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寒節氣的風俗食物有哪些
2023小寒節氣的風俗食物有哪些_小寒食物
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那么小寒節氣的特點和風俗大家可能還不是很清楚,為了方便大家,共同閱讀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小寒節氣的風俗食物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小寒節氣的風俗食物有哪些
1、小寒節氣吃梨,小寒節氣吃梨是最養生,梨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經。主治熱嗽,止渴,治客熱中風不語,止心煩、氣喘。能夠調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2、小寒節氣吃臘八粥,小寒節氣吃臘八粥是一種習俗,同時也是一種養生方法。臘八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3、小寒養生喝雞湯,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于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4、小寒節氣吃鱸魚,為溫養陽氣、斂陰津于內,還可食鱸魚。
小寒節氣的含義
每年公歷1月5日至1月7日之間,太陽位代到達黃經285度,為小寒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因小寒后幾日才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氣,又因小寒與夏季的小署相對應,故名“小”而“寒”。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于小寒節氣之后的大寒,處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大寒。
氣溫特征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小寒與冬季“數九”中的三九相交,因此進入小寒也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根據氣象部門報道,我國東北地區小寒節氣里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低氣溫可達-50℃,黃河流域一帶平均氣溫在-5℃左右,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也降至5℃左右,平時也會有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短期降至更低。
動物報寒
按古代歷書記載,小寒節氣的物候特征為“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雊”。小寒天寒地凍,陽氣萌動,候鳥大雁順陽氣而活動,此時出現北飛跡象;喜鵲是感陽氣萌動而筑巢的留鳥,小寒開始筑巢穴,并將巢門南開,以躲避北方寒風侵襲;雉,俗稱山雞,也感陽氣而發聲,小寒時節開始鳴叫。這些物候提醒人們小寒的到來,開始本節氣內的生產農事與生活等。
小寒和大寒哪個更冷
北方地區小寒更冷
從全國氣候統計來說,小寒節氣冷于大寒節氣的年份更多一些根據我國常年的氣候數據統計,我國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是每年的1月中旬(10日-20日)。每年的小寒節氣從1月5-7日開始,一個節氣15天,中旬恰在小寒節氣之內。因此,對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小寒的確冷于大寒。
南方地區大寒更冷
而對于南方大部地區來說,卻是大寒節氣時最冷。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日開始,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不過,總有一些地區”與眾不同“。四川西部、云南大部一年之中是12月下旬最冷,大概是在冬至節氣;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區最冷的時段出現在1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