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勵志標語
華為勵志標語
華為是我們中國的國產手機,你有在用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華為勵志標語,供大家參閱!
華為勵志標語
1、(從部隊)走入地方后,不適應商品經濟,也無駕馭它的能力,一開始我在一個電子公司當經理也栽過跟斗,被人騙過。后來也是無處可以就業,才被迫創建華為的。
2、企業發展就是要發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斗的意識。
3、一個人離開家奮斗是為了獲得美好的生活,愛情又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愛情就像獨木橋一樣,人家過了,你就不能過。離家已經五年,在殘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時候,面對自橫的獨木橋,真不知別人是否已經過去,心愛的姑娘可安在。那種惆悵,那種失落,那種迷茫,成功了又能怎么樣?
4、我認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
5、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認差距存在,一個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要有滿足感,不要不斷地攀比。你們沒有對自己付出的努力有一種滿足感,就會不斷地折磨自己,和痛苦著,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這不是宿命,宿命是人知道差距后,而不努力去改變。
6、世界上一切資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種資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7、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業那樣,經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8、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都必須把建設自己祖國的信心建立在信任自己的基礎上,只能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才會獲得平等與尊重。
9、職業化、規范化、表格化、模板化的管理還十分欠缺。華為是一群從青紗帳里出來的土八路,還習慣于埋個地雷、端個炮樓的工作方法。還不習慣于職業化、表格化、模板化、規范化的管理。重復勞動、重疊的管理還十分多,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在引進新管理體系時,要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
10、要敢想敢做,要勇于走向孤獨。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業,這是生命充實激越起來的根本途徑。
11、“王小二賣豆漿,能賣一塊錢一碗,為什么要賣五毛錢?我們產品的毛利,要限定在一定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合適。”
注解:有時,自己給自己的優勢產品降價,不要等競爭對手進入后再降價,用抬高進入的門檻,來阻止新的競爭者進入,反而能夠獲得長遠的競爭優勢,INTEL就是典范。
12、2001年,楊元慶來華為參觀時,楊元慶表示聯想要加大研發投入,做高科技的聯想,任正非以一位長者的口吻對他說:“開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幾十個億,幾年不冒泡的準備。”
注解:研發作為一種戰略性投資,其利益與風險同時存在。
13、時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夠從80歲開始倒過來活的話,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
注解:年輕人不要光從書本上學習,一定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經歷的失敗和磨難中學習。
14、任正非問人力資源部員工:“如果鄧小平到華為公司應聘,我們是否錄用?”
注解: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人/職的匹配,鄧小平不是不能用,但是先要考慮清楚用來干什么?
15、1999年,內地某副市長來華為考察參觀,在歡迎晚宴上,副市長問任正非:“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政府究竟應該干些什么?”任正非笑著回答到:“政府什么也不要干,政府只要把道路修好、把城市綠化好,就是對企業最大的幫助。”
注解:政府在轉變職能的過程中,可以多聽聽來自企業的意見。
華為發展歷程編輯
早年歷史
1987年,創立于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
1989 年,自主開發PBX。
華為總部夜景
華為總部夜景
1990年,開始自主研發面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并進行商用。
1992年,開始研發并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
1994年,推出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
1995年,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主要來自中國農村市場。成立知識產權部、北京研發中心,并于2003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
1996年,推出綜合業務接入網和光網絡SDH設備。與香港和記黃埔簽訂合同,為其提供固定網絡解決方案。成立上海研發中心,并于2004年通過了CMM5級認證。
開拓市場
試水香江
1996年,華為與長江實業旗下的和記電訊合作,提供以窄帶交換機為核心的“商業網”產品。華為的C&C08機打入香港市話網,開通了許多國內未開的業務。使華為大型交換機進軍國際電信市場邁出了第一步。
俄羅斯之旅
華為抓住中俄達成的戰略協作伙伴這一國際關系變化中隱藏的商機,加快與俄羅斯的合作。1996年,華為開始進入大獨聯體市場。歷時三年間,華為在莫斯科與西伯利亞首府諾沃西比爾斯克之間鋪設了3000多公里的光纖電纜。
進軍歐美
從1998年開始,華為就把觸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場歐美。雖然第一單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華為與俄羅斯國家電信部門簽署了上千萬美元的GSM設備供應合同。
2002年底,華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長距離國家光傳輸干線的訂單。到2003年,華為在獨聯體國家的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位居獨聯體市場國際大型設備供應商的前列。
歐洲市場已然成為華為業務開展的重地,其多項創新業務首單落地歐洲,比如第一個分布式基站、第一個2G、3G合并基站商用地點在德國;同時,華為的全球能力中心、財務中心以及風險控制中心都設在了歐洲;從銷售收入貢獻來看,歐洲更是舉足輕重。
征戰亞非拉
1999年,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分別于2001年和2003年獲得CMM4級認證、CMM5級認證。成為中國移動全國CAMEL Phase II智能網的主要供應商,該網絡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智能網絡。
1999年到2000年的兩年時間里,華為緊緊抓住了“亞洲金融風暴”之后東南亞客戶普遍追求高投資回報率的心理需求,憑借比競爭對手低30%的價格優勢,先后拿下了越南、老撾、柬埔寨和泰國的GSM市場。隨后,華為又以同樣的手段把優勢逐漸擴大到中東地區和非洲市場。
2002年,海外市場銷售額達5.52億美元。盡管2001年到2002年間,全球電信基礎設施的投資下降了50%,華為的國際銷售額還是增長了68%,從2001年的3.28億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52億美元。華為通過了UL的TL9000質量管理系統認證。為中國移動部署世界上第一個移動模式WLAN。
改造華為
市場部大辭職
華為的大規模人力資源體系建設,開始于1996年。1996年1月,華為市場部集體辭職。當時,華為市場部所有正職干部,從市場部總裁到各個區域辦事處主任,所有辦事處主任以上的干部都要提交兩份報告,一份是述職報告,一份為辭職報告,采取競聘方式進行答辯,公司根據其表現、發展潛力和企業發展需要,批準其中的一份報告。在競聘考核中,大約30%的干部被替換下來。
華為創始人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深圳華強北又開始了摩肩接踵、人頭攢動的一天。林立的店鋪中,這家手機店格外引人注目。作為華為終端旗艦店,這里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超過3000人,吸引力就來自柜臺上擺放的這些深圳本土設計、生產的華為手機。
與如今的家喻戶曉截然不同的是,20多年前徘徊在深圳街頭的任正非沒有想到,好運氣會降臨到自己身上。1987年,43歲的任正非從部隊以副團級身份轉業,來到成為改革試驗田的深圳。
一個偶然的機會,做程控交換機的朋友讓任正非幫他賣些設備,任正非便以2.4萬元資本注冊了深圳華為,成為香港公司模擬交換機的代理公司。當時,對于身處深圳企業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優勢:進口產品到內地,以賺取差價——這是最常見的商業模式。
華為:從代理到自己研發 撬動通訊行業“七國八制”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通信行業流傳著“七國八制”的說法;也就是說市場上8種制式的機型,分別來自美國、德國、日本等7個國家,民族企業完全沒有立足之地,裝一部電話動輒要幾千元初裝費。正是在賣設備的過程中,任正非看到了通信行業的巨大發展前景,本來做代理生意的他,拉起旗幟決定自己做研發。
市場化環境與技術創新 造就全球通信行業引領者
作為市場經濟的先發之地,深圳經濟特區寬松的市場環境和無處不在的機會,讓不少人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華為,也伴隨著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開始起步。
2000財年,華為以152億元的銷售額,29億元的利潤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就在企業高歌猛進、迎來第一個成長顛峰時,任正非卻說,自己思考的都是失敗。在后來廣為傳頌的《華為的冬天》一文中,任正非大談問題:“華為存在的問題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數得清楚……華為的冬天正在到來,各種機制、管理等正面臨危機,已經到了不得不調整、改革的地步”。
華為:“針尖式“創新鍛造行業引領者
發展高科技離不開創新,為保持穩健增長,華為每年投入10%以上的資金用于創新,研發投入累計已超過1900億元,新技術始終保持領先業內5-10年,正是憑借這一點,華為不斷擴大著自己的領先優勢。從2G、3G時代的追趕者,到4G時代與國外巨頭齊頭并進,進而在5G時代成為了全球通信行業的引領者。
任正非:華為沒有秘密 唯有努力工作才有機會
腳踏實地、不靠討巧,在純粹市場競爭環境下尋找自己的生存立足之地,如今的華為已經躍居全球通信設備商榜首。當人們探尋華為“成功的秘密”時,任正非卻說企業成長不需要秘密。
華為勵志標語相關文章:
1.奮斗勵志標語
2.創意勵志標語
3.公司霸氣勵志口號
4.百度勵志標語
5.學習勵志標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