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負責記憶功能的區域
大腦負責記憶功能的區域
大腦負責記憶的區域是比較多的,你知道大腦的哪些區域是存儲記憶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大腦負責記憶功能的區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腦負責記憶功能的區域
運動區(motor area)
運動區是管理身體運動的神經中樞,其部位在中央溝之前的皮質內,身體內外所有隨意肌的運動,均受此中樞的支配。運動中樞發出的神經沖動,呈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方式進行。
體覺區(somatosensory area)
體覺區是管理身體上各種感覺的神經中樞。身體上所有熱覺、冷覺、壓覺、觸覺、痛覺等,均受此中樞的管理。體覺區位于頂葉的皮質內,隔中央溝與運動區相對。體覺區的功能與身體各部位的關系,也是上下顛倒與左右交叉的。
視覺區(visual area)
視覺區是管理視覺的神經中樞。視覺區位于兩個半球枕葉的皮質內,交叉控制兩只眼睛。由視神經通路(neural pathway)可以看出:每只眼球內視網膜(retina)的左半邊,均經由視神經通路,與左半球的視覺區連接。這說明左半球的視覺區,同時控制左右兩只眼睛。同樣,右半球的視覺區也同時控制左右兩只眼睛。視野(visual field)是指在眼不轉頭不搖的情形下目光所見及的廣闊面;只有出現在視野之內的東西,才有可能看見。視網膜是光線刺激的感受器,其功用相當于照相用的軟片。視神經(optic nerve)是傳導視覺神經沖動的神經元。視交叉(optic chiasma)位于視丘之下,是視神經通路的交會點。視神經(optic tract)是兩眼視神經沖動會合后通往視覺中樞的通路。
聽覺區(auditory area)
聽覺區是管理兩耳聽覺的神經中樞。位于兩半球的外側,屬于顳葉的區域。每一半球的聽覺區均與兩耳的聽覺神經連接,但與視覺區的特征又不相同。每一半球的聽覺區,均具有管理兩耳聽覺的功能,其中一半球的聽覺區受到傷害時,對個體的聽覺能力只有輕微的影響。
聯合區(association area)
聯合區是具有多種功能的神經中樞。在每一半球上均有兩個聯合區。其一是從額葉一直延伸到運動區的一大片區域,成為前聯合區(frontal association area)。它的功能主要是于解決問題的記憶思考有關。其二是后聯合區(posterior association area),分散在各主要感覺區附近。如:額葉的下部就與視覺區有關,此區域受傷會減低視覺的辨識力,對物體的不同形狀,就不容易辨識。
大腦皮質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各皮質的功能復雜,不僅與軀體的各種感覺和運動有關,也與語言、文字等密切相關。根據大腦皮質的細胞成分、排列、構筑等特點,將皮質分為若干區。
現在按Brodmann提出的機能區定位簡述如下:
皮質運動區:位于中央前回(4區),是支配對側軀體隨意運動的中樞。它主要接受來自對側骨骼肌、肌腱和關節的本體感覺沖動,以感受身體的位置、姿勢和運動感覺,并發出纖維,即錐體束控制對側骨骼肌的隨意運動。返回
皮質運動前區: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區),為錐體外系皮質區。它發出纖維至丘腦、基底神經節、紅核、黑質等。與聯合運動和姿勢動作協調有關,也具有植物神經皮質中樞的部分功能。
皮質眼球運動區:位于額葉的8樞和枕葉19區,為眼球運動同向凝視中樞,管理兩眼球同時向對側注視。
皮質一般感覺區:位于中央后回(1、2、3區),接受身體對側的痛、溫、觸和本體感覺沖動,并形成相應的感覺。頂上小葉(5、7)為精細觸覺和實體覺的皮質區。
額葉聯合區:為額葉前部的9、10、11區,與智力和精神活動有密切關系。
視覺皮質區:在枕葉的距狀裂上、下唇與楔葉、舌回的相鄰區(17區)。每一側的上述區域皮質都接受來自兩眼對側視野的視覺沖動,并形成視覺。
聽覺皮區:位于顳橫回中部(41、42區),又稱Heschl氏回。每側皮質均按來自雙耳的聽覺沖動產生聽覺。
嗅覺皮質區:位于嗅區、鉤回和海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區的大部分)。每側皮質均接受雙側嗅神經傳入的沖動。
內臟皮質區:該區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帶回前部、顳葉前部、眶回后部、島葉、海馬及海馬鉤回等區域。
語言運用中樞:人類的語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動在一側皮層上也有較集中的代表區(優勢半球),也稱為語言運用中樞。它們分別是:①運動語言中樞:位于額下回后部(44、45區,又稱Broca區)。②聽覺語言中樞:位于顳上回42、22區皮質,該區具有能夠聽到聲音并將聲音理解成語言的一系列過程的功能。③視覺語言中樞:位于頂下小葉的角回,即39區。該區具有理解看到的符號和文字意義的功能。④運用中樞:位于頂下小葉的緣上回,即40區。此區主管精細的協調功能。⑤書寫中樞:位于額中回后部8、6區,即中央前回手區的前方。
大腦半球深部結構
基底神經節:基底神經節是大腦皮質下的一組神經細胞核團,它包括紋狀體、杏仁核和屏狀核(帶狀核)。
紋狀體又包括尾狀核、豆狀核兩部分。紋狀體是丘腦錐體外系重經結構之一,是運動整合中樞的一部分。它主要接受大腦皮質、丘腦、丘腦底核和黑質的傳入沖動,并與紅核、網狀結構等形成廣泛的聯系,以維持肌張力和肌肉活動的協調。
內囊:內囊位于豆狀核、尾狀核和丘腦之間,是大腦皮層與下級中樞之間聯系的重要神經束的必經之路,形似寬厚的白質纖維帶。內囊可分三部,額部稱前肢,枕部稱后肢,兩部的匯合區為膝部。
大腦半球內的白質為有髓纖維所組成,也稱為髓質。它分為三類。
連合系:即兩側大腦半球之間或兩側的其他結構之間的纖維束。主要的有3個連合纖維:胼胝體、前連合、海馬連合。
固有連合系:固有連合系為大腦半球同側各部皮質之間互相聯合的纖維。
投射系:投射系是指大腦皮質、基底神經節、間腦、腦干、脊髓等結構之間的連接纖維,如內囊的纖維,視放射的纖維等。
嗅腦:位于腦的底面,包括嗅球、嗅束和梨狀皮質。
邊緣系統:由皮質結構和皮質下結構兩部分組成。皮質結構包括海馬結構(海馬和齒狀回)、邊緣葉(扣帶回、海馬回和海馬回鉤)、腦島和額葉眶后部等。邊緣系統不是一個獨立的解剖學和功能性實體,它是管理著學習經驗、整合新近與既往經驗,同時為啟動和調節種種行為和情感反應的復雜神經環路中重要的一部分。
大腦半球的功能介紹
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每一半球上分別有運動區、體覺區、視覺區、聽覺區、聯合區等神經中樞。由此可見,大腦兩半球是對稱的。
在神經傳導的運作上,兩半球相對的神經中樞,彼此配合,發生交叉作用:兩半球的運動區對身體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兩半球的視覺區與兩眼的關系是:左半球視覺區管理兩眼視網膜的左半,右半球視覺區管理兩眼視網膜的右半;兩半球的聽覺區共同分擔管理兩耳傳入的聽覺信息。
兩半球的聯合區,分別發揮左右半球相關各區的聯合功能。
在整個大腦功能上,兩半球并不是各自獨立的,兩者之間仍具有交互作用;而交互作用的發揮,乃是靠胼胝體的連接,得以完成。
在正常情形之下,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是分工合作的,在兩半球之間,由神經纖維構成的胼胝體,負責溝通兩半球的信息。如果將胼胝體切斷,大腦兩半球被分割開來,各半球的功能陷入孤立,缺少相應的合作,在行為上會失去統合作用。
人類大腦的兩半球,在功能劃分上,大體上是左半球管右半身,右半球管左半身。每一半球的縱面,在功能上也有層次之分,原則上是上層管下肢,中層管軀干,下層管頭部。如此形成上下倒置,左右分叉的微妙構造。在每一半球上,有各自分區為數個神經中樞,每一中樞各有其固定的區域,分區專司形成大腦分化而又統合的復雜功能。在區域的分布上,兩半球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布氏語言區與威氏語言區,只分布在左腦半球,其他各區則兩半球都有。
猜你喜歡:
5.大腦記憶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