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知識:事業單位經濟學常識——失業是什么
經濟知識:事業單位經濟學常識——失業是什么
宏觀調控的一個目標就是增加就業以達到充分就業,通常在實際統計中,一般用失業率來衡量一國的就業狀況。我國衡量失業率的指標是城鎮登記失業率。故了解就業就要了解失業。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公共基礎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1.失業的常見概念
(1)失業:即主體達到就業年齡,具備工作能力,謀求工作但仍未得到就業機會的狀態。失業主體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有勞動能力;愿意就業;沒有工作。
(2)失業率:即失業人口與勞動力人口(在法定年齡范圍內,有勞動能力,并正在積極尋找工作的人)之比,是測度失業最常見的指標。
(3)自然失業:指由于經濟中某些難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業,這種情況下勞動市場處于供求穩定狀態,穩定狀態是指既不會造成通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態。
(4)自然失業率:又稱為正常失業率,即自然失業人口與總勞動力人口的比率。包括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
(5)充分就業:當實際失業率等于自然失業率時的社會就業狀況。在這種狀態下,國家處于長期均衡狀態,所有經濟資源均得到充分利用。經濟學家一般認為充分就業是自然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
2.失業的類型
按失業的原因劃分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季節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
(1)摩擦性失業是指勞動者在正常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失業。
(2)結構性失業是指在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中,由于勞動力的供給和對勞動力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業。
(3)季節性失業是指由于季節變化而產生的失業。
(4)周期性失業是指在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階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3.失業的影響
(1)失業對個人與家庭的影響
自愿失業給個人帶來閑暇的享受;非自愿失業增加個人心理壓力,減少家庭收入來源,個人與家庭的生活穩定性、安全感、幸福感下降。
(2)失業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
失業會增加社會福利支出,造成財政困難;失業率過高會影響社會安定,帶來其他社會問題。
失業時勞動者和其他生產要素分離,過多勞動力追逐過少工作崗位,不僅勞動者生產潛能和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還浪費社會其他資源。
例題:失業類型包括哪些( )。
A.摩擦性失業
B.結構性失業
C.周期性失業
D.季節性失業
E.選擇性失業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