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兼并論文
企業兼并論文
企業兼并是一個企業通過產權交易取得對其他企業的控制權的經濟行為。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企業兼并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企業兼并論文篇1
淺談企業的重組和兼并
摘要:企業重組和兼并的歷史發展概述。其經濟騰飛與經濟的現代化都和企業的重組和兼并有著不解之緣。企業重組和兼并過程中的評估方法及運用特點。
關鍵詞:企業重組,兼并,評估
一、企業重組和兼并的歷史發展概述
從19 世紀末英、美等西方國家發生的第一次企業并購高潮算起,歷經5次企業并購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企業的重組和并購是企業成長的主要方式。企業重組和并購的動因很多,如為了追求規模經濟,為了實現多樣化經營,或者是為了獲得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等,但其最終目標只有一個,即追求企業長期利潤的最大化。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企業重組和并購的方式不斷創新,現代企業重組和并購由于涉及到的主體眾多,并購區域范圍和行業范圍都空前擴大。當今世界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經濟騰飛與經濟的現代化都和企業的重組和兼并有著不解之緣。九十年代以來,這股浪潮迅速沖擊著我們內地的各個企業,越來越多的成功試點使人們相信并嘗試著用這種方式來實現企業的轉軌。總之,企業重組和兼并這一方式對我國的內地產業也起了極大的作用,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
二、企業重組和兼并的優勢
1、重組和兼并可以使企業減少負債,甩掉包袱。大部分企業因負債過高,形成了惡性循環,致使經濟越來越不景氣,這已經成為我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巨大包袱,通過對這些企業進行重組和兼并,使原有企業的債務得到了重組,有利于落后企業甩掉歷史包袱評估,重新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2、有利于資源整合,提高競爭力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例如,新疆地區已有一大批搞得好的企業和企業集團,他們要發展,要擴大規模,有強烈的聯合、重組和兼并的愿望,以增強實力,控制更多的資產。而目前我國還有一些劣勢企業,他們有大批固定資產未得到充分利用,管理比較落后,大批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士無所事事,也急需大批資金,企業之間的重組和兼并可以使企業之間互通有無,優化企業結構,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有利于增強實力,迅速擴大企業的規模在現代市場競爭中,雄厚的經濟實力和企業規模是克敵制勝的關鍵,通過企業重組和兼并可以有效地獲得規模效益,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因而通過重組和兼并,還可以使原有企業擴大生產能力和規模,大大增強實力。
4、有利于強化企業的經營管理,增強風險抵御能力通過重組和兼并可以使企業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還可以有效鏟除原有企業的惡習、弊端和不良風氣,進而優化人員結構、資源配置,真正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
三、企業重組和兼并過程中的評估方法及運用特點
1、評估方法的運用豐富多樣。評估機構需要根據不同評估對象的特點和所處的市場條件選擇最能客觀反映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評估結果的合理性,有助于客觀地發現價值。如單項資產評估,因難以單獨計算單個生產要素收益,收益法的使用受到限制;整體資產評估,評估的是資產綜合體的預期獲利能力,較適合采用收益法。無形資產由于自身難以復制的特征, 存在較嚴重的成本耗費與效用的非對稱性, 適合采用收益法評估。通用性的資產可在公開市場上出售,這種情況較適宜采用市場法;而專用性資產由于缺乏公開出售的條件,無法采用市場比較法,成本法更適合。
2、根據企業重組兼并的原因不同,評估方法的運用靈活應變,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其一,被并購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表現良好,獲利能力也較好,資產評估適以收益現值為標準;其二,被并購企業經營管理較差,長期處于微利狀態,發展前景有限,資產評估應通常以重置成本為標準;其三,被并購企業經營不善,長期虧損,無發展前途, 資產評估可以考慮以清算價格為標準。
3、評估方法應該逐步與國際接軌,為上市公司國際并購掃清障礙。收益法也稱現金流折現法,它是作為國際上最為常用的估值方法,且在并購重組中的運用日益普遍, 這意味著我國國內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在評估方法方面已逐步與國際接軌,將會增強評估報告在涉外項目中的可用性,評估結果也更能為相關各方所接受,在估值方面為企業實施跨國并購掃清了障礙。
4、評估方法的技術含量逐步提高, 其方法運用更為合理。由于各類評估方法的運用是需要依靠評估人員的主觀判斷, 從而使得最終的評估值容易出現人為操縱或調節的可能, 尤其是收益法下的評估, 若相關重要參數選取不恰當或不合理時, 將導致評估結果出現異常與實際背離,招致市場和監管機構的質疑。在嚴格監管、行業規范和實踐活動中, 評估方法的技術含量正在逐步提高, 要素市場的日趨成熟為各類評估參數的合理選取和技術的完善創造了條件。
四、企業重組和兼并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重組和兼并有很多優勢,但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在企業重組和兼并地過程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加強監管評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企業的重組和兼并過程中,企業一定要加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加強和做好外派監事會工作,做到管資產、管人和管事相統一,并建立科學、合理的業績評價體系,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防止國有資產在重組和兼并和轉讓過程中流失。
2、成功的經驗不足。國外發達國家有許多成熟的辦法和經驗可以借鑒,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企業之間的重組和兼并還剛剛起步,經驗不足,因此在重組和兼并過程中切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慎重,要全面考慮,三思而后行,要等待時機成熟了方可進行,切不可草率從事。
3、企業依然抱有較為嚴重的等、靠、要思想。當前企業的領導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企業的重組和兼并是一個市場交易行為,應由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市場情況自主決策,而不能單純信賴政府的幫助。企業要想適應新形勢、實現新突破,求得新發展,再上新臺階,就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導和激勵下,樹立市場意識,積極、主動地選擇重組和兼并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資源配置等達到最優配置,同時只有企業主動了,重組和兼并的步伐才能更快些,效果也會更好些。
參考文獻:
[1]張秋生,王東《企業兼并與收購》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2]寇淮《中國國有企業并購趨勢和戰略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企業兼并論文篇2
淺析企業兼并的效應
內容摘要:企業兼并作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文從最初的古諾競爭出發,進而放松假設條件,從兼并獲得市場勢力、成本優勢兩個角度對企業兼并的效應做出分析,得出為了更好地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成本的降低,應該促進大企業或優勢企業兼并小企業或弱勢企業,充分發揮規模效益和范圍經濟,帶動產業發展的結論。
關鍵詞:企業兼并 效應 市場勢力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作為企業提高競爭力、尋求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企業兼并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因此,對于企業兼并理論的研究不僅可以推動現代企業理論的不斷完善,而且對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謂企業兼并,是指兩家或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并組成一家企業,通常是一家占優勢的企業吸收其它企業。按照兼并對企業未來生產經營活動及經濟性的影響劃分,企業兼并有以下幾種形式:第一,橫向兼并,指在同一市場上產品或服務互相競爭的企業之間的兼并;第二,縱向兼并,指同一產品生產鏈上的企業兼并,包括向后兼并,即目標企業是兼并企業的投入供應商;向前兼并,即目標企業是兼并企業的銷售商;第三,混合兼并,是兼并企業和目標企業處于不同的產品行業,兼并使企業進入新的產品領域。
兼并的效應分析
(一)兼并無效的分析
兩個企業間進行兼并時,企業規模的擴張程度有限,其競爭力和市場占有份額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企業的市場勢力也就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同時由于其規模經濟優勢或范圍經濟優勢不明顯,成本的變動也較小,可以近似假定為成本不會發生變化。
再假定企業間進行古諾競爭,企業數目N>2,企業不存在固定成本且有相同的成本函數c(qi)=cqi,1,2,……N,qi為企業i的產出,c為平均變動成本且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市場的反需求函數為p=a-bQ=a-b(qi+Q-1),其中Q-1表示除去i企業的其他企業的總產量。則我們可以得到企業i的利潤為πi=qi[a-b(qi+Q-1)-c],各個企業都會追求自身的利潤最大化,均衡時有和,即企業會生產的產量,獲得的最大利潤。
假設有兩個企業決定進行合并,則兼并后,市場中共存在N-1個企業,同時由于企業間進行兼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及市場影響力沒有發生較大的改變,認為企業間依舊實行古諾競爭。設兼并后企業產量為qm,利潤為πm=qm[a-b(qm+Q-m)-c]。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時有和,也就是說,企業在兼并后生產的產量,獲利。如果兼并有利時,或至少對兼并企業有效率時,需要,可以得到,計算得到。也就是說此產業內企業數目N不超過6個(不包含6個)時,兩個企業進行兼并才是有利的。但是在現實中,某產業內部的企業數目一般不會低于6個,也就是說企業間的兼并并沒有獲得相應的利益。
那么為什么在現實中兼并依然會發生,而且部分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呢?本文認為對企業兼并后不具市場勢力而且生產成本不會發生較大變化的假設過于嚴格,與事實有點偏差。下面的分析會逐步放松這方面的規定。
(二)基于市場勢力的兼并效應分析
市場兼并多發生在大企業或優勢企業與小企業或弱勢企業,表現為大企業或優勢企業兼并小企業或弱勢企業。這種情況下,大企業或優勢企業通過兼并,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份額,增強企業的壟斷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獲得市場的支配能力。
基于此,從假定出發放松假設條件,當未進行兼并時,可以認為存在古諾競爭,但是當兼并發生后,還是進行古諾競爭就顯得有些牽強。由于兼并企業具有市場競爭力和一定的市場支配能力,因此,假定當兼并發生后,實際上發生的是以兼并企業為主導的領導型競爭。
根據以上假設,依舊假設兩個企業決定合并,則市場上還是有N-1個企業,其中以兼并企業為領導者并給予編號N-1。設兼并企業產量為qN-1,其他企業產量為qi,根據博弈思想,可以把此種競爭看作動態博弈分析,按照動態博弈的分析思路,應該先考慮其他企業i的利潤,兼并企業外的企業在進行決策時,要求實現利潤最大化時,這時候存在。可以把它看作是其他企業對領導型企業產量的主動的適應性選擇。再考慮兼并企業的利潤,這時候,可以認為有,則兼并企業要實現利潤最大化,此時有和,即兼并企業會生產產品得到的利潤。進而可以得到其他企業的均衡產量和。這時候必然滿足,所以說,若是兩企業兼并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壟斷力,獲得市場領導地位,那么,企業就會從中獲利。
(三)基于成本節約的兼并效應分析
企業兼并發生后,會使企業的規模擴大,或者進行多產品經營,降低生產成本。而且企業兼并后,可以減少交易費用,增加企業的收益。兼并多發生于高管理效率的企業兼并其他企業,低效率企業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通過兼并可以有效地改善低效率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降低相關管理成本費用。企業兼并后同時存在營運協同效應,因生產和財務的協同,如重復機構的撤除、服務領域的擴展、資本成本的降低等因素,而產生超出兩個企業效益簡單疊加的效益。兼并可以有效地利用企業資產,同時利用組合經濟性,實現資產組合,降低和分散了由市場環境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而且兼并使得外部交易內部化,有效地節約了交易費用。
若兩企業兼并后,由于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的存在,兩企業合并后的生產成本會有所降低,但是成本降低的程度并沒有使企業獲得領導地位。假設兼并企業的成本變為ck≤c,這時候有企業仍舊進行古諾競爭。兼并企業的利潤為:πk=qk[a-b(qk+Q-k)-ck]。同時有其他企業的利潤為:,企業間進行古諾競爭,利潤最大化均衡時有和同時成立,得到,和,。此時,兼并得以實現時,需要滿足。得到,從而存在一定的N滿足以上條件,而且當c-ck越大,即兼并所帶來的成本降低越明顯時,兼并越容易達成,兼并的效應也越明顯。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在兩個企業兼并沒有明顯地改變兼并企業的市場份額,不會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及其生產成本時,兩企業兼并不會產生明顯地效率改善。也就是說兩個市場份額極低的小型企業間的兼并,對于兼并企業來說,帶來的效益微不足道。這就是現實中一般不會出現市場份額占有率低的企業間的兼并行為的原因。
當企業兼并可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或者保證企業的壟斷力,并進而獲得市場支配力時,兼并帶來的效益是十分明顯的。兼并企業可以獲得對市場的支配權,擁有十分高的收益,而且可以形成對內企業的成本轉移、對外企業的進入阻礙,長期的占有高額利潤及壟斷地位。這也是兼并常發生在大企業或優勢企業與小企業或弱勢企業間的原因。
大企業原有的市場份額也較高,通過兼并小企業,既可以迅速的提高自己的市場占有率,獲得高額利潤,也可以避免與其他大企業間談判兼并合作時所耗費的大量的談判費用。更加普遍的情況是,企業兼并獲得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協同效應以及交易費用的節約并沒有使企業獲得絕對的支配地位,而是使企業的成本得到降低,從而獲得相對的優勢,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因此,應該鼓勵大企業或優勢企業兼并小企業或弱勢企業,以使其充分發揮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并降低交易費用,使企業獲得更多的效益,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東水.產業經濟學(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泰勒爾.產業組織理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蘇素.基于微觀經濟學的企業兼并理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4.吳士健,劉新民.企業兼并理論的演進與研究現狀[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7(6)
5.師建中.談西方不同學派的公司兼并理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99(2)
6.劉星,皮星.現代企業兼并及兼并理論述評[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7.鐘德強,仲偉俊.Bertrand競爭下異質產品企業委托授權與橫向兼并效應分析[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10)
8.伍江.Stackelberg橫向兼并博弈的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8(3)
9.化冰,陳宏民,翁軼叢.差異廠商橫向兼并的長期效應分析[J].管理工程學報,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