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秋吃月餅的起源,中秋月餅的選購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19中秋吃月餅的起源,中秋月餅的選購。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中秋吃月餅的起源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
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隨后,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中秋月餅的選購
在選擇中秋月餅的時候,望,聞是必不要少的,高品質的月餅,形態應是表面和側面圓邊略微外凸,紋印清晰,無漏餡現象。
從顏色上看,好的月餅表面呈有光澤的金黃色,側面部分餅皮呈乳黃色,餅皮表面沒有氣泡,底部周圍沒有焦圈。
手感上,好的月餅應該是松軟適度。市場上有些月餅硬得像餅干,有的色澤黯淡,吃口毫無該品種特有的香味,這是什么原因呢?實際上,這是由于工藝配方及原料合成等各種因素造成的。
"聽"則需要多參考身邊同事與朋友的意見,"診"則要看多留意媒體對你所選擇的品牌月餅的評價與正面曝光度如何,相當于一個監管的角色。
怎么吃月餅味道更好
月餅雖然好吃,但最好不要把它當飯吃,把月餅作為飯后茶點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月餅一次不要吃太多,容易產生油膩飽腹感。
品嘗月餅時最好伴著茶水,這樣可以解油膩。一邊吃月餅,一邊喝著淡茶或者花茶,味道是很棒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