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考試網>學歷類考試>高考頻道>高考科目>高考語文>

    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調研卷語文第四模擬

    時間: 劉惠25 分享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高考復習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不可半途而廢。高考加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調研卷語文第四模擬,僅供大家參考!

      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調研卷語文第四模擬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題。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祭祖是一個極為重要且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

      中國人祭祖的歷史十分悠久。最初,人們對于夢和死亡現象非常困惑,試圖給予合理的解釋,于是人類發明了靈魂的概念,并認為,靈魂是獨立的,會在人睡覺或出神時離開身體,當人死了就會永遠離開身體。亡人的肉身會腐爛消失,但靈魂一直存在。應如何對待這些神秘且不死的靈魂呢?人們的選擇是舉行祭祀。

      到目前為止,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祭祀行為是甲骨文中有關祖先祭祀的記載,如“報”“又”“歲”等。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為了祈福求吉而舉行的。在殷人的頭腦中,祖先是令人恐懼的死者,這些人經常制造各種災禍。為了防止祖先作祟,他們定期舉行祭祀活動,通過奉獻犧牲的方式取悅祖先等神靈,祈求祝福。這和《說文解字》對“祭”的解釋相符合:“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

      商時期的祭祖行為具有濃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到了周代,祭祖禮儀增加了鞏固國家統治的政治含義。從社會結構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會。周王自稱天子,是“大宗”,同姓諸侯尊其為大宗子。這種宗法關系直接體現在宗廟設置上。《禮記·王制》謂“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于寢。”通過禮制嚴格限定不同身份群體的廟數差異,彰顯了他們的社會等級差異。周代創制的宗廟體制沒有被后世延續,但祭祖的文化傳統卻經久不衰,成為維系家族人倫關系、鞏固國家統治的重要憑據。

      到了漢代,漢儒將孝道思想和祭祖禮儀結合了起來。漢儒找到了中國人祭祖的本源——孝,并進行了深度的理論闡發。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孝成為漢王朝治國的重要思想根基。漢朝通過優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誦讀《孝經》等方式,將孝文化提升為穩固國家政治統治的高度。同時,漢代統治者將孝道推廣到政治、經濟、教育等社會各個層面,并形成了以家族倫理為核心,逐步向社會倫理和政治倫理擴展的孝文化。

      漢代以后,祭祖禮儀追尋著以孝為核心的價值取向,長期活躍在人們的節日禮儀生活中。但在傳統社會,禮被認為是區分社會等級身份的工具。根據“禮不下庶人”的古禮規定,庶民長期被排斥在國家禮儀制度之外。在祭祖禮儀方面,先秦至隋唐時期,祭祖禮儀長期是貴族的特權,庶民祭祖行為被排斥在國家禮制范疇之外,只能以民間習俗的方式延續著。這種兩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現了轉機,當時受科舉制度推行引起了社會階層結構的調整,士庶階層的界限被打破,祭祖禮儀變成不同階層共享的文化權利。

      中國祭祖禮儀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朱熹《家禮》的出現,它深刻改變了祭祖禮儀發展的歷史軌跡和形態面貌。《家禮》是朱熹編寫的冠、婚、喪、祭四禮指南。朱熹考慮到人們舉行祭禮時可能遇到的諸多難處,認為不用拘泥于繁瑣的禮儀要求。為了保證可操作性,朱熹對傳統祭禮進行了提煉,按照祭祀時間、地點、人物、器物、儀節五個主要方面制定了祭禮基本模式。這個模式成為宋明以來中國人舉行祭祖禮儀的標準范式。

      (摘編自《祭祖禮儀的文化傳統》,作者邵鳳麗)

      1.下列關于中國祭祖禮儀發展過程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于夢和死亡現象的困惑促使人們去思考,于是發明了靈魂的概念;出于對靈魂的敬畏,人們舉行了祭祀活動,這是祭祖的源頭。

      B. 宋代是祭祖儀式發展的重要階段:一是不同階層的人們都享有祭祖的權利,二是形成了祭禮的基本模式。這兩者和朱熹的貢獻密切相關。

      C.到了漢代,祭祖禮儀和孝道思想結合了起來。漢儒找到了中國人祭祖的本源——孝,并完善了相關理論,對祭祖的價值取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D.商王朝祭祖的目的是祈福求吉,其祭祖行為具有濃厚的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色彩;而周代的祭祖則含有鞏固國家統治的政治含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周代,宗廟設置體現了周天子和同姓諸侯之間的宗法關系,因為就社會結構而言,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會。

      B.《說文解字》對“祭”的解釋是用手持肉,獻給神靈。商朝人舉行祭祀活動時的“祭”的含義和這個解釋一致。

      C. 朱熹《家禮》的出現對中國祭祖禮儀的發展意義深遠,它深刻改變了祭祖禮儀發展的歷史軌跡和形態面貌。

      D.漢朝通過優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誦讀《孝經》等多種方式弘揚孝文化,其目的是鞏固國家政治統治。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祭祖已經成為我國一個極為重要而且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舉行祭祖禮儀可以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B.在周代,人們的社會等級不同,其所擁有的廟數也不相同,如:天子有七廟,諸侯有五廟,大夫有三廟,士有一廟。

      C.很長一段時間,祭祖禮儀是貴族的特權,庶民不能進行祭祖,這是因為禮在當時被認為是區分社會等級身份的工具。

      D.據現有的文獻資料,我國最早的祭祀行為是甲骨文中有關祖先祭祀的記載,“報”“又”“歲”等是當時的祭祀性文字。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徙處安陵。高后時,盎嘗為呂祿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噲任盎為中郎。

      絳侯①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目送之。袁盎進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莊,丞相益畏。已而絳侯望袁盎曰:“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毀我!”盎遂不謝。

      及絳侯免相之國,國人上書告以為反,征系清室,宗室諸公莫敢為言,唯袁盎明絳侯無罪。絳侯得釋,盎頗有力。絳侯乃大與盎結交。

      袁盎常引大體慷慨。宦者趙同以數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種為常侍騎,持節夾乘,說盎曰:“君與斗,廷辱之,使其毀不用。”孝文帝出,趙同參乘,袁盎伏車前曰:“臣聞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余人載!”于是上笑,下趙同。趙同泣下車。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從。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長布席,袁盎引卻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說曰:“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適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不見‘人彘’乎?”于是上乃說,召語慎夫人。慎夫人賜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為隴西都尉。

      節選自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

      ①絳侯:即周勃,劉邦的開國大臣。②上林:秦漢時皇家獵場。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是時/絳侯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孝文帝即漢文帝,“孝文”是謚號。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貴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據其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所給予的稱號,用來褒揚死者,如齊宣王的“宣”,周厲王的“厲”。

      B.舍人,本指官名,私門之官。通常指門客,戰國及漢初王公貴族常養一些食客,這些食客及親近左右通稱舍人,后來也用來俗稱顯貴子弟。

      C.諫,主要指規勸君主、尊長,對其言行提出批評或勸告,使改正錯誤。從春秋時齊桓公開始,我國歷代統治者都設有諫官,如漢朝的“諫大夫”, “諫議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遺均是諫官。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向君主提意見。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宮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眾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寢宮多位于后宮正中央,因此皇后寢宮可稱為正宮或中宮。中宮、正宮也就成了皇后的別稱。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袁盎出身卑微,父親曾當過強盜,呂后掌權時,他還是寄身呂祿門下的家臣,孝文帝時靠哥哥保任他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諫,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說周勃的壞話,要文帝堅守君臣禮節,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無辜下獄時,他又替周勃辯說,使周勃因而獲釋,兩人又成了好朋友。

      C.孝文帝一次帶著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獵,舉行皇家宴會,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氣,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惱怒,起身進入內室。后來經袁盎解釋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諒了他。

      D.袁盎有些行為可以說公私兼顧。宦官趙同受文帝寵幸,因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對他也頭痛。于是找機會當面羞辱了趙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禮的規矩,只能笑一笑,讓趙同下車。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已而絳侯望袁盎曰:“吾與而兄善,今兒廷毀我!”盎遂不謝。

      (2)臣聞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余人載!

      (二)古代詩歌閱讀(10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帶雨痕。

      新水亂侵青草路,殘煙猶傍綠楊村。

      胡人羊馬休南牧,漢將旌旗在北門。

      行子①喜聞無戰伐,閑看游騎獵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8.(5分)詩歌頷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做簡要賞析。

      9.(5分)請簡要賞析最后兩句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遙游》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論語•衛靈公》中強調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劌論戰》中寫曹劌戰中詳察敵情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11)、四(12)兩題中選定其中一題作答。注意:作答時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號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選定題目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題目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個題目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馮五爺

      馮驥才

      馮五爺是浙江寧波人。馮家出兩種人,一經商,一念書。馮家人聰明,腦袋瓜賽粵人翁伍章【注】雕刻的象牙球,一層套一層,每層一花樣。所以馮家人經商的成巨富,念書的當文豪做大官。馮五爺這一輩五男二女,他排行末尾。幾位兄長遠在上海天津開廠經商,早早的成家立業,站住腳跟。惟獨馮五爺在家啃書本。他人長得賽條江鯽,骨細如魚刺,肉嫩如魚肚,不是賺錢發財的長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過的書,你讀上句,他背下句,這能耐據說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至于他出口成章,落筆生花,無人不服。都說這一輩馮家的出息都在這五爺身上了。

      馮五爺二十五,父母入土,他賣房地、攜家帶口來到天津衛,為的是投兄靠友,謀一條通天路。

      他心氣高,可天津衛是商埠,毛筆是用來記帳的,沒人看書,自然也沒人瞧得起念書的。比方說,地上有黃金也有書本,您撿哪樣?別人發財,馮五爺眼熱,腦筋一歪,決意下海做買賣。但此道他一竅不通,干哪行呢?

      中國人想賺錢,第一個念頭便是開飯館。民以食為天,民為食花錢;一天三頓飯,不吃腿就軟,錢都給了飯館老板。天津的錢又都在商人手里,商界的往來大半在飯桌上。再說,天津產鹽,吃菜口重,寧波菜咸,正合口味。于是馮五爺拿定主意,開個寧波風味的館子,便在馬家口的鬧市里,選址蓋房,取名“狀元樓”。擇個吉日,升匾掛彩,燃鞭放炮,飯館開張了。馮五爺身穿藏藍暗花大褂,胸前晃著一條純金表鏈,中印分頭,滿頭抹油,地道的老板打扮,站在大廳迎賓迎客,應付八方。念書的人,講究禮節,談吐又好,很得人緣。再說,狀元樓是天津衛獨一家寧波館,海魚河蝦都是天津人解饞的食品,在寧波廚子手里一做,比活魚活蝦還鮮。故此開張以來,天天坐滿堂,晚上一頓還得“翻臺”,然而賺錢并不多。馮五爺納悶,天天一把把銀錢,賽一群群鳥飛進來,都落到哪兒去了?往后再瞧帳,喲,反倒出了赤字!

      一日,一個打寧波幫工來的小伙計,抖著膽子告訴他,廚房里的雞鴨魚肉,進到客人嘴里的有限,大多給廚子伙計們截墻扔出去,外邊有人接應。狀元樓有多少錢經得住天天往外扔?

      馮五爺盛怒之后,心想自己嘛腦袋,《二十四史》背得滾瓜爛熟,能拿這幫端盤子炒菜的沒轍?這就開刀了。除去那個打寧波老家帶來的胖廚子沒動,其余伙計全轟走,斬草除根換一撥人,還在后院墻頭安裝電網,以為從此相安無事,可帳上仍是赤字,怎么回事?

      又一日,住在狀元樓鄰近一位婆子,咬耳朵對他說,每天后晌,垃圾車一到,一搖鈴鐺,打狀元樓里抬出的七八個土箱子,只有上邊薄薄一層是垃圾,下邊全是鐵皮罐頭、整袋咸魚、好酒好煙。原來內外勾結,用這法兒把東西弄走。這不等于拿土箱子每天往外抬錢嗎?馮五爺趕在一個后晌倒垃圾的時候,上前一查,果然如此。大怒之下,再換一撥人。人是換了,但帳本上的赤字還是沒有換掉。

      馮五爺不信自己無能。天天到館子瞪大眼珠,內內外外巡視一番,卻看不出半點毛病。文人靠想象過日子,真落到生活的萬花筒里,便是“自作聰明真傻瓜”。狀元樓就賽破皮球,撒氣露風,眼瞅著敗落下來。買賣賽人,靠一股氣兒活著,氣泄了,誰也沒轍。愈少客人,客人愈少;油水沒油,伙計散伙。飯廳有時只開半邊燈了。

      馮五爺心里只剩下一點不服。

      再一日,身邊使喚的小僮對他說,外頭風傳,狀元樓里最大的偷兒不是別人,就是那個打老家帶來的胖廚子。據說他偷癮極大,無日不偷,無時不偷,無物不偷,每晚回家必偷一樣東西走,而且偷術極高,絕對查看不出。馮五爺不肯相信,這胖廚子當年給自己父親做飯,胖廚子的父親給自己爺爺做飯,他家的根早扎在馮家了。倘若他是賊,誰還會不是賊?

      但是,馮五爺究竟干了兩年的買賣,看到的假笑比真笑多,聽到的假話比真話多,心里也多了一個心眼兒了。當日晚上,狀元樓該關燈閉門時候,馮五爺帶著小僮到飯館前廳,搬一把藤椅,撂在通風處,仰面一躺,說是歇涼,實是捉賊。

      等了不久,胖廚子封上爐火,打后頭廚房出來,正要回家。他光著腦袋一身肉,下邊只穿一條大白褲衩,趿拉一雙破布鞋,肩上搭一條汗巾,手提一盞紙燈籠。他瞅見老板,并不急著脫身離去,而是站著說話。那模樣賽是說:“您就放開眼瞧吧!

      馮五爺嘴里搭訕,一雙文人的銳目利眼卻上上下下打量他,心中一邊揣度——這光頭光身,往哪兒藏掖?破鞋里也塞不了一盒煙呵!燈籠通明雪亮,里頭放點嘛也全能照出來。褲衩雖大,但給大廳里來回來去的風一吹,大腿屁股的輪廓都看得清清楚楚,還能有嘛?是不是搭在肩上那條擦汗的手巾里裹著點什么?心剛生疑,不等他說,胖廚子已把汗巾從肩上拿下,甩手扔給小僮,說道:“外邊都涼了,我帶這條大毛巾做什么,煩你給搭在后院的晾衣繩上吧!”說完辭過馮五爺,手提燈籠,大搖大擺走了。

      馮五爺叫小僮打開毛巾,里頭嘛也沒有,差點冤枉好人。

      可是轉天,這小僮打聽到,胖廚子昨晚使的花活,在那燈籠上。原來插洋蠟的燈座不是木頭的,而是拿一塊凍肉鏇的,這塊肉足有二斤沉!可人家居然就在馮五爺眼皮子底下,使燈照著,大模大樣提走了,真叫絕了!

      馮五爺聽罷,三天沒說話,第四天就把狀元樓關了。有人勸他重返文苑,接著念書,他搖頭嘆息。念書得信書。他連念書的人能耐還是不念書的人能耐都弄不清,哪還會有念書的心思?

      【注】[翁伍章]嘉慶間廣州象牙球雕刻名家。其牙球雕刻極為工巧,世代家傳,現已傳到其孫翁榮標,而球層已達45層。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小說語言生動活潑、帶有地方特色。文中多次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及一些天津方言詞語。

      B.小說善于創設沖突矛盾。狀元樓自開張以來,天天坐滿堂,晚上一頓甚至還得“翻臺”,但是卻賺錢并不多,這樣的矛盾設置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引出了下文。

      C. 馮五爺從人的本能、天津居民結構、品味習慣等角度考慮,選擇開寧波風味的飯館,說明馮五爺有很強的經商能力。

      D.馮五爺得知真相后三天沒說,是因為胖廚子辜負了他的信任,讓馮五爺覺得沒有什么人可以靠得住了。

      E.胖廚子的穿著打扮以及他與馮五爺說話、將汗巾扔給小僮的動作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但這恰恰暗示了他狡猾好偷的本性。

      (2)小說中“馮五爺”這一形象具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述。(6分)

      (3)小說首段詳細地介紹了馮五爺及其家庭背景,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4)小說結尾部分說“念書得信書。他連念書的人能耐還是不念書的人能耐都弄不清,哪還會有念書的心思”,你怎么理解?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和啟示。(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題。(25分)

      張充和,她選擇留在自己的世界里

      慕容素衣

      在不知道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為閨秀這種生物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絕跡了。完全無法想象,時至今日,在與我相隔數萬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101歲的老人仍保持著上個世紀初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即磨墨練字,吟詩填詞,偶爾和同好們舉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樂終日。

      這位老人,就是現居于耶魯的張充和。

      她從遙遠的民國走來,在舊時月色和習習古風中長大。她的名字,曾經和沈從文、卞之琳、俞振飛等人相連,一同成為那個年代的傳奇。如今,故人早逝,時移世易,屬于她的時代已經永久地過去了,她卻仍然選擇活在她的時代里,在去國離鄉數萬里之外。這是一個奇跡,獨屬于她的奇跡。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國名媛不同的是,張家四姐妹屬于傳統仕女。她們的愛好、才藝乃至心性都很“舊派”,即使時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顛沛流離,她們仍固執地保持著她們閨秀式的生活方式,時代影響了她們的生活軌跡,她們的生活本質卻并未改變。這一點,在充和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她考北大,國文是滿分,數學卻拿了零分;她嫁給了洋人傅漢思,可他是個漢學家,對中國歷史比她還要精通;她在美國的耶魯大學任教,教的卻是中國最傳統的書法和昆曲;

      她常和一位叫咪咪的美國女士切磋中國藝術,后來那位女士成為了比爾蓋茨的繼母;年少的時候,她在蘇州拙政園的蘭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魯的寓所和人拍曲。

      充和出生于合肥一個大家庭,曾祖父張樹聲曾是淮軍將領,官至兩廣總督。到了充和父親張武齡這一代,已經“棄武從文”,他索性離開了合肥,在蘇州創辦了樂益女子中學。

      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后被她的一個叔祖母收養。叔祖母把還只有八個多月的充和帶回了合肥老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十六歲。叔祖母是李鴻章的侄女,很有見識,相當重視小充和的教育。高薪為她聘請了一位老師,名叫朱謨欽,是吳昌碩的弟子,既有才學也很開通,他教充和學古文,還專門弄來了顏勤禮碑的拓本,教她練字。那時的教育是先生和學生朝夕相處言傳身教,充和隨朱先生從九歲一直學到十六歲,這七年間,朱先生也只有她一個學生,他留給充和的,應該不僅僅只是深厚的國學知識。

      叔祖母去世后,十六歲的充和回到了蘇州九如巷。蘇州生活讓充和的人生路上從此多了項終身陪伴的愛好-----昆曲。

      汪曾祺在回憶西南聯大的往事時,在文章中寫道:“她唱得非常講究,運字行腔,精微細致,真是‘水磨腔’。她唱的‘受吐’,嬌慵醉媚,若不勝情,難可比擬”。抗戰年代,她憑著一出《游園驚夢》,驚艷了當時的重慶。上個世紀80年代末,為紀念湯顯祖誕辰三百周年,她回國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游園驚夢》,仍贏得了滿堂彩,其中一張劇照被俞平伯評為“最蘊藉的一張劇照”。

      二十一歲這年,充和以語文滿分、數學零分的成績被北大破格錄取。她聽過胡適講文學史和哲學史,錢穆、俞平伯、聞一多都是她的老師。

      抗戰爆發后,充和到重慶教育部禮樂館工作,結交沈尹默、章士釗等名士,并師從沈尹默學習書法,書法可以說是充和一生至愛。她曾說,自己不愛打扮,不喜歡金銀珠寶,但筆墨紙硯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長期練習書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談到女子,總繞不過一個情字。充和最初為大眾所知,就是源于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大家并不陌生,他是當時有名的詩人卞之琳。相傳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就是詩人為充和所作。

      1948年,充和在炮火聲中嫁給了傅漢思。這段婚姻對充和的最大影響是她終于選擇了遠渡重洋。這個最著迷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最終卻選擇了去國離鄉。她離開的時候還預想不到,二十多年后,她所著迷的文化在故國大地上被粗暴地清除,三姐夫沈從文被迫去掃女廁所,二姐夫周有光下放到農場。而孤懸于海外的她,反倒保存了一方傳統文化的小天地。天地雖小,但能夠容下一個優雅而干凈的靈魂,已經足矣。

      充和一生醉心藝術,但始終保持著老派人游于藝的態度,書法也好,詩詞也好,都是寫了就寫了,沒想過要結集出版,更沒想過要去搶占藝術史上的一席之地。

      英國詩人濟慈的墓志銘上寫著一句話:這里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寫在水上。充和,也是這樣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啊。寫的過程就是消失的過程,像飛鳥掠過,天空卻并沒有任何痕跡。

      不過,充和這樣舊派的人,未必會喜歡這類新詩風味的句子。她自撰的詩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這一曲微茫,正是民國年間的古韻遺響。隨著那個年代的遠去,已成絕唱。

      相關鏈接:

      2015年6月17日,“合肥四姐妹”唯一在世者、著名書法家張充和在美國家中逝世,享年102歲。她自幼學習古文及書法,十六歲師從沈傳芷等學習昆曲。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抗戰爆發,輾轉重慶,研習古樂,并師從沈尹默習書法。1948年,與德裔美國漢學家傅漢思結婚,1949年移居美國,在耶魯大學教授書法二十多載,成為中國古典傳統文化在海外的珍貴薪傳。(京華時報)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

      A.張充和借助與詩人卞之琳的戀情走進藝術的殿堂,如卞之琳為她寫的《斷章》,并在藝術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B.張家四姐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國名媛,都領一時風氣之先,尤其張充和,讀大學、嫁洋人,與時俱進。

      C.張充和一生癡迷于中國傳統文化,即使101歲了,還每日晨起,磨墨練字,吟詩填詞,這是她那個時代所獨有的。

      D.在21世紀的今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張充和依然保持著上個世紀初的生活方式,選擇了留在自己的時代里。

      E.張充和自撰的“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兩句詩,概括她的一生并表達了對現實的反叛。

      (2)張充和為何能“成為中國古典傳統文化在海外的珍貴薪傳”?請簡要分析。(6分)

      (3)為什么說張充和是“選擇留在自己時代里的人”?請簡要分析。(6分)

      (4)為什么說張充和是一個大家閨秀、傳統仕女?當下社會還需要這樣的人嗎?請結合材料談談自己的看法。(8分)

    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調研卷語文第四模擬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高考復習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不可半途而廢。高考加油!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調研卷語文第四模擬,僅供大家參考! 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調研卷語文第四模擬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250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免费影院ww4164h| 青青国产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www|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图片| 国产盗摄女厕美女嘘嘘在线观看| 99ri在线观看| 好大好爽快点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欧毛|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aaaaaaaaa及毛片| 午夜性福利视频|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 日本人内谢69xxxx|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粉嫩虎白女P虎白女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高跟丝袜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片xxxxa片国语对白| 4ayy私人影院|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aaaaaa级特色特黄的毛片| 小妇人电影中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日本猛妇色xxxxx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果冻传媒和91制片厂|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黄色网址|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澳门码资料2020年276期| 人妻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