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黨建論文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經濟不斷成長。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非公企業黨建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非公企業黨建論文篇1
利益相關者理論與非公企業黨建研究
[摘 要] 非公有制企業(以下簡稱“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是我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我們習慣從機關黨建的角度去研究和推進這項工作。本文試圖站在企業的角度,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分析工具,重新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以期為進一步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提供更多理論視角。
[關鍵詞] 非公企業黨建 利益相關者理論 米切爾評分法 關注度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經濟不斷成長。據統計,非公經濟占全國經濟比重已超過三分之一。在吸納就業方面,城鎮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人員的比重從1978年的0.2%增加到2008年的74.8%。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私營個體經濟平均每年創造的就業崗位近450萬個,占全部城鎮就業人員年均增加量的60%以上。
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現狀
面對非公經濟蓬勃發展的現狀,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斷重申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要通過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組織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胡錦濤指出:“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要大力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等新經濟組織黨的建設,不斷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使我們的非公有制經濟和黨建工作協調一致,共同取得新的進展。”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取得較大成效。各級黨組織根據中央有關文件要求,從各自實際出發,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黨群共建、村(社區)企聯建、依托行業協會組建等方式,積極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但從總體上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據統計數字分析,非公有制單位在崗職工中有黨員358.2萬名,僅占全部8026.9萬名黨員的4.5%。非公有制單位的黨員中,工人黨員人數不足一半,數量低于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黨員數量。另外,在具體實踐中非公企業黨建“統一認識難、黨組織組建難、黨員教育管理難、開展活動難、黨員發揮作用難”等問題也十分突出。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要圍繞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健康發展等職能探索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法。由此可知,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大體需要經歷兩個基本階段:一是陣地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黨組織的首要任務就是“進入”企業,成為企業的有效組織機構。二是獲取認同及作用發揮階段。在這一時期,企業黨組織需要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的認同,并以此得到企業在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從而保障其職能和作用的發揮。
在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是一項開拓性工作,既沒有現成的政策可以套用,也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這就使得學者們在研究這一課題或各級黨組織在推進這項工作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沿用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等開展黨建工作的經驗,站在“傳統黨建”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非公黨建的方式方法。這種機關黨建經驗很難給我們解決非公企業黨建困境提供更為清晰的指導。本文試圖改變這種思維上的路徑依賴,跳出“政府主動企業被動”“重數量輕質量”和“重形式輕內涵”的老路子,站在企業的角度去思考和審視這個問題。
二、利益相關者理論及其分析方法
利益相關者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伊戈爾・安索夫于1965年在他的《公司戰略》一書中提出,并將其引入管理學界和經濟學界。利益相關者理論主張揚棄傳統基于靜態資源觀點的治理制度安排,轉向以創新為導向(或者以知識為導向)的治理理念。在利益相關者理論指導下,企業管理層對諸多利益相關者并不“等量齊觀”,而是根據相應標準“分類關注”,進而決定投入資源的比例。
在利益相關者理論框架下,對其分類標準的界定一直是廣大學者長期關注的議題。20世紀90年代,米切爾評分法的提出大大改善了利益相關者界定的可操作性,它以評分的高低量化了對利益相關者的劃分結果,實現了對利益相關者界定的突破,極大地推動了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推廣應用,并逐步成為利益相關者界定和分類最常用的方法。米切爾評分法主要從合法性、權力性和緊急性三個影響因子出發,對企業利益相關者進行評分、分類,并由此判定企業管理層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關注程度。具體如下:
1.影響因子。①合法性(Legitimacy),即某一群體是否被賦有法律和道義上的或者特定的對于企業的索取權;②權力性(Power),即某一群體是否擁有影響企業決策的地位、能力和相應的手段;③緊急性(Urgency),即某一群體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企業管理層的關注。
2.具體內容。按照與影響因子的匹配程度,企業利益相關者可分為確定型利益相關者、預期型利益相關者和潛在型利益相關者三種,其中預期型利益相關者和潛在型利益相關者又根據各自的屬性分別存在三種情況(A、B、C和a、b、c);不同利益相關者獲取企業管理層的關注度不同,關注度與利益相關者符合影響因子屬性的程度成正相關關系;企業管理層關注度大體分為大、中、小三個區間。如表1:
3.外界條件。①利益相關者是動態的。即任何一個個人或者群體獲得或失去某些屬性后,就會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②三個影響因子本身也存在程度之分,同等情況下某一利益相關者屬性特征越強,其獲取企業管理層關注的能力也越強。
三、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以江蘇省啟東市為例)
為了便于分析,本文選取江蘇省啟東市進行個案研究。該市地處長江入海口北翼,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啟東市非公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市共有非公企業3103家,吸納就業人員27.3萬人,非公經濟貢獻率達75.6%。2010年11月3日至2011年1月13日,中組部派出調研組赴啟東市就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蹲點調研。2011年3月2日,在《全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創先爭優活動情況快報》上專門發文推介啟東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經驗。4月11日出版的《中國組織人事報》整版介紹了啟東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經驗做法和成效。所以,啟東市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方面取得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在全國具有一定代表性,選取它作為研究案例具有一定科學性。
本文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重要分析方法――米切爾評分法為分析工具,對企業黨組織這一新型利益相關者進行探討分析,明確其所屬類型,判定其獲取企業管理層關注的能力及程度。
首先,要確定企業黨組織是否具備影響因子所包含的三種屬性。①就目前而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一階段任務。以啟東市為例,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市共有2998家非公企業實現了黨組織的覆蓋,總體組建率為96.61%。其中,規模以上非公企業742家,黨組織單獨組建率動態保持100%。非公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其建立黨組織必須要得到企業管理層的授權。從這個角度講,企業有義務維持已建黨組織的存在和運轉,所以黨組織一定程度上擁有對企業的索取權,具備合法性特征。②現階段,企業黨組織一般會通過各種活動載體發揮作用,在其開展的活動中有些會涉及企業的生產經營,如“黨員先鋒崗”“我為安全生產獻一計”和“節能減排大比武”等活動,都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生產經營。
但總的來說,大都是輔助性的,沒有參與到企業生產、流通、銷售等核心業務環節,所以企業黨組織目前還沒有影響企業決策的地位、能力和相應手段,不具備權力性特征。③企業黨組織在發揮作用過程中,一般非常注重發揮其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職能,通過“黨群共建”和“四方商談”等方式維護企業員工利益。所以,當企業黨組織代表員工提出某種利益訴求時,一般都會引起企業管理層的關注,這是因為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能否順利進行。由此可見,企業黨組織具備一定程度的緊急性特征。
其次,還要明確企業黨組織合法性、權力性、緊急性在程度上的變化趨勢。①為了獲取企業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非公企業黨組織會通過開展一系列與企業生產、企業文化和員工培訓等相關的活動,來增強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對它的認同。認同的提高會增強黨組織在非公企業的影響力,從而使企業黨組織的緊急性特征不斷凸顯。②各級黨組織為進一步推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會在各個方面為其提供支持,以此來增強企業黨組織的合法性和權力性特征。
通過上述分析對照表1可知,案例城市企業管理層對黨組織的關注區間應為“中”。按照利益相關者理論,這是由于案例城市在推進非公企業黨建過程中,對企業黨組織“權力性”特征重視不夠造成的。但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政府的積極作為,案例城市企業黨組織向“確定型利益相關者”轉化的傾向已十分明顯。
四、結論與啟示
在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舉措。目前案例城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已基本進入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黨組織如何獲取企業管理層關注,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群體是否擁有合法性并不是管理層應該關注他們的唯一原因,也不是確認一個群體是否是利益相關者的唯一屬性。企業管理層在界定利益相關者時還需要考慮在企業所處的環境中擁有某種權力的人,以及那些需要緊急滿足的對象。這就是說,企業管理層對某一利益相關者的關注程度,并非取決于其某一屬性的強弱,而是要看這一利益相關者是否同時具備其他兩個屬性以及在此基礎上兩個屬性特征的程度如何。所以,對于企業黨組織而言,推動合法性、權力性、緊急性三者均衡發展非常重要,因為這不僅可以增強企業黨組織獲取資源獨立生存的能力,還可以使黨組織保持相對的政治獨立性。
綜上所述,本文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分析工具,通過對案例城市的分析探討,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在以往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中,我們習慣沿用傳統機關黨建經驗,以政府為中心,以公權力為保障,以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率為目標,在推進強度和擴大廣度上下功夫。而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進入第二階段的非公黨建工作,更應該以企業為中心,以獲取認同為保障,以黨組織作用發揮為目標,細分工作層次,尊重非公企業成長規律,找準企業管理層關注點,使黨組織活動與企業的生產、發展相融合。所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緊緊圍繞“合法性、權力性、緊急性”三個向度,結合機關黨建成功經驗,統籌規劃、均衡推進。只有這樣,企業黨組織才能既不成為一個“空架子”,又不喪失其組織領導優勢從而淪為非公企業的一種變相行政服務機構,進而真正發揮出“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合法權益、促進健康發展”等職能。○
參考文獻:
[1]林尚立.階級所有制與政黨:國有企業黨建的政治學分析[J].天津社會科學,2010,(1).
[2]王輝.“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困境及路徑[J].求實,2010,(6).
[3]王喚明,江若塵.利益相關者理論綜述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7,(4).
[4]唐睿.“兩新”組織黨建“構筑利益推動點中獲取認同”機制分析[J].社會科學,2011,(7).
[5]江蘇省啟東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調研報告,2011.
非公企業黨建論文篇2
如何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
摘要: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是基礎黨組織建設的重用內容之一,當前非公黨建工作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覆蓋面不廣、黨員管理難度大、有的地方組織生活難以正常開展、黨務工作者工作難做等。要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了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情況的現狀,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加強和促進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
關鍵詞:非公企業 黨建制度組織
為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區非公企業基層黨組織現狀,進一步加強和健全非公企業基層組織建設,本人采取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各個企業等形式,對我區非公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
1.基本情況
截止目前,全區125家正常生產經營的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黨組織的僅有47家(含園區新成立的智贏門窗、夫宇食品和百姓藥業三家企業黨支部),占37.6%;其中60家規模以上企業中,僅有27家建立黨組織,占45%,黨組織覆蓋面還不廣,建設任務還很重。
2.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主要存在認識問題沒有完全解決、黨組織的覆蓋面還不廣、非公企業中黨的力量還很薄弱、工作難以開展等問題,主要表現為:
2.1認識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從客觀上看,部分非公企業主對在本企業建立黨組織認識不夠,擔心建立黨組織會影響企業生產,致使在黨建工作上支持不夠,黨建工作隨意性大,因而增加了在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建工作的難度。還有的同志,由于對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究竟發揮什么作用認識不清,導致了行動上的停滯不前。
2.2黨組織覆蓋面不廣
這幾年,我區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覆蓋面得到了拓寬,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黨組織覆蓋面仍然偏低,目前全區僅為37.6%,有相當一部分非公企業沒有黨員或只有個別黨員,至今無法單獨建立黨支部。
2.3黨員管理難度大
我區的非公有制企業數量較多而規模相對較小,員工流動性強。黨員絕大多數是流動黨員,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脫離了黨組織的管理,使黨員管理難度增大。以沙溝鎮捷利木業有限公司為例,該企業黨支部共有黨員12人,但該企業生產不穩定,有淡旺季之分,淡季原材料供應不上的時候,企業就要放假停產,但工人不能閑著,就需要尋找新的公司去打工,從而造成部分黨員脫離黨組織的管理。以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組織關系在該公司的正式黨員40名,但人在該單位上班的黨員只有22名,其余大部分黨員脫離了黨組織的管理。
2.4組織生活難正常
非公企業黨組織日常事務一般由中層管理人員兼任,而黨員大都是工薪階層,“雇傭”色彩很濃,加上業務工作繁忙,平時很難開展正常的組織生活。特別是聯合支部,組織一次活動難度很大,開個會兩三個小時都召集不全。有的黨員半年交一次黨費,基本不能正常參加組織生活,黨組織討論重大事務往往因為到會率不夠而無法正常進行。同時,黨組織開展活動還必須取得業主的支持,難以協調,辦法不多,活動效果不夠理想。
2.5黨務工作者工作難做
在非公企業中,業主是資產的所有者,有權決定企業事務。黨務工作者既要尊重業主的權力,又要做好黨務工作,兩個方面同時顧及,人單力微,辦法不多,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3.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對策
根據我區近年來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一些較為成功的做法以及其他地方可以借鑒的經驗,我們認為,解決上述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完善培訓機制,增強非公黨務工作力量
一是對非公企業主進行培訓,通過培訓,讓他們能夠學習領會黨在一個時期內的中心工作和主要政策精神,體會到黨對企業的支持鼓勵和關心,增強他們自覺做好黨建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二是對非公企業的黨務工作者進行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黨務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對黨建指導員進行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他們自身的黨務工作水平和市場經濟知識,增強他們指導企業的能力。
3.2加強組織建設,擴大黨組織覆蓋面
據調查,我區的非公企業普遍規模較小,黨員人數也較少。正是由于企業規模小、黨員人數少,不符合建立黨組織的條件,導致黨組織數量較少,覆蓋面不廣,目前我區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面只有37.6%。
我們要根據我區非公企業中黨員分散、人數偏少的特點,對于凡是有正式黨員3名及以上的企業,可以單獨建立黨組織;凡是有正式黨員2名的,可以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等方式,單獨建立黨組織;只有一名黨員的,可以采取單位聯建、掛靠組建、區域或行業統建等方式,全部建立聯合黨組織;無黨員的,要做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為建立黨組織積極創造條件。通過以上方式,加大黨組織組建力度,從而擴大黨組織覆蓋面。
3.3改進活動方式,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模式
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完全不同于機關事業單位。各級黨組織要根據企業黨員數量少、分布散、參差不齊的特點,宜提倡分散自學,分層次交流討論,減少集中學習次數;針對年輕黨員增多的現象,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讓黨員利用網絡上黨課,在博客上寫學習心得;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為中心,靈活開展黨內活動,一企一策,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改進活動方式。以常莊鎮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由于該公司實行的是“三班倒”工作制,而且還經常組織員工加班加點,所以黨組織要想組織黨員開展集中學習活動,不太容易,只能在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前提下,采取以分散自學為主的方式,減少集中學習次數,靈活開展學習活動。
3.4加大經費投入,促進黨建工作健康發展
經費缺乏是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難以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對非公企業新成立黨組織的,可以在各級黨費中下撥一定數額的經費作為啟動經費,保證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二是對已成立黨組織的,可以采取“黨費撥一點、企業出一點、財政出一點”的方式,保證黨組織開展日常活動。通過多渠道籌集經費,不斷加大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經費投入,確保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和黨組織活動能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