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分日具體是哪一天
2023年秋分日具體是哪一天_秋分幾月幾日
2023年秋分日具體是哪一天呢?秋分這天正好在秋季九十天的中間,有著“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3年秋分日具體是哪一天_秋分幾月幾日,希望大家喜歡!
2023年秋分日具體是哪一天
2023年秋分是9月23日14點49分46秒,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這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這一天晝夜平分,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也象征著秋季的豐收之喜。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季中的第四個節氣。
秋分有什么節日
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設立這一節日將進一步強化“三農”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
祭月節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F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古人秋分為什么祭月
《明史·禮志三》認為:“蓋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故祭以二分,為得陰陽之義?!毖韵轮?,春分和秋分最適合祭日和祭月。
要進行秋分祭月,首先祭祀時間不能搞錯,據《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祭日時辰在早上太陽將升之際,祭月則在晚上,故稱“朝日夕月”。
清朝規定,祭月為“秋分日酉刻”,酉時相當于下午5時至6時,正是黃昏走向黑夜時分。而且,行祭還有諸多規矩。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和節”條稱:“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祭日月與祭天地一樣為歷代所重視,秦漢時,設壇祭祀已成制度。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度廢春分祭日和秋分祭月之禮,明世宗朱厚熜主政后,于嘉靖九年重新恢復祭祀,且規格升級。朱厚熜認為,“日月照臨,其功甚大?!鼻宄^承了明朝的祭祀制度,明清兩朝祭祀日月的“日壇”和“月壇”,如今都還屹立在北京城中。
秋分養生要點
1、秋分可藥補
在秋分節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肺脾腎三臟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是很有效的辦法。
黨參、芡實、白術、蒼術、茯苓能補脾祛濕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心安神;蓮子和人參黃芪大棗茯苓同用,可補脾益氣;蓮子、芡實、酸棗仁、五味子有益腎氣,寧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涼,胃腸功能差者應少吃。
另外,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無病就不需要進補,進補時則要對癥服藥,否則將適得其反。
2、適當“秋凍”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秋天有“薄衣御寒”的養生之道。不過對于體質虛弱者或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后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受涼,誘發各種疾病。
3、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氣候漸轉干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這時,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4、運動以登山為最宜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系統,增加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循環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5、運動“三防”免傷身
秋季運動,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后,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煉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6、及時收納夏季用品
秋分過后,應把夏季使用的涼席、電扇等用品收納起來,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換上床單、薄被等,避免受涼,預防感冒。
秋分農事安排
秋分后,棉吐絮。煙葉黃,正是收獲的時節,廣大農村進人了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階段。
“三秋”大忙貴在一個“‘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豐產打下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對雙晚稻開花結實的危害比較嚴重,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