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勵志>大學生勵志>

    2019大學生勵志創業故事

    時間: 壹寧1220 分享

      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業意識、開拓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學生勵志創業全部內容了,希望大家會喜歡。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小伙伴們吧!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的后續更新。

      大學生勵志創業(一)

      那是2008年的夏天。20歲的李海洋為了湊夠上大學的費用,一個暑假,辛苦所得5500元,僅是入學費用的一半。李海洋哭了,“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我大喊,一定要做個有錢人”。

      8月1日報道:至今,李海洋還記得高三暑假的那場雨。那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清晨3點多。“當時雨下得特別大。”他回憶說,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疼!”路面的積水沒過了自行車的腳蹬子,自行車就像是驚濤駭浪中的一條小船,李海洋哭了,“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我大喊,一定要做個有錢人”。

      那是2008年的夏天。20歲的李海洋為了湊夠上大學的費用,整個夏天獨自租住在離家50多公里的一個鎮子上,一天打3份工,“上午為聯通賣手機卡,下午為移動賣手機卡,晚上在燒烤店當服務員”。一個暑假,辛苦所得5500元,僅是入學費用的一半。最終,在學校和媒體的幫助下,他才得以順利走入大學校門。

      僅僅3年后,這位曾經的特困生已經成為石家莊博強人力資源咨詢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公司注冊資金100萬元,擁有一家冷飲店、一家飯店和兩家通信產品店,快遞業務也做得紅紅火火。

      同時,作為河北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網球專業的大三學生,李海洋和其他同學并沒有什么區別,“該上課上課”,除了是學生干部,他在全班還第一個入了黨。

      從擺地攤兒到打的收款

      7月16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李海洋的母親從承德縣岔溝鄉下局子村的家中給他打來電話。電話中,李海洋告訴母親,父親的藥他下午就去買。

      體育學院網球專業算是一個“貴族專業”,不僅學費要高出其他專業一大截,就讀學生的家境一般也較為優越。與他們相比,李海洋算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生:父親四級傷殘,母親高血壓,一個姐姐還患有重病。

      走上創業之路,李海洋是被貧窮所迫。

      開始,李海洋利用周末去打工,“可兩天的收入,刨去交通費等花銷,也就剩下30多元,一周的飯費都捉襟見肘,更別說積攢出來學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海洋從一同打工的同鄉那里得知,給手機貼膜“挺掙錢”。于是他不上課時就到鄰近的河北經貿大學門口擺起地攤兒,“我從批發市場進了貨,買了一張二手的小桌子,椅子也沒有,就坐在路邊的水泥臺上”。正值冬天,“實在冷了,就用打火機點燃手機膜的邊角料,取一下暖。”

      對于當時的他來說,比寒冷更可怕的是被同學看到后的“難為情”,“選擇到離學校較遠的河北經貿大學就是出于這個考慮。”可還是被一個騎自行車路過的同宿舍同學看到了,同學對他說:“差不多就收攤兒吧,挺冷的。”雖然知道同學是出于善意,李海洋聽后仍覺得不是滋味。

      每次擺攤兒100元左右的收益,確確實實改善了他的生活條件,“自食其力的自豪感也逐漸戰勝了難為情”,他的地攤兒也擺到了自己的學校。(名人名言 www.lz13.cn)就在這時,他得知通訊運營商的“手機情侶卡”在異地戀大學生中頗受追捧。這種外地通訊運營商提供的手機通話服務,只要交一定的月租,國內異地通話在一定時間內可免費。“接到第一單生意時,‘進貨’的費用是75元,而我手頭只有50元。”和同學借了25元才做成了這筆生意,“一下子就凈賺150元”。

      于是,他迅速在各個學校組建了“手機情侶卡”的銷售隊伍,“從那時起,我開始打的去送貨、收款”,每次都“滿載而歸”。

      一元錢結交成功人士

      李海洋的創業之路并非一直順風順水。“情侶卡”銷售火爆時,通訊運營商卻突然叫停了該項服務。當時已銷售出去的手機卡和壓在手里的手機卡總值20多萬元,“就算我把賣卡的利潤退給買卡人,但支付給營銷隊伍的賣卡費用是不可能收回的。”對于李海洋這樣的貧困生,抗風險能力極其有限。有朋友勸他“耍賴”蒙混過關,但李海洋沒有這樣做,而是對賣卡人承諾:如果業務不能恢復,一定如數退款。

      他一次次和通訊運營商溝通,一次次撥打有關部門的投訴電話,“投訴電話我撥打了不下一萬次。”他強調,這可不是“概數”,而是貨真價實的“確數”。“情侶卡”的業務奇跡般恢復了,但這次“打擊”卻導致他的營銷團隊解散,于是李海洋下定決心組建自己的公司。

      資金是首先要面臨的一大難題,這時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給了李海洋巨大的支持,“他說從我的故事中,看到了他當年的影子”。認識這位企業家純屬偶然。一次,李海洋坐公交車,一個中年人手拿一張百元大鈔詢問誰能幫他換零錢投幣,其他人無動于衷,李海洋則熱心地替他投了一元錢。簡單交談后,這位中年人給了李海洋一張名片,原來這是一位成功人士,“我們至今保持聯系”。

      李海洋本不善言談,但這幾年的經歷使他認識了很多人,他們都對這個踏實肯吃苦的小伙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現在我很享受和人相處的樂趣”。“我每次從老家回來,總會帶些山楂、柴雞蛋等土特產,用來感謝幫助過我的人。”他強調說,“這些禮物不關乎金錢,而關于人心。”正是懷著真誠與感恩的心,李海洋在陌生的城市里交到了朋友,甚至還有不少“忘年交”。

      靠良好的人際溝通贏得的口碑,今年6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李海洋的快遞業務一個月就為他進賬十幾萬元。

      “免費”的盈利模式

      李海洋告訴記者,在他業務覆蓋范圍內,大學生求職中介業務讓眾多競爭者“潰不成軍”。“作為一名找兼職時曾經上當受騙的大學生,我了解大學生求職時的感受,因而能為他們提供最貼心的服務。”這是他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獨門秘籍”。

      自己創業前,李海洋也曾想找份兼職工作,他按照街頭小廣告找到一家中介公司時,這家中介卻熱情地邀請他做中介代理,每月底薪150元,介紹一個,還有5元錢的提成。李海洋為這家中介公司介紹了40多個同學,但同學們交了中介費后,卻沒有收到中介的任何工作信息。面對紛紛找來詢問情況的同學,李海洋情急之下報了警,但中介公司已是人去屋空。而今,為了打消同學們“上當受騙”的疑慮,他要求業務員時刻保持電話暢通,并對求職者“時刻保持微笑”,他們提供公關禮儀等求職技巧方面的培訓,同時制定《學生外出工作制度》,對兼職大學生進行約束,保證用人單位的利益。“對給我們提供工作崗位的用人單位,我們不收任何費用”,對于求職大學生,他們只收取100元的押金,“這是要退還的”,此外不再收取任何費用。

      這家有1000多名兼職員工的中介公司是如何盈利的呢?原來,只有在他們公司旗下的實體店內累計消費一定數額的產品和服務的大學生,才能享受中介服務,“消費金額越多,中介的增值服務就會越貼心”。

      “我們現在在幾所高校附近開設了實體店,方便同學們來購物,攢積分。”他們還依托現有的快遞業務開展送貨上門服務,“以后我們計劃逐步減少實體店,依托網店實行送貨上門,這樣既方便了消費者,也減少了成本。”

      如今,李海洋正忙著在石家莊多個高校聚集區復制他的商業模式,構建著屬于自己的小小商業王國。

      大學生勵志創業(二)

      做校內外賣大三男孩看好賺錢商機

      在校大學生也能發現賺錢商機,當很多大學生忙著找工作,忙著休閑玩樂的時候,余大海卻做起了餐飲店的生意,成了名副其實的餐飲店老板。昨天中午11點,撥通余大海的電話時,那一頭的他說自己正忙著送外賣。一直到了下午2點多,余大海才回電,說每天中午11點到2點,都是送外賣的高峰期,余大海,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07級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同時,還是一家剛開業不到一周的“宅時代”外賣店的老板。現在,在東方學院的生活區里,經常可以看到一群身穿印有“宅時代”統一工作服的人在忙著送餐,而“宅時代”已成為學生間流行的 一個新名詞。

      兼職送外賣時發現了商機

      現在讀大三的余大海說,在讀大二時,他就曾經做兼職送過外賣,“那時候送的外賣特別多,為了方便,我就把自己的行李箱找了出來,把外賣放在里面,拖著走。”由于外賣店大多離學校遠,即使通過外賣車,送到學校也要一段時間。而余大海就是等外賣車到學校后,去取外賣,再根據地址挨個寢室送過去。

      “每次,外賣車一到,就會有很多學生過來問,能不能順便多送幾份。”余大海說,就是那時,他突然想到,“外賣市場這么大,為什么不自己試試呢?”“大三大四的學生,課都比較少,很多人都愛呆在寢室里不愿意出門,做‘宅男宅女’,所以,我就將外賣店取名‘宅時代’。”余大海說,他希望這個名字能讓“宅男宅女”們覺得親切。

      外賣直接從廚房送往寢室

      瞅準商機后,余大海就開始認真計劃這家外賣店,“我們的店,沒有店面,只有廚房,把外賣從廚房直接送到寢室門口,沒有店鋪式經營,可以大大節約經營成本。”目前,外賣店的全體員工,除了余大海這個小老板,還有一個廚師、一個配菜工、一個洗菜阿姨,還有尚未固定數目的送餐員。

      “我們每天的菜色都不一樣,固定在四葷六素,價格和附近餐館差不多,1葷2素是7塊錢。”余大海說,昨天的四葷六素賣得都挺好,紅燒帶魚、紅燒翅尖、油豆腐炒肉、油爆蝦、醬爆茄子、番茄炒蛋、青椒土豆絲、炒青菜、炒綠豆芽、炒花菜,10個菜一個都沒剩下。

      “每天早上6點半,我一定會起床。”余大海說,他總是一早就到學校門口租的房子,也就是外賣店的廚房“盯”著,等菜送到了,一一檢查斤兩有沒有差錯;等洗菜阿姨到了,還得動手幫忙洗洗菜,“一般9點多就開始準備午飯,到11點,就迎來外賣的高峰期了。”余大海說,自從開業,外賣店每天生意都挺忙,每天只有下午2點到3點那一個小時可以休息一會。

      外賣店送餐員都是本校學生

      “外賣,最重要的是方便、快捷。”為了突出這個特點,余大海開拓了多種訂餐渠道,電話、短信、校內網、QQ,所有學生常用的聯系方式,都可以直接訂餐。“只要撥打訂餐電話,或者在網站上輕輕一點,我們就會第一時間把飯菜送過去。”余大海說,為了加快送餐速度,所有送餐員都是本校學生,對送餐線路都了如指掌。07級東方信息班學生姚宇杰就體驗過一次“神速”外賣,“頂多就5分鐘時間,外賣就送到門口了!”“送餐及時準確就是我們的經營宗旨。”余大海覺得,只有送餐及時,才能體現外賣的優點,才能留住顧客的心。

      第一撥客人是輔導員老師

      “我的第一撥客人,是學校里的輔導員老師。”余大海說,開業第一天,他把“宅時代”的快餐直接送到了在生活區值班的輔導員老師們的寢室門口,“讓老師試吃,聽聽老師們的意見,如果老師放心,學生們也才會放心。”這一做法,得到了輔導員老師們不少褒獎,東方學院輔導員老師胡卓文覺得,“宅時代”的經營方式是對原有校園周邊外賣的一次創新,而且學生創業,更值得支持。

      “干了一周,最感動的還是身邊同學們的鼓勵。”余大海說,有幾次送外賣,送到了同班同學的寢室,他自己還有點兒不好意思,可同學們反倒都很佩服他,還不住地鼓勵他要好好努力,說以后做他的長期客戶。“我想把外賣店好好做下去,不單單是為了賺錢,更為了以后創業積累經驗。”余大海覺得,在這次創業過程中,他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快樂,而這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大學生勵志創業(三)

      在西安某大學校園內,一年四季每周四下午放學后,便有一支“特別”的大學生隊伍,到每個辦公室和宿舍,回收各種瓶瓶罐罐、廢書報紙,他們是有名的撿“破爛”的大學生。

      來到這所高校,看到10來名大學生正在撿拾廢舊瓶子等破爛,有的同學手上臉上到處是灰塵,但是他們絲毫不嫌臟和累。

      據了解,這支“特別”隊伍,不僅是學校“綠色方舟”環保社的社員,還是綠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員工。在這人人嗤之以鼻的“破爛”中,郭可可不僅從中發現商機創立了公司,還因為自己的獨特創業精神等資歷在畢業后,成功留校當上班主任。

      據郭可可介紹,在他剛當上“綠色方舟”負責人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去老鄉寢室串門,就在他推門瞬間門背后傳來呯呤哐啷的一陣亂響,一堆廢舊的瓶子倒了一地。當時,他產生了把廢瓶撿回去的念頭,隨即找了一個袋子裝好廢瓶,自己因此賺了第一桶金——18.5元。2003年時,他赴北京參加全國高校環保社團的交流會議,看到北京林業大學實施的“回收”行動計劃,回到學校后他便從社團100余名社員中選出30名組成一支回收隊伍,每周專門深入寢室“回收”破爛。

      第一次回收行動就讓不少社員碰了一鼻子灰。但是,“破爛”背后所蘊藏的商機和實踐鍛煉最終讓他們興奮不已。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11月,綠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便在西安某大學以社團的形式注冊成立,最高月收入達5000元。

      對此,西安某大學團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從事的是環保公益事業,還能鍛煉實踐能力,為很多大學生創業和就業提供了一種思路。”郭可可這個“破爛王”也因此在畢業后成功留校當上班主任,,繼續指導一屆一屆的大學生把“破爛”公司辦下去。

      據現在的“破爛”公司的大學生表示,“破爛王”的精神鼓舞了眾多的大學生,他們的隊伍如今越來越壯大有近千人,而且他們對西安的高校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超過60萬人,這么多人每天產生的破爛,都是一個公司業務的潛在來源,他們將進一步把市場做大

      大學生勵志創業(四)

      把燈泡賣進世博會的大學生

      在四川師范大學,王博豪是個名人。他18歲就擁有一項國家專利,19歲投資辦廠,當別的同學在為畢業后找工作頭疼的時候,他的led燈泡已經成功賣進上海世博會。到目前為止,他已累計賣出超過100萬只燈泡。

      ■專利在手,不如自主創業■

      王博豪,個子不高,稚氣的臉上掛副眼鏡,初次見面很難把他和“成都市錦江區登峰節能環保燈廠董事長”這樣一個頭銜聯系在一起。他的專利是led節能環保燈。說起發明的過程,頗有些誤打誤撞的味道。“高二那年,家里燈泡壞了,媽媽換燈泡的時候燙到了手,燈泡掉下來傷到了我。”當時他就想:燈泡為什么這么熱?如果不發燙,能不能節約很多能量呢?愛琢磨的王博豪并沒有停留在想的層面,而是著手研究起來。

      王博豪從小就是個科學迷,從小到大,家里的玩具就沒有齊整的,全部被他拆卸過,甚至連電視機、小霸王學習機等都逃不過他的“魔掌”。現在,為了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王博豪查閱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次試驗,最后終于成功研制出他想要的一種特別的led節能環保燈。

      led,就是“發光二極管”。王博豪介紹說,一盞led節能燈由不同數量的led組成后,能產生不同的亮度。更獨特的是,只要一盞燈的led數量在100根以內,它的功耗都是1。7瓦。至于led的節能功效,王博豪以自己公司的辦公室為例算了一筆賬:熒光燈管的功率是40瓦,24根燈管的總功率是960瓦;更換為功率只有1。7瓦的led節能燈后,辦公室40個led節能燈的總功率只有68瓦,節電率高達93%。如果在家里正常使用,一年電費不會超過兩度。王博豪利用led的發光特點,將電能完全轉化成光能,一是避免了傳統燈泡在熱能方面的浪費;二是采用led后燈管中不添加有毒氣體;三是采用防爆工程塑料制作燈泡,也克服了傳統玻璃燈泡易碎的缺點。

      在王博豪高三那年,他的發明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隨后,北京一家研究所給他寄來專利合作轉化通知,對方出手大方,欲出5000萬收購他的專利技術。那幾天,王博豪倍感煎熬。5000萬啊,畢竟不是一個小數目,說不動心那是假的。只要同意,他馬上就能進入富人圈。但是,這之后的幾十年他做什么呢?

      在反復思量數天后,小小年紀的王博豪作出決定:拒絕收購。專利在手,他要自己創業。

      ■銷路不暢,險些血本無歸■

      王博豪愛動手、善思考,但他一直清楚自己并不適合學術研究。高中的時候,他就是個“練攤族”,一直瞞著家人在外面擺地攤,賣耳環、戒指,甚至冰箱、電視機,什么賺錢賣什么。靠擺攤,王博豪在高中時就是個小富翁了。

      不過,再怎么瞞,王博豪不務正業的事還是傳到了家人耳中。王博豪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可以說是一個書香世家。他被火速召回,在家里接受了幾天的思想教育,可都動搖不了他的決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我不是搞學術研究的料,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與人打交道。”他態度強硬,高中三年的空閑時間還是堅持擺地攤。

      但是,在他拒絕了5000萬的收購決定自己創業后,家人一直堅定地支持他。王博豪上網查閱了很多燈泡廠的資料后發現,義烏一家企業一年就生產上億個燈泡,一個燈泡如果賺1元錢,一年就是1個億,為什么不自己干?這也是他拒絕收購的另一個原因。

      2007年,王博豪人生中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他考上了四川師范大學外事學院;二是他從親朋好友那里籌集到了第一筆創業資金30萬,他租了個小房子,開始擁有自己的燈泡裝配工廠,也就是“成都登峰節能環保燈廠”。王博豪和幾個同學親自動手裝配燈泡,當時頭腦發熱,也沒做任何市場調研就裝了10萬只。幾個月過去了,10萬只燈泡只賣出了1000只。面對白茫茫的一堆燈泡,王博豪欲哭無淚,這時他才意識到,創業原來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

      幸運的是,一個做外貿的朋友聽說他有這種燈,一口氣以成本價全買下了,銷往越南、老撾等地。成本算是收回來了,但是這次失敗也給了他一個寶貴的啟示:不樹立品牌,不打開銷路,那就不可能成功。

      為了推銷,他用了最省錢的辦法:發傳單。那段時間,他至少請了1000名大學生來發傳單,他的手機號碼也“光榮”地進入了城管的黑名單。他還利用網絡推廣,到各帖吧、論壇發帖,鼓動大家討論節能問題,并適時介紹自己的產品。此外,他還開始與建材工程商合作,向客戶推薦他的產品。

      但是,因為led燈幾乎顛覆了消費者對傳統燈的認識,因此推廣起來異常艱難。他自己也常上門推銷,然而許多人都不把他的產品當回事。聽說成都有家三星級酒店燈泡需求量很大,王博豪馬上上門推銷。跑了不下幾十次,最后對方實在不好意思,勉強買了兩個回家自己用。

      這樣數管齊下,銷路終于漸漸打開了。

      ■參加比賽,創業路上借東風■

      上大學期間,王博豪所在的學校組織“挑戰杯科技競賽”,王博豪憑借自己的發明獲得了金獎,學校評委對他的發明頗有興趣。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原行長助理、現任學院教授謝晉對他相當贊賞,一直鼓勵著他。之后他被推薦參加一系列比賽,屢獲嘉獎。2009年11月,他的創業團隊參加了四川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一舉奪得了一等獎,并獲得了10萬元獎金。

      創業大賽讓更多人知道了王博豪和他的led燈,有了媒體的宣傳,不少客戶都不請自來。同時,成都市大力實施創業帶動就業,針對市民創業、特別是大學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受益于這些優惠政策,王博豪的公司不僅入駐了錦江區大學生創業園,享受了相關優惠政策,還在成都團市委的幫助下,得到了銀行100萬元的信貸額度支持。在這些常規的優惠政策之外,高新區還聘請了擔保律師,這能幫助入駐企業把擔保費用降低至6%。園區還指定一家成功企業輔導新入駐企業,實行一對一的指導。

      前來視察創業園工作的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看到led節能燈后十分感興趣,指示相關部門采購一批,用于更換黨政辦公樓的傳統照明燈具。

      “現在我公司的燈泡月銷售量都在10萬只左右。”王博豪眉飛色舞,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低碳包裝,燈泡賣進世博會■

      雖然他做的是“低碳”生意,但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前他還不知道“低碳”為何物。在了解“低碳”的發展前景之后,他決定主打環保牌,對產品進行品牌包裝。今年5月份王博豪參加了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行的第十屆科技活動周開幕式,期間還受到國務委員劉延東的接見。

      不久前,上海世博會也采購了他的產品。現在,王博豪的led燈正在接受歐洲節能基金est(energy saving trust)的3萬小時監測,如果順利通過測試,不但能得到50萬英鎊的資助,英國政府采購也將伸出橄欖枝,采購量將高達千萬只。

      公司業務好轉起來,許多風投都來找他,希望注資,他都一一拒絕了。他說:“現在公司剛走上正軌,我希望先把公司的架構搭建好。”目前,王博豪的公司有管理人員10多人,工廠員工30多人,月純利潤數萬元,并計劃在每年推出1——3款新產品,建立以成都為中心、以山東和江浙為重要據點的國內銷售網絡。王博豪希望,以后能在新希望集團旁邊建立登峰集團總部,因為他的奮斗目標就是像劉永好那樣,把登峰打造成一個享譽國際的民族品牌。

      大學生勵志創業(五)

      劉紫旌 ,優尚立達創始人,97年大一學生,就讀于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在2017年2月,大一下學期開學時,創辦了優尚立達服務中心,短短三個月時間,實現人生第一桶金。

      我們看到了什么? 是的,機會! 身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機遇,激發自身優勢, 創造自己的一片小藍天呢?今天我們就與優尚立達創始人劉紫旌一起學習探討下如何在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年華,擁抱互聯網,實現夢想,走出迷茫。

      劉紫旌回憶說,他當初在網上搜索資料時無意中看到了零點校園的文章,斌哥寄語“大學四年,成就在于探索到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向,若沒在這個最具活力的季節做點意氣所向的事,那基本算是虛度了”,他感觸很深,不想在大學期間碌碌無為,想要大膽放飛自己的夢想。后來和零點團隊的伙伴交流后,發現“互聯網+校園服務”這個項目挺不錯的,既可以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又順便有些收入,并且零點團隊可以提供技術開發和程序維護。

      俗話說,決定要慢,執行要快。在劉紫旌靜下來心思考調研后,優尚立達服務中心微信平臺就在今年2月開始運營了,以“智慧校園,創新生活”為宗旨,打造燕京職院綜合型服務平臺。平臺上都有啥呢?劉紫旌除了用三餐美食系統做了外賣訂餐,還發揮了自身優勢做了表白墻、曬美照、上下課以及燕京全景。他說要是光有送餐就太單調了,目前還在嘗試增加其他功能,還開發了校園定位和天氣預報功能。

      平臺剛剛創立時,規模還不大,一開始只有他一人。為了平臺發展,后來慢慢招募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團隊中氛圍很好,大家都是用心做事, 劉紫旌負責運營及策劃,另外幾個伙伴負責執行送餐和其他活動,明確分工,合作友好。學校人少 ,只有1000多人,但是他們每天送餐的單量竟然達到了100多單。這周一,第一次下雨,訂餐量暴增,一中午相當于一天的訂單量 ,那天的訂單量250單左右 ,配送直接頂不住 。雨季也到了,后面要準備給團隊增加人手了。

      優尚立達的微信平臺走的是差異化路線,有風格有特色,界面很舒服,圖片很高清,文章很有趣,雖然內容不多,卻是花了心思的。平臺入駐的主要是學校食堂,還有學校對面的一個商家,因為學校比較偏 ,周邊的餐飲少之又少,所以商家不多。中午下課到一點十分,下午下課到七點十分,男生快跑者們就踩著電動三輪,女生快跑者們就踩著電動車,去給同學們送餐了。除了送餐的快跑者,還有取餐的快跑者,所以商家發單后20分鐘左右就送到同學們的寢室了 。為了不耽誤學業,別的時段, 就商家自己送了。其實同學們最重視的就是速度和態度,這兩點他們都做到了。送餐的小伙伴再累,在面對同學們時都是笑吟吟的,把三餐美食送到同學們手中時就很開心。

      越努力越幸運,短短三個月,團隊就盈利了,大家都很開心。團隊賺到了錢,伙伴們都有了安全感,后面才能真心對工作全力以赴。 劉紫旌說: 現在有了快跑者系統,配送一定要做到極致,期望一步一步走穩點,爭取平臺能夠有所突破和創新。現在創新要求太高,但是自己會盡力去嘗試,據說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

      有志者們,互聯網時代即將過去,人工智能時代即將來臨,只有我們的思維方式發生轉變,軟件硬件結合起來,以人為本,才能迎著時代的春風,飛得更高更遠。 我的道路我選擇,我的選擇我負責,為了夢想披荊斬棘吧。

    450739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 www亚洲视频|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 免费看男女下面日出水视频| 中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老公说我是不是欠g了| 抽搐一进一出gif日本| 四虎影视884aa·com| 一级黄色片网站|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 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haodiaocao几万部精彩视频|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动态|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18禁美女裸体无遮挡网站| 欧美freesex黑人又粗又大|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快点cao我要被cao烂了男女|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 国产在线观看www鲁啊鲁免费|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 国产精品最新资源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超级乱淫视频播放日韩|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欧美色图你懂的|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肉体全黄毛片|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