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會計研究畢業論文
法務會計研究畢業論文
在我國,法務會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面對國際和國內旺盛的人才需求,在我國高等院校設立法務會計 專業非常必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務會計研究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法務會計研究畢業論文篇一
法務會計及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的開展
江蘇省淮陰中等專業學校法務會計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法律制度完善而產生的一個會計新領域,近幾年受到了業內專家越來越多的關注。就目前經濟環境而言,研究法務會計在我國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分析桎梏法務會計發展的因素并提出解決方案,建立符合國情的法務會計執業規范體系,對妥善解決經濟糾紛、客觀公正度量經濟損失、打擊經濟犯罪、有效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什么是法務會計
目前,國內對法務會計這一概念的定義理論界和實務界各有側重。理論界認為,法務會計是運用會計的相關技能,對未決事項中的法律問題進行判斷,為法庭提供證據(美國會計學家G.杰克.貝羅格尼和羅貝特.林德奎斯特于1995年提出)。實務界認為,法務會計是一種通過對財務技能的運用及對未決事項的調查,與證據規則結合的會計學科,它處理財務事實與企業問題的關系,并將結果運用于法律鑒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于1998年在舞弊與法務會計的研討會上提出)。后一種說法更符合司法會計這一稱呼。究其實質,法務會計的核心內容是“研究和解決法律中的會計問題”,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法務會計的認識有相當的共性:
(一)法務會計是會計與法律的交集學科
首先,法務會計涉及到會計知識和技能,必須依靠會計工作來了解客戶企業的經濟事項、經營管理和市場運作。其次,法務會計涉及到法律知識,只有熟悉相關的法律條例才可能充分利用專業人員的發現協助司法工作,保障客戶利益。最后,法務會計必須擁有辨別舞弊的能力和相當的調查技術,缺乏這些技術,就無法發現企業經濟事項中的潛在問題,挖掘出問題的根源。
(二)法務會計的關注點是經濟事件中的法律問題
會計一直是為經濟服務的。無論是對外提供信息的財務會計,還是對內服務的管理會計,抑或是對會計成果進行監督的審計,和為經濟矛盾提供解決方案的法務會計,會計至始至終都致力于經濟的發展。法務會計對經濟糾紛中存在的會計問題進行分析,調查經濟問題發生原因,確定經濟事件的責任人,必要情況下通過法律手段追究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法務會計以提供專業意見作為法律鑒定或法庭作證為目的
一般來說,法務會計工作的最后成果是提供專業報告,對涉及經濟事項進行描述,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說明,并提供專業性的法務判斷。法庭可以依據法務會計調查報告及專家意見對經濟事項做出判決,確定嫌疑人應承擔的責任。
二、近幾年會計師事務所法務會計業務的開展
我國法務會計實務工作已在各大會計師事務所逐步展開,業務范圍日益拓寬,不僅涉及訴訟支持、仲裁、財務犯罪調查、欺詐管理等傳統項目,還包括背景盡職調查、電子數據取證、反洗錢等內容。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為例,法務會計相關業務(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稱之為法證業務)主要包括:
(一)企業及個人背景盡職調查
背景盡職調查包括企業和個人誠信背景調查。事務所提供的針對個人的誠信調查包括關聯公司查詢;個人財產來源查詢;訴訟、監管、處罰、破產等歷史查詢;犯罪記錄查詢;職業聲譽查詢;政黨或政府關系查詢;任何利益沖突相關的查詢如關聯交易等。事務所提供的針對公司的誠信審慎調查主要包括:公司的所有權或股東結構查詢;公司資金資助來源查詢;監管機構如環境法規部門等的查詢;其它相關方面的查詢等。
(二)企業舞弊調查
提供舞弊相關問題的全方面調查,主要包括:員工瀆職;管理層舞弊;非法或未經授權使用公司資產;盜竊知識產權;采購舞弊;非法收取銷售回扣等。調查及取證過程可以通過與審計小組合作進行暗地調查,同時利用技術手段幫助恢復電子數據,尋找目標公司背景資料,尋找資產及追蹤全球資產資金流向等。
(三)訴訟支持及仲裁
各類訴訟支持及仲裁服務包括:評估具爭議性的交易及其影響;評估對手風險;協助準備訴訟需要的文件及證據;在申請賠償擔保的法律程序中提供協助;協助律師進行法庭問詢的準備工作;評估專家報告及一般性的訴訟戰略咨詢;保險索賠、專家鑒定和其他替代性糾紛解決服務等;以專家證人的身份協助法庭了解會計、審計和稅務等問題;對索賠提供證據或對損失進行評估和測算;在業務中斷、收入或利潤損失、專業失職、人身傷害、誹謗和知識產權、以及股東、婚姻、合伙關系和遺產爭議案件中提供專業服務。
(四)欺詐風險管理
事務所運用科技手段,協助客戶公司對欺詐活動進行連續的監控和識別,預防并阻止欺詐及違法行為。相關業務包括:反洗錢合規審核及客戶盡職調查;建立案件揭發機制和防止欺詐培訓計劃;欺詐或不法行為風險查詢;美國反海外腐敗法案(FCPA)專項合規審核;網上商業道德問卷調查;供貨商誠信查詢。其中,專門針對反海外腐敗法案(FCPA)提供咨詢及培訓,如提供FCPA盡職調查、FCPA合規審核、非經常性專項調查及評估(不包括涉及由SEC監管引起的訴訟)、提供FCPA培訓等。
(五)反洗錢咨詢
對制定、審核及評估反洗錢政策的相關部門及系統、機制提供指引及支持,以便在法務、財務及聲譽危害方面保護客戶。主要業務包括:犯罪風險評估;可疑交易及大額交易報告;賬戶的持續監控及定期審閱;員工反洗錢意識培訓;監督、合規、內部審計;為制裁合規需要保存記錄;評估后協助等。
(六)電子取證及數據分析服務
電子取證是指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以符合法律規范的方式方法對計算機入侵、破壞、欺詐、攻擊等行為進行證據獲取、保存、分析和出示。幫助客戶采集和獲取用于司法鑒證的電子數據;保存取證過程中相應的證據鏈;對所采集的數據進行電子法證分析;數據解密還原以及刪除恢復等。除了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其余各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均提供了相應的法務會計業務,如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了舞弊和不當行為調查、舞弊風險管理、法證會計技術、企業資訊、爭議處理咨詢、知識產權和履約咨詢、反洗錢咨詢等服務。相對而言,國內排名居前的會計師事務所中,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法務會計業務范圍相對較窄。如2014年國內綜合排名第三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在其網站上可以看到有司法協助服務項目,具體業務包括: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評估(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商標侵權損害賠償、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等);公司破產清算評估;少數股權利益損害評估。再如2014年浙江省綜合排名第一的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其提供的司法會計鑒定服務,主要業務內容包括票據專案審計、經濟貪污案件鑒定、資產評估司法鑒定、工程造價鑒定等司法鑒定業務等。
三、建立健全法務會計行業規范體系
自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出臺《人民法院對外委托司法鑒定管理規定》以來,鼓勵中介機構和符合專業條件的自然人參與司法鑒定業務,并將符合條件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統一登記入冊,為注冊會計師等相關專業人員進入法務會計服務市場提供了機會。2005年10月1日起,《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實施,統一的司法鑒定體制逐步形成,更為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參與司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促使會計師事務所規范法務會計業務,專業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遵從技術規范,否則必須接受相應的法律問責。但是,法務會計行業規范及監管還遠遠不夠。
(一)建立有效的法務會計行業監管機構
一個有效的法務會計行業監管機構應該包括以下部門:第一,資格認證機構。任何從事法務會計服務的個人必須取得法務會計特許資格證書,資格認證機構對法務會計師的資格進行管理,包括考試資格認定、組織考試的進行、資格證書的發放等。第二,技術標準機構。負責建立一套權威的技術標準,作為執業人員的操作規范,控制和提高執業質量。第三,培訓機構。研究、分析法務會計師行業的執業狀況和能力需求,提供執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加強法務會計人員的定期培訓和后續教育。第四,科研機構。該機構負責總結實踐中的問題,豐富法務會計理論,為處于發展階段的我國法務會計領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幫助,促進法務會計的有效、協調發展。目前國內法務會計師資格證書由中國總會計師協會頒發(2015年5月起),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管理崗位培訓認證管理辦公室、中國政法大學法務會計研究中心共同負責。培訓及考試內容包括法務會計概念、法務會計基本理論、財務舞弊問題研究、舞弊調查方法、舞弊審計準則、法務會計的訴訟支持、法務會計的損失計量研究、會計證據研究、計算機法證學、欺詐調查會計、案例分析等模塊。實際上,該證書的認知度和規范性遠未達到執業資格證書本身應有的標準。
(二)逐步形成法務會計技術規范和執業質量規范
法務會計師的技術規范應包括專業技術規范和精神素質要求兩類。法務會計人員被要求通過分析、解釋并概括復雜的財務和商業數據,撰寫并向法庭呈遞分析報告,提供核實后的會計分析資料,所以應具備的技術要求有:會計和審計知識;舞弊知識;調查技術;法律和證據規則知識;計算機知識。此外,法務會計從業人員還必須具備一定的精神及心理素質要求:耐心、恒心和審慎的職業態度;了解個人的犯罪心理活動及舞弊行為動機;預測舞弊可能行為;通過與他們溝通獲得信息、分析信息并提煉證據;在法庭上對事實的陳述能力、清晰表達能力等。執業質量規范應包括全面質量控制和程序控制兩塊。全面質量控制要求法務會計人員工作的每一環節都有相對的指導:在業務規模和范圍上符合事務所權限;在組織和部門設置上滿足法務會計工作需求;服務的提供必需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法務會計報告的撰寫內容、描述精準性、意見及結論的得出都應加以規范。程序控制主要是指與訴訟支持有關的程序,應參照《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司法部第107號)的相關規定,對每一程序的實施步驟、實施時間都做相應規范:如何接受鑒定委托;如何對委托人的委托事項進行審核;如何在規定時間內作出受理、不予受理的答復;如何提供初次鑒定、補充鑒定、復核鑒定、到最終出具司法鑒定的過程等。在條件成熟后,可考慮建立法務會計準則,置于中國審計準則體系內,制定法務會計基本規范、技術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執業質量規范、資格認證和后續教育規范等,使我國的法務會計工作真正規范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張蘇彤.美國法務會計簡介及啟示[J].會計研究,2004.7.
[2]德勤會計師事務所.2014年德勤全球報告[EB/OL].
[3]馬麗艷.第五屆全國法務會計年會綜述.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4.2.
法務會計研究畢業論文篇二
法務會計發展對策
法務會計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20世紀80年代以后法務會計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在教育、研究、職業組織和職業發展方面,美國法務會計都走在世界前列。法務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律師、會計師職業發展和突破單一學科局限性的客觀需要。在法治化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法務會計事務涌現出來,各種訴訟與非訴訟法律實務中涉及經濟問題的案件的比重越來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社會導向也越來越明顯提出法務會計的人才需求。然而,我國法務會計的發展現狀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此一來,法務會計的理論建設和人才培養兩大任務就越來越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
一、我國法務會計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法務會計研究方面
我國法務會計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我國學界掀起了一股法務會計研究的熱潮,而且少數高校還設立了法務會計研究機構,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法務會計學術研究依然相對落后,突出表現在:首先,研究的成果過多集中于對法務會計產生和發展狀況的闡述、對法務會計教育問題的認識以及對我國發展法務會計必要性與對策的分析上,極少深入到法務會計的本質,欠缺對法務會計基礎理論的深度研究,并未形成完整的法務會計理論體系。其次,對法務會計的學科屬性、概念、內容等尚未取得一致認識,這也不利于對法務會計的深入研究。再次,有高質量的教材和專著更是鳳毛麟角。
(二)法務會計職業認證及服務方面
雖然我國引入了國際注冊法務會計師資格考試和認證,但并沒有形成氣候,一方面許多人對于該資格認證并不了解;另一方面這種認證并沒有得到我國相關管理部門的認可,國家及地方財政部門目前尚未承認該資格認證的效力。我國法務會計職業是一個尚未成熟的新興行業,在發展進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國內還沒有專門的法務會計師事務所,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能提供法務會計服務的也非常少,大多是外資或者合資的事務所在開展法務會計服務。其次,法務會計從業人員數量少。再次,法務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能夠勝任法務會計工作的人員為數不多,一般的會計師和律師具備法學和會計學跨學科知識結構的并不多見,具有法務會計專業知識的更少。
(三)法務會計教育方面
1.學歷教育方面。雖然從表面上看目前國內法務會計教育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實際上我國法務會計學歷教育剛剛起步,各高校對于法務會計的學科歸屬一直存在較大爭議,不同的學校對于在法學專業還是會計學專業開設法務會計方向有不同的見解。而且,高校在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上各自為陣,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以課程體系為例,各高校的課程設置五花八門,大多是法學課程和會計、審計課程的簡單相加,在法務會計的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上沒有形成相對統一的意見,而且大部分高校不重視法務會計的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極大地影響了法會會計學歷教育的發展。
2.非學歷教育方面。目前我國法務會計非學歷教育僅有中國政法大學面向法務會計人員提供的培訓課程以及與國際注冊法務會計師資格考試有關的培訓,數量少、規模小、影響力不足,很難適應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我國法務會計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法務會計理論研究
在法務會計的發展中,理論研究舉足輕重,不僅可以為相關學科的發展注入新的內容,而且可以給法務會計的實踐做出理論指引,推動法務會計實踐的發展。當前,應當著重抓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成立研究組織。就全國范圍而言,可以成立全國性的法務會計學會,積極開展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的學術研討和交流,形成相對固定和不斷擴大的法務會計學術研究隊伍,提高法務會計的影響力。在高校或科研機構中,設立法務會計研究中心或研究小組,增加法務會計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第二,深化研究內容。在法務會計的研究內容上,必須改變目前大量研究浮于表面的情況,全面深入地對法務會計的內涵、外延及技術方法進行研究。充分借鑒國外法務會計研究的成果和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起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法務會計理論體系和規范體系。
(二)發展法務會計教育
培養法務會計專門人才是推動法務會計發展的基本途徑。發展法務會計教育應當從學歷教育和在職教育兩方面入手。
1.學歷教育。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話題,帶來了新的挑戰。應借鑒國際法務會計教育的經驗,瞄準國際法務會計的前沿,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培養多層次的、復合型的法務會計人才。(1)本科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主要是培養精通法務會計理論知識、熟悉法務會計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他們將成為法務會計的生力軍。科學可行的本科生教育可分為三種形式:一是設置法務會計專業。目前,法務會計專業并未被國家教育部列入國民教育專業目錄,這一方面會讓學生感到困惑,影響其對未來職業發展前景的判斷,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相對統一的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也難以形成相對統一的模式。因此,囿于法學和會計學的單純學科局限性,亟待開辟由法學與會計學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的專業來培養法務會計專門人才,設置法務會計專業乃大勢所趨。二是法務會計創新實驗班。目前法學本科(法務會計方向)模式和會計學本科或財務管理本科(法務會計方向)模式進行專業招生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往往在法律、會計兩方面的知識都有所涉獵,但都只學到皮毛,難以深入掌握法務會計的精髓,不能勝任法務會計職業的要求。在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未設置法務會計專業的背景下,較為可行的是開設法務會計創新實驗班,法務會計創新實驗班是復合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驗區,是學校開展教學改革和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徑,應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展試點,開發法務會計特色課程,加強師資力量及教材、實踐基地等配套設施建設,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法務會計人才。三是雙學位教育。學生主修法學或者會計學專業的同時,輔修第二專業(輔修會計學或法學),畢業時授予法學和管理學兩個學位。(2)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他們將來主要從事法務會計理論研究工作。當本科教育達到一定規模,法務會計學科體系、課程設置等較為完善時,應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展研究生教育。
2.在職教育。由于法務會計應用的廣泛性,單靠學歷教育培養法務會計人才是不夠的,還應當通過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訓來培養法務會計人才。我國可以大力開展面向注冊會計師、審計師、律師、法官、檢察官以及企事業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等在職人員的法務會計培訓,根據不同職業現有知識結構的特點,選取其他不為他們所熟悉的領域作為培訓重點,以形成符合法務會計職業需求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提高他們法務會計方面的職業能力。
(三)完善制度建設
推動法務會計發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作為保障。雖然我國目前有《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審計法》、《審計準則》等,但是有關法務會計的專門制度仍是空白。為了促進法務會計健康有序地發展,必須完善相關立法,并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建立起一套系統的規章制度,如法務會計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法務會計行業管理制度、法務會計的工作程序和技術標準制度、法務會計人員參與訴訟的制度等。
(四)推進法務會計實踐活動
法務會計必須在實踐中發展,在西方國家,法務會計人員的從業要求較高,他們必須通過考試并在相關機構實習或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成為法務會計師。在我國法務會計發展的初期,應當積極推進法務會計實踐活動。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展法務會計業務,如經濟損失計量業務、財務調查與分析業務、其他有關訴訟支持和專家證人業務等;政府和司法機關在有關經濟案件的調查、取證和審理中,加大法務會計人員參與的力度;在企事業單位及個人遇有合同履行、知識產權糾紛、債權債務結算等問題時,也可以依法聘請法務會計人員參與調查和作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綜上,法務會計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才能有效推動。
法務會計研究畢業論文篇三
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方案
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對會計、咨詢、審計、法律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伴隨而來的是眾多重大財務舞弊事件的發生以及上市公司民事訴訟案件的增加。因此,投資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以及具有會計類別法律問題的處理等成為當前資本市場急需解決的問題,法務會計專業的人才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與國際發達地區的法務會計專業的發展相比,我國法務會計剛處于起步階段,在法務會計理論、實務實施情況以及專業人員培訓等方面都相對比較落后,不能滿足當今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高技能法務會計人才培養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促進法務會計實務的快速發展,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市場轉型的需要。高職院校作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重地,其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戰略的實施是決定法務會計專業不斷創新發展的源泉,也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對于資本市場的健康良性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我國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發展現狀
1.1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學科屬性不能準確定位
法務會計不是單純的會計學科,而是融合了法律學、審計學、鑒定學等各學科于一體的多學科專業。因此,法務會計專業的學科定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法學界認為法務會計屬于司法會計的一個分支,而會計界認為法務會計包括司法會計。激烈的學科之爭導致了法務會計專業學科屬性定位的不確定。在高職院校中,法務會計學科屬性定位的不確定致使該學科課程體系設置不確定,人才培養方向模糊混亂,從而制約了法務會計專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在高職法務會計專業學科定位中,應該嚴格地按照所歸屬的學科進行深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以及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改革。
1.2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模糊
法務會計專業屬于新生學科,并沒有被納入我國專業學科檢索目錄中,因此目前高職院校對該專業的開設還處于自由階段。雖然有些高職院校開設了相關專業,但是依舊沒有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和認可,各個院校也是通過自己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施教。各個院校法務會計專業開設的個性化和依附性,導致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模糊。首先是人才培養方向的混亂。有的在會計專業中開設法務方向,培養會計人才;有的在法律專業中開設會計方向,培養法律人才。其次是課程開設的混亂。有些高職院校在法學專業中開設法務會計課程,失去了與會計學應有的緊密關聯。總之,高職院校對法務會計專業的不重視導致了學科領域的不確定,從而引發了該專業培養模式的混亂,而模糊的培養模式很難確定相關的人才培養方向和課程體系。
1.3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缺乏科學性
目前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首先是法務會計專業學科涉及面過大,涵蓋了會計、法學等多種學科,不能形成具有一定針對性和適應性的課程體系;其次是課程設置的科目過多,缺乏實踐應用性,降低了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再者,課程的重疊過于嚴重,忽略了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造成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倫不類。1.4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缺乏一定的師資力量師資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主導以及關鍵所在,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方向更趨向于應用技能型。因此,建設一支既懂理論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很必要。然而,目前諸多高職院校缺少一支法務會計專業的強大師資隊伍。一方面,高職教師大多數都畢業于法學專業或會計學專業,缺乏法務會計通識知識,這就造成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的片面性;另一方面,教師隊伍中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師多,缺乏具有實踐技能和經驗的專業技能教師,不能很好地以市場為導向并根據市場行業的發展進行實踐應用能力方面的教學,造成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降低。總之,高職院校作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地,在把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成為其高效運行的關鍵。
2我國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2.1高質量的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是服務社會的需要
2.1.1從國家層面來講,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是政府加強監管的需要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都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以保障相關各方利益不受損失,保障市場行業的良性運行。在這個組織機構中,審計公安檢察等成為這個社會力量的關鍵,而審計從專業屬性上來講屬于會計類專業。由此可見,高質量法務會計專業人才是政府實施市場監督控制的重要力量。
2.1.2從企事業單位層面來講,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是組織維護權益的需要企業以及事業單位在履行國家社會職責、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追求本單位的最大利益,在正常的經濟活動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各種經濟糾紛,這時相關各方必須用法律來捍衛自己的權益。因此,單位資本利益最大化的維護必然會引起對法務會計人才的需要,這就對高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3從法律事務所層面來講,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是律師服務的需要我國目前的經濟律師雖然對普通的經濟案件具備一定的處理經驗以及專業知識,但是對于法務會計類別的案件缺乏深刻的認識,不能很好地判斷資本的舞弊以及賠償等,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會計方面的證據。因此,高職院校高質量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為行業提供有效的判斷方法,并為之樹立良好的服務標準。
2.1.4從會計事務所層面來講,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是履行會計師職責的需要目前,我國大多數的財務審計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公司的資金舞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師對資金舞弊的洞察越來越難,而財務審計部門又越來越希望會計師能夠發現其中的舞弊行為,最大程度地降低資金風險。因此,高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戰略的實施將極大地縮短社會期望與會計師功能的差距,為當前會計師職責能力的提升樹立標準。
2.1.5從個人層面來講,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是投資者權益保障的需要在當今社會中,不僅是企業或行業,個人也會遇到類似法務會計經濟法律的難題,投資者和公司高管都可能成為公司企業舞弊責任的追究者。要成功捍衛個人的權益,精通法務會計的專業人才不可或缺。高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同時也為維護個人權益提供保障。
2.2高質量的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法務會計學科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與市場行業相關的人才數量比較稀少,人才資源過于匱乏。雖然每年都會有法律或會計學專業人才填充法務會計人才的需要,但是由于專業的片面性,沒能形成很好的行業人才體系,只有發達地區才勉強有相對穩定的人才培養渠道。高職院校作為市場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輸送者,應針對此領域的人才需求,不斷地創新法務會計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方式,長期為行業企業輸送新鮮血液。另外,目前大多數法務會計方面的人才基本都靠自學成才,缺乏正規的職業教育培訓,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和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有鑒于此,高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也是行業綜合實力提升的需要。為了我國法務會計行業健康良性發展,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已迫在眉睫。
3適合我國特色的高職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探究
3.1高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高職院校不同于其他高等院校,其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主要針對所學專業的市場就業,也就是說其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就是為相應行業職業崗位培養合格的員工。因此,高職法務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首先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各企業事業單位對法務會計人才的需求,然后加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實現學生與行業或職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高職院校在重視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應該從三個方面提升法務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首先是加強專業理論教育,讓學生精通法務會計理論,熟悉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動向,了解國外法務會計發展現狀及相關案例等;其次是注重實踐方面的教育,加強學生實際操作運行能力,通過角色模擬或者現場觀摩等方式,拉近學生與職業目標的距離;最后是側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加強學生職業創新能力以及知識融會貫通能力等,打造素質全面的法務會計人才。
3.2高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內容的明確
高職院校在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的基礎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還應該體現素質全面、知識結構合理、邏輯結構嚴密等要求,進而形成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體系。
3.2.1構建科學的學科課程體系,培養適應型的法務會計人才
在制定高職法務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時,首先要避免法學與會計學兩個學科課程的疊加和重復,做到法學、審計學以及會計學等多種學科的融合和交叉,按照市場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和專業理論層層遞進的關系,制定一套科學的課程體系。另外,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適應型和通識型的高職人才成為當前市場所需。因此,在課程設置中,高職法務會計專業應形成以法學和會計學為主、以兩學科融合為輔、周邊學科為補充的課程體系,并且要緊跟市場的需求,及時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培養出以市場為導向的高端技能型法務會計人才。
3.2.2加強職業素養教育,培養高素質的綜合能力型人才
法務會計屬于社會服務性行業,除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以及實踐技能經驗之外,法務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也是當前社會所看重的。因此,法務會計人員要做好資本方面的服務。只有自身道德素質得到完善,才能在金錢與各種舞弊事件面前做到潔身自好,避免包庇事件以及犯罪現象的發生。高職院校應該針對法務會計專業學生的個性,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針對法務會計行業道德規范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
3.3高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法的拓展
在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突出市場導向,并結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首先是教學方法多樣化,既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或者任務驅動法等,也可以邀請企業律師結合法務會計案例進行解剖式的講解。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熟悉法務會計的實際工作,并從中學到實踐的經驗和技能。其次是完善法務會計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校企合作機制的建設以及校內實訓條件的完善,讓學生接受來自校內外的各種實踐培訓,突破職業院校“重理論、輕實踐、少經驗”的現狀和瓶頸。在校外,讓學生通過企業的鍛煉彌補實踐技能培訓的短缺;在校內,借助場景模擬以及角色扮演等方法提升法務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再次是通過“訓證崗”的人才培養方式,讓學生在考證培訓中完成法務會計知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報名參加注冊會計師和律師等執業或職業資格考試,在考證中學習各類相關課程,完成通識型合格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
3.4高職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師資的加強
高職法務會計專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師資隊伍更是人才培養的短板。因此,高職院校的法務會計專業務必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個人雙師和整體雙師相互匹配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3.4.1加強校內專業教師個人雙師素質培養,建設校內“雙師型”師資隊伍
隨著國家應用技能型人才戰略的實施,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都需要不斷的提升。法務會計專業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不能局限于專業理論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實踐技能的鍛煉以及經驗的積累。因此,校內專業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與時俱進,在提升自己專業理論教學能力的同時,不斷加強自己實踐技能的培養和實踐技能教學能力的鍛煉,以個人“雙師型”促成隊伍“雙師型”。
3.4.2加強校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整個團隊“雙師型”建設
學校應聘請企業行業一線的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行業深入的了解。在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兼職教師的實踐給學生帶來校外知識,他們在實踐技能方面更有優長。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過程中,讓學生隨時了解來自行業的前沿知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夠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就業的零距離對接。另外,校外兼職教師與校內專任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傳授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教學方法,對師資隊伍整體實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4結語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法務會計行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與改革不僅是服務社會的需要,同時也是行業長遠發展的需要。通過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培養內容的合理制定、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合理選擇以及“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加強等綜合運用,高職院校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一定會得到提高。
有關法務會計研究畢業論文推薦:
1.法務會計論文
5.稅法會計論文
6.公司財務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