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養生知識_立秋和秋分的區別
秋分在我國是屬于秋天的節氣,而在秋分的時候也是平分晝夜的時候,關于秋分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分節氣養生知識_立秋和秋分的區別,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秋分相關內容推薦↓↓↓
秋分節氣養生知識
1 及時補充水分
多喝溫水、淡茶、果汁、豆漿、牛奶等,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2 多吃水果蔬菜
蔬菜與水果對人體有著巨大的好處,尤其是在秋季,我們人體急需補充維生素,這個時候蔬菜水果便是我們最好的選擇。蔬果中含有的水分與維生素不僅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好處,還能幫助我們生津潤燥,提高我們的消化系統,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3 注意潤肺
可多吃些芝麻、核桃、杏仁等富含油脂的干果,盡量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
4 防止胃病多發
秋分后氣候漸涼,也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祖國醫學認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5 “養陰潤肺”并不是人人都適合
盡管常說“養陰潤肺”有益于秋季養生,但這并不是對于任何人都合適。” 比如,有些慢阻肺的發生除了部分與肺燥有關外,大多數還與脾虛濕盛、腎不納氣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類型的病人從體質以及癥狀特點來看,往往是中醫說的陰偏盛或陽氣不足,而不是燥盛陰虛,所以不適合于“養陰潤肺”
6 謹防秋燥
在風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當溫度和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剛開始的時候,鼻咽部先是黏膜皺縮而感覺干燥,繼而由于充血會有痛感,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止,稱為“燥咳”。如果燥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使肺部更受傷。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竅,就會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陣發性較重的干咳等癥狀。如果僅僅以咳嗽為主癥者,則稱為“秋燥咳嗽癥”。
防治“秋燥”養陰益氣是關鍵,養陰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可以溫養肺氣。
秋分時節,人們應該注意自己的保養問題,生活中人們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問題,很多的人現在都很注意保養這一塊了。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項也是很多的,但是有些人不知道其中的飲食原則。那么下面我們一來去看看專家的介紹。
秋分有什么含義
秋季的中間點,晝夜平分
秋分從字面上來說,就是把秋天給分開來,這天是秋季的中間點。所以這天全球晝夜等長,睡眠狀態能達到最佳。同樣,秋分也會給我們帶來涼爽的氣候。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特殊的。主要有2個特點: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后夜愈長日愈短。全國大部分地方氣溫下降快速而明顯。涼風習習、碧空澄澈、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是秋分的標志性景色。
立秋和秋分有什么區別
立秋和秋分一樣嗎
立秋和秋分不一樣。
立秋和秋分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節氣,唯一的相同點就是同是秋季節氣,每個季節都有這樣兩個相似卻不同的節氣,春天的立春節氣和春分節氣;夏天的立夏節氣和夏至節氣;秋天的立秋節氣和秋分節氣;冬天的立冬節氣和冬至節氣。
太陽位置不同
2立秋
立秋時,太陽位置在黃經135°。
每年公歷8月7日或者8月8日,太陽會公轉到黃經135°的位置,從這個節氣開始,我國就正式進入秋天了。
秋分
秋分時,太陽位置在黃經180°。
秋分在每年公歷的9月22-24日之間。秋分日和春分日遙遙相對,春分日是0°,秋分日是180°,這兩天太陽會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區晝夜等長。
意思不同
3立秋
秋天正式開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到了立秋就標志著初秋正式開始,立秋時氣溫和夏天差不多,然后溫度會慢慢下降,由熱轉涼、由涼轉寒,所以,立秋屬于一個過渡性季節。
秋分
進入深秋。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到了秋分節氣后,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進入深秋了,秋分時太陽公轉到黃經180°的位置,此時晝夜等長,再往后就是末秋,再幾個節氣就要立冬了。
氣候特點不同
4立秋
酷熱難耐。
立秋的時候正是三伏天,此時溫度較高,酷暑難耐,溫度和夏天差不多,立秋之后還有一個秋老虎,遇上秋老虎,有些城市的溫度可以達到40°及以上,十分的炎熱。
秋分
秋風送爽。
秋分的時候已經是深秋了,此時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有句俗語叫“一場秋雨一場寒”說的就是秋分節氣,秋分的時候氣溫適中,只要下雨就會降低地表和體感溫度。
秋分節氣養生知識_立秋和秋分的區別相關文章:
★ 秋分節氣
秋分節氣養生知識_立秋和秋分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