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知識
計算機技術,指計算機領域中所運用的技術方法和技術手段。計算機技術具有明顯的綜合特性,它與電子工程、應用物理、機械工程、現代通信技術和數學等緊密結合,發展很快。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知識,方便大家學習了解。
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知識
計算機領域
1. 6月20日,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超算大會(ISC)公布了新一期世界500強排名,我國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成為全球運行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三項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上開展的應用課題榮獲“戈登貝爾獎”提名,中國超算上榜總數量首次超過美國名列第一。
2. 美國鹽湖城舉行的2016年11月17日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由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楊超等人憑借“千萬核可擴展大氣動力學全隱式模擬”研究成果一舉獲得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ACM Gordon Bell Prize),實現了中國在高性能計算應用此獎項上零的突破。
知識鏈接:戈登貝爾獎(GORDON BELL PRIZE),設立于1987年,主要頒發給高性能應用領域最杰出成就,通常會由當年TOP500排行名列前茅的計算機系統的應用獲得。
航天科技領域
1.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于2016年6月25日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這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其前身是長征二號F換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預計將于2017年送天舟貨運飛船升空與天宮二號對接。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于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
2. 8月6日0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天通一號01星。天通一號01星是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也被譽為“中國版的海事衛星”,其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進入到了衛星移動通信的手機時代,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航天人30多年來的夙愿,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3. 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隨著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人類將首次完成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知識鏈接:
量子通訊衛星是一種傳輸高效的通信衛星,徹底杜絕間諜竊ting及破 解的保密通信技術,抗衡外國的網絡攻擊與防御能力。量子信號從地面上發射并穿透大氣層———衛星接收到量子信號并按需要將其轉發到另一特定衛星———量子信號從該特定衛星上再次穿透大氣層到達地球某個角落的指定接收地點。2016年8月,中國科學家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這有朝一日或許有助于建立一個極其安全的全球通信網絡。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 墨子最早提出光線沿直線傳播,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的名字命名量子衛星,將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
4. 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后,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備份產品的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設計在軌壽命不小于2年,主要任務是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相關關鍵技術。我國第一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成功發射,為空間站時代的'到來打下堅實基礎,中國太空科技事業發展邁上新起點。
5.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2016年10月17日發射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男性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將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后將于2017年4月中旬,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自9月15日發射入軌以來,與神舟飛船開展的首次交會對接。6時32分,景海鵬、陳冬以飄浮姿態先后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實現入駐。
6. 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實現升級換代,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關鍵一步。
7. 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四號衛星。風云四號衛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云二號)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也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三軸穩定定量遙感衛星。
8. 12月15日,我國第一個海外陸地衛星接收站——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北極接收站(簡稱“北極站”),在瑞典基律納通過現場驗收并投入試運行。
海洋領域
1. 8月12日上午8點,中國4500米載人潛水器及萬米深潛作業的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首航歸來,停靠三亞碼頭。這是我國海洋科技發展史上第一次萬米級深淵科考,其圓滿成功,表明了萬米深海已不再是我國海洋科技界的禁區。
2. 12月6日,我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客箱船“海藍鯨”號在山東威海順利下水。
3. 2016年10月12日上午,隨著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李滄區的簽約落戶,標志著青島的“鹽堿地”也可變身“良田”。 2016年10月14日,膠州灣北部設立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項目啟動資金1億元。按照每畝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知識鏈接:海水稻是耐鹽堿高產水稻,能夠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于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其他領域:
1.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9月25日落成啟用。習近平發來賀信,在賀信中指出,天文學是孕育重大原創發現的前沿科學,也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戰略制高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的落成啟用,對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公共基礎知識考題日趨多樣化和靈活。考生們對如何快速掌握2017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知識點、有效提高考試成績非常關注!華圖網校從考生備考角度出發,整理了2017公共基礎知識復習資料,幫助考生快速突破記憶瓶頸,獲取考試高分。
計算機基礎知識點歸納
一、硬件知識
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包括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 硬件系統分為三種典型結構:
(1)單總線結構
(2)、雙總線結構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統結構
中央處理器CPU包含運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統
指令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
3、存儲系統分為 主存—輔存層次 和 主存—Cache層次
Cache作為主存局部區域的副本,用來存放當前最活躍的程序和數據。 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
Cache的基本結構:Cache由存儲體、地址映像和替換機構組成。
4、通道是一種通過執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與I/O操作達到更高的并行度。
5、總線從功能上看,系統總線分為地址總線(AB)、數據總線(DB)、控制總線(CB)。
6、磁盤容量記計算
非格式化容量=面數x(磁道數/面)x內圓周長x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數x(磁道數/面)x(扇區數/道)x(字節數/扇區)
7、數據的表示方法 原碼和反碼
[+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11
正數的原碼=正數的補碼=正數的反碼 負數的'反碼:符號位不變,其余位變反。
二、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定義: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統資源,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計算機系統的資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
分類:多道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實時操作系統、網絡操作系統。
進程:是一個具有一定獨立功能的程序關于某個數據集合的一次運行活動。
進程分為三種狀態:運行狀態(Running)、就緒狀態(Ready)、等待狀態(Blocked)。
虛擬存儲器:是指一種實際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虛假的存儲器。
頁架:把主存劃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儲塊。
頁:把用戶的邏輯地址空間(虛擬地址空間)劃分成若干個與頁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稱為頁。
頁面置換算法有:
1、最佳置換算法OPT
2、先進先出置換算法FIFO
3、最近最少使用置換算法LRU
4、最近未使用置換算法NUR
使獨占型設備成為共享設備,從而提高設備利用率和系統的效率。
SPOOL系統:實現虛擬設備技術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又Spooling系統,假脫機系統。
作業調度算法:
1、 先來先服務調度算法FIFO:按照作業到達系統或進程進入就緒隊列的先后次序來選擇。
2、 優先級調度算法:按照進程的優先級大小來調度,使高優先級進程得到優先處理的調度策略。
3、 最高響應比優先調度算法:每個作業都有一個優先數,該優先數不但是要求的服務時間的函數,而且是該作業為得到服務所花費的等待時間的函數。 以上三種都是非搶占的調度策略。
三、嵌入式系統基本知識
定義:以應用為中心,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軟硬件可裁剪,適應于特定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有嚴格要求的計算機系統。
特點:硬件上,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點、使用專用的嵌入式CPU。軟件上,代碼體積小、效率高,要求響應速度快,能夠處理異步并發事件,實時處理能力。
應用:從航天飛機到家用微波爐。
滑動窗口協議規定重傳未被確認的分組,這種分組的數量最多可以等于滑動窗口的大小,TCP采用滑動窗口協議解決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
計算機基礎知識點
1、基礎
計算機的概念,特點,分類,用途,發展史
2、碼(數據表示)
1.數制的概念、特點
2.常用計數制及相互轉換
十進制,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 (包括整數和小數)
3.二進、制的加、乘運算及邏輯運算
4.真值、原碼、反碼、補碼
十進制整數(正、負)→原碼、反碼 、補碼
5.定點數和浮點數
6.ASCII碼及編碼形式;BCD碼和Unicode編碼
7.中文編碼(輸入碼、內碼、字型碼)
3、硬件
1.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2.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主要特征
3.邏輯代數與邏輯電路基礎(x)
4.硬件系統組成,CPU(控制器、運算器、寄存器),CISC、RISC
5.存儲系統組成;存儲容量及單位;字、字長、地址;Cache,內存,外存
6.輸入輸出控制方式;總線和接口,USB接口總線;輸入輸出設備
7.其它:主板、電源、微機插件(顯示卡、聲卡、網卡)、接口
4、軟件和OS
1.軟件的概念、分類和作用
2.操作系統概念、分類、層次結構、功能模塊
3.常見的操作系統(如DOS,Windows,Windows NT,Unix,Linux,Mac)
4.進程管理及I/O設備管理
5.文件系統的功能和結構,文件的檢索;文件順序和隨機存取,索引和哈希
6.Windows操作系統的文件組織形式和基本操作:文件及文件系統,文件類型
7.BIOS、CMOS的概念及其作用
5、語言、程序設計、算法
1.指令和指令系統
2.匯編、編譯、解釋程序
3.程序的概念,程序設計語言(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其它面向對象語言)
4.算法的基本概念及程序設計步驟
5.其它:基于組件的程序設計。
6、應用軟件
1.應用軟件的基本概念
2.文字處理軟件和Word
3.電子表格軟件和Excel
4.文稿演示軟件和PowerPoint
5.其它應用軟件:常見多媒體軟件、科學與工程計算軟件及工具軟件
7、數據庫
1.數據庫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定義;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數據庫管理系統
2.數據庫的數據模型;關系型數據庫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3.常見的數據庫產品;面向對象和分布式數據庫等數據庫技術
4.SQL的概念和特點;簡單的SQL語句
5.Access
8、網絡
1.網絡發展史,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與作用
2.通信信道和介質、數據通信中的主要技術指標
3.計算機網絡分類,網絡的拓撲結構
4.網絡協議的'概念
5.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常見的網絡設備
6.LAN的組網技術、無線局域網,廣域網構建
7.網絡服務器和網絡軟件;網上鄰居
8.Internet的發展史,熟悉中國互聯網現狀
9.Internet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0.TCP/IP協議;Windows的TCP/IP設置
11.域名與IP地址,Internet中地址的分類、分配和工作方式
12.Internet的接入方式;
13.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務功能;Windows中IE、E-mail、FTP、BBS…
14.Dreamwea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