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題庫_語文高考真題2017
高考臨近,無須自卑,不要自負,堅持自信。祝高考順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語文高考題,僅供大家參考!
語文高考題第一部分
一、(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點字的讀音全都無誤的一項是
A.1968年,嬉皮士裹著軍綠色亮相時,體現的是他們與權力之間的矛盾與角(jiǎo)力。2015年,你穿著軍綠色上衣去吃飯,也傳達出一種矛盾,但與軍事毫無瓜葛(gé)。
B.在進口大片裹脅美式價值觀橫掃票房,“三觀”可疑、劇情狗血的濫片橫行無忌的節(jiē)骨眼上,《智取威虎山》借隱喻式的結尾完成了本土英雄對舶來英雄的價值超越。
C.甲午戰爭的年代,中國還是一個舊式的王朝帝國。落后于時代和世界,失察于侵略者的野心和能量,以被腐敗掏空的軀殼(qiào)去進行抗爭,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D.從收受千萬元好處費的“村官”,到挪用上億元資金的村會計,“小官巨腐”的癥(zhèng)結就在于權力集中、缺乏監管,并警示我們“蟻害”不可小覷(qù)。
2.下列各組句子標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希拉里在全國各地發表演講、銷售她新出版的回憶錄,“吸金”“吸睛”的同時也磨煉了公關能力,實現了新一輪競選的“軟啟動”。
B.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把英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稱為“一場革命”,是“100年來英國最大的養老金改革。”
C.面對無處不在、讓人欲罷不能的電子屏幕,人們更多的擔憂是,長此以往,自己的視力和眼部健康是否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D.“五月的鮮花——我們的中國夢”文藝晚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受到觀眾好評,我臺將于今晚重播《五月的鮮花》這臺晚會。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1)按照稅率法定原則,政府遭遇緊急情況時希望調整稅率,只要突破法律的_,就必須提請全國人大決定。
(2)在北京偷挖18米地下室致道路塌陷的人大代表李寶俊卻是“違建提案”的______人,真是莫大諷刺。
(3)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逝世,各種悼念文章刷屏。其實他一生中最閃耀的時刻,______都可以在《人民日報》上找到蹤跡。
A.授權附議 幾乎 B.授權 復議 簡直
C.受權附議 簡直 D.受權 復議 幾乎
4.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抗戰劇《獵豹》中,面對蘇聯已攻占德國柏林,日寇關東軍頭目河野說:“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指日可待,我們必須用細菌武器對付蘇聯。”
B.流行文化泥沙俱下,總有真金子,經得住時間的檢驗。如宋詞在其繁盛的時代,卻被文學家們認為“詞為小道”,如今與唐詩雙峰并峙。
C.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視為畏途,多源于文章被“大卸八塊”為干癟的“知識點”,令人因目無全牛而對這些課文心生畏懼。
D.遍尋文明史,國家閱讀風氣的興衰總與其文明程度休戚相關。凡讀書蔚然成風之時,也必為思想活躍、文明進步、社會人心昂揚進取之世。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對劇毒、高毒農藥是“全面禁止”還是“逐步淘汰”,究竟怎樣規定更符合公共利益,更有利于社會秩序規范,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B.現實中,我們常常遭遇這樣的尷尬:一些地方出臺“史上最嚴”控煙條例、養犬管理條例等等,林林總總,但落到實處的很少。
C.閱讀經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觀察、思考問題,去體味“高遠境界”“責任使命”“大氣格局”,使自己逐步登上智慧的殿堂。
D.2015年“審虎月”的到來彰顯了黨和國家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態度,意味著依法反腐絕不是走過場,絕不是一陣風。
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山水畫的意境
從我國繪畫史上看,歷唐以后,從五代至宋、元,山水畫高度發展,畫論也相應地開始觸及山水畫的特殊藝術境界問題。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論畫山水樹石”一節中,曾有關于“意”的說法,但沒有涉及意與象的關系問題。宋代是山水畫的成熟時期,山水畫理論也日趨形成。杰出的山水畫家郭熙,在山水畫的創作和鑒賞中,開始具體地闡發了“意”這一概念,并說“境界已熟,心乎以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源”,可以看出郭熙已經接觸到山水畫意境范疇的問題。元代山水畫,在主觀意興表達方面,有了劃時代的發展,但在畫論中都還沒有明確地提出“意境”的概念。至明代笪有光,才在其所撰的《畫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詞。他不僅發展了荊浩的“真景”說而提出“實境”、“真境”、“神境”論,而且還對郭熙所觸及到的“意”與“境”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有了進一步發揮,已經論述到山水畫“境”范疇的一些問題。可以說,山水畫意境說,是從笪有光開始正式提出。以后明、清兩代畫論中,對意境范疇中的一些問題,有了進一步闡發,構成了我國古典山水畫論中的意境理論。
意境是所有藝術作品共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無論山水畫,花鳥畫還是人物畫,在動與靜之間,時間與空間之間,都要彰顯意境;意境是藝術作品的重要目的,是藝術在立體方面的延伸,也是提升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元代山水畫“四大家”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吳鎮,他們似乎更多的繼承了唐宋的傳統,雖說風格不同,但就意境表現的主要傾向來說,則是一致的;在融匯富有個性和情致的筆墨與物象上,更多的是主觀意識的表達,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就是典型的代表。把時間的坐標定格在明代,文徵明、沈周仍是元四家正續,唐寅、仇英雖然取法宋畫,但整體意境傾向,也趨于主觀。從明末的董其昌到清代的“四王”,包括極富創造性的朱耷、石濤等仍趨于這種類型。
縱觀歷代名作,留白成了創建意境的重要元素,同時也是文人畫在意境層面上的另一個升華。創造畫之意境的手法有很多,運用這些手法之目的,是為了加強空間境想的感染力。留白就是造成這種感染力的手段之一,它留給觀者再創造的空間。宋代的扇畫中空白幾乎占了畫面的一半以上。如《秋林水鳥》《巖關古寺》,前者畫的水畔一角,既沒畫水,也沒有交待對崖,作者畫的是山岫一隅,既沒有畫遠山,也沒畫云霧,但使觀畫者并不感到缺少什么,反而能產生遠遠超出畫面的聯想。畫是空間藝術,在動態和靜態的描繪中多以動中求靜,靜中求動,一直在生著,動著,在諧和而有規律的狀態中活動著,使畫面產生美學上的價值和觀賞性。留白成了山水畫的一種特殊語言,山水畫在平遠、深遠、高遠的空間建構中,不自覺的使留白成了創設趣味和意境的重要元素。
6.下面對文中山水畫的“意境”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意境就是意與象的關系問題,是其二者的高度統一。
B.意境一詞在宋代著名山水畫家郭熙的畫論中首次出現。
C.意境在元代山水畫中主要體現在主觀意興表達方面。
D.意境在明、清兩代的畫論中得到進一步闡發,形成理論。
7.下面對藝術作品中“意境”所起的作用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所有的藝術類作品無一例外都需要意境這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B.意境是藝術作品吸引觀眾的重要表現,是提升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C.元、明、清三代的山水畫家在對意境的追求方面并不完全一致。
D.《富春山居圖》中彰顯的主觀意識就是畫家在意境追求上的體現。
8.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熙具體闡發了“意”,而笪有光則進一步論述了“境”,從而正式提出了山水畫意境說。
B.畫是空間藝術,自古至今的畫家們對意境的追求成為了繪畫過程中最重要的東西。
C.留白是山水畫家增強自己畫作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給觀賞者以無盡的聯想和想象空間。
D.本文闡述山水畫意境理論產生的過程,畫家對意境的追求以及達成這種意境的重要途徑。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靈壁張氏園亭記
蘇軾
道京師而東,水浮濁流,陸走黃塵,陂田蒼莽,行者倦厭。凡八百里,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阜。蒲葦蓮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鱉筍菇可以饋四方之賓客。余自彭城移守吳興,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輿叩門,見張氏之子碩。碩求余文以記之。
維張氏世有顯人,自其伯父段中君,與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靈壁,而為此園,作蘭皋之亭以養其親。其后出仕于朝,名聞一時,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圍,岸谷隱然。凡園之百物,無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譬之飲食,適于饑飽而已。然士罕能蹈其義、赴其節。處者安于故而難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違親絕俗之譏,懷祿茍安之弊。今張氏之先君,所以為其子孫之計慮者遠且周,是故筑室藝園于汴、泗之間,舟車冠蓋之沖。凡朝夕之奉,燕游之樂,不求而足。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于以養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士廉退之行。蓋其先君子之澤也。
余為彭城二年,樂其風土。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厭也,將買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靈壁,雞犬之聲相聞,幅巾杖屨,歲時往來于張氏之園,以與其子孫游,將必有日矣。
元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記 。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 陽:水的北面
B.舟車冠蓋之沖 沖:行駛
C.處者皆有節士廉退之行 退:謙讓
D.蓋其先君子之澤也 澤:遺風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①其中因汴之余浸,以為陂池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 ①其木皆十圍,岸谷隱然
②其孰能譏之乎
C. ①所以為其子孫之計慮者遠且周
②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D. ①以與其子孫游
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11.全都符合蘇軾認為張氏園亭“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的一項是
①陂田蒼莽,行者倦厭 ②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
③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 ④果蔬可以飽鄰里
⑤魚鱉筍菇可以饋四方之賓客 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①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游記。它前面記游,后面議理,借題發揮,借事議理,環環相扣,逐層深入。
B.文章開頭詳細地描述了張氏園亭的地理位置、環境風貌、景物構筑、物產養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
C.蘇軾提出“不必不仕”是因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沒有盡到對君王、社稷的責任和義務。
D.蘇軾從張氏園亭得到啟發,認為一個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祿,而應隱退于田園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買田終老。
語文高考題第二部分
四、(24分)
13.按要求完成下面兩個小題。(10分)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①凡園之百物,無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3分)
②將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厭也,將買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4分)
(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3處,3分)
14.閱讀下面的清詩,回答問題。(8分)
帳 夜①
吳兆騫
穹帳連山②落月斜,夢回孤客尚天涯。
雁飛白草年年雪,人老黃榆夜夜笳。
驛路幾通南國使,風云不斷北庭③沙。
春衣少婦空相寄,五月邊城未著花。
[注]①詩人因科場案而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二十余年,此詩約作于抵寧古塔三年之時。②連山:就著山勢。③北庭:漢時北匈奴所居之地,這里指詩人所居之地。
(1)詩歌第二聯是如何寫景的?請簡要分析。(4分)
(2)結合詩歌尾聯,對“空”字加以賞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蕩胸生層云,________。 (杜甫《望岳》)
(2)親小人,遠賢臣,_____。 (諸葛亮《出師表》)[來源:學科網]
(3)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蘇軾《前赤壁賦》)
(4)西當太白有鳥道,______。 (李白《蜀道難》)
(5)見賢思齊焉,_________。 (《論語·里仁》)
(6)____________,任重而道遠。 (《論語·泰伯章》)
五、(12分)
16.下面是濟南市民購房需求調查統計表,請仔細閱讀,完成后面的題目,要求語言準確、簡明。(4分)
(2)根據此表對政府提出一條建議。(不出現數字,不超過20字)(2分)
17.將下面的長句改寫成四個連貫的短句,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一則名為《低頭人生》的以夸張的手法描繪每個低頭已經低到扭曲的,只關注著自己掌上方寸之地的低頭族生活狀態的動畫短片近日在網絡上傳播甚廣。
18.請根據北宋詩人周邦彥的《蘇幕遮》中的“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寫一個場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語言生動、形象,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③50個字左右。(4分)
語文高考題庫_語文高考真題2017





上一篇:語文高考題及答案解析2017
下一篇:語文高考題庫2017微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