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災害安全宣傳知識大全
山洪地質災害,已成為自然災害中的重要災種。因此,掌握山洪災害防御措施必不可少。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山洪災害安全宣傳知識大全,僅供參考。
山洪暴發時采取什么措施是不正確的?
沿行洪道方向跑就不正確的。一定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斷自已周邊環境,盡快向山上或較高地方逃轉移,如一時躲避不了,應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洪。
總的來說,通過提高防洪標準、調整人類活動方式、增強山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可以達到減少山洪災害發生頻率或減輕其危害的目的。在山洪防治規劃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為主,遠期以植物措施為主。
遭遇突發山洪應該怎么辦呢?
應采取如下措施:
①一定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斷周邊環境,盡快向山,上或較高地方轉移;如一時躲避不了,應選擇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避洪。
②山洪暴發時,不要沿著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兩側快速躲避。
③山洪暴發時,千萬不要輕易涉水過河。遇強降雨時出行,出游要調整時間。
④被山洪困在山中,應及時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尋求救援。當洪水來臨的時候,一定要聽從有關人員的安排,千萬不可隨意下水游動。無論你遇到何種情形,都不要慌,要學會發出求救信號,如晃動衣服或樹枝,大聲呼救等。
山洪暴發的危害
1、山洪沖毀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常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洪水災害直接淹沒引起死亡或因水災沖擊建筑物的倒塌致死、致傷,同時因災饑荒或疾病引起災民餓死或病死。這是洪水災害對人群的最直接的危害。
2、引起疾病的暴發和流行
由于洪水淹沒或行洪、畜洪需要相起人專利號的大量移動。一方面是傳染源的轉移帶到非疫區,另一方面是易感人群進入疫區,這種人群的移遷潛存著疾病的流行因素。如流感、麻疹和瘧疾都可以這種移動引起流行。這些多發病如紅眼睛、皮膚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觸,增加傳播機會。
3、個體免疫力降低、精神心理壓抑,增加致病因素
受災時食物匱乏,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使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于傳染病的發生。由于受災的心情焦慮,情緒不安,精神緊張和心理壓抑,影響機體的調節功能,易導致疾病的發生。一些非傳染病的慢性病增加發作機能,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山洪暴發常在什么季節?
山洪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出現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者是在連續降雨發生之后。
另外,需要有豐富的松散物質以及有利于把上述松散物質和水源集中的陡峻地形和地貌。此外,不合理的人類經濟活動也能誘發泥石流。
山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
1)地質地貌因素。山洪災害易發地區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蝕溝谷發育,其地質大部分是滲透強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頁巖、泥質巖、紅砂巖、板頁巖發育而成的抗蝕性較弱土壤,遇水易軟化、易崩解,極有利于強降雨后地表徑流迅速匯集,一遇到較強的地表沖擊時,從而形成山洪災害。
2)氣象水文因素。副熱帶高壓的北跳南移,西風帶環流的南侵北退,以及東南季風與西南季風的輻合交匯,形成了山區不穩定的氣候系統,往往造成持續或集中的高強度降雨;氣溫升高導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攔洪工程潰決而形成洪水。據統計,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由于受災地區前期降雨持續偏多,使土壤水份飽和,地表松動,遇局地短時強降雨后,降雨迅速匯集成地表徑流而引發溪溝水位暴漲、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從整體發生發展的物理過程可知,發生山洪災害主要還是持續的降雨和短時強降雨而引發的。
3)人類活動因素。山丘地區過度開發土地,或者陡坡開荒,或工程建設對山體造成破壞,改變地形、地貌,破壞天然植被,亂砍濫伐森林,失去水源涵養作用,均易發生山洪。由于人類活動造成河道的不斷被侵占,河道嚴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災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