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彝族火把節是幾月幾日
2023彝族火把節是幾月幾日(8月10日至13日)
2023彝族火把節是2023年8月10日至13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3彝族火把節是幾月幾日,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2023彝族火把節是幾月幾日
2023年彝族火把節為2023年8月10日至13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彝族村寨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邪除惡,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家宅平安,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節日期間,舉行盛大的對歌、跳腳、摔跤、磨擔秋等文藝體育活動,內容十分豐富。
火把節的節日介紹
火把節起源于“星回節”,彝族又把它叫做“過大年”,火把節的起源與彝族十月太陽歷歷法密切相關,是彝族先民觀測天象,以北斗星斗柄指向來確定的。火把節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節,是彝族傳統中最為重要、最盛大的節日。楚雄彝族火把節于2006年5月經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火把節是彝族原始宗教傳承的舞臺,彝族歌舞、服飾、飲食展示的平臺,其內涵積淀深厚,外延寬泛,包容了彝族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歌舞文化、農耕文化、星象文化、祭祀文化等,這些文化的潛在價值正逐步展現出來,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史的活化石,對地方民族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承、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火把節的風俗及寓意
1、接點火種
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舉辦各種活動歡度,種“太陽”。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
2、耍火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系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征“紅花火樹如炬燃”。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3、斗牛
一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一周,由此身價倍增。
4、篝火晚會
夜幕低垂,人們吃著烤肉,然后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一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熱情沸騰的群眾,將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彝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
5、選美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于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于一身的“選美”活動。美麗的彝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著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
火把節是幾月幾號農歷
六月廿四日。
火把節,史稱“星回節”,《路南(今石林縣)州志》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為燎,以腥肉為牲,互相饋贈,謂之星回節,俗稱火把節”。
是中國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于漢族的春節,至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完整的記載始見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
火把節寄托了彝族人民祈禱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風調雨順、家人健康的美好愿望,千百年來,主要以民間自發組織的形式流傳于整個彝族地區,《滇系》記述:農民持炬照耀田間以祈年,通省皆然。
火把節在“西南文化區”的傳承
火把節不僅僅只是彝族的傳統佳節,作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傳承,在彝語支其他民族如納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等民族中也有相當久遠的歷史。
火把節習俗在這些民族中的形成與發展,一方面與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間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聯系,另一方面也與這些民族尤其是彝語支民族的歷史源流、文化傳承和社會交往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