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方面論文參考
中小企業融資方面論文參考
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一直都是一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在促進科技進步、緩解失業、擴大出口、發展國際貿易以及促進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等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中小企業融資方面論文參考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小企業融資方面論文參考篇1
淺論企業融資風險
摘要:各個企業在創業發展過程中無一不遭遇缺少資金的問題,很多企業因為資金鏈的斷裂而關門倒閉,很多的企業則因為缺少繼續發展的資金而舉步維艱。企業缺少資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直接的市場融資渠道。
關鍵詞:融資渠道;買殼上市;融資騙局;融資風險
一、企業融資渠道及買殼上市融資
(一)融資渠道。目前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有:信貸支持、證券市場、融資租賃、基金資助、民間資本、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不置可否,通過這些融資渠道很多企業發展壯大,但同時也有很多急需通過融資擴大發展的企業遭遇了融資騙局。據上海光大律師事務所律師臧云霄介紹,融資方式中,目前風險較大的主要是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及國際市場融資等方式上。其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主要是通過發行股票上市進行融資。
(二)證券市場中買殼上市制度及風險。由于我國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和準入制度,目前中小企業經常采用的是買殼上市的方法。買殼上市是指非上市的企業通過收購上市公司并獲得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權,通過將優良資產和有良好收益預期的資產注入或置換,從而實現非上市的控股公司間接上市的過程。
在買殼上市融資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的風險,如:1,殼公司可能存在或有債務;2,殼公司優良資產已經進行資產抵押;3,殼公司的優質股權已經進行股權質押而很難將股權自由轉讓;4,殼公司原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等法律問題;5,殼公司可能存在的錯綜復雜的財務問題。因此,以上這些問題都是欲通過上市融資的中小企業必須在并購前應予以充分關注和考慮的。
二、在國際市場融資方式中的融資騙局
在國際市場融資的方式中,企業很可能遭遇以國際資金為背景的融資騙局。臧律師說,這種騙局的設計往往十分巧妙。
(一j他們往往采取逐步誘導的方式,欺騙融資者一點點走人他們事先設計好的圈套。
(二)他們往往在國外注冊一家聽起來知名度很高的公司,通過在國內設立代表處的方式來進行詐騙活動。
(三)他們的辦公地點一般選擇在高檔的寫字樓里面,桌子上擺上幾份讓你很難核實的國外資格證書,儼然是一家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但是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商務部根本無法核實他們的資信。
(四)他們模仿國際上通行的投資程序,按照國內合法的方式,如合作、合資等進行欺騙融資,很難辨別真偽。如他們一步步要求融資者按照他們的要求準備這樣或那樣的報告,當然這些報告的價格都代價不菲,等融資者一步步按照他們的要求準備齊全所有的報告并等著融資款時,騙子通常以一些“莫須有”的理由終止與融資者的“合資”或“合作”。
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比如新聞媒體曾幾次曝光的美國世界銀行聯合投資集團(簡稱“美國世行集團”)和美國國際財富聯合投資集團(簡稱“美國財富集團”)融資詐騙內幕,就是采取上述的手段,利用國內企業不熟悉國外情況。又急于融資的心理,使融資者上當受騙。
三、采取相應的手段及方法
對上述融資過程中的騙局,作為企業的經營者來說,并非沒有防范的手段和方法。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咨詢顧問張律師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首先,在資金短缺時要盡量通過正規渠道進行融資,充分利用國家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如我國在1999年6月25日正式啟動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是一項專門用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政府專項基金,對發展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融資方法。
(二)其次,對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還可以采取無形財產質押貸款的方法進行融資,如北京科凈源環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其擁有的四項專利的專利權作質押,獲得100萬元貸款。上海浦東新區也開始嘗試專利質押貸款,這對一些有核心專利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個非常好的消息。
(三)另外,企業的經營者在巨大的融資利益面前千萬不能有僥幸心理,幻想自己是最幸運的那個,不要諱疾忌醫,更不要迷信“納斯達克”、OTCBB等這些唬人的名稱。企業的經營者還是要非常冷靜地對企業自身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看是否真正具備境外上市融資的條件,其實,只要能夠本著冷靜沉穩的心態和正確的方法去審查,是完全可以識別騙局真偽的。上海埂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吳田平向筆者分析了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操作所帶來的問題“不規范是最大的問題。
很多項目方沒有按照正常的游戲規則來操作,讓很多非常有潛力的好項目與望眼欲穿的投資者們擦肩而過。”據吳田平介紹,在他的工作實踐中,好項目因為商業計劃書不合格而錯過融資良機的案例比比皆是,主要就是因為企業負責人對融資和風險投資的認識存在誤區,沒有按照正常的游戲規則來運作,而商業計劃書的針對性不強。使得項目的吸引力大打折扣。編寫商業計劃書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或者風險投資資金,融資也確實需要向有意向的投資者提供商業計劃書供論證。然而,現實中出現許多以所謂的投資公司、投資財團名義利用商業計劃書詐騙的現象。
四、如何在項目融資中防范商業計劃書的詐騙?
(一)打著投資者的名義要求需要融資的單位出數萬元直至數十萬元,由其指定機構編寫商業計劃書,然后找借口否定投資而賺商業計劃書的編撰費。如深圳一公司打著國際知名企業的名義向130余家企業騙取700多萬元商業計劃書編撰費。
(二)對已經具有商業計劃書的融資單位要求重新出高額費用編撰商業計劃書,然后也是找借口否定投資而賺商業計劃書的編撰費。如昆明嘉豐公司多年從事桉樹栽培與種植研究,已取得政府的科技進步獎,為了產業化經營需要融資8000萬元,已經組織專家撰寫了商業計劃書。可是,一家“美國投資公司”北京代表處以確定投資的名義要求該企業出20萬元由其指定機構編寫商業計劃書,誰知該“美國公司”在騙了好幾家融資單位的商業計劃書編撰費用后消失了。后來,昆明嘉豐公司負責人找到埂莎,經過專家詳細分析,昆明嘉豐公司負責人真正了解了投資商要看的是規范完善的商業計劃書,而不要求商業計劃書是哪個機構編撰的。實際上嘉豐公司原來編寫的商業計劃書已經很有基礎,埂莎公司將其稍作修改就得到正規投資方的認可。
總結
有關專家指出,防范投融資風險企業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更要關注啟動的程序,把握好訴訟的策略或者非訴訟的策略,以主動地姿態去解決在投資過程當中所面臨的風險,這樣企業就能夠很好地應對相關的法律風險,有效解決其所面臨的危機,以促進企業可持續地、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穩進,中外企業融資結構比較分析與啟示,南開經濟研究,2002(2)
2 曲晨竹,試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成因及對策,長春大學學報,2008,5
3 何雯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固及治理對策,商業研究,2003
4 杜長義,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癥結及解決對策,中國中小企業,2002
5 郭濤,中小企業融資的新渠道,經濟師,2005
中小企業融資方面論文參考篇2
淺析中小企業融資
摘要:供應鏈金融在我國已經逐漸開始應用,主要是源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廣大的中小企業一直為融資難所困擾,供應鏈金融無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的問題。供應鏈金融還是個新生事物,需要不斷研究和創新,本文就此提出筆者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 市場需求 金融風險
一、供應鏈金融及其在我國的發展
供應鏈金融就是商業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基于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創新金融服務,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個產業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核心企業,以該核心企業為中心,將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和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為整個供應鏈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發端于20世紀的80年代,是由世界級企業巨頭尋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業務外包衍生出供應鏈管理概念。近年來在國內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拓寬其融資渠道,近幾年各商業銀行開發了以產業資本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在國內,深圳發展銀行是供應鏈金融的先驅,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以及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也相繼逐步涉及供應鏈金融業務。深圳發展銀行于 2006 年在國內銀行業率先正式推出了“供應鏈金融” 的品牌。
二、供應鏈金融有著巨大市場需求
供應鏈金融是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發展起來的。第一,由于信用等級和銀行授信問題,大量的中小企業不能直接從個商業銀行獲得金融支持。銀行往往都是錦上添花,難以雪中送炭。在我國銀行更多的是對國有企業和信用等級高的企業提供服務,結果出現了一種典型的二八分布,也就是80%的貸款分配給了少數基礎建設領域內的大型國有企業,而中小企業貸款非常困難,市場難以發育。第二,由于企業的差異和供求關系不平衡等原因,供應鏈條的上下游企業間存在著強勢企業和弱勢企業。而強勢企業各方面都存在著主動,比如預付工程款、結款周期、尾款滯付等等。這種強弱不平衡的結果,造成在上下游企業之間資金鏈流動的不順暢。實踐證明由商業銀行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合作,借助供應鏈核心企業良好的信用,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能獲得商業銀行更好的信貸支持,加速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資金流和物流的流轉速度,最終實現第三方物流企業、商業銀行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等多方面共贏的局面。
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商業銀行都是供應鏈金融的積極推動者。通過參與供應鏈金融服務,核心企業可以加強對上下游企業的主導能力和控制能力以及培育優化供貨商隊伍,增強供應鏈整體的競爭能力,和提升品牌價值;物流企業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改變了單純的物流服務,提升為供應鏈結算服務和代理采購以及營銷支持等在內的全方位供應鏈管理服務,即穩定了客戶關系又提升了客戶價值;通過開展金融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極大地增加加了銀行間交叉銷售的機會,可以有效帶動中間業務以及結算業務和低成本結算性存款的業務,優化業務結構,有助于推動中國商業銀行從傳統型借貸性銀行向交易性銀行轉變。
三、發展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的對策建議
(一)改善供應鏈融資結構,優化供應鏈成員
由于供應鏈金融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還屬于新興業務, 為降低供應鏈金融風險。應該對供應鏈內融資成員結構進行重組,選擇與核心企業聯系密切、交易頻繁的企業進行融資。避免選擇位于供應鏈條終端或始端的企業,以便金融機構及時進行關注與跟蹤。在供應鏈金融中,將信貸投放到不同行業和不同類型供應鏈企業中,避免投資過于集中來分散風險,并選擇一些相對信譽良好、運行穩定、信息透明、柔性程度高的企業進行融資,優化供應鏈融資結構。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授信評級標準和貸款管理模式。此外核心企業在選擇成員企業的過程中,應將信用度的評價作為一項重要標準,對各加盟企業進行嚴格篩選,對潛在的不良成員要及時予以淘汰。
(二)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立
首先,要建立統一的個人和企業信用聯合征信服務系統。在中小企業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企業信用檔案,逐步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行業管理部門及社會服務中介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采取市場化的方式。組織開展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工作,行業信用管理形成的信用信息和評價信息要及時納入聯合征信服務系統。其次,在全社會建立失信懲戒和守信受益機制。對嚴重失信的企業,要加強監管和制約,增加其失信成本.以發揮警示作用,
(三)加強供應鏈金融人才的培養
供應鏈融資業務是一項知識面廣、操作復雜的業務,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應盡快培養一批熟悉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法律等知識的復合性人才。一方面,可以引進高水平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抓好全員經營理念的培訓、信貸政策制度的培訓,尤其是《物權法》和相關法律的培訓、財務風險評估培訓和貸款貸后管理知識的培訓等。通過針對性學習,盡快提高銀行業全員整體素質,尤其要盡快提高信貸人員的政策法律水平和業務操作技能,以適應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的要求。
(四)加強供應鏈金融創新戰略
首先是技術創新。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創新,建立我國產、供、銷的完整供應鏈信息系統;將互聯網運用到基礎產業和服務產業,建立起不同行業產品的基礎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為供應鏈金融實現技術的整體管理創造條件。其次是制度創新。實現對原有的銀行分業管理向混業管理的轉變,允許銀行把非核心的業務合理有序地外包給專業的供應鏈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中介公司,允許諸如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服務公司中介服務參考。
參考文獻:
[1]何濤,翟麗.基于供應鏈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07
[2]朱曉偉.供應鏈金融下的存貨融資模式[J].陜西農業科學,2010
[3]鮑珊.淺論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J].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