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辯論的“伏擊”術
生活中辯論的“伏擊”術
伏擊是待敵人進入己方打擊范圍后,出其不意突然發起攻擊,重創或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下面是生活中辯論的“伏擊”術,希望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生活中辯論的“伏擊”術
一、等一步“伏擊”
論辯雙方勢均力敵,你貿然向辯敵發起沖擊,若對方不讓步,很可能會使論辯陷入無謂的拉鋸戰,造成兩敗俱傷。此時你若禮貌地與對方相持,不退不進,尋機設伏,專等對方的漏洞給予攻擊,往往可以一舉擊潰對方。
5·12汶川大地震后,一位美國朋友對發生在中國的這場大劫難深感同情,但把這場災難等同于美國的9·11。余秋雨覺得這位美國朋友的話不對頭,他們之間發生了這樣的論辯:
美:余先生,你們中國的5·12相當于我們美國的9·11啊!
余:是嗎?何以見得?
美:中國的5·12和美國的9·11都是人類的災難,它們也都振奮了民族精神,使國民達到了空前的團結。而且,這兩起災難同樣檢驗了國家應對大災大難的能力,使應對重大災難的應急機制更加完善。
余:還有呢?
美:這難道還不夠嗎?
余:當然不夠,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方面沒有提到呢。
美:還有什么?
余:5·12高于9·11。9·11事件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仇恨,此后戰爭爆發,生靈涂炭。而經歷了5·12的中國,憑著愛,喚起了13億中國人共赴災難,與此同時,還贏得各國政府和人民的無私援助。9·11是人為的災難,5·12純屬自然災難,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您說呢?
美:是不一樣。余先生高論。
美國朋友的“高論”,余秋雨不敢茍同,但并未立即反駁,而是采取“等一步”的方法,讓對方先陳述理由,待對方的觀點完全暴露之后,余秋雨乘虛“伏擊”,從另一面闡釋了5·12和9·11事件的不同,把美國朋友駁得心服口服,從而贏得了論辯。可見,論辯中如果你不想一開始就鋒芒畢露,有理有節地與辯敵相持,等一步,尋找機會打對方的“伏擊”,同樣可有效地擊敗辯敵,取得勝利。種戰術形式。在生活論辯中,如能夠巧妙地使用“伏擊”戰術,你的唇槍舌劍就會突顯出巨大的威力,往往可以扭轉戰局——
二、退一步“伏擊”
當你在論辯中處于弱勢時,硬碰硬很難壓住對方的“火力”不說,還會暴露自己的“火力點”,被對方各個擊破。此時,我們不妨先退一步去迎合和順應對方,尋機“伏擊”,待對方放松警惕后,你抓住漏洞,攻其不備,往往可以以弱勝強。
李老師到某銀行去取款,發現取款機前邊有不少人排隊,營業窗口人卻不多,就奔了營業窗口而去。幾分鐘之后,便輪到李老師了。他把儲蓄卡遞進窗口說:“我取2000元。”營業員冷冷地說:“對不起,取款不足5000元的,要到取款機去取。”李老師說:“我看您這里也不是很忙,我有急事,您就通融一下好嗎?”“不行,這是規定!”對方一口回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