進行記錄和反映,而且還要向企業決策者提供決策的備選方案,這就要求有一支高素質的會計隊伍來從事這項工作。

      3、會計人員身份不獨立

      每個行業都有相應的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行業也不例外,每名會計人員在接受專業知識訓練的同時,也都接受過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從總體上說,會計人員本身都是愿意遵守職業道德,不愿意做假賬或做出不誠信行為。但從現實中一些事件分析,會計人員卻往往都不是自主地處理各項業務,也就是說,會計人員身份不獨立。依照《會計法》的規定,我國會計人員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要維護企業的利益,又要代表國家、投資者監督企業的財務收支。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是完成不了其雙重職能的。因為會計人員置身于企業,他們自己能否在一個企業工作下去,除自身因素外,主要取決于這個企業的負責人。會計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及在職消費等,都要由公司經理等負責人決定,會計人員的任用、調動、撤職或免職等重大人事問題也掌握在這些人手中。在這種情形下,會計人員的工作只能是對企業負責,對經理負責,按企業負責人的旨意要求進行會計核算。所以,只要公司負責人想做假賬,對會計人員來說,除非不怕受到處分乃至被開除等的威脅,否則,他們是難以抵制和違抗領導的意志的。

      4、信用制度不健全

      誠信不單是一種契約,更是制度的反映和體現,誠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導致信用關系危機的深層次原因。―個有序的信用體系是建立在一個有效市場經濟制度基礎之上的。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全確立起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的市場制度;金融制度、財稅制度、投融資制度還很不完善,使信用活動缺乏制度約束,其中最根本的是有效的產權制度。產權明晰是達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條件,也是形成正常信用關系不可或缺的條件。產權界定不清,將使行為主體無法對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準確的預見,增加交易費用與信用活動的不確定性,造成社會福利大幅度下降;財產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就會造成行為主體缺乏遵守信用的內在動力,產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從而破壞市場經濟秩序。

      5、處罰不力、執法不嚴

      《公司法》第212條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出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對直接負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會計法》第45條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還有不少條文只是羅列“不得”有這樣或那樣行為,這類條文的規定,明示了造假行為預期“成本”的上限,不僅威懾力不足,反倒起了“鼓動”作用。目前我國對檢查出來的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減弱了法律的效力。

      二、會計誠信建設的對策

      1、加強誠信教育,實施信用工程

      誠信教育是培養和塑造人員高尚道德的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不應僅著眼于會計人員誠信品質的提高,在教育對象上也不應單純地局限于會計人員。作為一個會計行業或會計市場,應包括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當前社會上出現的誠信危機,絕不單純是會計人員的個人行為。所以,會計誠信教肓這個系統工程理所當然地包括對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和注冊會計師進行的整體教育。

      2、健全制度法規和完善監督職能

      2.1加強監督,加大懲罰力度。對惡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從立法,執法方面對造假單位及負責人進行經濟處罰或刑事處罰,不僅要其付出傾家蕩產,聲名狼藉的代價,對造成嚴重后果的還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價遠遠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并實行終身責任制,構筑責任網絡。

      2.2建立民事賠償制度。雖然我國出現了許多公司會計造假事件,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起針對公司造假真正實施的民事賠償案例。因此,必須盡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對參與造假無論是公司,律師,還是評估師,會計師,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訴訟。讓造假的公司為其造假行為付出沉痛的代價。

      3、加強內部會計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內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行為和規范,它能有效的起到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現象的發生,能更好的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和完整。只有建立內部稽核制度和內部牽制制度,才能形成嚴密的、較為完整的企業內控體系,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才能得到較好的解決,消除了會計造假的環節載體,并從源頭上杜絕了造假事件的發生。

      結束語;

      總之,治理會計失信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除應按照會計法的規定依法治理外,還應通過不斷提高從業隊伍素質和建立各種相應的防范機制,將會計信息系統納入公司治理的范疇,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將有效遏制會計失信現象。

      參考文獻

      [1]李勇.大力推進行業職業道德建設[J].中國農業會計,2003,(1):8~ 9.

      [2]項懷城,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冀玉玲.當前企業虛假會計信息的成因及治理對策[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5,30: 38.

      [4]張潤利,孫林海,關于會計誠信建設的探討[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6,10:76~77.


    猜你喜歡:

    1.有關會計誠信論文范文

    2.關于會計誠信的畢業論文

    3.淺談會計誠信論文

    4.有關會計誠信的論文

    5.關于會計誠信論文

    6.關于會計誠信的論文

    會計誠信論文參考文獻(2)

    會計誠信論文篇1 淺議會計誠信缺失 摘 要:針對會計誠信缺失,必須健全相關的會計法律制度、完善現有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體系,同時對會計人員加強社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1422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录像大片毛片aa|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久久| 成人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高清伦理电影在线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综合电影|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日本乱人伦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窝窝午夜看片国产精品人体宴| 女m室内被调教过程|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91麻豆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另videosbestsex死尸|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播| 青青青国产免费一夜七次郎| 日本一区视频在线| 古装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 www.色天使|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真实女人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女朋友韩国电影免费完整版| 亚洲男人天堂2017|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添欧美| 日本丰满www色| 免费v片在线观看无遮挡| 800av我要打飞机|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