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的小知識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位于立春之后。從這一天開始,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雨增多,由是取名為“雨水”。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雨水節氣的小知識知識點,歡迎閱讀!
雨水節氣的小知識
雨水節氣的劃定,以太陽位于黃經330°為標準。2023年進入雨水節氣的具體時間點為,北京時間2月19日6時34分。
與其它節氣一樣,雨水節氣也分為三候:一候水獺祭魚,二候鴻雁歸來,三候草木萌動。
所謂水獺祭魚,說的是雨水來臨后,水面的冰開始融化,水獺也開始捕魚了。
水獺有個習慣,在捕著魚后不先吃掉,而是把魚咬死后放在岸邊,依次排列,就像祭祀一樣,所以有“水獺祭魚”之說。
“鴻雁歸來”和“草木萌動”比較好理解。意思是說,雨水后五日,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后,草木開始發芽。
古代以農耕為主,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有著極其重要作用。為了能夠精準地把控天氣時令,古人就厘定出了24節氣。
每個節氣有3個候,每個候有5天,一年有72候,共計360天。古人以5天的精準變化,掌控了一年的所作所為。
雨水“習俗”
雨水節氣有回娘家、接壽、送雨水等習俗。
雨水“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帶的風俗,出嫁的女兒在雨水當天要帶著郎君去給父母送節。
送的這個接,民間叫作“接壽”。
“接壽”的禮品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
另外就是要帶“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表達對岳父母的感謝和敬意。
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是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
雨水“詩詞”
關于春天的詩詞,歷史上流傳很多。但是關于“雨水”節氣的,且描寫的最雨水的,卻并不多見。
文史君之見,最合時宜的當屬元稹的《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云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詩的標題就可看出這首詩是專門寫24節氣“雨水”的。是元稹24節氣組詩之一。
雨水洗刷之后,春天更加蓬勃,田園中綠草盈盈,如青龍蘇醒。水邊盡是水獺在捕魚,歸燕也已經越過了山峰。
云色時輕時重,春光有濃有淡,說明天氣還不穩定,但是風光卻極好。已經是春天的二月天了,很快就會看到花影重重的景致了。
除了元稹的《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五代時期齊己的《野步》也極盡“雨水”之情:
城里無閑處,卻尋城外行。田園經雨水,鄉國憶桑耕。
傍澗蕨薇老,隔村岡隴橫。何窮此心興,時復鷓鴣聲。
春天來了,城里的人紛紛出城踏春。雨水節氣之后的田野,生機盎然,不免回憶起當年種田農耕的時候。這和我們如今城里人的狀態何其相似,不免產生了共鳴。
河澗里的蕨根菜已經老了吧?隔著村莊也能看見遠處橫著的條條隴田。太多的思念沒有窮盡,沉沉的回憶里仿佛能夠聽到故鄉鷓鴣的叫聲。
雨水“養生”
雨水時節的養生,主要有兩點:1、養脾胃;2、防受寒。
雨水之后降雨增多,勢必導致濕氣過盛。濕氣最容易瘀阻筋脈和傷及脾胃。
同時陽氣漸起,外則草木萌動,內則肝氣漸旺。肝氣旺又容易克犯脾土而傷脾胃。
由此,雨水節氣之后應加強對脾胃的養護,注意健脾祛濕。
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飲食上應當少吃酸,多吃點甜食。
另外就是雨水時節,還處于冬春換季之際,乍暖還寒,需謹防受寒。俗語也有“春捂秋凍”的說法。有晨練的朋友,不要起得太早,也不要穿的過薄。
雨水的含義是什么意思
雨水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雨水這個節氣一到,西北風開始收斂了,而且開始刮東南風了,東南風帶來一股暖濕氣流,冰雪消融,就開始降水了,所以我們管這個節氣叫“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水也。”
雨水節氣一到,就是“九九,中的“七九”了,“七九六十三,皮襖脫得狗子穿。”這時氣溫逐漸升高,下雪的日子就相應的少了,下雨的時候反而多了起來。
雨水節氣的特點
雨水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的天氣已過,而雨量開始漸漸增多。在雨水節氣的巧天里,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俗話說:“七九河開__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說明在我國除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寒冬之中外,其他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天向春天的過渡,在春風雨水的滋潤下,眾多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雨水季節,北方冷空氣的活動仍然頻繁,天氣變化多端。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而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凜冽,但由于人體皮膚腆理已變得相對疏松,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人們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暖。
另外,雨水時節,是全年寒潮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在告別了雪花紛飛、寒氣浸骨之后,春天在乍暖還寒之中亦步亦趨地悄然來臨。“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雨水時節,農家敞開窗戶,開始迎接燕子的歸來。田野里,農夫開始馭牛下田,新一年耕種正在孕育之中。
雨水的習俗
拉保保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區的民間習俗,保保是干爹,找干爹的目的是希望借助干爹的福氣,讓兒女健康地成長。
回娘家
雨水節氣有出嫁女回娘家的習俗,這個時候會帶上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女婿送節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稱為“接壽”,岳父岳母則要回贈雨傘。
撞拜寄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氣這天,年輕婦女手牽兒女,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給對方做干兒女,被稱作“撞拜寄”。
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于華南稻作地區的習俗,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這年稻谷的成色。
雨水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乍暖還寒的雨水節氣,冬天還沒有完全消失,這時人們會選擇一些食補的方法來進補,那吃些什么呢?
罐罐肉
雨水節氣有出嫁女回娘家的習俗,這個時候會帶上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爆米花
雨水節氣客家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占稻色”。所謂“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是年稻獲的豐歉,即預測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產量低。
而“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年稻獲的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是年收成不好,米價將貴。后來爆糯谷占卜收成的習俗,在大多數地方開始漸漸淡化,因此演變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餡習俗。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開糯谷,名曰炮谷。
春筍
在南方,春筍有著“素食第一品”的美譽,從古自今都受到人們的喜愛。比如,上海人喜歡吃“枸杞春筍”,南京人喜歡吃“春筍白拌雞”,浙江人喜歡吃“南肉春筍”。
春芽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
蜂蜜
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時節。此時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又有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的功效。
紅棗
隨著天氣的轉暖,人們戶外活動也會增加,對熱量的需求就會增大。我們都知道,甜食是熱量的主要來源,而紅棗不僅可以增加熱量,還有養胃健脾的功效。
豆苗
豆苗是清熱祛火的“美容菜”。
豆苗,俗稱豌豆藤。豆苗作為食品,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豌豆種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種,苗生柔弱如蔓,有須,葉似蒺藜葉,兩兩相對,嫩時可食。”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