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申論副省練習試題及解析(2)
(1)黨委領導。把握方向,堅持正確價值和輿論導向;制定方針,明確目標,把控全局。
(2)政府負責。落實方針,制定政策;理順機制,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執行到位;協調關系,搭建平臺,創造機會,增強溝通。
(3)社會協同。要化解自身矛盾,抑制問題發生;配合政府,協助管理。
(4)公眾參與。自覺自省,主動參與;提升社會責任感,關心社會發展。
(三)答案提示
1.(1)朝令夕改,失信于民。程序不完善,步驟不合理,沒有事先征詢群眾意見;制定政策缺少規劃,論證不嚴密;缺少主見,溝通能力不強。
(2)政策不完善,落實不到位。政策制定考慮不周全,不符合實際;一刀切,沒有照顧群眾需求;執行力差,落實不徹底。
(3)執政觀念不正確,唯利是圖。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執法產業化,以權代法;群眾觀念落后,缺少教育引導。
2.(1)利用“一網”收集信息。組織社區收集信息;收集網絡信息;實地調查收集信息。
(2)借助“兩庫”查閱資料。查閱垃圾處理場資料;查明組織者情況;調集決策庫,找出處理方法。
(3)研判預警,責任到人。綜合分析資料,對事態走向、發展規律進行預測;通知相關部門采取措施。
(4)科學決策,果斷行動。事件定性:事件是因超負荷運作、天氣變化、政府工作失誤造成的群體性事件,是人民內部矛盾;通過網絡媒體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加大投入,搬遷場地,補償居民。
(5)厘清責任,獎罰分明。問責責任人,完善考核制度;對工作表現突出的人進行獎勵。
(四)答案提示
(1)在加工、流通、銷售、標準制定、監管、執法方面均存在問題。
(2)具體有:摻假制假、過量使用保鮮劑、標識不清、標準滯后、種類繁多、檢測水平低、方法單一、監督依賴媒體、政出多頭、人力不足、素質低下,資源利用率低。
(3)對策:
①開展專項行動,對黑工廠進行集中整治;
②深入基層,做好基礎工作,從源頭上做好工作;
③加強合作,關口前移,及早處理問題;
④協調利益,保護合法利益,注重社會效益;
⑤提高、統一標準,建立市場準入制度;
⑥改革機制,確定主管部門,充分利用資源;
⑦加大投入,提高技術水平,提升執法者素質;
⑧發動社會力量,利用媒體、群眾力量共同監控。
(五)參考范文
論如何在制度設計中體現科學性和有效性
我國經濟社會在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快速發展進程中,大量新事物和社會問題不斷涌現,矛盾凸顯。這些新情況使社會管理工作量倍增,管理難度加大。這需要更加科學地設計和安排各類社會管理制度,才能保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
要在制度設計中體現科學性、有效性,從而全面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堅持原則,把握方向,掌控全局,全面系統,立足長遠是根本要求。
政府和社會組織在設計任何制度時都要以服務人民、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決抵制以部門利益支配立法,將立法作為強化部門權力和利益之工具的“部門本位”傾向。在部門利益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要以人民利益為先。要綜合考慮社會系統全局,調控好、監督好、協調好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和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要始終以發揚民主為原則,以推動社會和諧長遠發展為最終目的。
——深入調查,實事求是,聯系群眾,發揚民主,群策群力是根本方法。
在制度設計時,要深入調查,實事求是。要對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評估,對制度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周全考慮,要做到因時制宜、因事制宜,符合實際情況。還要充分考慮到制度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制度與制度之間的協調統一,保證制度的長期性、根本性、全局性和穩定性。
同時,要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要善于征詢專家建議,聆聽群眾意見,集各方智慧,群策群力。面對利益分化,階層多樣化等復雜的社會現狀,只有公眾參與制定公共政策,政策符合大多數公眾的民意和利益,制度執行過程才能較為順暢。
——堅決果斷,執行有力,充分溝通,減少阻力,加強監督是根本保障。
制度是要靠執行來落實的。如果制度執行不力,不能形成常態,就會形同虛設,流于形式。例如,《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因沒有涉及處罰細則和執法主體,導致制度根本落實不了。而《道路交通安全法》,因明確了醉酒駕車的處罰標準,使得各省市交警部門執法力度極強,大大減少了醉駕事故。因此,制度設計要責任到人,賞罰分明,加強執行力度。
另一方面,要加強各部門的協作以及其與群眾的溝通,及時跟進制度的執行情況,不斷反饋和調整,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制度的各個細節。只有通過有效的協調溝通,減少阻力,同時加強監督,才能保證制度執行到位、不變質、不走樣。
總體看來,明確制度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設計全面系統,執行果斷有力,保障有力,才能保證制度設計科學,執行有效;才能確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促進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