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考試試卷 >

    廣州市2025屆高三第一學期12月份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時間: 澤慧0 分享

    高三調研考試對于學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自我評估機會,它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學習狀況,發(fā)現(xiàn)知識掌握上的不足之處,以便及時調整學習策略。下面是關于廣州市2025屆高三12月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州市2025屆高三第一學期12月份調研考試

    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甲骨卜辭記載,商王經常向臣屬的方國臨時派遣使者。這些使者除了統(tǒng)率方國軍隊和監(jiān)督方國外,到一定時間還要向商王匯報方國情況。這(  )

    A.表明商朝直接控制了方國

    B.促進了甲骨文的推廣使用

    C.說明商朝建立了官僚政治

    D.有利于商朝擴大政治勢力

    2.西周時期,“友”是指親兄弟或族兄弟;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友”用于指無血緣關系但交往密切、志趣相投的人,同時形成了以“信”為核心的交友之道,上述變化反映了(  )A.華夏認同觀念的形成

    B.社會流動的日益頻繁

    C.儒家思想成為了主流

    D.諸侯國之間平等交往

    3.漢初,賈誼一再指陳當時“本末舛逆”的局勢。后來,董仲舒通過闡釋《春秋》之義,肯定“強干弱枝,大本小末”的觀點。這反映了他們(  )

    A.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

    B.意圖修正郡國并行體制

    C.推崇重農抑商的政策

    D.尊奉黃老無為而治思想4.北魏前期,國家規(guī)定征收的田租數(shù)量是二十石,但國家經常要超過這一標準加征田租。孝文帝改革后,加征田租的做法明顯減少。這主要是因為(  )

    A.國家控制的戶口數(shù)量增加

    B.南北政權關系趨于和好

    C.孝文帝的漢文化修養(yǎng)深厚

    D.南方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

    5.南宋出現(xiàn)大量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如李唐的《晉文公復國圖》,表彰晉文公立志復國的精神;劉松年的《便橋圖》,描繪了唐太宗在便橋與頡利可汗訂盟退兵的歷史場景。文姬歸漢、昭君出塞也成為眾多畫家筆下的題材。與上述現(xiàn)象密切相關的是,南宋(  )

    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儒學復興運動的興起

    C.偏安半壁的局面

    D.尚武輕文的社會風氣

    6.康熙年間,宮廷內不僅在指定的房間配有化學制藥用的工具和器皿,還為合藥、蒸露、貯存西洋藥物專建露房。據此可知,當時(  )

    A.西法制藥臨床應用的效果良好 B.儒家經世致用思想得到廣泛認同

    C.開放包容態(tài)度促進中西醫(yī)結合 D.西方科技知識在一定范圍內傳播

    7.據史料記載,19世紀中期,天京城“買賣街極多做洋槍鋪戶,佛蘭西人城內甚多,俱穿長毛服飾,攜帶洋槍及各種槍械在彼消(銷)售”。這一現(xiàn)象(  )

    A.說明了太平天國依賴西方武器 B.開啟了中西方的貿易往來

    C.反映了西方列強同情中國革命 D.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嘗試

    8.下表為1925年3月1日各大城市銀元與銅元兌換率比較情況,由此可推知(  )

    城市

    1銀元兌銅元數(shù)

    城市

    1銀元兌銅元數(shù)

    城市

    1銀元兌銅元數(shù)

    上海

    217.0

    漢口

    264.0

    北京

    284.0

    煙臺

    242.4

    寧波

    204.0

    福州

    205.0

    杭州

    197.0

    蘇州

    210.0

    南昌

    199.2

    南京

    227.4

    天津

    280.0

    沈陽

    229.0

    ——據《中國近代農業(yè)史資料》第二輯

    A.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受阻

    B.北京商品經濟最發(fā)達

    C.幣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D.地區(qū)間經濟聯(lián)系密切

    9.1944年,《新華日報》刊登了太行區(qū)李來成家作為“新式家庭”,提倡民主家風、制訂生產節(jié)約計劃與建立相關激勵機制,生產成績顯著的事跡。后來該事跡被改編為秧歌劇,影響很大,推動更多新式家庭誕生。由此可知,新式家庭(  )

    A.體現(xiàn)了“三三制”的落實

    B.反映了計劃經濟的實施

    C.加速了土地革命的推行

    D.適應大生產運動的需要

    10.20世紀50年代,山西農村地區(qū)流傳著一首民謠:

    張大伯笑嘻嘻,開言他就把話提;

    新式步犁好家具,犁的深來犁的細,

    我老漢活了五十幾,今年初用這東西。

    不是入了農業(yè)社,個人哪能買得起?

    ……共產黨毛主席,專為人民謀福利。

    號召咱們組織起,將來使用拖拉機。

    此民謠反映了(  )

    A.生產方式的變化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國民經濟的調整

    D.農業(yè)機械化的實現(xiàn)

    11.1984年,全國第一個燈光夜市——西湖路燈光夜市在廣州耀然登場。各地商家踴躍入市,外國商人慕名而來,最興盛時有上千個檔口。人們拿著國家之前配發(fā)的糧票去兌換各種小物品,比如塑料盆、塑料桶等。這反映了(  )

    A.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

    B.單一所有制結構被突破

    C.對外開放取得了新的成就

    D.企業(yè)經營自主權的擴大

    12.約公元前2042年,一份蘇美爾的賬目記錄了一位官員的收支情況,該賬目采用六十進制計數(shù)法。收入部分是從溫馬省政府收到的白銀數(shù)量,支出部分是為溫馬省采購的動物油和銅的數(shù)量以及支出總額。作為直接證據,該賬目可用于研究(  )

    A.兩河流域農民的負擔

    B.蘇美爾地區(qū)金屬鑄幣水平

    C.蘇美爾人的國家治理

    D.北非地區(qū)的科技發(fā)展狀況

    13.1714年,英國議會提供豐厚的獎勵以尋找精準測量經度的方法。1759年,約翰·哈里森制作的航海鐘證實了“鐘表法”測算經度的精確度和可行性,且可以隨身攜帶。該航海鐘的發(fā)明(  )

    A.推動了歐洲近代科學的興起

    B.受益于工業(yè)革命的技術革新

    C.基于英國海外殖民擴張需要

    D.表明了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14.19世紀末期,歐洲民眾要求進一步改善社會生活,勞工運動、婦女運動、合作運動等社會運動廣泛發(fā)展;與此同時,歐洲重要的工業(yè)國家都開始實施一系列社會立法,如勞動組合法和國民保險法等。這表明上述國家(  )

    A.社會管理職能擴大

    B.常任文官制度出現(xiàn)

    C.福利國家制度建立

    D.社會主義運動興起

    15.二戰(zhàn)后,埃及史學家艾哈邁德指出,大量外國金融資本的涌入使埃及受制于資本市場和歐洲政治,英國借此殖民埃及并建立了自己的壟斷體系;埃及經濟學家拉希德強調科學技術是塑造埃及歷史的主要力量,認為只有遵循上層制定的計劃、集體化和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的綱領才能保證國家的發(fā)展。他們的觀點(  )

    A.肯定了杜魯門主義

    B.推動埃及踐行蘇聯(lián)模式

    C.符合不結盟的原則

    D.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16.1961—1964年,紐約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將近20萬套,此后保障性住房年均增長量可達3.5萬套左右;70年代后,新建公共住房數(shù)量逐漸下降,公共住房政策逐漸停止。這一轉變(  )

    A.反映了美國經濟進入戰(zhàn)后黃金時代 B.有利于保持社會總體穩(wěn)定

    C.體現(xiàn)了政府適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D.延緩了經濟危機爆發(fā)周期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明清以來,江南地區(qū)以其“枕江負海”的優(yōu)勢,成為“海陸之饒”和“江海之利”的象征。時人觀念中的江南地區(qū)不僅包括浙江、江蘇等核心地帶,還涵蓋了江西、湖廣、福建等經濟腹地。江南地區(qū)各省形成內部貿易市場體系,江西、福建等地的茶葉、煙草、蔗糖等商品,紛紛匯集杭州等地,吸引了徽商、閔商等前來購貨,并通過港口將商品銷往海外。江南也是絲綢、棉布、瓷器等大宗商品的主要產地,幾乎壟斷了這些產品的生產。有學者因此提出了“海洋江南”的概念。

    江南與海洋的互動發(fā)展推動了其經濟、社會、文化的“向海性”發(fā)展,江南在“海上絲綢之路”和早期貿易全球化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對王朝統(tǒng)治產生了深遠影響。

    ——摘編自曲金良、朱雄《“海洋江南”:海洋史視野下明代江南經濟的“向海”特性》等

    (1)根據材料,概括“海洋江南”的內涵。(6分)

    (2)結合材料,分析江南地區(qū)的“向海”特性對明朝統(tǒng)治的影響。(6分)

    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廣州市2025屆高三第一學期12月份調研考試歷史試題

    法國城鄉(xiāng)人口變化情況圖

    材料二 1945至1975年,是法國歷史上發(fā)展最快的一個時期,被稱為“光輝30年”。下表是這一時期主要的鄉(xiāng)村政策。

    名稱

    年份

    規(guī)劃中的相關內容

    莫內計劃

    1947—1952

    更新農用機械,推進農業(yè)機械化和農業(yè)科技

    第二個國家計劃

    1954—1957

    推動鄉(xiāng)村勞動力從農業(yè)部門向工業(yè)部門轉移

    鄉(xiāng)村行動區(qū)

    1960

    為鄉(xiāng)村設施建設提供貸款,支持鄉(xiāng)村小型工業(yè)

    農業(yè)指導補充法

    1962

    建立農業(yè)結構行動基金;為農民提供退休養(yǎng)老金;開展鄉(xiāng)村青年培訓,建立生產合作組織

    區(qū)域自然公園

    1967

    保護自然空間,維持生態(tài)保護和休閑之間的平衡

    土地占用規(guī)劃

    1970

    明確土地的各功能區(qū),避免城鎮(zhèn)空間的無序開發(fā)

    中部山區(qū)規(guī)劃

    1975

    為發(fā)展中部山區(qū)而制定的規(guī)劃(以農業(yè)為主,兼顧山區(qū))

    ——以上均摘編自湯爽爽、馮建喜《法國快速城市化時期的鄉(xiāng)村政策演變與鄉(xiāng)村功能拓展》

    (1)結合材料一,指出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法國城鄉(xiāng)人口變化的趨勢,概括影響城鄉(xiāng)人口變化的因素。(6分)

    (2)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法國“光輝30年”時期鄉(xiāng)村政策的理解。(8分)

    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有學者認為,如果以1865年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為代表的現(xiàn)代機器工業(yè)興辦作為本國工業(yè)化的起點,以1978年比較獨立完整工業(yè)體系的基本建成作為階段性的終點,在中國工業(yè)化的世紀歷程中,共走過了四個相互不同且前后交錯的階段,構成了百年中國工業(yè)化之路的四個階梯。

    階段

    階梯

    19世紀下半葉

    缺乏工業(yè)化戰(zhàn)略規(guī)劃下的不完整移植與有選擇仿效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中期

    自由市場模式下以輕工業(yè)為主的工業(yè)體系

    20世紀30—40年代

    后發(fā)國家標準模式下向國有重化工業(yè)體系的轉變

    20世紀50—70年代

    后發(fā)追趕型國家大推進模式下的完整工業(yè)體系建設

    ——摘編自方書生《百年中國工業(yè)化之路的四個階梯》

    運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史實,對材料中一個或多個階段的觀點進行論證,也可以對該觀點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808年,英國駐巴格達官員里奇考察了古巴比倫遺址,并于1815年出版《巴比倫遺跡日記》,由此兩河流域考古在歐洲引發(fā)巨大關注。當時,歐洲國家出現(xiàn)了“外交家兼考古學家”這一種所謂的新職業(yè)。1843—1845年,法國駐摩蘇爾領事在霍爾薩巴德(今伊拉克北部)發(fā)掘出土的文物幫助盧浮宮建立了第一批亞述收藏。1845年,英國駐伊斯坦布爾大使館隨員發(fā)掘了亞述巴尼拔、尼姆魯?shù)碌冗z址,為大英博物館收集了亞述浮雕和泥板文書。在上述一系列考古發(fā)掘基礎上,楔形文字系統(tǒng)被成功破譯,開啟了一門新的學問——亞述學。

    ——摘編自艾仁貴《從文明遺產中尋求國家認同》

    材料二:中國國際合作援外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簡表(部分)

    類別

    項目例舉

    聯(lián)合考古

    印度西南沿海古代港口與城址(2014)。(該地發(fā)掘的中國陶瓷與錢幣類型、數(shù)量遠多于世界其他地區(qū))

    歷史古跡保護修復

    蒙古國古建筑興仁寺和夏宮(1957)、柬埔寨吳哥古跡(1997)、烏茲別克斯坦希瓦古城(2015)

    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與管理

    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lián)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14)。該遺產項目的線路跨度近5000公里,涉及時間早至公元前2世紀

    博物館展覽交流

    中國9家博物館接力展出在戰(zhàn)火中得以保存的阿富汗珍貴文物(2017—2020)

    ——摘編自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報告(2021—2022)》等

    (1)結合材料一,評析英法在兩河流域的考古活動。(6分)

    (2)結合材料二,選擇一個文化遺產保護合作項目,就此合作項目的背景和意義加以說明。(要求:史論結合、表述成文)(8分)

    廣州市2025屆高三第一學期12月份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A

    C

    D

    D

    A

    D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A

    D

    C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1)內涵:江南地區(qū)背靠大海,有優(yōu)越的江海地理位置;江南地區(qū)有廣闊經濟腹地,內部貿易市場與海外貿易市場相聯(lián)系;江南地區(qū)是海外貿易商品的主要產地。(每點2分,共6分)

    (2)促進江南商品經濟發(fā)展,使江南地區(qū)成為國家財賦的中心;促進商人經濟地位提升,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海外大量白銀流入江南,推進了明朝白銀貨幣化進程,進而推動賦稅制度改革。(每點2分,共6分)

    18. (1)趨勢:鄉(xiāng)村人口下降;城市人口上升。(每點1分,共2分)

    因素: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進步;國家政策的調整;交通和基礎設施的改善等。(每點1分,共4分)

    (2)理解:(是什么)這一時期法國的鄉(xiāng)村政策覆蓋面廣;注重發(fā)展生產力和保護自然相結合;呈現(xiàn)出階段性、多樣性特點;與國內外形勢緊密相關;屬于國家干預經濟政策。

    (為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法國城市化迅速發(fā)展,鄉(xiāng)村發(fā)展遇到困難,需要政府對鄉(xiāng)村發(fā)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通過立法和制定經濟計劃等手段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怎么樣)法國光輝三十年時期的鄉(xiāng)村政策促進了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縮小了城鄉(xiāng)差距;拓展了,鄉(xiāng)村功能;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法國戰(zhàn)后,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19.示例一(對一個階段的觀點進行論證)

    我認同學者認為20世紀30—40年代,中國工業(yè)化是“后發(fā)國家標準模式下向國有重化工業(yè)體系的轉變”的觀點。

    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20世紀30年代以前,中國工業(yè)在自由市場模式中,主要發(fā)展輕工業(yè)。20世紀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進行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通過頒布法規(guī)和制定政策等發(fā)展重化工業(yè)。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統(tǒng)制經濟模式下,中國工業(yè)化迅速走上國家主導的模式,以西南地區(qū)為中心的后方推動著工業(yè)結構向重工業(yè)化的方向轉變。但由于時局影響,國民政府未能找到切合當時本國國情的后發(fā)國家標準模式下的工業(yè)化路徑和方案。

    綜上所述,這一時期的工業(yè)化在時局的影響和國家的主導下向重化工業(yè)體系轉變。

    示例二(對多個階段的觀點進行論證)

    我認同學者提出的“百年中國工業(yè)化共走過了四個相互不同且前后交錯的階段”的觀點。

    19世紀下半葉,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洋務派學習西方,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企業(yè),意圖挽救清朝統(tǒng)治,中國工業(yè)化起步。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當時工業(yè)化缺乏工業(yè)化戰(zhàn)略規(guī)劃。

    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中期,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由于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在沒有國家干預的自由市場模式中,主要發(fā)展輕工業(yè)。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統(tǒng)制經濟模式下,以西南地區(qū)為中心的后方推動著工業(yè)結構向重工業(yè)化的方向轉變,但由于時局影響,國民政府未能找到切合當時本國國情的工業(yè)化路徑和方案。

    新中國成立后,一五計劃實施,初步建立起重工業(yè)的基礎。我國的工業(yè)在國家的主導下,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基礎工業(yè)體系。

    綜上所述,中國的工業(yè)化歷程曲折,只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示例三(對觀點進行補充)

    我認為20世紀50—70年代中國的工業(yè)化應再細化為四個階段。

    1949—1957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施一五計劃,初步建立了國家工業(yè)化的基本框架。

    1958—1965年:中國工業(yè)化進程經歷了“大躍進”運動,嘗試通過群眾運動的方式加速工業(yè)化進程,但由于政策失誤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經濟嚴重困難,隨后進入了調整時期。

    1966—1976年:中國工業(yè)化進程受到政治運動的嚴重影響,許多工業(yè)項目被迫中斷或放緩。盡管如此,一些重要的工業(yè)項目仍然取得了進展。

    1977—1978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開始對工業(yè)化政策進行調整,重視經濟建設和工業(yè)化發(fā)展,為改革開放后的工業(yè)化加速發(fā)展做了準備。

    綜上所述,新中國成立后的工業(yè)化隨著時局的變化經歷曲折發(fā)展,應再細化為上述四個階段。

    示例四(提出新觀點)

    我認為,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工業(yè)化之路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9世紀下半葉到1911年:工業(yè)化的起步和初步發(fā)展階段。洋務運動以“自強”為口號,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標志著近代化的起步。清末新政頒布了鼓勵實業(yè)的措施,促進了工業(yè)化的發(fā)展。

    1912年到1949年:局部工業(yè)化階段。清政府被推翻,北洋政府頒布政策法規(guī),鼓勵創(chuàng)辦實業(yè),國民政府進行了一些工業(yè)化嘗試,如“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等,促進工業(yè)化發(fā)展。但由于時局的限制,該時期工業(yè)化未能全面。

    1949年至1978年:全面工業(yè)化階段。建國初期,一五計劃的實施,初步建立了國家工業(yè)化的基本框架,隨后在國家的主導下形成比較完整的基礎工業(yè)體系。

    綜上所述,中國的工業(yè)化歷程曲折,只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評分標準:觀點2分,論述8分,結論2分)

    20.(1)英法利用職權對兩河流域文化遺產進行發(fā)掘,是一種帶有殖民主義性質的考古活動。這些活動或盜取或破壞了當?shù)氐臍v史遺存。這些活動客觀上促進對古代西亞文明的研究。(6分)

    (2)答案示例

    聯(lián)合考古示例

    印度西南沿海港口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遺址;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下,我國考古工作者積極與印度進行聯(lián)合考古。(4分)

    這一合作助力了絲綢之路遺產保護與發(fā)展利于探究亞洲文明脈絡;架起亞洲民心相通的橋梁。(4分)

    古跡保護修復示例

    中烏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希瓦古城建筑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極高;中國西北與烏遺產在氣候、地理位置上具有相似性;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下,中國敦煌考古與修復工作經驗與技術可以為其作為借鑒。(4分)

    這一合作助力了絲綢之路遺產保護與發(fā)展,利于探究亞洲文明脈絡;架起亞洲民心相通的橋梁。(4分)

    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與管理示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積極參加亞洲文明價值闡釋;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下,絲綢之路跨國保護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4分)

    絲綢之路:長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網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了多種文明地帶,展開了東西方之間持續(xù)而廣泛的商貿與文化等交流活動。是廣泛的人類文明與文化交流對話的

    杰出范例。這些合作揭示了亞洲重要文化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向世界闡釋、傳播、展示了亞洲文化之美。(4分)

    博物館展覽交流示例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亞洲文明互鑒;阿富汗文物在戰(zhàn)亂中損毀嚴重,得以保存的文物需要得到保護,中國與阿富汗攜手保護文物共守絲路文明。(4分)展覽對推進兩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推動中阿和平友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有助于世人了解古代中亞文明;增進了亞洲文明間的相互了解。(4分)

    高三歷史提分技巧有哪些

    第一,興趣第一-保持對歷史研究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發(fā)現(xiàn)歷史難學,把學習歷史看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他只會被動地完成老師分配給他的任務,而不是主動學習。事實上,歷史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想象歷史悠久燦爛的文明,古今中外英雄傳說,壯麗的歷史事件本身就讓人有無限的遐想。

    第二,方法為主

    1。閱讀歷史教科書。閱讀歷史教科書需要“閱讀”目錄、介紹、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問題和年表。首先,在理解各章節(jié)和程序及其內部聯(lián)系的基礎上,明確本章要討論的問題和要討論的方面。其次,根據教材,從各個方面分析和總結了幾點,包括每一點所包含的基本知識,并用簡潔的語言來表達。第三,找出書中的核心詞和關鍵詞,明確哪些必須記住,并標出,以加強記憶。

    2.上課時注意聽,課后多記住,記住一些歷史時期的背景。要了解一個歷史事件,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才能了解其意義、作用、影響等,從而了解歷史事件的記憶。閱讀更多的歷史書籍可以幫助你理解歷史文本以及拓寬你的知識。

    高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

    材料分析題是高考歷史中另一種常見的題型,它要求學生根據給定的歷史材料進行分析和解答。這類題目不僅考查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注重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認真閱讀材料

    在解答歷史材料分析題時,高考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和關鍵信息。同時,還要注意材料中的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以及材料間的邏輯關系。

    示例:某題提供了一段關于清朝末年社會變革的材料,要求學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響。學生需要仔細閱讀材料,理解清朝末年社會變革的背景和動因,以及這些變革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2、提取關鍵信息

    從材料中提取與問題相關的關鍵信息是解答材料分析題的重要步驟。學生需要學會捕捉材料中的轉折點、關聯(lián)詞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內涵和外延。

    示例:某題提供了一段關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材料,要求高考學生分析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作用。學生需要從材料中提取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中的具體行動和貢獻,以及這些行動對抗戰(zhàn)勝利的意義。

    3、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在解答高考歷史材料分析題時,學生還需要將材料中的信息與所學知識相結合,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這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歷史知識基礎,并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示例:在分析某個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革時,學生需要結合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來全面理解變革的背景、過程和影響。這樣不僅能夠更準確地解答問題,還能夠展現(xiàn)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3112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性久久久com| 亚洲激情第二页|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基地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女让张开腿让男人桶视频| 人妻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 爱情鸟免费论坛二|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美女扒开胸露出奶乳免费视频| 女人扒下裤让男人桶到爽|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深夜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国色天香社区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干天天射|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色片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网站你懂得|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差|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m| 爽好大快深点一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一级毛片不卡免费看老司机|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四虎网站1515hh四虎|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