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鏡頭常見故障和維修方法
修理相機鏡頭常見故障和維修方法
鏡頭是由多片光學鏡片組成的透鏡組,被攝影像通過鏡頭,在相機的'膠片(或影像傳感器)上成像。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相機鏡頭常見故障和維修方法,方便大家學習了解。
相機鏡頭常見故障和維修方法
常見的鏡頭毛病
1. 鏡頭摔壞
2. 光圈不收縮,或收縮后不張開。
3. 不能正常對焦
4. 不能正常變焦
5. 鏡頭發霉
鏡頭的維修
鏡頭是一個非常精密的設備,一定要技術熟練的專業人士才能修理。以前的機械鏡頭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修理起來比較容易;現在的自動對焦鏡頭和數碼鏡頭有很多線路和電子原件,修理起來就麻煩多了。
鏡頭發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情況較輕,還可以清理掉;如果情況較重,鏡頭上的鍍膜已經損壞,就無法再修復了。個別鏡頭結構十分緊密,如果中間鏡組出現問題,拆一天也拆不下來。
經常發現的一個問題是攝影人不慎將鏡頭掉在水中,修理時比較麻煩,需要把鏡頭全部拆開擦試才行。
鏡頭的結構
鏡頭通常由前鏡組、中間鏡組和后鏡組組成,鏡組也是由幾片鏡片組成?,F代的鏡片上一般都鍍膜,防止光線折射,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每一款鏡頭的結構都不一樣,尼康、佳能、徠卡等各有自已的設計方法。
日本鏡頭內部的鏡片比較多,而德國鏡頭的內部鏡片比較少。德國鏡頭的前組有時候一兩片就行了,而日本鏡頭常達四五片。另外,日本鏡頭內部程序特別多,而德國鏡頭的軌道相對來說就很少。鏡頭內部都涂黑,防
相機的保護方法
1、防潮箱
可能你的相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里存放著,所以存放的地方要能防潮防塵,避免相機發霉或是進灰。防潮箱其實是一個箱子,能夠減低箱子內的濕度,讓相機能有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市場上低端(幾十塊起就有)的小型防潮箱的電子吸濕器是分離,需要另外充電再放進箱內進行濕度控制。高端貨則將電子吸濕設備整合在箱內,可以實行不間斷的濕度控制,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需要進行選購。
2、相機帶
你的相機不是堅硬的金剛石,而是一摔在地上就容易碎的玻璃,因此為你的相機帶上相機帶,能夠避免在使用時候手滑而導致的悲劇。同時關于相機帶的使用上,小編還要給大家提醒一點,當相機放在桌面上,如果你要拿相機的時候,記得要先看清楚相機帶時候掐在桌角位置,否則就很容易一個反沖鋒的力而將相機摔在了地面上,最好就是先將相機帶在手上繞好后再拿起相機。
3、鏡頭
不要直接使用衣服擦拭鏡頭,很多人在外出旅游或是拍照時,因忘了帶鏡頭清潔工具,而隨手使用自己的衣服來擦拭鏡頭,其實這個習慣是很不好的,畢竟衣服上的粗纖維擦拭鏡頭,容易損傷鏡片,若衣物上沾有汗水或污漬,都有可能腐蝕鏡片的鍍膜。
同時要注意的是,當去完海邊或梅雨天氣后,鏡頭也要先進行清潔,然后再放入防潮箱,畢竟在天氣潮濕,容易滋生細菌,若鏡頭表面殘留有細菌,很容易進入鏡片內,導致長霉。因此建議大家在回去以后,用熱的濕毛巾(拎不出水的)擦拭表面,然后用專業的鏡頭筆擦拭鏡片表面,用熱風筒給相機干燥,最后才放入防潮箱內,當然若有紫外線殺菌更加好。
4、相機傳感器
對于單反相機、無反相機,當更換鏡頭時,難免會讓相機傳感器與外界空氣接觸,而相機傳感器會像磁鐵一樣,及其容易沾染上灰塵,因此在更換鏡頭時,盡量迅速完成,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外?,F在很多相機都帶有傳感器除塵功能,能夠大大減少傳感器積塵的幾率,若相機中沒有此項功能的朋友,可以定期讓專業人士替你清理傳感器上的灰塵,不建議新手們自己清理相機傳感器,經驗豐富的老手們可以用果凍棒等工具清潔。
5、電池
大多數的相機使用的都是鋰電池,由于鋰電池的'不穩定性,容易受熱而漏電,因此要定期檢查鋰電池是否出現問題,保持電池的活性。同時閃光燈上的堿性電池也要注意,長時間不使用,會很容易造成滲液現狀,造成閃光燈短路,因此在不使用時要將電池取出。
6、儲存卡
在存儲卡正在進行讀取寫入資料時,不要進行拆卸操作。通常情況下,當在使用了高速連拍等功能,存儲卡都需要較長時間寫入資料,強行拆卸會導致數據損壞。
7、攝影包
最后提一點,攝影包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攜帶相機更加方便,可以減少很多意外狀況發生,有較好的防震能力,避免相機損壞的風險。市場中擁有豐富的攝影包可選,從高端的幾千塊高檔面料到低端的雜牌幾十塊都應有盡有,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偠灾?,不論是小卡片還是可換鏡頭相機,在外出時最好都要將其裝入攝影包內,減少不必要的損壞。
鏡頭發霉的成因與危害
霉菌種類異常繁多,他們包括真菌門中的孢子囊菌綱,藻狀菌綱,不完全菌綱等,其中對工業材料有侵襲作用的有四萬余種。霉菌傳播主要靠孢子,孢子呈微小粉末狀,肉眼不易觀察到。孢子從霉菌中彈射出來,由于體積小,重量輕,隨空氣氣流運動和塵埃以及人體和物體的移動四處漂浮。孢子有平整的表面,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凡是空氣可以流通的地方,孢子均可侵入。在流動過程中,孢子一旦遇到適宜發育的環境,即可被生長繁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霉了”。
從滋生的濕度條件來講,環境相對濕度大于60%霉菌即可生長;相對濕度大于65%時生長加快;相對濕度達80-95%時,是霉菌的高發環境。像我國的東南沿海、滇南和江南丘陵部分地區、川黔部分地區的相對濕度都大于80%,因此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是高濕度環境,霉菌的滋生更是快速頻繁。
溫度方面,霉菌菌絲體在8℃以上環境溫度即可生長,12℃以上生長加快,當溫度在10℃以上,濕度在60%以上的環境下,霉菌即可對物品造成危害。當溫度在20-35℃,濕度在75-95%時,霉菌即可呈爆發性生長,特別是在南方的梅雨季節,是鏡頭受霉菌侵蝕的高發季節。
為了提高鏡頭的光學性能,其表面的鍍膜由多層高分子材料構成,這一層合成材料為霉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菌絲體會以點狀、或呈樹枝狀在鏡頭表面漫延,使鏡頭透光和成象性能變差,直至菌絲體覆蓋整個鏡頭。
霉菌還能利用鏡頭玻璃體中的無機鹽成份提供營養,因此霉菌菌絲體不僅在鏡片的表面生長, 還可以通過鏡片邊沿漫延到鏡片背面,使鏡片兩面長霉而無法清除。更嚴重的時候,霉菌通過漫延和彈射孢子的方式在多片鏡片之間傳染,使鏡頭失去使用價值而報廢。
在了解了霉菌的成因之后,我們可以意識到它是相機、鏡頭的大敵,尤其在較為潮濕的環境下,霉菌孢子隨處飄落、肆意生長,我們的器材在這種情況下就比較容易發霉。當我們的器材長期處于潮濕的環境時,相機內部的電子器件會受到影響老化,從而減少使用壽命;對于受潮的鏡頭來說,其鍍膜或是內部鏡片會生成蜘蛛網或棉絮狀的霉菌,從而影響鏡頭的透光性和成像性能,嚴重時會導致鏡頭的報廢??梢哉f,霉菌是攝影器材最大的“隱形”殺手。
若南方正處在梅雨季節,濕度與溫度都是霉菌生長的最佳條件,并且霉菌滋生的初期不易察覺到,但如果我們已經能用肉眼看到鏡頭上面附著的霉斑時,那么說明霉菌已經對器材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雖然原廠或相機維修店可提供清潔服務,但在霉菌情況較嚴重的情況下,清潔后鍍膜層有可能受損或留下一片擦鏡漬,因此對于霉菌報以防患于未然的'態度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