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古鎮歷史
磁器口古鎮蘊含豐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和民間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征,被贊譽為“小重慶”?,F在,隨學習啦小編來看看磁器口古鎮歷史吧!
磁器口古鎮歷史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巖場,始于(998—1003年)宋真宗咸平年間,因為這里曾有一座白巖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宮后削發為僧。當他流落到巴渝一帶時,曾在白巖山上的寶輪寺隱匿長達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龍天子曾經隱居在此的事實而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白巖場也被改稱為龍隱鎮。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1918年,瓷器本地商紳集資在鎮中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遠銷蜀外。后來隨著工藝進步,瓷器品種增多,名氣也擴大了起來。龍隱鎮里,瓷器業最發達時有70多家。
民國時期,重慶成為陪都,因為水運方便,龍隱鎮成為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販干在磁器口開設分店收購貨物,輸出以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土碗土紙和特產煙絲等為大宗。據統計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有商號、貨棧和各種作坊達1670多家,攤販760多戶。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碼頭河壩中搭建起臨時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還有專業性的木竹街、鐵貨街、陶瓷街和豬市、米市,各有一地,各為其市。這些商人漸漸為龍隱鎮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緣由是這樣更貼切、順口。后來,因為“瓷”字與“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磁器口的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除大碼頭外,還有歷史悠久的4家絲廠,一家制呢廠,24兵工廠(現特鋼廠),25兵工廠(現嘉陵廠),都設有自己的貨運碼頭。碼頭上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行商坐商,批零量購,貨暢其流。大碼頭右側的豆芽灣,是米糧幫、木材幫、篾貨幫、煤炭幫的地盤。與碼頭河街相鄰的是鐵貨街、豬市、雞鴨蛋市和鹽市口。各行業的同業公會都有事務所,食品糕點業26家,棉紗布業20家,茶館酒館116家。
解放以后,磁器口繁華依舊,碼頭上從早到晚,過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譽為”小重慶“。這種繁榮,至今還深深地留在“老重慶”的腦海中。當年流傳一首民謠:“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萬盞明燈。”“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來上千只船上的船公劃著船向碼頭??俊?rdquo;“萬盞明燈”是指形容碼頭上商賈云集,入夜后各自點亮油壺、電石燈、汽燈,經江水一漾,亮光炅炅,如星辰閃爍。
1958年,碼頭移至漢渝路,磁器口過去水陸碼頭的集散地和中轉站的作用,逐漸消失。為了保存這片蘊藏豐厚歷史和文化的遺跡,政府采取培修和恢復明清建筑風格進行開發,將磁器口古鎮建設成為了民俗文化街區景點。1997年,重慶新發行的一套《最后的回憶》地方磁卡,與解放碑、通遠門、臨江門并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碼頭。
龍隱禪院 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發為僧來重慶,隱避于寶輪寺,天王殿墻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巖鎮”改名為“龍隱鎮”。龍隱鎮方圓三十余華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壩為界。
到20世紀初四川總督劉湘到磁器口,開辦了煉鋼廠、機修廠,成為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
在抗日戰爭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里任教,除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之外,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一邊品茶,一邊與茶客擺擺“龍門陣”,了解民情與社會。
磁器口鳳凰山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的美術家及美學家。
《紅巖》小說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跡。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都見過,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穿逗房子里,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這更增添了古鎮神秘色彩。
磁器口古鎮景區文化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古鎮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有古風猶存的茶館、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宮十八廟;有正氣凜然的紅巖志士抗戰遺址;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火龍表演,有工藝獨特、品種繁多的傳統旅游產品,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
千年磁器口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磁器口古鎮是沙磁文化發源之地,與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成都金牛(金牛壩)文化區、北碚文化區并列為中國大后方四大文化區之一。現磁器口古鎮開發了榨油、抽絲、制糖、捏面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磁器口廟會是古鎮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是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古鎮景觀,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歷史街區,其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海內外每年前來參觀、旅游的賓客達300余萬人次。
磁器口古鎮歷史相關文章:
2.磁器口推薦美食
5.川菜歷史典故
磁器口古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