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鎮的介紹
在古鎮的行列中,湖南中部的千年古鎮——靖港鎮就是最好的證例之一。今天學習啦小編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些關于靖港古鎮的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靖港古鎮的介紹
靖港鎮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跟鎮僅數里的團頭湖就散落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5處,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木屐、紙傘、風箏盛行一時,民間藝術豐富多樣,香干及火焙魚至今稱奇。現古鎮保留木結構建筑占整個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宏泰坊”、“育嬰堂”等清代晚磚木結構建筑保存較為完好。原臨河所建房屋均為吊腳樓,獨具江南水鄉特色,蔚為壯觀。位于保健街的戲臺,南臨不河,系“中華民國十年鄉八埠公建”,戲臺東、西、南三方均有花崗石護欄,欄柱之間以花崗石相連,石板臨江面皆陽刻有花、鳥、獸等各種圖案,戲臺北側為“寧邑楊泗廟”,建于1861年。鎮上還有宗教建筑數處,朝有千人作輯,夜有萬盞明燈。遠近聞名的有“楊泗塔”、“觀音廟”、“紫云宮”等。“紫云宮”鐫佚舊名聯一副,聯云:高閣俯南溟看九萬里鵬飛,無數云瀾生眼底:重湖通左蠡,聽卅六灣漁唱,大千風月入懷來。.
靖港古鎮的精華景點介紹:
寧鄉會館
寧鄉會館又名八元堂,坐落在靖港古鎮保健街上,為晚清建筑,木質結構,灰瓦青磚,古香古色。會館大廳能容納百人。后臺的古戲樓有古鎮的民間藝人唱著腔調十足的地方戲。
陶承故居
“革命母親"陶承(1893—1986)在丈夫歐陽梅生和長子歐陽立安為革命犧牲后,依然忍痛把兩個孩子送去參加革命。小兒子歐陽稚鶴也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她化悲痛為力量,投入延安大生產運動。她寫成《我的一家》一書,后被改編為電影,其后還出版了一本革命回憶錄《祝福青年一代》。
靖港民俗文物館
靖港民俗文物館的館藏以明清文物為主,可上溯至五代唐朝,總計上萬件。民俗文物多為古代百姓喜慶、祭祀等大型活動中的常見物品。花轎、面具、佛像勾勒出鮮活的先民生活場景。
族譜陳列館
在古鎮的族譜陳列館,集中展示靖港地區139個姓氏的源流、派語(字輩)、遷徙情況。游客可去這里看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的姓氏族譜。
楊泗廟
亦稱“楊泗廟”。祀南宋農民起義首領楊幺。建炎四年(1130)從鐘相起義,在首領中年齡最幼而故名。鐘相犧牲后,與夏誠、周倫等建大寨于子母城。被推為總首領,稱“大圣天王”,并用以紀年,有眾二十萬。兵農相兼,陸耕水戰。勢力東起岳陽,西到鼎、澧、北抵公安,南到長沙界內,屢破宋軍。紹興五年因被叛徒黃佐、楊欽出賣,投水未死,被擒犧牲。因楊幺屢行“等貴賤,均貧富”的主張,很受人們尊敬,并立廟祀奉。
鋤禾源
“鋤禾源"從靖港地區的農民家里收集來各種曾經使用,甚至有些目前仍在使用的農具、漁具以及一些農村生活用具,集中陳列,意在讓游客親身體會農民的辛苦與智慧,感受靖港人的淳樸、勤勞,以及靖港的稻作文化和漁民文化。
靖港國防教育基地
這里,李靖曾討伐蕭銑,穩定了大唐帝國南疆主權;這里,曾國藩曾試圖跳水自盡,展現了吃得苦、霸得蠻的湖湘精神。英雄的血跡已為湘江沖刷而去,故事的傳頌也越來越微弱,后來之人更“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歷史卻總是如此,在波瀾不驚之處突然冒出萬丈狂潮,繼而又逐漸湮滅,沉寂。和平年代,所不能忽略的正是歷史的這種規律,靖港,作為歷史多次重演悲壯的地方,必然要擔當起這樣一個重要的責任。曾服役于南海艦隊的021型導彈快艇現泊于蘆江之畔,成為中南五省最大的國防教育基地,為靖港軍事重鎮的歷史地位再添一筆。
曾國藩靖港水戰古戰船展示基地
曾國藩文化公園位于古鎮的老溈水入湘江處,是為了紀念一個半世紀以前的“靖港水戰”。這次戰役是曾國藩人生的轉折點。
靖港古鎮的特產:布鞋
靖港古鎮的制鞋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清時期便有制鞋行業,但都是家庭婦女所做的手工布鞋,自產自用,只有少量出售。直到了民國27年,靖港才出現了私人老板合伙開設的一家名為“新美麗”的鞋廠,并開始用縫紉機加工鞋面,機制烤底,面料有毛絨尼、經線尼兩種。
新中國成立后,靖港有了上規模的制鞋廠,制鞋使用半機械化,后繼續進行設備更新,到1980年,首批“望江樓”牌塑底緞面繡花鞋面市,并進入法國市場,成了搶手俏貨。而機绱男橡筋布鞋則榮獲省優質產品證書。至1981年,廠房面積擴大到2179平方米,年產“望江樓”布鞋達70萬雙。曾在靖港開展過地下工作的王首道還親筆題寫了“湖南望江樓布鞋廠”廠名。時隔兩年,望江樓布鞋廠生產的注塑布鞋,因外觀秀美大方,既具民族特色又融入了歐式風韻,并且穿著松緊適度而一度暢銷全國,并銷往香港、英、美、法、日、德等地區和國家,享有很高的聲譽。“望江樓”布鞋曾給靖港古鎮帶來過光彩和較大的經濟效益,也給一個千年古鎮注入過無窮的活力。
猜你喜歡:
1.介紹靖港古鎮作文
靖港古鎮的介紹





上一篇:街子古鎮字庫塔的介紹
下一篇:游玩窯灣古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