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特點和風俗是什么
小寒節氣的特點和風俗(是什么)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顧名思義,它是屬于冬季的節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寒節氣的特點和風俗(是什么),以供大家參考!
小寒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一、小寒節氣的特點
天氣越來越冷,但不太冷。在溫和寒冷的季節,陽光直射點仍然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仍然散失,白天吸收的熱量仍然少于晚上釋放的熱量,所以北半球的溫度持續下降。中國南方和北方的氣候差異很大。根據我國長期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
二、小寒節氣的風俗
1.吃糯米飯
在廣州小寒今天早上吃糯米飯,糯米飯不僅僅是煮糯米,還會配上炒好的臘肉,廣東人一般稱香腸和臘肉為臘肉、香菜、蔥花等材料,特別好吃。
臘味是煮糯米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糯米本身比較粘,米的味道比較重,所以需要一些油脂混合才能品嘗到美味。
2.數著九九過寒冷的冬天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計算寒冷天氣的方法。數九算寒天的方法在中國是口口相傳的,有歷史無記載。至于來歷,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消息。
三、農事活動
由于我國南北地區跨度大,不同地區在相同的小節氣下,會有不同的生產和農耕活動。在北方,大部分地區田里沒有多少農活,所有人都在放寒假。主要任務是做好家里菜窖和畜舍的保暖,以及制作和施肥。
小寒的由來
小寒這個名字的由來,得追溯到古代的民俗傳統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是冷氣積久而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還沒有冷到極致。冬至之后,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小寒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二個節氣了,寓意著我們已經進入寒冷的季節。
小寒的習俗
吃糯米飯
全國各地有很多關于小寒的習俗。在廣州,小寒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飯。糯米飯并不只是把糯米煮熟那么簡單,里面會配上炒香的“臘味”(廣東人俗稱臘腸和臘肉為“臘味”)、香菜、蔥花等材料,吃起來特別香。“臘味”是煮糯米飯必備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是糯米本身黏性大,飯氣味重,需要一些油脂類摻和吃起來才香。糯米飯也是廣州人最喜歡的傳統美食之一。
數九
在古代,小寒還有一個習俗,叫數九。數九,又稱冬九九,是古代民間一種計算寒天的方法。數九計算寒天這一方法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于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__燕來,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如今,數九歌已經很少有人聽到了。