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技巧和發聲方法
對于唱歌來說,單純扯著嗓子用氣唱會感覺疲憊,發聲方法的好壞決定了唱歌的質量,下面這篇經驗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唱歌發聲,那么都有哪些技巧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唱歌的技巧和發聲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唱歌的技巧和發聲方法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
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筑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于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歌唱的發聲
1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需要的, 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煉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 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2喉頭和聲帶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處于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打開的狀態。
3打開喉嚨在歌唱訓練中“打開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 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齒 后,牙關打開,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
4良好的中聲區中聲區是唱歌的基礎,沒有良好的中聲區,就談不到其他的一切。我們應當重視中聲區 的練習,多在中聲區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
音樂小白必學的5個唱歌技巧
1、氣息
第一點當然是氣息啦,圈內有句名言,“誰會呼吸誰就會唱歌!”可能有人會說了,呼吸誰不會呢?不會呼吸那還得了,那不是掛了,其實這里應該解釋為誰懂得運用自己的氣息來唱歌,誰就是會唱歌的人。
2、音準
很多人都說自己五音不全,唱歌跑調,首先想問各位,你們分得清高音和低音嗎?如果你分得清,那就不是無藥可救,因為高音和低音是比較好分辨的,音為什么有高低,鋼琴上有88個鍵,人們把最高的音和最低的音之間平等的切割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音高。
3、咬字
歌曲的咬字一定要清晰、清楚,不然會讓人聽不清你在唱什么,當然如果你的咬字非常有個性,像周杰倫的話,那么在唱功上就要多下功夫了,但是這樣的局限性未免太強,大多數歌曲,咬字清晰、透明,會更加令人喜歡,更能打動人心。
4、節奏
節奏這個東西,確實是一種感覺,有的人可能因為從小沒有音樂的熏陶,節奏感不是特別好,那么就需要在節奏上面下一番苦功夫了。
我們可以先去了解下基本的節奏型,在百度上都有非常詳細的解釋,了解清楚之后,找一些簡譜來學習怎么打拍子,這是節奏感的學習方式。
5、共鳴
共鳴就是我們頭腔里面的空氣振動發出的聲音,所有的聲音都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個大家要了解,了解這個之后,我們就是要學會怎么讓自己的頭腔振動?
共鳴我們可以分為胸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主要是這三種,胸腔共鳴是用來唱低音的,鼻腔共鳴是唱中音,頭腔共鳴是用來唱高音的,這其中頭腔共鳴最難找,胸腔共鳴其次,鼻腔共鳴比較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