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
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那天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主要就是從弘揚佛法的漢朝流傳下來的,每年到了正月十五的時候,都會有燃燈表佛的一個習俗。隨著后來佛教在中國不斷傳播之后,正月十五燃燈表佛的習俗也慢慢被流傳下來。后來到了元宵節的時候,賞花燈以及張燈的習俗,成為了民間很常見的一種習俗。
元宵節的風俗
0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
雖然食品不同,但是寓意都是一樣的。天上月圓,人間團圓。
對于中國人來說,沒有比團圓更重要的事了。
萬家燈火,月色嬋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圓滾滾的元宵(湯圓)。
祝愿一年團團圓圓,和諧美滿。
02、鬧花燈
元宵節又叫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街頭巷尾都要掛上彩燈。
燈,和佛家有關。傳說佛祖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顯出神通,降伏神魔。
人們張燈供佛祖,愿新的一年,點亮彩燈,祛除黑暗,點亮心燈,驅除煩惱。
03、猜燈謎
除了放花燈,還有猜燈謎。人們把寫好的謎題貼在彩燈上,供人猜謎。
既可以啟迪智慧,又迎合了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愿新的一年智慧與勤勞并存,生活美好,未來可期!
04、舞獅子
舞獅習俗源于三國,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元宵節和除夕不同,除夕安靜守歲,元宵則突出一個“鬧”字。
在過去,元宵節是中國人的狂歡節。在這天,人們不用顧忌,在戶外扎堆狂歡。
第二天之后,一切又歸于平淡。“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人性需要平淡,也需要緊張,適度的狂歡也不是什么壞事。
希望新的一年,該鬧的時候狂歡,該靜的時候沉思,一張一弛,長長久久!
05、逐鼠
逐鼠是正月十五的傳統民俗。
古代人家家戶戶養蠶,老鼠經常在夜里把蠶吃掉。于是人們在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這樣它們一年都不會吃蠶了。
逐鼠如今已經演變為祭祀,寄托的是人們豐收的希望。
愿新的一年事業順利,家庭幸福,工作愛情雙豐收!
06、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也叫“送燈”。
在過去農耕社會中,多子才能多福。因為“燈”與“丁”相近。
所以人們在正月十五這天,娘家給新出嫁的女子送燈,希望女兒可以早生貴子。
在農業社會中,花燈歷來是中國人求子的吉祥物。
希望今年天降麟兒,多子多福!
07、迎紫姑
在古代傳說中,紫姑是一個善良而貧窮的姑娘,在正月十五窮困而死。
為了表達對她的同情和懷念,人們便在這天,祭祀紫姑。
這是中國古人的忠厚,也是對弱者的同情和善良。
但愿世間無疾苦,所念之人皆幸福!
08、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
元宵節婦女相繼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可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
古代女子很難有出門的機會,元宵節是她們少有的可以游玩的機會。她們身著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散步,直到夜半方回。
祈愿年年歲歲身長健,擺去窮愁醉幾杯!
元宵節要注意什么
1.元宵節將至,市民請勿燃放煙花爆竹、孔明燈。
2.元宵大型燈會活動應落實各項防火滅火措施和安全疏散預案。
3.元宵節期間,商家在使用各種照明、裝飾燈等燈具時,盡量不要靠近可燃物,嚴防火災事故發生。
4.元宵節期間燒香祈福要注意用火安全,切記不要因為用火不慎引發火災。
5.遇到火災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逃生時要沉著、冷靜,正確選擇逃生路線;在公眾聚集場所遇到火災時,應根據工作人員引導疏散,不要盲目跟風、相互擁擠,以免發生擠壓踩踏事故。
6.元宵節期間,各種民俗、節慶活動眾多,街頭人員密集,請廣大市民參加活動時不要肆意散布、傳播流言,避免踩踏事故。
7.如遇身上著火,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覆蓋,壓滅火苗。
8.如遇大火封門無法逃生時,可用浸濕的毛巾衣物堵塞門縫,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